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秉常

李秉常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13 更新时间:2023/12/6 22:41:26

李秉常(1061年—1086年8月21日),即夏惠宗,西夏第三位皇帝。西夏毅宗李谅祚之子,母亲大梁太后为汉族。拱化五年(1067年),毅宗突然病死,李秉常继位,年7岁,由其母梁太后执政,梁乙埋为国相。大安二年(1076年),李秉常16岁,开始亲政。大安六年(1080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将李秉常囚禁于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木寨里。大安九年(1083年)闰六月,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李秉常复位。但梁氏势力很大,不能轻易翦灭,因此他仍然不能亲政。后来因长期不能亲政,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七月,李秉常忧愤而死,时年26岁。庙号惠宗,谥号康靖皇帝,葬献陵(贺兰山西北)。(概述图片来源)

基本资料

本名:李秉常

别名:拓跋秉常、嵬名秉常

所处时代:西夏

民族族群:党项族

出生地:西夏兴庆

出生日期:1061年

逝世日期:1086年8月21日

在位时间:1068年—1086年

庙号:惠宗

谥号:康靖帝

陵寝:献陵

年号:乾道(1067年)、天赐礼盛国庆(1069年)、大安(1075年)、天安礼定(1086年)

性别:男

人物生平

奲都四年(1060年),李秉常出生,是夏毅宗的长子。皇后梁氏所生。奲都五年(1061年)四月,没藏讹庞与其子谋杀李谅祚,事败被诛,没藏皇后被废,立梁氏为后。

拱化五年(1067年)十二月,李谅祚死,李秉常继立,时年7岁,由皇太后梁氏摄政,梁氏之弟梁乙埋擢为国相。新主年幼,秉性软弱,成为梁氏姐弟操纵的傀儡。梁太后把朝政大权全部委之于梁乙埋,梁乙埋又安排他的子弟和亲信担任要职。他与其亲信、掌握兵权的都罗马尾、梁太后的侍卫罔萌讹等三人,组成新的母党集团,牢牢控制最高统治权。同时排斥异己,如李元昊之弟嵬名浪遇在李谅祚时曾主持朝政,担任都统军,精通兵法,熟谙边事,因不附梁氏兄妹,被梁乙埋罢官流放。梁氏母党集团为了争取党项贵族的支持,一改李谅祚时期改行的汉礼,恢复蕃礼,以此笼络。

乾道元年(1068年)开始的近十年中,梁太后和梁乙埋姐弟擅权,连年向宋朝发动战争,企图用战争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并以此向宋朝索取厚赐。

乾道二年(1069年)七月,梁太后假借李秉常的名义,向宋朝上表,请求恢复夏的蕃仪,得到宋朝的允许。

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70年)八月,梁太后亲自点集30万兵马,倾巢出动,带着百日的干粮,攻沿边宋朝的五路,大举进攻宋朝大顺城。后军屯榆林,距宋庆州(今甘肃庆阳)40余里,夏军游骑直逼庆州城下,造成了宋朝“陕右大震”的局面。后因吐蕃首领董毡,乘虚率兵攻入西夏西境,迫使梁乙埋匆忙撤军。次年,宋夏争夺罗兀城之战后,西夏虽然取胜,也是依靠乞求辽国出兵助战才取得的。其时西夏甚感财政拮据,兵力疲困,政治也不稳定,才与宋朝议和。

大安二年(1076年)正月,李秉常年16岁,开始亲理朝政,但实权仍操在太后与梁乙埋手中。李秉常也是一个十分喜好汉族儒家文化的君主。在与宋朝作战中西夏俘虏了不少汉人文士,李秉常向他们请教和学习宋朝礼仪制度,准备在夏“复行汉礼”,废除“蕃仪”。

大安六年(1080)正月,李秉常正式下令付诸实施。这一举动受到梁太后和梁乙埋及母党势力的劝阻和竭力反对,李秉常不予理会。

大安七年(1081年),李秉常打算用结好的办法,借助宋朝的势力对付梁氏母党势力。李清正准备出使宋朝时,被梁太后得知,她召集幸臣罔萌讹等密谋,诱来李清饮酒,即捕而杀之,又立即将李秉常囚禁在距兴庆府宫五里之地的木砦。同时下令命梁乙埋与罔萌讹等聚集兵马,控制河梁要道,断绝都城与外界的联系。李秉常被囚禁的消息终于传了出去,一时朝廷上下震惊。李秉常的皇族亲党、左右亲信和各地部族首领纷纷拥兵固守所属城池堡寨,与梁氏母党势力对抗。梁乙埋多次派亲信持银牌招谕,晓以利害,但也无人听命,一时西夏处于混乱之中。

西夏保泰监军司统军吐蕃族禹藏花麻,一向对诸梁的专权不满。当他听到李秉常被囚禁的消息后,于大安七年(1081年)五月,以夏国主失位,国内变乱为由,向宋熙州发文照会宋朝,照会称“西夏皇帝与太后母子不和,太后杀掉皇帝重臣,导致举国汹汹,如果此时发兵来讨,西夏一定会全国响应”。宋神宗据此诏熙州知州苗授,派人认真核实后上报朝廷。六月,宋保安军以经略司命令,移文宥州向夏通牒称:“西夏世代作为藩属,朝廷也经常赏赐岁币。近来几年以来遵从朝廷的旨意,谨慎地履行藩属的职责,对朝廷恩义已尽。如今听说国主被太后与大臣挟持,不能专擅国政,也不能知晓他的存亡。今朝廷将派遣赏给国主生日以及仲冬礼物的使臣进入西夏,尚不知道到时和人来迎接,以及西夏现在是什么人统领。请速来回报。”梁太后见牒后无法作出答复。

这时在对待夏国的内乱上,宋朝有主战与反战两派。主战派以鄜延路总管种谔为代表,他在上疏中称:“西夏发生内乱,我们应该兴师问罪,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反战派如知枢密院孙固、知谏院滕元发等人,所持理由是“兴兵讨伐容易,解决问题困难啊”。主张对西夏采取从政治上分裂他们疆土的策略,反战派的主张遭到宋神宗的拒绝。宋朝最终部署了近50万大军,兵分五路,以熙河经略使宦官李宪为统帅,从东、南、西南三个方面发起对夏的全面攻击。宋军五路攻夏,开始连连得胜,夏军节节败退。梁太后束手无策,向群臣问计,一老将向梁太后献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终于击退优势的宋军,败宋军于灵州城下。

大安八年(1082年)七月,宋朝在夏、银、宥三州界修建永乐城,形成了对西夏的威胁。九月,梁太后命令夏统军叶悖麻、咩讹埋领六监军司所辖30万大军进攻永乐城,宋将徐禧出动7万大军迎战于永乐城下,初战失利,宋军败退入城中,又被夏军断绝水源与粮运,城遂被攻破,宋将自徐禧以下将校死亡数百人,士卒役夫伤亡数万。宋神宗听到永乐城惨败的消息,临朝失声痛哭。战后夏宋再度议和。

梁太后囚禁李秉常以来,因与宋朝连年的战争,宋朝给夏的岁赐和两国和市都已断绝,财政困乏,物价暴涨,官民怨恨,民不聊生。朝中对梁氏母党专权的不满情绪日趋激烈,要求李秉常复位的呼声也不可遏止。

大安九年(1083)闰六月,梁太后与梁乙埋等在众议纷纷中,让李秉常复位,以缓和矛盾。李秉常复位后,朝政大权仍然紧握在梁太后与梁乙埋手中,他们以李秉常的名义遣使到宋朝上表请称臣纳贡,以求重新得到宋朝的“岁赐”。另一方面又以索回夏旧有疆土为理由,继续对宋朝边境进行骚扰、攻掠。

大安十一年(1085)二月,国相梁乙埋死,在梁太后的一手操纵下,立梁乙埋之子梁乙逋为国相,梁氏姑侄继续把持朝政,李秉常仍然摆脱不掉梁太后的控制。这年十月间,专横一世的梁太后也寿终正寝,梁乙逋失去了靠山,地位开始动摇。其时分掌左右厢兵的统帅、皇族仁多保忠公开与梁乙逋抗衡,夏统治集团内部皇族与后族的斗争更加尖锐激烈起来。软弱无能的李秉常在这场激烈的争权夺利斗争中,自感无所作为,终日忧愤,难以自拔。

天安礼定元年(1086)七月十日李秉常死去,终年26岁。谥康靖皇帝,庙号惠宗。

为政举措

李秉常也是一个十分喜好汉族儒家文化的君主。在与宋朝作战中西夏俘虏了不少汉人文士,李秉常向他们请教和学习宋朝礼仪制度,准备在夏“复行汉礼”,废除“蕃仪”。但因遭到母党势力的强烈反对,而没有能够实行。

西夏大安二年(1075年)李秉常开始亲政时,实行联辽政策。大安七年(1081年),为了寻求支持和依靠以削弱梁氏母党集团势力,李秉常接受大将李清的建议,打算将黄河以南之地划归宋朝,用结好的办法,借助宋朝的势力对付梁氏母党势力。

历史评价

宋神宗:"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夏国主受宋封爵,昨边臣言,秉常见为母党囚辱,比令移问事端,其同恶不报。继又引兵数万侵犯我边界,义当有征。“

种谔:“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

崔瑞德:惠宗统治时期,或更确切地说。是他的母亲梁太后统治时期,是一个纷扰频仍的时期。

人际关系

祖父:李元昊(景宗)

祖母:没藏皇后(宣穆惠文皇后)

父亲:李谅祚(毅宗)

母亲:梁皇后(恭肃章宪皇后)

妻子:梁皇后(昭简文穆皇后

李乾顺(崇宗)

李察哥(晋王)

后世纪念

献陵,位于泰陵北2.3公里,面积10万平方米,破坏严重。陵城方形,边长183米,陵台夯土已被后人取做他用。

该陵有碑亭3座,西边一座,东边南北两座,南小北大。西碑亭出土西夏文残碑63块,东碑亭出土汉文残碑26块。

史书记载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五·外国二·夏国下》

《辽史·卷一百十五·二国外纪第四十五》

标签: 李秉常

更多文章

  • 石延年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石延年

    石延年(公元994年~公元1041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1-2]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宋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宋仁宗康定二年(1

  • 昭简文穆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昭简文穆皇后

    昭简文穆皇后梁氏(1059—1099年),西夏皇后,出身于汉人大族,凉州人,是夏毅宗第二任皇后梁皇后的亲侄女、夏惠宗皇后,夏崇宗生母,公元1083年立为皇后,1086年尊为皇太后临朝听制。1099年因对辽使不逊,辽道宗遣使将其毒杀。外戚梁氏家族专权西夏30余年的局面结束。昭简文穆皇后梁氏掌控西夏政权

  • 梁太后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梁太后

    梁皇后(1044年~1085年),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市)人,汉族。西夏时期皇后,夏毅宗李谅祚第二任皇后。早年嫁给权臣没藏讹庞,有染于太子李谅祚。奲都五年,册立为皇后,生下儿子李秉常。夏惠宗即位,临朝听政,梁氏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权达18年之久。大安十一年(1085年),病死,追谥"恭肃章宪皇后"

  • 胡安国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安国

    胡安国(1074年-1138年),又名胡迪,字康侯,号青山,谥号文定,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学者。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丁丑科赵昌言榜进士第三人。[1-2]为太学博士,旋提举湖南学事,后迁居衡阳南岳。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

  • 没藏讹庞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没藏讹庞

    没藏讹庞(?—1061年),夏景宗李元昊宠妃没藏氏之兄,西夏权臣之一。西夏自李元昊死,三大将各拥强兵,讹庞犹知顾忌。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李谅祚即位时,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手里。没藏讹庞掌权后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野河(今陕西境

  • 鲁宗道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鲁宗道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书,谥号“肃简”。中文

  • 完颜银术可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完颜银术可

    完颜银术可(1073年—1140年),金朝开国大将。女真族,姓完颜,名又作银术哥、银术割。完颜阿骨打嗣位,奉命与习古乃使辽,还;以辽帝荒于政,上下解体等政事人情告阿骨打,力促伐辽。在攻辽过程中颇有战功,参与了擒获天祚帝的作战。后来攻宋时于太原之战功劳甚著。天会十年,为燕京留守。天会十三年,致仕,加保

  • 王彦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彦

    王彦(1089年—1139年),字子才,河东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人。南宋抗金名将,“八字军”首领。靖康之变后,成为河北招抚使张所部下都统制,进入太行山创建“八字军”,屡破金兵,名振河北。建炎元年(1127年),率领裨将岳飞等强渡黄河,取得新乡大捷。二年,亲赴临安,请求北伐。受到朝中主和派排挤,充任

  • 李乾顺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乾顺

    夏崇宗李乾顺(1083年—1139年7月1日),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年—1139年在位),夏惠宗李秉常长子,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和祖母毅宗皇后梁氏都为汉族。西夏杰出的君主、政治家。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李秉常去世后李乾顺即位,年仅三岁,母党专政。梁氏统治期间,西夏政治腐败,军队衰弱,北宋趁机

  • 胡三省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三省

    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字身之,又字景参,号梅涧,台州宁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人,宋元之际史学家。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授吉州泰和尉,侍母未赴。后改任慈溪县尉,因忤知府被罢职。不久以“文学行谊”荐授扬州江都丞,咸淳三年(1267年)应聘任寿春府学教授,经考举改奉议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