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三吾

刘三吾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39 更新时间:2024/1/2 20:12:23

刘三吾(1313—1400),初名昆,后改如步,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仕元为广西静江路副提举。入明后,于洪武十八年(1385)以茹瑺荐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刊定三科取士法,为御制《大诰》、《洪范注》作序。三十年主考会试,以会试多中南人,坐罪戍边。建文初召还。不久即卒。(概述图片来源:清顾沅辑《古圣贤像传略》道光十年刻本)

基本资料

本名:刘三吾

所处时代:明

出生地:湖南茶陵

出生日期:1313年

逝世日期:1400年

字号:名昆

生平简介

刘三吾,明初大臣。元延佑五年(1313)戊午正月十八亥时生,建文二年(1400)庚辰八月十七日巳时殁,葬茶陵石陂大塘坪盆形,陵墓现存。又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系出宋楚国公之裔,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

三吾之父平野曾任翰林学士,有《平野先生集》行世。三吾之兄刘耕孙、刘焘孙均在元朝为官,后遇寇乱被杀。三吾避寇广西,授靖江教授,后迁靖江儒学副提举。明洪武元年(1368),明兵攻克广西,于是归隐故里,潜心著述。明洪武十八年(1385),73岁的刘三吾由茹瑺举荐,“以文学应聘”入朝,授左春坊左赞誉,后迁翰林学士。因其“博览善记,应对详敏,屡承顾问,悉多称旨”,朱元璋常向他请教治国安民之道、选贤任能之策,并委以刊定典章礼制及三场取士之法的重任。其间,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受朱元璋的赞扬。当时,朝廷征召了一批称之为“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的元朝遗臣和宿儒,“以备顾问”,其中被并尊为“三老”的刘三吾、汪睿、朱善所受礼遇最优厚。

《明史·刘三吾列传》称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至临大节,迄乎不可夺”。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权贵甚至皇上,险送性命。明洪武二十三年,授世子晋王经,吏部劾其“怠职”,一度由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助教,不久官复原职。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死后,朱元璋召群臣于东阁门议立太子,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当时皇室诸王多拥有重兵,尤其是燕王朱棣“节制沿边士马……威名大振”,凯觎皇位已久。对此立储大事,百官谁都不敢多言。此时刘三吾却挺身而出劝谏“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朱元璋听后不答,大哭而入。后立懿王太子之子允炆为皇太孙。刘三吾因此“忤旨”,再次由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博士。后来,他的女婿赵勉“坐赃”处死,他即以避嫌为由奏请引退。途经长沙时他写了《得告致仕过长沙》一诗:老夫今日到长沙,风送归舟日未斜。两岸青山如走马,一林红叶似飞霞。买鱼沽酒寻常事,抚掌长歌喜到家。八十还乡能有几,当时画锦亦堪夸。但回家不久又被召还朝廷,官复原职。

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宋琮为第一,是为春榜,上榜者竟无一人出自北方。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为南方人,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等人阅卷。增录北方人入仕。后张信说刘三吾判卷无错属实。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对考试官严加治罪。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知道后更怒,将张信与白信蹈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命刘三吾戍边。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后明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取录任伯安等61名,是为夏榜。因所录61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再选六十一名进士,都为北方人。当时所谓“南北榜”或“春夏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这年秋季,朱元璋亲自主考重新会试,另行擢选的61名进士都是“北士”。后人称之为“南北榜”,又谓“春秋榜”,称此案为“南北榜糊涂案”。

明惠帝朱允炆登基后,刘三吾再度被征召还京,复原职,主修《春秋大成》,明建文二年(1400)卒,死时年逾90。其诗作《自题画像》反映他在朝为官十余年的心境:“莫怪三吾不起身,差将两足踏红尘;亲朋相顾毋相问,年老无声懒应人。”

三吾工诗,往往迅笔疾书,不暇锤炼,粗豪中甚有真气。成化(1465—1487)中,桐江俞荩知茶陵,将其遗作合刊为《坦斋集》。万历(1573—1619)间,茶陵知州韩城贾重刊。《沅湘耆旧集》收入其诗51首。

明史文载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诗作选摘

【登城感事】

华表愁闻鹤语声,女墙自照月华明。

在秦本有关中险,散楚其如垓下兵。

百战山河唯骨在,万年壁垒为谁城。

兴来不敢闲登览,只恐新亭感慨生。

【与先复初州判】

左身瘘痹耳仍聋,近被刀伤更怯风。

亦有将军怜杜甫,岂无高弟念王通

弊庐漫枉过朝使,束帛终难强病翁。

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遥隔暮云中。

【哭伯兄存吾推官天历庚午,进士署高城门曰:"身随下士同甘苦,誓与高城共死生。"】

寸心忠厚古人流,两鬓风霜为国忧。

黄甲题名前进士,白头死难古宣州。

高城留得苌弘血,故友应同李黼游。

弱弟自惭无气力,未能申请达宸旒。

【哭从兄益吾教谕】

多年大治之官去,近日哀音始得闻。

蜗角祇缘争战久,鸰原遂有死生分。

可怜怕道终无后,谁忆中郎所著文。

想见散花洲渚上,至今犹自结愁云。

【追挽海清臣全子仁两尚书】

郁姑台下战多时,变起萧墙遂不支。

杞子方通北门管,汉家已拔赵军旗。

孤忠不遂尚书志,一死啀期圣主知。

想见江东桥上路,至今犹自血淋漓。

【吊邓左丞(二首。零陵忠臣)】

甓为城一水旁,谁将孤垒捍潇湘?

左丞亲奖三军士,诸将皆成百炼钢。

高密信为功第一,孔明如在国宁亡。

上游缘此无藩蔽,徒使英雄信感伤。

中山昔厉忠君志,左辖今推报国诚。

一死有光诸宰辅,九京无愧旧门生。

雁声愁过衡阳浦,江濑悲鸣一水城。

欲吊英雄已无迹,湘灵瑟罢月凄清。

【哭宪佥帖君泽】

不死清湘死桂城,惟天可表此忠贞。

诸贤坐失同盟约,一木难支大厦倾。

临难儒臣能死节,流芳国史定标名。

北门留得模糊血,岁岁惟应劲草生。

【吊老掾史赵元隆】

疾风劲草昔人言,临难知君有讲论。

江相自投信州沼,敬翔肯入大梁门。

夕阳冷落前山路,夜月凄凉故里魂。

后死文台再知己,何由蕉荔荐芳尊。

【湘南杂咏(三首)】

大厦原非一木支,诸贤坐失有为时。

不缘天上云龙会,谁解湘南蚌持?

垂翅夕阳鸿去远,游神华表鹤归迟。

争如沤鹭忘机好,依旧无心在水湄。

遣使频年赴帝京,名为计事岂真情。

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

山河依旧天如水,愁听寒鸦日暮声。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

【粤城怀古】

五年城里一枰棋,当局安危总不知。

吏部羡官胶柱瑟,右丞改调竖降旗。

园林别有莺花主,江海都无蚌持。

祇见越王台畔草,春来依旧草离离。

【姑苏即事】

姑苏自王亦豪雄,藩屏东南一旦空。

使眷为谁归火底,俘囚何面见江东。

王封有愧非殊锡,死去无碑可表忠。

粳稻祇今谁阻遏,海门元与直沽通。

【追挽忠襄王】

相王檄下青齐地,七十余城一檄传。

诸葛未亡将复汉,岑彭遽死岂非天。

蛟龙泣下三秋雨,貔虎愁连万灶烟。

先志克申仇亦复,谁知今子总戎贤。

此皆学士在粤西及归楚云作,其语意感激,不忘故国,殆亦有犁眉之志乎?

标签: 刘三吾

更多文章

  • 韩克忠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克忠

    韩克忠,男,汉族,1960年11月出生,籍贯吉林长春,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专业,198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文名:韩克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吉林长春出生日期:1960年11月毕业院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984年07月至1

  • 洪应明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修道求仙。万历三十年(

  • 汤显祖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

  • 宋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宋克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栖石业条一幅,题语有

  • 唐肃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肃

    唐肃(1318~1371,一作1321~1374),字虔敬,号丹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初文人、官吏。与谢肃齐名,人称“会稽二肃”。与高启、王行、徐贲、高逊志、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著有《丹崖集》。字号:字虔敬,号丹峯出生地:越州山阴出生时间:1318

  • 高逊志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逊志

    高逊志(1342年—1402年),字士敏,号啬庵,徐州萧县人。元末,为鄮山书院长。洪武寞妆,徵修元史,入翰林。累迁试吏部侍郎,以事谪朐山。建文初,召为太常少卿。与董伦同主会试,得王艮、胡靖等,皆为名臣。靖难后,遁迹雁荡山以卒。高逊志为文醇雅,成一家言;亦工诗,与高启等称“北郭十友”。著有啬斋集二卷,

  • 余尧臣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余尧臣

    [约公元一三七五年前后在世]字唐卿,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在世。本名:余尧臣字号:字唐卿出生地:永嘉出生时间:不详

  • 王行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行

    王行,字止仲,号半轩,更号楮园,自称淡如居士。明朝江苏苏州人。洪武初郡庠延为经师。泼墨成山水,时人谓之王泼墨。书法学二王。亦通兵法。蓝玉荐于朝,以其阔于事,不能用。后玉诛,行亦坐死。作品《昭君出塞图》本名:王行字号:止仲出生地:明朝江苏苏州主要作品:昭君出塞图

  • 尼堪外兰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尼堪外兰

    尼堪外兰(?-1586年),又作尼康外郎,明朝后期女真领袖之一。其名为满语"nikanwailan"之音译,努尔哈赤起兵复仇后,尼堪外兰屡战屡败,不断逃亡,最后为斋萨所杀。本名:尼堪外兰别名:尼康外郎,,布库录,NikanWailan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女真族出生地:建州部加哈逝世日期:1586

  • 葛嫩娘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葛嫩娘

    葛嫩娘(17世纪?—1646年),字蕊芳,金陵人。早年为将门之后,其父因抗清殉国,家破人亡,葛嫩沦落秦淮,“指奸辨贤,抱香自重”。孙临为葛嫩娘赎身,娶为侧室。清初孙临参加抗清活动,唐王时任监军副使。一日过太湖,孙临因事登岸,将葛嫩娘留在舟中,忽有清兵至,舟上明军力战死。清兵见葛嫩娘貌甚美,欲逞兽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