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项忠

项忠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946 更新时间:2023/12/9 17:34:52

项忠(1421年-1502年),字荩臣,号乔松,浙江嘉兴人。明代中期名臣。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正统十四年(1449年),随明英宗北征蒙古瓦剌,于土木堡被俘,敌人命他喂马,他乘间挟两马南奔,马疲,徒步七昼夜始归。景泰年间任广东副使,曾镇压瑶民起义。天顺初年,任陕西按察使,时值陕西饥荒,项忠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天顺七年(1463年)召为大理寺卿,因当地人要求他留任而改为右副都御史,仍令巡抚陕西,时洮河流域的羌族起义,项忠率军招抚。成化四年(1468年),陕西开城土官满俊(亦名满四)据石城(即唐代吐蕃的石堡城)发动叛乱,自称“招贤王”,项忠督军经大小三百余战,终于攻克石城,讨平叛军,擒获满俊。此后,升为右都御史,与林聪共掌都察院事。六年,李原率流民在湖北荆、襄地区起义,称“太平王”,连占南漳房、内乡、渭南诸县,流民附者百万,项忠受命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李震一起率各路大军25万人,分八道进击起义军,并在竹山(今湖北竹山)乘山洪爆发,溪水大涨,半渡截击,李原等战败被俘杀,流民被迫遣散,沿路被杀及因饥饿瘟疫而死者达数十万人。项忠进左都御史。成化十年(1474年),升刑部尚书,不久为兵部尚书。弘治十五年(1502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授太子太保,谥号襄毅。(概述图片来源:明人绘《项忠像》嘉兴博物馆藏)

基本资料

本名:项忠

字号:字荩臣

号乔松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

出生时间:1421年

去世时间:1502年

主要成就:平定“固原盗乱”

职务: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追授:太子太保

谥号:襄毅

人物生平

项忠,正统七年(1442年),考中进士。授予刑部主事职,晋升为员外郎。跟随明英宗北征瓦剌,兵败被俘。瓦剌人命令项忠养马,项忠乘敌军不注意挟持二匹马往南奔逃。马跑不动了,项忠弃马,光脚徒步走了七天七夜,才到达宣府。

景泰中,项忠由郎中提升为广东副使。天顺初年(1457年),任陕西巡察使。不久因母丧,辞官回家服丧,陕籍军民纷纷到朝廷请求留任。得到英宗同意。天顺七年(1463年)因陕西连年遭灾,项忠命令开仓,以180万石粮食救济灾民,并奏请免陕西税粮91万石。天顺七年(1463年)十一月,朝廷以大理卿召项忠赴京,陕西父老又一次要求朝廷挽留项忠,英宗将项忠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当时西安水质多碱不能饮用,项忠组织人力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进城。又疏浚泾阳郑、白二渠,灌溉泾阳、三原、礼泉、高陵、临潼五县田地七万多顷。

不久,居住在洮(洮州,属甘肃省)、岷(岷州,在甘肃南部)的羌族起事。项忠上疏说:“羌族入侵,目的在劫掠财物,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尽有伤仁慈,只是抚慰则不能显出大明的威武,请让我视机行事。”英宗同意后,项忠率陕西子弟兵到边境占据险要之处,摆好阵势,要讨伐羌族,其实只是虚张声势。羌族首领见项忠声势浩大,吓得一一投降,项忠的机智用计,使边境百姓安居乐业。

成化元年(1465年),项忠为整饬军纪及选拔武官,上疏说:“三边大将遇敌逗留,虽云才怯,亦由权轻。士卒畏敌不畏将,是以战无成功,宜许军法从事。”又说,“庙堂选拔将才,一年多来没有一人应诏。陕西民风强劲,古多名将,难道如今就没有人才吗?其原因在于武将不能答策罢了。现今学校中的生徒善于答策者百人之中也不过一二,为何要以此要求武人呢?”宪宗认为项忠的意见正确,允许项忠在实际工作中选拔武将,而项忠的下属却墨守成规不能改革。

成化元年(1465年)七月,鞑靼毛里孩扰榆林,八月扰延绥(治所在今陕西绥德),项忠与彰武伯杨信合力抵御,大败。毛里孩深入六州县,掳掠而去,兵部为此劾项忠,但得到宪宗原宥。

成化四年(1468年),满俊反叛,满俊又名满四,满俊的祖先巴丹,自明朝初年率领部属归附朝廷,世代统领千户的游牧部落。沿用过去俗规,无捐税徭役。其地在开城县的固原里,接着边境。满俊蛮横,向来收藏坏人盗贼,常出边境抢掠。恰好有官司牵连满俊,有关部门追踪来到他的家,多方索求,满俊发怒,于是煽动部众作乱。守臣派遣满俊侄子指挥满王寿前往捉拿。满俊杀掉满王寿的随从,劫持满王寿反叛,进入石城据守。石城,即唐代吐番石堡。城非常险固,没有数万人是不能攻克的。山上有城墙栅栏,四面峭壁,里面开凿五口石井用以贮水,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满俊自称招贤王,有兵四千。都指挥邢端等与满俊交战,被打败。不到二个月,满俊众至二万,关中震动。就命项忠为总督军务,与监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都督刘玉率领京营以及陕西四镇的军队讨伐满俊。军队还未行,而巡抚陈价等先以三万军队前往讨伐,又被打得大败。满俊军队借助缴获的官军器械铠甲,声势更加嚣张。朝廷中商议要增兵。项忠考虑到京师的军队脆弱不能依靠,而且再派遣大将则扰乱军队的统一指挥,因而向宪宗报告说:“臣等调兵三万三千余人,足以灭贼。现在深秋野地寒冷,如果再调其他军队,恐怕来回需要时间,贼得以远逃。况且边兵不能久留,增兵不便。”大学士彭时、商辂表示赞同,京军也就没有派遣。

项忠就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兵七路,抵达石城下,与满军交战,杀敌和俘虏敌人很多,伏羌伯毛忠乘胜攻其西北山,几乎攻破,忽然中箭而死。刘玉也被包围。诸军想退,项忠斩一千户长示众,军队兵士尽力拼战,刘玉方得获救,于是项忠布兵围困敌军。恰好有彗星在台斗星位出现,朝中很多人说其对应于秦地,这次出师不利。项忠说“:李晟讨伐朱氵此时,彗星就居岁星位,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项忠每天派兵迫近城下,焚烧牲口草料,断绝其引水的渠道。叛贼走投无路想投降,就邀请与项忠、马文升相见,项忠同刘玉两人骑马赴约,马文升也带着几十骑兵到了,呼喊满俊、满王寿迅速投降。叛贼远远的望见罗列而拜,项忠单骑上前挟制满王寿返回,满俊十分沮丧,犹豫着不出来。项忠命令兵士将木头绑成桥,用土袋填平护城河和濠沟,以铜炮发石头攻击,叛贼伤亡更加惨重。满俊依靠爱将杨虎狸为主谋,杨夜间出城取水被捉,项忠赦免他的死罪,对杨虎狸说明,如果配合抓住满俊将有重赏,又当面出示了赏金,并且赐他金带钩,放他回去,杨返城后引诱满俊出来作战,被埋伏的军士活捉。项忠带兵迅速攻下石城,将城内余寇全部俘获。捣毁这座城,在石头上刻字记下战功。在固原西北西安废城增加一个卫所,留下军队戍守后,项忠率军而还。

当初,石城尚未攻下,天气十分寒冷,士兵非常疲乏,项忠担心叛贼突围逃走,乘河水结冰过河与河套敌寇汇合,就日夜准备进攻的器具,战时身先士卒,面对流箭石雨从不躲避,经历了大小三百多战。彭时、商辂深信项忠能够打败叛贼,不从中遏制他,项忠终于消灭了叛贼。因为战功,升为右都御史,与林聪协同主管院事。

白圭已经平定刘通,荆州、襄阳地区的流民聚集如故。刘通同党有叫李胡子的人,名字叫李原,伪称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抢劫南漳、房县、内乡、渭南各县。流民归附李贼的已到百万人。成化六年(1470年)冬天,朝廷下诏书任项忠为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一同征讨李原,项忠上奏章请调永顺、保靖士兵。而先分兵守住各要害部位,到处竖立旗帜配备钲鼓,派人进山招降,流民返回家乡的有四十余万,王彪也被擒获。这时白圭任兵部尚书,他派锦衣百户吴辅助参将王信的军队,吴企图窃取战功,不希望叛贼瓦解,放出流言,白圭相信了,停止增调士兵。项忠上疏争辩,并且弹劾吴的罪行,皇帝因此召吴回来,而且批准原调兵计划。加起来二十五万,分八路进逼,流民归来的又有几万。贼潜伏在山栅,伺机出来掠劫。项忠命令副使余洵、都指挥李振攻打,在竹山两军相遇,溪水上涨,乘贼渡河过了一半发起截击,擒获李原、小王洪等,贼被溺死很多。项忠将军队转移到竹山,捕捉余孽,又招来流民五十万,斩首六百四十,俘获八百多敌人,家眷人口三万余人。每户选一男丁,守卫湖广边境,其余的回归原籍分田耕种。项忠上疏陈述善后十件事,朝廷全都批准实行。

项忠下令驱赶流民,有关部门则一律逼迫驱逐。如不走,就杀掉。流民中有自洪武年间就自外地迁来,已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也在被遣返中。守边的流民乘船途中病死很多。给事中梁王景趁着朝廷因为星相变化广开言路之机,弹劾项忠胡乱杀人,白圭也说流民已经立业的,应随所在地落户籍,又驳斥项忠所报功的等次互相矛盾,明宪宗都不听,升项忠为左都御史,荫庇儿子项绶为锦衣千户,对诸将按级别记录功劳。

项忠上疏道“:臣先后招抚流民复业的有九十三万余人,贼党逃入深山,又通过告示解释自动解散归来五十万人。俘获的一百人都是首恶。现在说都是良家子弟,那么前些时屡次上奏朝廷猖獗难以抵御的又是谁呢?贼党本来就应判死罪,正因为不忍滥杀,因此才罚遣壮年男子去守边。这些久已在当地落户籍的人,有的竟然占山四十余里,招聚无赖千人,争斗劫掠杀人,像这样的人,可以久居而不遣返吗?臣张榜警告贼,说是已杀几千,只是虚张声势威慑贼人的,并不是实事。况且白圭本人也曾经负责此事,今天这件事又是白圭本人所遗留下来的。前些时,朝廷内外谈论的是说荆、襄流民的祸患哪一天能安定,现在有幸平定了,而流言沸沸腾腾,以我为攻击的目标。从前马援打胜仗后从交趾运回一车薏苡被人诽谤为一车明珠,魏将邓艾被朝廷下诏书用槛车囚回,他们的功劳不被记载,连自身都难保,臣有幸遇到圣明的皇帝,请求赐给我这把骨头,不要使臣步马援、邓艾的后尘。”明宪宗以情词恳挚的诏书答复他。

成化八年(1472年),朝廷召项忠回来,与李宾协掌院事。过两年拜为刑部尚书,不久代替白圭为兵部尚书。

汪直开西厂,放肆蛮横,项忠屡次遭到汪直的侮辱不堪忍受,正好大学士商辂等弹劾汪直,项忠也带领九卿弹劾汪直,皇帝将弹劾汪直的奏章留在宫中不加处理,但是西厂还是停办,汪直心中十分怨恨项忠等,没多久,西厂又恢复,汪直用吴绶为心腹,吴绶心揣前仇,更加急切地寻找项忠的差错,以资报复。项忠心中不安,请求返乡治病,还未成行,而吴绶唆使侦探的人诬告项忠有罪。给事中郭镗、御史冯贯等又上奏章弹劾项忠,事情牵连项忠的儿子项经、太监黄赐、兴宁伯李震、彰武伯杨信等。宪宗下诏由法司会同锦衣卫在朝廷审讯,项忠大声争辩毫不屈服,然而众人知道这一切出自汪直的意愿,无人敢为他辩白,竟将项忠削职为民,黄赐与李震等也被判罪。汪直垮台后,项忠恢复官职,后辞官回乡,在家居二十六年,到弘治十五年(1502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授太子太保,谥号襄毅。

人物成就

项忠早年就颇有战功。在成化年间,项忠平定了满俊之乱和荆襄流民起义两次大型叛乱,战功赫赫。

人物评价

项忠为人倜傥,胸怀大略,精通军务,刚正不阿,善于处理政事,因此他所任职之处,都受到人们特别称赞。

《明史》:“忠倜傥多大略,练戎务,强直不阿,敏于政事,故所在著称。”

谷应泰:若夫项忠身冒矢石,马文升躬擐甲胄,图山谷则聚米成形,断樵牧则困兽自毙。而且金钩阳虎狸,刮刀誓赏格。数月之内,俘献京师,功垂竹帛。乃知岳节使之神算,竟定湖、湘;祭征卤之奉公,终摧陇、蜀者也。然其始王师屡挫,兵力单微,中外汹汹,颇言星孛不利西方,书生岂能料敌。而忠以晟讨朱泚,荧惑守岁;安拒苻坚,郢部遣罢。岂非意思安闲,知彼知此者耶!

宋徵璧:一国之大事,惟在戎索。董正六师,以匡王国,惟大司马(兵部尚书)是赖。强本弱枝,制变弭患。虽事难隃度,而枕席度师。或躬亲简练,而旌麾改色。本朝如于忠肃(于谦)、王庄毅(王竑)、项襄毅(项忠)、余肃敏(余子俊)、马端肃(马文升)、刘忠宣(刘大夏)、王恭襄(王琼)、李康惠(李承勋)、王康毅(王宪)、王襄敏(王越)、杨襄毅(杨博),诸公之在枢密,尤为矫矫。

林时对:①至若于谦之御也先,白圭之剿郧盗,原杰之抚流民,韩雍之断藤峡,项忠之平满四,林俊之殄蜀寇,王守仁之擒宸濠、平赣盗,田州姚锳之诛岑猛,王崇古之封俺答,梅国桢之讨哱拜,李化龙之灭杨应龙,朱燮元之平奢崇明安邦彦,皆师贞丈人谋定后战,鼓行以出,奏凯而归,策勋告庙,荫胄旌功;可不谓隆焉。②本朝一代伟人,皆吾浙产也。……经济则有嘉兴项襄毅忠、仁和胡端敏世宁、兰溪唐文襄龙、桐卢姚庄敏夔、乌程闵庄懿珪、常山樊清简莹、乌程潘司空季驯、平湖陆庄简光祖、山阴朱司马元爕。

张岱:国家以武事责文臣,任极重而其报功极轻。……至项忠、韩雍,其平蛮功皆出赵辅、刘聚上,而论功者止进一阶,荫一子镇抚而已,何以服人心!何以示后世哉!

陈庆镛:明成化时,刘通蠢动于房县,其党李原、王洪、王彪扰及川陕。非项忠讨之于前,原杰抚之于后,则蔓延不知底止。

史籍记载

《明史·列传第六十六》

《罪惟录·列传卷之十一上·经济诸臣列传上》

后世纪念

墓地

项忠在嘉兴城内(今瓶山)旁建项家祠堂和著书堂,已无存。嘉兴南湖乡项坟头因有项忠墓而名,曾有项家祠堂,祠内祀项忠和“胡妇”。传说项忠被瓦剌所俘时,有一蒙古族姑娘和项忠结为夫妇,帮项忠逃归中原,中途舍身救夫,跳崖牺牲。项坟头南尚存一湖荡,名项家漾。

标签: 项忠

更多文章

  • 邓茂七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邓茂七

    邓茂七(?-1449),原名邓云。江西南城县珀玕乡(今沙洲镇)人,后迁居于沙县二十四都黄竹坑(今属三明市梅列区)。佃农出身。明代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中文名:邓茂七别名:邓云国籍:明出生地:江西南城县珀玕乡逝世日期:1449年职业:农民起义军首领主要成就:邓茂七杀死弓兵,拥众起义,号称铲平王称号:铲平

  • 刘聚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聚

    刘聚,人。,群雄纷起,聚起兵凤阳,盱衡当世,见明太祖仁明英武,克成大业遂归焉。洪武初礼店守御千户所正千户,殁后追封义信侯。弟刘暹于永乐四年调礼店所副千户。聚子刘政袭职正千户,政子刘宗尝从军征讨,屡立战功,授特别优奖。(势之在起,人人从龙。虹县人邓愈、怀远人常遇春两位神勇之将即来投附。此时的朱元璋,已

  • 方政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方政

    方政,安徽全椒人。初袭济宁卫千户,从靖难军南下,以功屡迁都指挥佥事。本名:方政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安徽全椒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439年谥号:忠毅

  • 思任发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思任发

    思任法(1387年—1446年),思伦法次子,1413年(永乐十一年),代兄思行法任云南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开始与明保持友好关系,同时不断兼并各部,先后攻占孟定、湾甸、干崖、南甸、腾冲、潞江及金齿等腰三角形地。明以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官,行在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率兵十五万进军麓川,发生“三征麓

  • 樊忠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樊忠

    樊忠(1400-1449)陕西人氏,明朝名将,天生神力,勇武过人,因耍一手好锤,在英宗驾前担任护卫。因与宦官王振不和而愤怒击杀王振,出现在部分历史教科书中。本名:樊忠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陕西出生日期:1400年逝世日期:1449年主要成就:护帝殉国

  • 沐晟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沐晟

    沐晟(1368年-1439年5月2日),字景茂。明朝初期将领,黔宁王沐英次子。少年时代就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后来官任后军左都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承袭西平侯爵位,讨伐平定麓川。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命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与成国公朱能分兵进攻安南,沐晟从云南进攻,朱能从广西进攻。

  • 胡季犛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胡季犛

    胡季犛(越南语:HồQuýLy,1336年-?),本名黎季犛(LêQuýLy),即位后又改名胡一元(HồNhấtNguyên),字理元,越南胡朝(大虞国)开国皇帝。年号圣元。胡季犛原是陈朝外戚,1400年篡夺了皇位,改国号为大虞。不久让位给次子胡汉苍,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1407年大虞国在同明朝

  • 耿炳文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耿炳文

    耿炳文(1334年-1403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功臣。耿炳文早年承袭父职,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随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之后以军功封长兴侯。朱元璋去世之后,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帝朱允炆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讨

  • 李景隆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景隆

    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袭爵曹国公,奉旨出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建文帝时期,参与削藩行动。靖难之役时,拜大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

  • 瞿能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瞿能

    瞿能(?―1400),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父瞿通,明朝开国将领,佑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授官明朝四川都指挥使。建文帝时,任南军都督北上平燕王朱棣靖难之变。中文名:瞿能别名:瞿都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淮行省庐州府合肥县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400职业:明朝将领、军事人物信仰:大明王朝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