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天禄

张天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08 更新时间:2023/12/15 18:35:29

张天禄,药学期刊编辑家,《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创办人之一,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药学杂志编辑事业,在他长期主编下该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多次荣获国家优秀期刊奖。同名者还有艺术家和明末清初将领。

基本资料

名:张天禄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

出生日期:1926年5月12日

职业:药学期刊编辑家

代表作品:《中国药学杂志》

生平简介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

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个人简历

1926年5月12日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

1949年6月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

1949年-1950年任成都标准药房药师;营业主任。任成都泽生药房药师。

1950年-1952年5月任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技师。

1952年任中国药学会药学通报编辑。

1953年-1968年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

1968年-1972年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卫生部五七干校医院中医师。

1972年-1978年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

1978年-1998年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编委、副主编、主编。

1989年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

1994年退休。

主要论著

1张天禄译.苏联药典第一补充版生药检测部分.南京:南山堂出版社,1954.

2张天禄.谈谈药物的保管法.护理杂志,1956,(3):131.

3张天禄.抗生素及其应用.护理学习,1958,(2):57.

4于忠,张天禄译.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57.

5于忠,张天禄译.无机化学试剂手册.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58

6于忠,丁汝训,张天禄译.玻璃与玻璃熔融.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58.

7张天禄,陈新谦.本草纲目与现代研究.药学通报,1983,18(10):19

8张天禄.献身于药学编辑事业的陈新谦编审.药学通报,1985,20(12):760.

9张天禄,陈新谦.解放前中国药学会分会.药学通报,1986,21(3):182.

10张天禄.抗寄生虫病药物;主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1-180;410-460。

11陈新谦,张天禄.中国近代药学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生平贡献

张天禄从事药学编辑工作近50年,早期主要是协助药学编辑家陈新谦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处理有关编辑业务。他从1988年担任主编后,继承和发扬历届主编们对药学事业的一片赤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为在新形势下办好《药学通报》而奋发工作。在编委会和编辑部同仁的支持下,他首先调整了办刊方针和刊物内容,提出将《药学通报》更名为《中国药学杂志》,并总结了自己多年编辑工作的经验,制定了“新、全、实、活”(即内容要求“新颖”、“全面”、“实用”、“形式活泼”)的四字方针,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编辑工作中,他强调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和各项规定。他认为,质量(包括文章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编辑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去提高刊物的质量。为此,他亲自拟稿约并不断修改完善,对刊物各栏目的字体字号、排版格式、版面设计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并以身作则认真执行,从而使刊物的编辑出版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不断地提高了刊物的质量。

主要译著

张天禄自50年代从事药学刊物编辑工作以来,深知药学科技书刊要以反映当代先进理论和最新技术以及科技动态为重要内容,以使广大读者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而推动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因此,他在50年代后期就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前苏联的科技书刊。其主要译著有:《无机化学试剂手册》、《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玻璃与玻璃熔融》、《纯化学试剂》等6种共100多万字。他早期编撰的药学小丛书有:《药房工作》、《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工作》、《药用无机化学》、《药用有机化学》等十余种。这些译著和丛书弥补了当时刊物内容的不足,对当时学习和引进苏联先进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其后张天禄还参加了《中国制药企业概况》、《当代中国的医学事业》、《英汉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学近代史》、《化学化工大辞典》、《中华药学大辞典》、《新编药物学》、《现代医院药学》、《药学名词》等十余种书籍的编撰工作。由此说明,张天禄不仅在编刊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在编书工作中也硕果累累。

人物评价

张天禄同志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敢讲真话,对人对事有意见都能在正当场合下直言不讳。他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了较高的荣誉,曾先后被评为密云水库二等劳动模范、卫生部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张天禄编审一贯忠诚于人民的编辑事业。

坚持学习

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药学编辑岗位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默默地作着无私的奉献。他胸怀坦荡,谦逊谨慎,待人诚恳,处处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尊重编委,爱护和培养青年人,全心全意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如今,张天禄编审已是七十余高龄的老学者,但他仍精神矍铄,笔耕不止,与药学界同仁共同编著国内尚属空白的《中华药学大辞典》和其他书籍,继续为药学编辑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标签: 张天禄

更多文章

  • 方振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方振

    方振,1928年生,安徽巢湖市人。原名先余,字石夫。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中文名:方振别名:先余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巢湖出生日期:1928年职业: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毕业院校:中央大学主要成就:1951年川东军区文艺创作一等奖代表作品:《肖国宝舍身堵机枪》,《彝区结盟》字:石夫1928年生,安徽巢

  • 李家欣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家欣

    李家欣,字欣之,号陋园主人。1940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山阴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大。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卿云诗社社长,中国艺术交流学会第五届专职副主席,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民族文化书画院副院长,卿云诗书画社艺术委员,东方白马书画院顾问、一级美术师

  • 钱智修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钱智修

    钱智修(1883--1947)浙江嵊县人。字经宇。中国著名国学大家,博古文学家,东方学派思想家。1903年进新式学堂读书,1904年入爱国学社。不久进上海震旦学院,学习法文。后来,因为学生风潮而转入复旦公学求学,与史学家陈寅恪同班,后获文学士学位。中文名:钱智修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嵊县长乐镇职业:

  • 熊正良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熊正良

    熊正良,汉族,1954年生于江西南昌。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赴南昌县冈上乡插队务农,后历任南昌市郊电影院美工,南昌县文联干部,南昌市文学院专业作家、创作室主任、副院长,《星火》杂志副主编、主编,江西作协副主席等。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发表作品数百万

  • 萧白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白

    萧白,台湾著名散文家,本名周仲勋,字寒峰,浙江诸暨浬浦大尖溪人,1925年生,1948年从长沙赴台,1945年开始写作,1946年,萧白在《中华时报》副刊“夏风”上发表了处女作《病兵》的短诗。到台湾以后,开始时写的文章大多被退稿,萧白就给自己又立下了一条规矩,他在书桌玻璃板下压着这样一行字:“退稿一

  • 冯印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印强

    冯印强,字一甲,号悟玄斋主,1969年生于河南滑县。书法家、艺术评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内蒙古乌海大学,书法专业教师。中文名:冯印强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南滑县出生日期:1969年职业:书法家、艺术评论家、书法专业教师主要成就:全国第四届书法兰亭奖一等

  • 杨光钰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光钰

    杨光钰学籍:黄埔军校一期字号:振蒙党派:中国国民党籍贯:湖南省醴陵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生卒:1903-1970军职: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副军长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毕业,中央训练团将官班肄业。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中文名

  • 齐之鸾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之鸾

    齐之鸾,男,字瑞卿,号蓉川,安徽桐城县城太平坊(今桐城城南)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迹入选明史,为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中文名:齐之鸾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桐城县城职业:政治官员、文学家主要成就: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迹入选明史代表作品:《北门关记》、《蓉川集》、《南征纪行》、《奏疏》字:瑞卿号:蓉川齐

  • 兰溪道隆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兰溪道隆

    兰溪道隆,1213年(南宋嘉定元年)生于四川涪江郡兰溪邑(今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铜鼓村)。俗姓冉,名莒章。十三岁时,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师从于住持良范潼关禅师,法名道隆,因籍贯而号兰溪。先后参谒了杭州径山无准师范、南京蒋山痴绝道冲及杭州净慈寺北磵居简,无明慧性禅师等名僧。于1246年东渡日本,弘扬禅学

  • 张德民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德民

    张德民(1885——1975),字保祥。岐山县故郡乡人。西路秦腔艺人,有张班长之俗称。6岁起在宝鸡张万班从艺6年,后因荒年在汉中牧牛1年,13岁始在陕南“天顺班”搭班,后回关中先后在岐山“蔺积良班”、“华庆社”、“永顺班”等搭班演出。中文名:张德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梅州出生日期: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