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祖义

陈祖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4/1/23 11:48:27

陈祖义,是在明朝的一位海盗集团之首领,其祖籍广东潮州人,明朝洪武年间,全家到南洋。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10多年为海盗,集团成员最鼎盛时超过万人。战船百艘。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劫掠过往船只达万艘,攻打50多座沿海镇城。明成祖悬红50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永乐五年(1407年)9月郑和把陈祖义押回中国,当众将陈祖义斩首示众。

基本资料

名:陈祖义

逝世日期:永乐五年(1407)

职业:海盗

主要成就: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

出生地:广东潮州

所处时代:明朝

人物简介

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明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盘踞马六甲十几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活动在日本、中国台湾、南海、印度洋等地。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攻陷过五十多座沿海城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明太祖曾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永乐年间,赏金更是高达750万两,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1100万两。这使陈祖义成为有史以来悬赏金最高的通缉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时期闭关锁国,很大因素就是因为海盗过于猖獗。那么,按照这个逻辑,陈祖义的海盗活动导致明朝的海禁,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祖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事实上不自觉的充当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后来,他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在国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国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陈祖义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他也到明朝永乐皇帝那里进贡,但却是空船出发,一路抢,抢到什么送什么,回国的时候也不落空。最让永乐皇帝受不了的是,他不但抢西洋诸小国的船,连明朝的使船也抢。而且,实行的是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明永乐五年,他诈降郑和,郑和识破他阴谋,施巧计发动突然袭击,当场杀死海贼5000多人,并将陈祖义活捉。永乐五年(1407)九月郑和回国,并把陈祖义押回朝廷,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

败亡经过

发生在旧港。旧港即现印度尼西亚的巨港,原名三佛齐。元末明初,有许多中国人来此定居。洪武年间,有广东人陈祖义因为犯事举家逃到旧港,投渤淋邦国麻那者巫里手下为将。国王死后,自封酋长,据《瀛涯胜览旧港记》记载,陈祖义为人“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辙便劫夺财物”。

永乐三年六月(1405年7月),郑和舟师首下“西洋”。永乐五年(1407年)返航回国。返途中,郑和派人招抚陈祖义。陈祖义认定郑和浩浩荡荡的船队“有宝物”在船上,于是派人向郑和表示他想投诚,其实陈祖义是想诈降,然后一举抢夺郑和的船队。虽说陈祖义的人数和船只数量都不及郑和,但他鼓动部下说:“明朝的船队虽众,但操船者初涉远洋,大多为河塘之师;明朝的船虽大,但行动迟缓,且不熟地形;明朝的水师虽强,但多年未战,骄兵,且以马步兵为主。”更重要的是,陈祖义根本瞧不起郑和:太监算什么东西呀,而且这个太监还是靠陆战出名的……

陈祖义没有料到,郑和对陈祖义早有提防,因为郑和船队经过占城以后,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对陈祖义的投诉。更幸运的是,陈祖义的阴谋被旧港一个头目叫施进卿的中国人知道了,他把消息告诉了郑和。郑和立即作了反偷袭的准备与部署。

陈祖义率众海盗来袭时,郑和指挥战船从待机点迅速包围敌船,用火攻烧毁海盗船,经激战,杀海盗5000余人,烧毁敌船10艘,缴获7艘,此后郑和的海军又设法将陈祖义等三人生擒,囚于船中回京。皇帝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施进卿因揭露陈祖义阴谋有功,受到明朝政府嘉奖,被封旧港宣慰史。此次战后,“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郑和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海盗匪患,维护了海上交通安全,为沿海人民带来福祉,受到各国称赞。

标签: 陈祖义

更多文章

  • 王承恩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承恩

    王承恩(1?-1644年4月25日),明末宦官,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南明弘光帝闻之,赐谥忠愍。本名:王承恩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邢台县(今河北邢台)逝世日期

  • 吕留良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留良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

  • 夏原吉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原吉

    夏原吉(1366年~1430年),字维喆。湖广长沙府湘阴(今湖南省湘阴县)人,祖籍江西德兴。明朝初年重臣。夏原吉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举人,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太祖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明成祖即位

  • 黄子澄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子澄

    黄子澄(1350年-1402年),江西分宜县(今为大岗山乡大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明初官员,官至翰林学士。黄子澄于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时考取了会试第一,历任编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伴读东宫。明惠帝即位后,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结果引发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

  • 齐泰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齐泰

    齐泰(?—1402年),本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明太祖赐名泰,明南直隶溧水(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明初名臣。洪武十七年(1384年)应天乡试解元,次年成进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临终,齐泰召授顾命辅佐皇太孙,建文帝登基后,命他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

  • 冯保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冯保

    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深州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著名太监、政治家、音乐家、书法家。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嘉靖四十五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隆庆六年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史称万历中兴。

  • 李文忠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 王守仁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

  • 李如松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时期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李如松骁勇善战,师从徐渭。凭借父荫,起家指挥同知,充任宁远伯勋卫。屡立战功,迁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升任山西总兵。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任宁夏提督,平定宁夏哱拜之乱。

  • 也先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也先

    绰罗斯·也先(?—1455年),一作额森,明朝中期蒙古瓦剌部领袖,太师绰罗斯·脱欢之子,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正统四年(1439年),继任瓦剌首领,自称太师淮王。向东发展势力,征服女真部落,推动瓦剌达到极盛。朝贡于明朝,受封敬顺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以明朝拒绝互市之名,带兵入侵,发动“土木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