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整

刘整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60 更新时间:2024/1/16 12:49:59

刘整(1212—1275),字武仲,邓州穰城(今河南邓州市)人,宋末元初著名将领,元朝水军的创始人之一。金末时投奔南宋,隶属于南宋名臣赵方麾下。刘整本为宋朝名将,由于受到吕文德的陷害,被迫降元,提出“欲灭南宋,先取襄阳”的关键战略,官至骠骑卫上将军、行中书左丞,卒赠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谥号“武敏”。

基本资料

本名:刘整

别名:赛存孝、亡宋贼臣

所处时代:宋末元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邓州穰城(今河南邓县)

出生日期:1212年

逝世日期:1275年

主要成就:灭亡南宋

字号:字武仲

谥号:武敏

人物生平

刘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赵方临死之前,对儿子赵葵说:“刘整才气横溢,汝辈不能用,宜杀之,勿留为异日患。”赵葵不听。

刘整又跟随南宋名将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阳,刘整任前锋,夜率骁勇十二人,渡堑登城,袭擒其守。孟珙得知大惊,以为五代名将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今刘整率军更少而取信阳,于是称呼其为“赛存孝”。

宝祐二年(1254年)随李曾伯入蜀,选拔为将,屡建战功。景定元年(1261年)四月,升任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身为北方人的刘整以武功获得升迁,南方诸将皆出其下,被吕文德所猜忌,刘整一出谋划策则被否定,一有功劳则被隐瞒不发,让与刘整有矛盾的俞兴任四川制置使,用以打击刘整。

吕文德与俞兴勾结,打算诬告迫害刘整。刘整得知消息后,惊恐不安,派人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向朝廷上诉。当他看到名将向士璧、曹世雄均被奸相贾似道逼死后,“益危不自保”,暗中与蒙古联络。

元中统二年(1261年)六月,刘整降元,被蒙古任命为夔路行省兼安抚使。宋理宗听说后勃然大怒,命俞兴讨伐刘整,刘整将自己的家产分发给兵卒,激战十余回合击败了俞兴。刘整提出屯兵、厚储积的图宋大计。

中统三年(1262年),入朝觐见忽必烈,授行中书省于成都路、潼川路,仍兼都元帅,同僚嫉妒刘整的功劳,准备诬陷刘整,刘整害怕而请求分帅潼川。七月,改任潼川都元帅。

中统四年(1263年)五月,宋将高达、温和进逼成都,刘整受命驰援,宋兵听闻赛存孝至,遁去,又准备攻打潼川,又被刘整击败于锦江。

至元三年(1266年)六月,迁昭武大将军、南京路宣抚使。

至元四年(1267年)十一月,入朝,进言欲灭南宋,必先取襄阳。

至元五年(1268年)七月,迁镇国上将军、都元帅。九月,与都元帅阿术一起督诸军,围攻襄阳,率兵五万,袭击沿江诸郡,俘获宋民八万。

至元六年(1269年)六月,擒都统唐永坚。至元七年(1270年),造船五千艘,操练水军七万人。

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宋帅范文虎遣都统张顺、张贵,驾轮船给襄阳送衣甲,刘整趁机截击宋军,斩杀张顺。九月,升参知河南行中书省事。

至正九年(1272年)正月,加诸翼汉军都元帅。襄阳守将吕文焕登城观敌,刘整跃马邀战,被吕文焕伏弩射中。三月,破樊城外郭,斩首二千级,擒裨将十六人。九月,擒出城求援的张贵于柜门关。十一月,诏统水军四万户。宋荆湖制置李庭芝设计离间刘整没有成功。刘整向伯颜建议欲取襄阳,必先取樊城。

至正十年(1273年)正月,遂破樊城,屠之。吕文焕孤立无援,献城投降。襄阳之战宣告结束,南宋基本大势已去。

刘整入朝建议率领水军,乘胜追击,控制长江一线,改任行淮西枢密院事,驻正阳。

至正十一年(1274年),升骠骑卫上将军、行中书左丞,大破宋将夏贵所率水军于大人洲。

至正十二年(1275年)正月,刘整受命率军出击淮南,从东翼掩护中路主力的进攻。刘整一心希望乘胜渡江,与中路主力争攻,却被首帅伯颜阻拦,未能成功。后来刘整闻伯颜渡江入鄂州的捷报。不禁悲痛地说:“首帅止我,顾使我成功后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当夜,愤郁而死于安徽无为城下,年六十三。卒赠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谥号“武敏”。

人物评价

赵方:整才气,汝辈不能用。

人物成就

当时,蒙古于宋朝在前线处于相持阶段,由于宋军擅长守城,加之在丘陵及水泽地区蒙古骑兵并不占优势,所以前线战事蒙古进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刘整第一次入朝献策,劝说元朝抓住时机力攻南宋时,当时是“廷议沮之”,由于元宪宗蒙哥大举猛攻的失败,使元朝一度丧失了吞灭南宋的信心。在刘整的力劝下,世祖曰:“朕意决矣!”才最终坚定了信心。

刘整对于元朝的影响有二:一是提出先取襄阳的战略构想;二是为元朝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水军。

1、襄阳的战略地位

当时,元朝与南宋相持在两淮、襄汉以至川中一线上。淮东多水网,不利于蒙古骑兵作战;淮西据淮水,南宋在此屯重兵,与淮东相呼应;川蜀地区,宋人凭一部分余玠所筑山城顽强固守,元军也急切难以得手。相形之下,襄汉地区像是千里长蛇的软中腹。襄阳、樊城孤立的暴露在前沿,很容易受到攻击。如果元军攻下襄阳,长江中流的重镇鄂州就失去屏障。鄂州不守,南宋的千里防线就被从中突破,首尾截成两段。向西使川蜀与朝廷失去联系遮断,向东则有顺江之势,向南使得南面的湖湘门户洞开。因而襄、樊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对此,《钱塘遗事》卷六《襄阳受围》中说:“襄者,东南之脊,无襄则不可立国。吕祉常谓得襄阳则可以通蜀汉而缀关辅;失襄阳则江表之业可忧者,正此也。”

2、具体战术实施

被忽必烈任为都元帅,与主帅阿术同议军事,刘整得以在襄阳战役中贯彻自己的军事主张,他采取的是困死襄阳的战术。

(1)切断与汉东地区的联系——在襄阳城东的白河口、鹿门山筑堡;(2)端襄阳粮道、令南北不相通——史天泽筑长围,起于万山,包有百丈山;(3)久困之计——筑岘山、虎头山为一字城,联络诸堡,断襄、樊樵苏之路;(4)对两城的合围——加筑新城与汉江之西;(5)切断汉水西向的交通——(至元七年)进一步收缩紧逼筑新城以困襄阳,同时筑堡万山以断汉水西向的交通,立栅灌子滩以绝东流的通道。水上交通也被封锁。

3、襄、樊失陷

元军在击退南宋组织的两次救援行动后,至元八年冬,得到新式武器——回回炮(巨型抛石机)。九年正月,樊城破,困守襄阳的吕文焕兵败降元。襄、樊失陷后,南宋门户洞开,形势急转直下。元军顺汉水长驱东下,强渡长江,次年鄂州投降。至此,忽必烈的既定目标——上阻四川、下达江左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1、水军——宋军的优势、元军的劣势

2、刘整提出发展水军的构想

关于刘整提出发展水军的构想及实践,《元史.·刘整传》记载说:“(中统)七年三月,筑实心台于汉水中流,上置弩炮,下为石囤五,以扼敌船。且与阿术计曰:‘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乘驿以闻,制可。既还,造船五千艘,日练水军,虽雨不能出,亦画地为船而习。”

3、元朝水军的效力发挥

水军的优势原来由宋军掌握,但是刘整的训练及水陆协同三面夹击战法发展出来之后,元军因此势如破竹,宋军无法阻挡对于元朝水军效力的发挥,《宋史》及《元史》对宋元战争的描写中并未直接提及。但是经过研究,不难看出元军水军在最终灭亡南宋重大战役中的重要地位:

会攻临安的三大主力之一。元军在总攻常州之前,于十月间发动了向南宋首都临安的最后攻击,自镇江兵分三路,阿剌罕率右军出广德攻独松关,董文炳率左军(水军)出江入海直奔澉浦,伯颜自率中军进攻常州,三路元军约期会攻临安。

灭亡南宋最后抵抗力量的主力。1276年南宋首都临安陷落后,南宋的抵抗力量转移到海上,与元军相比,宋军尤其是水军仍然有相当大的力量,即使在最后一役丁家洲战役时,宋军拥有舰船1000余艘,军民20万人全部上船,而元军计划派遣的500艘战船刚开始才来300艘,后来增援船队才陆陆续续抵达。正是构成南宋最后抵抗力量主力的水军的强大才使得南宋的流亡朝廷坚持了三年。但是南宋水军最后仍然是败在元朝水军之下。在崖山之战中,宋军的船连在一起缺乏机动性,且海船较大,遇到无风时就无法行走,而元单使用“水哨马”、“拔都兵船”等轻舟来往自如,并使用火炮击败宋军。

家族成员

子:刘垣,曾经跟随刘整击败昝万寿于通泉。

子:刘埏,曾任管军万户。

子:刘均,曾任榷茶提举。

子:刘垓,字仲宽,官至奉国上将军、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

孙:刘克仁,曾任房州(今湖北房县)知州。

标签: 刘整

更多文章

  • 刘光世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光世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

  • 虞允文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1-2]。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他在出使金国时,见其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请宋廷加强防御。绍兴三十一

  • 李庭芝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庭芝

    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随州(今湖北随州)人。南宋名将。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中进士。宝祐年间,知真州,累迁两淮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扬州。后益王派遣使者以太子少保、左丞相的职务召回朝廷,随从姜才一起转战泰州。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突围失败,被执殉难。本名:李庭芝字号:祥甫所处

  • 刘锜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锜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初年名将,泸川节度使刘仲武之子。刘锜自少随父征战,宋徽宗时为閤门祗候。南宋建立后被授为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颇著威名。之后受名臣张浚提拔,参与富平之战。又扈从宋高宗,两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绍兴十年(1140年),

  • 刘正彦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正彦

    刘正彦(?~1129年),浙江汤溪人,南宋初年将领。其父刘法,宋徽宗政和年间曾任熙河路经略使,在金国入侵南宋之际,发动苗刘兵变,后被宋高宗寸磔而死。本名:刘正彦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汤溪逝世日期:1129年

  • 吴璘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初年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以勇略知名。绍兴元年(1131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间,与吴玠经营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

  • 杨存中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存中

    杨存中(1102年-1166年),本名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南宋初年名将。杨存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多力,娴习兵法,善于骑射。北宋末年,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后成为张俊部将。绍兴二年(1132年),升任神武中军统制,开始掌管宿卫亲兵。其后于藕塘大破刘猊,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

  • 毕再遇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毕再遇

    毕再遇(约1148年-约1217年),字德卿。祖籍兖州(今山东兖州),临安西溪人。南宋名将,武义大夫毕进之子。毕再遇容貌魁伟,武艺超群。初以恩荫补官,隶属侍卫马军司。开禧二年(1206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迁为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及骁卫大将军等职。因其勇猛过人,熟

  • 范质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范质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获封萧国公。陈桥兵变后,范质与宰相王溥、魏

  • 魏仁浦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仁浦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