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1564年-1620年),名喜姐(姚南双雁黄氏宗谱所载,注:《明史》所记载的后妃本名只有明宣宗的胡善祥和郭爱),原姓黄。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生于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荣昌公主朱轩媖之母。万历五年(1577年),时年仅十四岁的王喜姐被选入宫中,册为皇后。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初四,生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抚养李贵妃的二子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王皇后善于规劝调和,多次在神宗面前保护时为皇太子的明光宗朱常洛,褒奖贤良正直的大臣。又时常分出自己的用度赈灾以及发军饷,是以她的美名遍及四海。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初六午时,王皇后崩,时年五十七岁,谥曰孝端皇后。光宗即位,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熹宗即位,于明神宗合葬定陵。
基本资料
本名:王喜姐
别名:孝端显皇后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
出生日期:1564年
逝世日期:1620年
谥号: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
祖籍: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
王喜姐人物生平
明太祖朱元璋为预防女宠之祸,外戚乱政的现象形成,进而危及皇权,于是做出了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也就是说,只要女子品行端正,容止美丽,就有资格被选为后妃。至于女子的出身门第,则不再作为入选条件。事实上,明朝后来在后妃的选择上,更侧重于清贫之家的女子,以希望借此辅佐皇帝培养节俭勤政的美德。
万历五年(1577年)正月,仁圣皇太后陈氏和慈圣皇太后李氏下诏礼部为明神宗朱翊钧举行选秀,王喜姐入选。当时的选秀范围在京师及北直隶等地,共四百五十余人参选,最后选出王喜姐及另外一名同龄女子陈氏,又经过严格的相貌生辰言行家庭身世等对比之后,最终选择了王喜姐,而落选的陈氏亦未入宫为妃。
按照明朝选秀一后二妃的惯例,同时还选中了刘氏与杨氏,即后来的刘昭妃与杨宜妃。而当初最有力的竞争者,却放回娘家了,如若当初选择的不是王喜姐,历史则会是另外一个走向。
万历六年(1578)二月十九,年仅十五岁的王喜姐与朱翊钧正式举行大婚仪式,被册立为皇后。时张居正曾向两宫太后上书提到明神宗和王喜姐大婚年龄过小。
皇后册文:朕惟天地职覆载之常,乾元必资乎坤顺,君后理阴阳之教,国治盖本于家齐。故妫汭嫔虞,光启重华之运;涂山翼禹,诞开文命之基。惟宗祧之重计攸关,肆昭代之彝章具在。咨尔王氏,星轩降秀,沙麓兆祥,躬淑哲以伣天,体安贞而应地,上副慈闱之简,下孚泰筮之占,宜表正于宫廷,用登崇其位号。兹特遣使持节,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主领长秋,母仪函夏。尔尚明章阴教,嗣续徽音,帅六壶以式万方,懋端一诚庄之行,奉两宫而承九庙,服孝慈仁敬之规,鸡鸣儆戒以相成,麟趾繁昌而益衍,用笃邦家之庆,永流图史之光。钦哉。
王喜姐与明神宗伉俪弥笃,长期关系甚佳。王皇后千秋节时,百官为她行庆贺礼,且收到了各王府进的庆贺表笺一千余通。且万历每年为后妃们采办珠宝宝石花费一百二十八万两,允许王皇后使用有着“万寿”字样的簪子。在万历二十四年宫殿失火后,明神宗与孝端皇后共同移居启祥宫,虽然同居一宫,但王皇后依然不能常伴明神宗侧,于是京中盛传中宫久病,遭皇帝苛待的传闻。虽然王皇后不得万历青睐,但未免外界猜测,神宗也给予王家应有的待遇。
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月初六,与神宗同起居的王皇后崩,年五十七,谥号孝端皇后。悲伤的明神宗很快病倒,同年七月晏驾。明光宗即位后,上孝端皇后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熹宗时,与神宗皇帝合葬定陵。
王喜姐轶事典故
在明末李长祥所著的《天问阁集》中,记载了曾经侍奉喜姐养子惠王的宫女刘氏的见闻:
若明神宗想要临幸喜姐,需奏请皇太后下旨。而喜姐必定会推辞。皇太后以喜姐处理事务繁忙,请神宗另幸他宫。神宗不答应,于是喜姐等候皇帝。到傍晚时,各宫妃嫔集结在坤宁宫行礼,待奏乐后退下,到五鼓时再次来到宫门前。此时宫门已开。喜姐则先于神宗到来之前,起身梳妆等待神宗。神宗若在白天临幸喜姐,在傍晚时必须奏告皇太后。若在其他宫殿临幸喜姐,则必定要文书答复。如果是临幸妃嫔则不用如此,只需要把自己所在地告知皇太后、皇后和各宫妃嫔。宫中事务繁多,喜姐处理极其辛劳,若是神宗前来坤宁宫,事情又麻烦又辛苦,各宫嫔妃都要一起惊动。所以神宗去别的宫殿多些,而来坤宁宫少些。
王喜姐艺术形象
电视剧《明宫谜案》,刘燕燕饰王喜姐。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楼俞饰王喜姐。
王喜姐亲属成员
父母
父:王伟,原任工部所属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因女成为皇后封永年伯
母:赵氏
兄弟
弟弟:王栋
弟弟:王冰
叔伯
叔叔:王俊
丈夫
夫:明神宗朱翊钧
子女
女: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
女婿:杨春元
养子:明光宗朱常洛
孙辈
外孙:杨光夔(字允谐)、杨光皋(字允直)、杨光旦(字允谦)、杨光益(字允烈)、杨光龙(字允纳)
王喜姐徽音夙著
王喜姐在万历九年(1582)十二月初四,即婚后第三年生下了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在她怀孕时,慈圣皇太后李氏与明神宗分别下旨派遣内官到五台山和武当山祈嗣。后来,在“争国本”事件中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会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绝了大臣要求册封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神宗才下诏待两宫落成之日(据酌中志记载两宫建成的时候是万历三十三年)正式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并把之前拒绝的原因解释为皇长子身体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多次生病,是以推迟册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
王喜姐成为皇后之后,行事端谨,孝侍婆母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和陈太后(神宗嫡母),甚得二太后欢心;宫里的矛盾争端,喜姐都能够妥善处理调剂;明光宗为太子的时候,由于母(王恭妃)出身卑微,所以母子皆不受宠,因此明光宗好几次遇到危机,而皇后多次保护了他(具体事迹被魏忠贤删去,史官许士柔上奏告知明思宗);郑贵妃专宠,皇后从不计较。
喜姐在皇后生涯中时时分出后宫的开支用来赈饥荒和给士兵发军饷,数次在明神宗面前说话让他宽恕直言的大臣褒奖忠臣,采用婉转的方式进言多得到明神宗的认同。
有时候明神宗不批阅奏章,使之堆积放不下,王喜姐便留心封藏收好。明神宗每提及一事,喜姐便拿出相应奏章给神宗,毫无错谬。
万历十八年,王喜姐刊刻了《观世音感应灵课》并亲自题记,祈祷宫闱清吉,国泰民安。
万历二十四年,坤宁宫先行起火,后延伸至乾清宫,致使两宫俱毁。王喜姐遂与明神宗一同居住在启祥宫。每当明神宗参与游宴之时,王喜姐也必定跟从。明神宗把她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交予王喜姐抚养,朱常洛顺利长大,后即位为皇帝。
明神宗坚持立嫡不立长的言论让群臣怀疑皇上是在等王喜姐病逝之后封郑贵妃为皇后,皇三子就成了嫡子,然后成为太子。万历二十八年(1600),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上书诬告明神宗冷落王喜姐,喜姐身边只剩几人服侍,身患重病。明神宗震怒,将王德完下诏狱。首辅沈一贯即上书明神宗言此流言一月前京中已有,于是明神宗下诏为自己辩白,说皇后是朕的元配,如今同居在一起就少有过失,只是最近几年脾气稍微有点不好,对待儿女严厉,朕每次都好好教训一顿,她也知道改正,怎么会有疾病。于是沈一贯再次上书,言京城十数年前便有此传闻,怀疑神宗欲不利于喜姐,来为爱子福王夺取太子之位。此诏谕若发,则反将证实其果有谋害中宫之意。明神宗被沈一贯说服,削王德完官职,推迟一年后终于给皇长子朱常洛行冠婚礼,立为太子。万历三十二年三月,明神宗要求户部采办金银珠宝为喜姐补造中宫册宝冠服,户部尚书赵世卿请求以累年进贡给内库的珠宝制造,明神宗没有答应,仍令户部出外采办。
明末文秉所著《先拨志始》记载:
万历二十九年明神宗病重,晕眩许久醒来发现枕着王喜姐的手,喜姐面有哀容,泪痕仍然湿润。再去探听郑贵妃,发现她谋划指挥着什么。宫中事秘,外人不知详细。神宗由此蕴怒郑贵妃。
据《酌中志》记载王喜姐身边的宫女太监多数遭到杖刑鞭打,死者不下百余人,近侍内官很多戴上墩锁的刑具。但同书也记载明神宗虐待宫女太监,杖刑过重,日夜戴上墩锁,加上时疫,导致死亡的十之有八。王皇后与明神宗同居,也许是帮明神宗背负骂名亦未可知。
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月初六午时,当时与明神宗同食同休起居的王喜姐因常年辛劳服药无效后,在57岁时崩逝,谥号孝端皇后。自立后起正位中宫四十二年(1578——1620),颇有慈孝的美名。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悲伤的明神宗在五天后病倒,于同年七月去世。明光宗即位,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光宗在位月余暴崩,待明熹宗即位后,才有时间上册宝,十月偕明神宗合葬定陵,神主祔庙。
关于皇后的葬仪,明神宗传召礼部葬礼查优厚先例办理。在明神宗之前,明朝皇后中只有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成祖仁孝文皇后徐氏、明世宗孝洁肃皇后陈氏、孝烈皇后方氏这四位死于皇帝之前,而前两位已时代久远。礼部后上表参照明神宗祖父明世宗的孝烈方皇后的葬礼办理,葬入定陵。
在筹备葬礼的过程中,明神宗提出举行仪式的万寿宫香殿中有一根金丝楠木柱子因为年久有部分蛀损,要求立即更换金柱。工部提议用木料填补修复,节约时间,若换新柱则及其耗费时间,明神宗没有同意,再次要求立即更换金柱不得耽搁葬礼。
关于谥号册谥,四月二十五日明神宗就与百官在文华门演练礼仪,两天后便确定谥号为孝端皇后,此后由于明神宗病情加重,正式册谥拖到了七月十三日,而八日后明神宗病逝。
王喜姐情钟伉俪
王喜姐之父王伟最初被封为锦衣卫千户,大婚时张四维向明神宗提议封晋封王伟。张居正表示反对,认为前朝的晋封赏赐多而流于滥,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于是张居正只是把王伟从锦衣卫千户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使,明神宗不快,催促之下于万历七年(1579)王伟才得晋封为永年伯,但却是个流职,不可世袭。张四维于是向明神宗建议,改王伟的爵位作世袭,未成功。
万历九年(1581)二月,明神宗要求将王喜姐叔叔王俊,弟弟王冰授官世袭锦衣卫指挥使,被张居正阻止后,改封王栋为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俊为锦衣卫正千户,不得世袭。
万历十二年(1584)八月,明神宗允给永年伯王伟肩舆礼,给事中万象春上书提到公侯伯皇亲驸马不许乘舆是祖制,瑞安伯陈景行、武清伯李伟为两宫皇太后之父,年老时方得到这个待遇,永年伯资历尚浅不宜得封。明神宗没有听从,以特例下不为例的方式给予了永年伯此待遇。
自嘉靖定例外戚爵位不得袭封之后,王喜姐父王伟去世后王栋袭爵,王栋去世后王喜姐侄子王明辅袭爵,传爵位三代,仅有明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家得到了相同的待遇。
王喜姐煌煌青史
《明史》:性端谨,以慈孝著称
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中宫夙称优渥
内阁首辅沈一贯:中宫为皇上元配,选自圣母,体统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宫,恩好甚笃。
丈夫明神宗:
中宫乃圣母选择,朕之元配。见今侍朕,同居一宫,就少有过失,岂不体悉优容?迩年以来,稍稍悍戾不慈,朕每随事教训,务全妇道,中宫亦知改悟。
朕中宫皇后,配朕有年。芳声令德,中外仰闻。方膺遐算,倏尔仙逝。朕追思勤敏贤淑,恸悼无已。
中宫皇后侍奉勤敏与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虚劳年久服药不效遽尔崩逝朕心伤悼深切
内阁首辅方从哲:中宫皇后,躬膺令德,俨体至尊,勤俭孝慈,徽音夙著。薄海臣民,仰母仪而颂女中尧舜者,非一日矣。
明光宗:孝端皇后幽闲贞静诚一端庄,慈同樛木,迨深居静摄,禁不闻声乃密讽婉规事多得请,暨前星之启耀初九潜龙廑覆露以垂恩。先帝情锺伉俪,轸琴瑟之中睽肆吾皇,爱切瞻依奉杯棬而永慕。
明熹宗:朕祖妣孝端显皇后母仪天下保育先皇功昭社稷。
刘若愚《酌中志》:中宫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宫人及小宫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其近侍内官亦多墩锁降谪。
傅维鳞《明书》:性端谨聪颖
查继佐《罪惟录》:后贤而多病
《明宫词》
(清)南耕程嗣章
四纪皇心已倦勤,那堪章奏更纷纭。宫中却有真良佐,封识分明待上闻。
〖神宗王皇后,性端谨。上丁承平久,天下无事,好静摄。一切章奏,尽留中不下。后封识藏弆,每语一事,即随取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