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继恩

王继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247 更新时间:2023/12/22 4:39:28

王继恩(?-999),北宋时期的宦官、防御使。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宋史》说宋太祖驾崩时,宋皇后急令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后来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但许多人相信有“斧声烛影”之谋篡疑案,认为是赵光义谋杀宋太祖,因而即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李顺叛宋,王继恩、雷有终率兵讨之。淳化四年(993年),李顺陷成都时,继恩任剑南西川治安使征讨之,屠杀三万人。宋太宗去世后,与参知政事李昌龄勾结,继恩谋废太子。吕端发觉阴谋,奉太子真宗即位,并将王继恩下狱。

基本资料

本名:王继恩

别名:王德钧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陕州

逝世日期:999年

历史记载

王继恩由后周入宋,初养于张氏,名德钧。开宝中,复姓赐名,为内侍行首,为太宗所宠遇,任排阵都监,久领兵于河北。公元994年,领众数万的李顺,连破汉州(今四川广汉)、彭州(今四川彭县),占成都,建国号大蜀。王继恩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军分两路入川,攻陷成都,李顺被俘。王继恩屠杀其部众三万人,升至顺州路防御使。太宗死后,他掌握重兵久留成都,专事宴饮,骄横自恣,与参知政事李昌龄阴谋废立未遂。真宗即位,被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死于贬地。

人物生平

周世宗显德年间在宫中为宦官。最初被一位姓张的人收为养子,取名德均。

宋朝建立后,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方略,经过几年征战先后灭掉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王继恩也随军南下,参加了这场统一中国的战争。

开宝年间(公元968年-公元976年),他请求恢复本宗,得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允许,并赐名继恩。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驾崩,皇后命令王继恩速召皇子德芳入官,料理后事。可是他却径自去南府宣召皇弟赵光义,继而促使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太祖葬于河南巩县永昌陵,王继恩为永昌陵使,负责陵墓事宜。由于王继恩在宋太宗即位时立了大功,而倍受信任和重用。太平兴国三年时王继恩回宫任宫苑使,不久,领河北刺史,掌管军械库存,很有权力。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令曹彬、田重进、潘美为三军主帅,分路出击,直取幽州和云州。不久,潘美和副将杨业率军攻下了朔州和云州。这时王继恩受命率师屯居易州,负责后方粮草供应,不久又做天雄军都监。

端拱初年(公元988年),王继恩领易州团练使,又为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钤辖。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爆发了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并于淳化五年时攻占了西南重镇成都,李顺自称蜀王,建立了“大蜀”政权。王继恩奉命为剑南两川招安使,作为总统帅,率军讨伐。

淳化五年五月,王继恩包围成都,农民军因兵力不足,成都被王继恩攻陷,10余万义军3万多壮烈牺牲,李顺下落不明。王继恩攻占成都后,被授予宣政使,序位在昭宣使以上,并领顺州防御史。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参知政事寇准自青州召还,劝宋太宗议立太子,二人商定立三子元侃为太子。至道三年,宋太宗病重,王继恩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并与李皇后一起谋立元佐。

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宋真宗即位,王继恩被降为右监门卫将军,贬到均州。咸平二年,王继恩死于均州。

四川素号“天府之国”。北宋建立后,在四川设置博买务,垄断布帛的买卖,后又对茶叶实行专卖。既逼使许多贩卖布帛、茶叶的小商人破产失业,又损害了许多从事布帛、茶叶生意的手工业者和茶农的利益。许多人因此而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四川青城的茶贩王小波于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二十八日在青城发动起义,提出了“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战斗口号,附近农民云起响应,几天内就发展到数万人,并迅速攻下青城县城。

淳化四年十二月,王小波在攻打江原(今崇庆县境内)时战死。王小波牺牲后,其妻弟李顺继续领导义军作战,先后攻下蜀州,邛州等城。

淳化五年(994年)正月十六日,农民军攻占了成都,李顺自称蜀王,建立了“大蜀”政权。随后分兵四出,向周围地区发动攻势,扩大战果。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很快占领了川峡路的大部分地区。

李顾攻占成都的消息传到开封,举朝上下,大为震惊。宋太宗随即任命自己宠信的宦官王继恩为剑南两川招安使,作为总统帅,率军讨伐。以雷有终、裴庄并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分兵两路,一路以马步军都军头王杲统领攻剑门,一路以祟仪使带御器械尹元统领攻夔门,从北面、东面向农民军发动全面进攻。

王继恩入蜀前,宋太宗授意他全权处理军务,非十恶正脏外,都可便宜从事,同时还采取“招抚”欺骗政策,宣布惩治首犯,协从者凡能归顺,都赦免其罪。四月中旬,王继恩采用当年宋太祖入后蜀的故伎,分兵两路。一路奔巫峡,沿长江水陆并进,一路抢占秦岭山脉的剑门栈道。

在宋军压境之际,李顺的起义军主力正在围攻梓州,结果攻城80余天仍没攻下,不仅消耗了自身力量,更为严重的是贻误了战机,使之不能抽出更多的兵力进攻剑门关,使王继恩顺利通过天险剑门关,得以长驱直入。

王继恩入川后,首先集中力量夺取剑门附近的一些战略要地。他亲率大军进攻川北重镇剑州(四川剑阁),另一路由曹习统领为偏师,南攻阆州(四川苍溪境内)。由剑门关至剑州,一路上坡,不易攻取,王继恩没有从正面进攻,而是绕道小剑门,从西路旁攻,杀死农民军500余人,然后东攻汉源坡、育强岭,控制了南下剑门的道路,随后以主力居高临下,猛攻剑州。剑州被王继恩攻克,随后又在剑州南的40余里的柳池驿攻破500多农民军的防守,斩杀600余人。农民军残部四处奔逃,被杀或溺水而死者不可胜数。

接着王继恩又率军攻绵州(四川绵阳市),在当地地主武装的配合下,顺利攻克绵州。另一路由曹习统领的宋军也攻下了阆州,同时曹习又攻取老溪,农民军依险据守,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3000多人牺牲,余众投江而死。不久,巴州也被巡检史胡正违攻占,5000余守兵大多战死。至此王继恩全部占领了剑门关周围地区,控制了官军入川增援的道路,避免了被农民军堵截和供给不足的危险。

淳化五年(994年)五月,王继恩包围成都,这时,成都周围的城镇多被王继恩攻克,农民军缺乏外援,城内粮食和守城武器也不足,最后被王继恩攻陷,10余万义军3万多壮烈牺牲,李顺下落不明。王继恩在给宋太宗的报告说抓住了李顺,被押到凤翔(今陕西凤翔)处死。

王继恩攻占成都后,宋太宗召集群臣议功,中书省建议拜王继思为宣慰使。太宗认为不宜让宦官干政预事,宣慰使是国政之本,不可授于宦官,可授他其他官职。最后让学士张泊、钱若水议另立宣政使,授予王继恩,序位在昭宣使以上,并让王继恩领顺州防御史。

王继恩手提重兵,据守成都,大摆威风。经常召集部下和亲信宴饮取乐。每次出行。总是前后奏音乐,骑兵肩卫,还备有专人执拿博局棋枰,威震郡县。王继恩的仆从也侍势蛮横,士兵剽掠钱财,奸淫妇女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大蜀府库的金帛140余万,被抢劫一空,官军所到之处,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得许多百姓又重新定上反抗道路。这时,成都府巳改称益州,新任益州知州张泳向宋太宗反映王继恩在蜀为人骄横、军纪败坏,只顾饮宴,不尽力剿贼。宋太宗了解这—情况后,命令人内押班卫绍钦同王继恩共同管理成都事宜,又派遣枢密直学士张鉴、西京作坊副使冯守规乘传督促宋军加紧围剿起义军的残部。

王继恩的部将王文寿,率军2000余人在遂州一带追讨义军余部。王文寿对士卒粗暴专横,士卒动辄得咎。引起许多兵士的怨恨,指挥使张嶙趁王文寿就寝时斩杀了他。并率所部投奔了农民军将领张余,义军势力更大,很快占领了川东大片地区,发展到10万多人。

宋太宗听到上奏后,准备把投奔义军的士卒的妻子儿女全部处死。左右近臣以为不可,建议把他们的妻儿都集中起来,遗将帅前去招抚,示喻赦免他们的罪过,他们一定反归,如此以来,可以瓦解贼军,达到最终剿灭的目的。太宗以为是,令巡检程道符前往宣扬皇帝的旨意,一位逃亡的士卒斩杀了张嶙,将首级送给王继恩,其余的也纷纷归来。王继恩又以归卒为向导,最后彻底镇压了起义军。

宋太宗共有九子,长子元佐,自少机警聪慧,深得钟爱。后皇叔秦王廷美遭贬,元佐受了刺激,导致精神失常。后因纵火焚烧东宫,被废为庶人,幽居南宫。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参知政事寇准自青州召还,劝太宗议立太子,二人商定立三子元侃为太子。

至道三年二月,太宗病重,朝廷中为谋立新皇帝了明争暗斗。李皇后和王继恩不喜欢元侃,因此王继恩乘太宗病重期间,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并与李皇后一起谋立元佐。

三月二十九日,宰相吕端入宫问疾。这时太宗已危在旦夕,吕端见太宗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元侃,他担心王继恩会耍花招,急忙回到宰相府,秘密写了一封信,让心腹送给太子,催促他赶快入宫,以防不测。

正在这时,宋太宗已经驾崩,李皇后让王继恩来到中书省告诉吕端,吕端知道有变,抽身出阁,反手将王继恩锁在中书画阁中,并派人看守王继恩。

吕端从中书省来到万岁殿,以宋太宗的生前意愿为依据和李皇后理论,最后拥立太子元侃即位,是为宋真宗。

轶事典故

烛影斧声,君倚曰: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而以亲事一人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先坐于府门,问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趣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遂与王雪中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问曰:“德芳来邪?”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德玄后为班行,性贪,故官不甚达,然太宗亦优容之。

标签: 王继恩

更多文章

  • 赵廷美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廷美

    赵廷美(947—984年),本名赵匡美,字文化,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宣祖赵弘殷之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四弟,母为昭宪太后杜氏。起家嘉州防御使,转兴元尹、同平章事,迁侍中、京兆尹。宋太宗即位,迁中书令、开封尹,册封齐王。从征北汉,迁检校太师,进封魏王。太平兴国七年(982

  • 王世则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世则

    王世则(963-1008),桂林永福县人,一说为长沙人。字号不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状元。我国历史上唯一的连科状元。中文名:王世则籍贯:桂林永福出生日期:963年逝世日期:1008年主要成就: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状元鹿寨县雒容镇有个岩洞叫白象岩,洞中有一钟乳石酷似白象。

  • 完颜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完颜璟

    完颜璟(1168年8月31日-1208年12月29日),小字麻达葛,抚州柔远县(今河北省张北县)人。金朝第六位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之孙,金显宗完颜允恭之子,金宣宗完颜珣之弟。初封金源郡王,进封原王、判大兴府事,官至尚书右丞相,册立为皇太孙。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即位为帝。修正礼乐刑政,为一代之法

  • 蔡襄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

  • 赵香香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香香

    赵香香是北宋时期东京名妓。本名:赵香香所处时代:宋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北宋时期东京名妓性别:女

  • 吕文焕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文焕

    吕文焕(?—1298年?),中国南宋后期将领。号常山,小名吕六,安丰军霍丘县(今安徽霍邱)人。吕文焕在宋蒙襄樊之战后期任宋朝守将,与蒙元相持达6年之久。1273年,襄阳兵尽粮绝,吕文焕投降元朝,并为元朝策划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汉),自请为先锋。随后为伯颜向导,引元军东下,攻破及招降沿江诸州。1276年

  • 钱乙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钱乙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3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曾任太医院丞,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

  • 李侗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侗

    李侗,唐肃宗李亨十三子,母张皇后,封定王。本名:李侗所处时代:唐官位:定王性别:男母亲:张皇后

  • 罗从彦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从彦

    罗从彦,1072出生,卒于1135年,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出生在南沙剑州,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有著作《中庸说》、《豫章文集》。本名:罗从彦别名:豫章先生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延平出生日期:1072年逝世日期:1135年主要作品:《中庸说》《豫章文集》主要成就:豫章学派创始

  • 杨时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时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杨时自幼在将乐县城含云寺和杨希旦“西斋”读书,天资聪慧。杨时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他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阳、余杭、萧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