季小军中央电视台双语主持人-央视主持人介绍
人物小结:中央电视台双语主持人,央视十佳主持人,英俊硬朗、大方得体、气质儒雅,有着一口流利的英国式英语,俘获了一大批粉丝的心。
季小军简介:
姓名:季小军
生日:1972年9月1日
星座:处女座
血型:O型
身高:171公分
出生地:浙江义乌
最高学历:硕士
毕业学校:北京语言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
专业:工商管理
业余爱好:阅读、网球、卡拉OK、朗诵以及其它种种
个性:自认为外向、开朗(也有不爱说话的时候)
心情不好如何排解:基本上是三部曲:1、想一个最坏的结果;2、再想最坏也不过如此嘛;3、然后找点其它事分散注意力
人生哲学:凡事尽心
第一次接触电视:大一为学校制作的电视片配音
第一次希望当主持人:高二(实属无心之语)
第一次当电台主持人:1992年7月31日,星期五,北京电台经济台
第一档节目:点播台
第一次当电视节目主持人:1997年,汉语教学节目CHINAPANAROMA,国家汉办制作,海外播出
第一档央视节目:2000年10月CHINATODAY
喜欢什么类型的节目:生活的,互动的,轻松的
喜欢什么主持风格:轻松交流式的
你是什么风格:还谈不上什么风格,正在摸索中
目前主持栏目:CULTUREEXPRESSNewFrontiers
曾主持节目:WORLDWIDEWATCH,CCTVNEWS,SPORTSSCENE,CHINATODAY,中华情,绝对挑战
最难以忍受的人:不尊重人的人
最得意的事: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最快乐的时候:生活中会有一些瞬间,好像想不起有什么要烦心事,好像事事顺利。这样的时刻很短暂,也不常遇到。
最喜欢的季节:心情好的时候,任何季节都是愉悦的
最喜欢的花:不知道。说实话叫不出几种花的名字。
最想去的地方:太多了,西藏、九寨沟、地中海、非洲……都想去,慢慢排吧
印象最深的城市:巴黎,喜欢在街边咖啡厅小坐的感觉
最喜欢的城市:北京,确切说是喜欢空气中家的味道
最喜欢的运动:网球
最尴尬的事:第一次去英国参加正式宴请时的一场对话(过去快10年了,现在想想还是脸红)
最喜欢的衣着风格:休闲装为主,简单、自在
喜欢哪种类型的书:传记、历史
最喜欢的书:《红楼梦》、《天龙八部》(好像和上面两种类型都不沾)
最喜欢什么音乐:好听的音乐
最喜欢哪个歌星:没有,只要歌好听就行
最喜欢的食物:苦孩子出身,没什么挑的,有吃的就行
季小军,中央电视台双语主持人,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获MBA学位,论文《论中国高等教育中供与需的关系》获“年度优秀论文奖”。之前曾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主修英语,获学士学位。同时作为双语主持人,季小军还拥有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
季小军-主持经历
尽管拥有MBA学位,季小军却最钟情主持工作。2000年季小军加盟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曾先后主持《环球瞭望》(WORLDWIDEWATCH)、《央视新闻》(CCTVNEWS)、《体育新闻》(SPORTSCENE)及《今日中国》(CHINATODAY)等栏目,并曾主持多次重大事件的直播,如:伊拉克战事直播、非典危机直播、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北京2008年奥运会标志揭幕仪式直播、神舟5号飞船返回直播、杨利伟访港直播等等。
2004年起季小军开始主持《文化快报》(CULTUREEXPRESS)(CCTV-9),并主持其中子栏目“文化名人访谈录”以及“书吧”(BOOKSHELF),曾先后采访滚石乐队、歌手罗大佑、音乐家谭盾、大提琴家马友友、青年钢琴家郎朗、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法国电子音乐家雅尔、萨克斯演奏家KENNYG、踢踏舞王MichaelFlatley、西域男孩、后街男孩等中外文化界人士百余人。
目前季小军还是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华情》节目主持人,并曾主持经济频道(CCTV-2)《绝对挑战》节目。
同时,季小军还为多次重大事件直播担任中英文同声传译,如:如胡锦涛总书记会见连战宋楚瑜直播、两岸经贸论坛直播、两会直播、香港回归十周年直播、党的十七大直播等。
除了日常工作外,季小军还曾主持多场大型活动,其中包括:
2009年“宜春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中秋双语晚会主持
2009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主持
2008年“荣成月中华情”2008年中央电视台中秋双语晚会主持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及闭幕式英语司仪
2008年北京残奥开幕式英语司仪
2008年主持青岛奥帆赛闭幕式
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开幕式司仪主持(英文)
2005、2006、2007中央电视台中秋双语直播晚会(双语)
2006年度CCTV年度雇主颁奖晚会
2006、2007年中央电视台元旦双语直播晚会(双语)
2007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开幕式酒会(双语)
中国入世五周年庆典晚会(双语)
中国东盟峰会纪念晚会(双语)
2006亚广联颁奖晚会(双语)
中华一家亲海峡两岸中秋晚会
亚太地区青少年电视节颁奖晚会(双语)
中泰建交30周年大型晚会
中联部、文化部主办“亚洲政党会议”晚会(双语)
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颁奖仪式”(双语)
2009年10月3日宜春月·中华情2009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主持:鲁健、梦桐、季小军、曾宝仪、侯佩岑)
季小军-经历解读
解读季小军,似乎有太多的关键词:英俊硬朗、MBA学位、央视名嘴、诺丁汉大学、名人访谈、中英文同声传译、重大事件直播……,这些关键词结合起来是一份沉甸甸的人生经历。有人说,季小军的骄傲藏在骨头里,在做采访资料收集的时候,我们意外的发现,在这个网络浮躁的时代,季小军的形象留在网上的几乎全是褒扬之辞,我们对季小军又多了一份强烈的好奇,我们很难想象,能在虚浮中保留一方净土的人究竟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他的世界又是如何的精彩纷呈?08年初,季小军来到我爱主持网,美女主播班嘉佳带着这些疑问专访季小军,他的人生关键词随之展开。季小军的形象在我们心里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
关键词一:英俊硬朗
在镜头前的季小军,英俊硬朗、大方得体、气质儒雅,操着一口流利的英国式英语,俘获了一大批粉丝的心。见到本人的时候,发现除了这些他身上还有一种很强的亲和力,与他近距离的交流会很快的沉稳下来。季小军的眼睛很亮,炯炯有神、黑白分别。这让我打破了高学历厚眼镜呆眼神的一贯印象。
关键词二:MBA学位
季小军的MBA学位是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获得的,进入诺丁汉大学的故事也相当传奇,竟然是诺丁汉校长主动邀请季小军入学。回忆起这段经历,季小军浅浅的笑着,用“机缘巧合”来概括那次的经历,并透露给我们他这两年才了解到的一个背景:“当时他(校长)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一直想进入中国教育这个市场,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去读书,那么要开展对中国的项目来讲,他需要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他,去开展这个对中对两国的教育体制也比较了解,语言也还不错,也还年轻,也还苦干,那反正我手里有奖学金,那我就给他吧,他就帮我了一下,那就请我去了。”季小军谦虚的说校长正好看到了他这个人,正好各个方面都符合他的要求,正好沟通能力较强语言也不错,正好了解中英教育,所以就正好把机会给他了。季小军用他的努力和实力牢牢的抓住了这个机会,给自己的人生履历上又增加了闪亮的一笔。
谈及MBA给他带来的影响,季小军坦言:“就是A+B,然后接下来的就是等于C,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吧,包括你的这种国际的一个视野能更宽阔,更宽阔的一些视野,包括是,因为在英国的那一年,除了拿到一个学位这个培养了我的一个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外,不是说不同吧,就是在做事方式方面有一些加强吧,还有一个是遇到了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然后你的视野会拓宽很多,你的思维方式也会有些改变,然后这些都对于我未来,不管是做现在这个主持人工作,还是说当时传统的学MBA去公司去上班也好,都会有一些影响,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三:央视名嘴
季小军高二的时候,曾经有过无心之语“希望能做一名主持人”,自此,他似乎与主持结下了不解之缘。大一第一次接触电视,92年第一次当电台主持人,97年第一次当电视节目主持人,2000年主持第一档央视节目,之后又先后主持了《环球了望》《央视新闻》《体育新闻》《今日中国》等栏目,并曾主持多次重大事件的直播,04年主持《文化快报》,目前季小军还是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华情》节目主持人,并曾主持经济频道(CCTV-2)《绝对挑战》节目。出色的英文水平给他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在多次重点时间直播时被委以重任,担任中英文同声传译,并获得一致好评。……季小军的主持之路越走越宽,他的知名度也在他一步一步坚实的脚印中渐渐的提升。
上年,季小军在精英云集的中央电视台脱颖而出,荣获CCTV2007年度的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奖励。他的形象更是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挂历,成了家喻户晓的央视风云人物。对于大家的认可和掌声,季小军显得很低调,生活还要继续,他最关注的是最好现在的事情。他相信做好现在的事情会带来新的机会,带来新的一些可能性。季小军也有自己的畅想,他希望能更多的关注贫民、普通人,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关注他们的生活,挖掘他们的故事,做一档他自己舒服,大家看着也舒服的节目。
关键词四:名人访谈
季小军名言很多,有网友建议把他的话整理成季小军语录,应该会对很多人有所启发。小军采访时候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不管是什么人、什么职业处在什么状态下,他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在领导面前、权势前面,或者普通人面前敬重自己的人和敬重别人的人是有所尊重的。”他是这样的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主持《文化快报》时期同时主持其中子栏目“文化名人访谈录”以及“书吧”,也就是那段时期,凸显着他非凡的采访能力。季小军在采访每个人之前,都会做大量的案头工作。“我觉得要做好准备,然后就像你这样做好准备,这是一种被采访者的一种尊重,对自己也是一种尊重,然后你会赢得被采访者的尊重,这个在好多次我都会能够从那个被采访者的眼睛里面感受到那种他了解了你准备了,所以他会更加认真的来回答你的问题,有这样的时候,其实这个对采访者来讲他可能是一个必修课,必须得去做,还有一个感受可能是要去倾听,有的时候,你也得必须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沟通吗,一种交流吗,不管你前面做什么样的,包括他说的什么样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