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起岩

张起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36 更新时间:2023/12/26 11:19:38

张起岩(1285年—1354年),字梦臣,祖籍章丘,移家禹城,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元朝首届科举状元,仕宦40余年,他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对元朝中期政治贡献很大,他的史学、文学造诣极高,善篆隶书,有多种著作传世。

基本资料

本名:张起岩

别名:字梦臣

所处时代:元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济南

出生日期:1285年3月4日(阴历)

逝世日期:1354年

主要作品:《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

主要成就:元朝首届科举状元(左榜)

字号:梦臣

人物生平

张起岩生于累代仕宦之家。其高祖曾官至元帅右监军权知济南府,曾祖张福为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权府事,祖父张铎为东昌录事判官,父张范官至四川儒学副提举。

张起岩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生于济南。其天质颖秀,幼从父学,过目成诵,17岁受察举,被任命为福山县学教谕。仁宗延祐二年(1314年),元朝首开科举,与元仁宗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张起岩获左榜状元及第,授登州同知。在张起岩近40年仕宦生涯中,他先后任集贤院修撰、国子监丞、国史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翰林院侍讲、陕西行台御史、中书侍御史、燕南廉访使、御史中丞,入翰林为承旨,辽、金、宋三史总裁等职务。

人物事迹

张起岩外和中刚、正色立朝,当时便有“欧阳修”之誉。他当福山教谕时,曾短期署县事,治绩卓然。福山百姓说:“如果张教谕做知县,我们就有福了。他做监察御史时,敢于抗言直谏,曾当面与丞相倒剌沙辩难,疏救因言获罪的御史,元朝皇帝也为他的勇气所折服。还有一次,中书省讨论天下官吏选授,张起岩以中书省参议身份在座。他推荐了一位在当时很有声望的大臣,但丞相不同意,张起岩与之争辩,丞相不悦而起,张起岩也拂衣离座,坚不屈服。因为此事,张起岩得罪了丞相,被贬职。1332年,宁宗死,顺宗未立,有人进京告变,说京师以南有某大臣谋反,马上就要起兵。一时闹得京师人心浮动。经过详细调查,根本没这么回事。当时朝中有人主张宽宥这个告变的“狂人”,张起岩不同意。他说:“当今新主未立,人心惶惶。不诛此人,将无法震慑奸人,稳定民心!”在他的坚持下,处决了这个人,安定了京师形势。他在燕南廉访使任上,关心百姓疾苦,主持修治了历年为害的滹沱河,平息了水患。对那些为害一方的恶霸,他严厉打击,毫不留情,博得了当地百姓极高的赞誉。

人物评价

张起岩不但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一个有极高造诣和成就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主持国史编修和辽、金、宋三史的编撰。张起岩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尤其熟悉金、辽典章故实、宋儒道学源委。在国史和三史编撰中,他殚心竭力、一丝不苟。别人的稿子他都一字一句地进行修改,最后,高质量地完成了三史修撰。他自己著有元《泰定、天历两朝实录》,史料翔实、立论精当,保留了大量第一手史料。史成,年六十五,遂告老归。张起岩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才思敏捷、文笔优美,一生留下多种文集。著名的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等。《元史本传》藏于家。

张起岩一生廉洁自守,平生不事产业。为官所得俸禄皆用于周济同族和师友故人。去世之日,家无余资。死后加荣禄大夫,谥文穆。

史籍记载

张起岩,字梦臣,祖籍山东章丘;其祖上因避金、宋战乱迁至山东禹城,起岩就出生在这里。张起岩在山东安丘任县尹时,又将家迁至安丘,期间,他参加延祐复科以后元朝首届科举考试,成为元朝的第一名状元。

张起岩出身于官宦之家,其高祖张迪是当时山东割据势力之一的张荣的元帅右监军;曾祖张福为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祖父张铎为东昌录事判官;父亲张范是四川行省儒学副提举。

据史料记载,张起岩母亲丘氏在要分娩时,忽然见一条数丈长的蛇爬到了其床下,不一会就不见了,丘氏受惊生下了张起岩。张起岩从小便师从其父张范,20岁时,以察举任福山县学教谕(元朝在科举取仕制度恢复之前,官员的主要来源是阴叙和察举)。张起岩在福山任职期间,适值县官率人去捕蝗虫,将县里的政务交给张起岩代管,时间一长,由于张起岩言行果断公允深得民心,百姓都说:“如果张教谕是我们真正的县尹,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后来,张起岩因政绩突出升迁为安丘县尹,举家迁至安丘。

成就

元延祐乙卯年(1315年),元朝首次开科取仕,深通儒学的张起岩得中榜首,钦点状元,并授登州知事。但元仁宗十分垂爱这位与自己同日出生的状元,特旨将张起岩改为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后升任国子监丞,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这时,张起岩的母亲去世,他回家为母守孝三年,期满后出任监察御史。当时,中书参政杨廷玉因有错被台臣纠劾,在朝堂上被奉旨逮捕,丞相倒剌沙痛恨台臣纠劾他的同伙,便诬蔑台臣欺君罔上,要求重新授杨廷玉官职。张起岩虽然新任台臣,但他不惧权高势大的倒剌沙,抗章奏道:“台臣按例纠劾百官,论列朝政,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现在他们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被歪曲,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寒心,这是盛世所不该出现的。况且,世祖皇帝设立台阁,广开言路,维持治体,皇上即位后下诏沿续祖宗治体。现在台臣遭谴,公论被杜塞,何以维护祖宗治体?”张起岩三上奏章都没有报到仁宗手里。张起岩上朝时又与倒剌沙发生激烈廷争,终于使仁宗感悟。不久,张起岩升任中书右司员外郎,进左司郎中兼经筵官,并拜太子右赞善。期间,张起岩因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改任燕王府司马,升礼部尚书。

元文宗即位后,曾亲自赴南郊祭天,张起岩任大礼使,他安排的礼仪周密,仪仗威严,文宗非常高兴,事后赐给张起岩很多物品,改任张起岩参议中书省事。

功绩

元宁宗死后,燕南突起牢狱之灾,有一男子上报称部使中有人欲图谋不轨,经查证不实,但谎报者没有被治罪。主管法司的说:唐朝律法就有谎报者不被治罪的先例。张起岩对此不满,愤然对同列说:现在君主尚未即位,人情危疑,如果不杀此人,及早处理好这件事,以杜绝奸谋,恐怕有碍大计。元顺帝即位后,下令中书省铨选官员,张起岩推荐了一名儒士,右丞相不同意,起岩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不顺从自己。但起岩不畏其权势,从不趋附。不久,张起岩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前三朝实录,同时兼任经筵官。御使台上奏请求任命张起岩为浙西廉访使,顺帝不同意。不久,升张起岩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张起岩即将上任时,又被留任侍讲学士,后转任燕南廉访使。

张起岩任燕南廉访使期间,不畏艰险,打击豪强,百姓拍手称快。那时,真定一带百姓深受滹沱河水之害,苦不堪言。张起岩派人修堤筑坝,平息了水患,深得百姓拥戴。之后,张起岩升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时,右丞相别里怯不花因台臣纠劾,被顺帝罢官,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向顺帝谗言台臣是非,张起岩在上朝时与别里怯不花据理争执,听到的人都认为张起岩理直气壮。不久,张起岩升任御史中丞,他论事刚直,无所顾忌,常与上官不合。

元至正三年(1343年),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张起岩再次人翰林任总裁官之一。他熟悉金朝渊源典故、宋朝儒道学说源委,加上潜心研究,致使学问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官中凡有自以为是的,每当立言不当,张起岩总是据理力争。三史修成,张起岩已是65岁的老人了,于是上书请求告老还乡,顺帝同意,授荣禄大夫。

史料记载,张起岩面如紫琼,美髯方颐,眉目清扬,是雅量君子。他临政决议,屹若泰山,如有不同意见,争论得面红耳赤也不计较,朝廷有时也怕他,知道的人都说他外和中刚,不受别人笼络,如同欧阳修,名闻四方。

品德

张起岩孝顺父母,常常从百里外背米侍奉父母,他还悉心抚养幼弟张如石,教授知识,关怀备至。他曾出钱为20余位亲族办理葬事,并购买田地送给他们的亲属。而每当得到俸禄和赏赐,总是与亲友宾朋共同享用,以至于他死后,廪无余粮,家无余财,两袖清风。

晚年

张起岩博学多才,擅长篆、隶,著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等著作。

元至正九年(1349年),张起岩致仕回乡后的第四年病逝于家乡,享年69岁,被追授“文穆”谥号。

元史列传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当金之季,张荣据有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淄州之地,岁丙戌,归于太祖,始终能效忠节,迪与其子福,实先后羽翼之。福仕为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权府事,生东昌录事判官铎,铎生四川行省儒学副提举范,范生起岩。初,其母丘氏有娠,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乃惊而诞起岩。

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政成,迁安丘。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丁内艰,服除,选为监察御史。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进左司郎中,兼经筵官,拜太子右赞善。丁外艰,服除,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文宗亲郊,起岩充大礼使,导帝陟降,步武有节,衣前后襜如,陪位百官,望之如古图画中所睹。帝甚嘉之,赐赉优渥。转参议中书省事。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迁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三朝实录,加同知经筵事。御史台奏除浙西廉访使,不允。已而擢陕西行台侍御史。将行,复留为侍讲学士。拜江南行台侍御史,召入中台,为侍御史。

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滹沱河水为真定害,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而移文责之,复修其提防,瀹其湮郁,水患遂息。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复命入翰林为承旨,充总裁官,积阶至荣禄大夫。起岩熟于金源典故,宋儒道学源委,尤多究心,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起岩面如紫琼,美髯方颐,而眉目清扬可观,望而知为雅量君子。及其临政决议,意所背乡,屹若泰山,不可回夺。或时面折人,面颈发赤,不少恕,庙堂惮之。识者谓其外和中刚,不受人笼络,如欧阳修,名闻四裔。安南修贡,其陪臣致其世子之辞,必候起岩起居。性孝友,少处穷约,下帷教授,躬致米百里外,以养父母;抚弟如石,教之宦学,无不备至。举亲族弗克葬者二十余丧,且买田以给其祭。凡获俸赐,必与故人宾客共之。卒之日,廪无余粟,家无余财。

先是,至元乙酉三月乙亥,太史奏文昌星明,文运将兴。时世祖行幸上京,明日丙子,皇孙降生于儒州。是夜,起岩亦生。其后皇孙践祚,是为仁宗,始诏设科取士,及廷试,起岩遂为第一人,论者以为非偶然也。起岩博学有文,善篆、隶,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各若干卷,藏于家。子二人:琳,琛。

家世

据现有资料,张起岩高祖之高祖前和孙及孙后情况,均不知。高祖之高祖张逸,因避兵乱,入赘禹城吴氏家,生3子。高祖张迪,字吉甫,身材魁梧,相貌俊杰,体力超群,善于骑射,能兼拉二强弩。在金朝,任中募版本军三翼都总领。金人南下,离军藏身农业。张荣(张荣:历城人,金末活动于章丘、邹平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首领。)降元并用钱买得山东行尚书省相后,被其抬至幕下。因战功,升济南兵马钤辖。又因治济南战争创伤有建树,被授怀远大将军、元帅右监军、济南府推官,因此也兼提领历城县事,并迁家于济南。

张荣南征,受命留后。因廉洁公平,被称为“良吏”。战后人稀,城内外多闲地,便号召民众开垦而永为已业,但自己却分文不取。一生置办家产,不求多,够用即可。曾对人说:“我的俸禄足够吃用,房屋足能遮蔽风雨,哪里用得着仗势谋私而成为子孙的累赘、也玷污我的志节呢?”生一子:福。曾祖张福,字显祖,体魄雄健,有大丈夫气概。孝敬好学,能背诵《左传》、《贞观政要》。又善武,曾与诸侯比箭,一射即中,且身手骁健,被张荣补为列校。

1230年(南宋绍定三年),随张荣朝见元主于和林,参与伐金议论。并随张军取下邳,围沛县。攻下沛县后,被赏白金符。后又随元军攻宋蕲黄,立功。历城县官为增各路兵员,征济南2300人,引起齐人骚动。为此,奉命去见元主,陈明利害。元主听从所言,准按旧制二丁抽一,其余征法罢行。骚动平息,升济南军民镇抚都弹压。行中书省建议在正常征税额外,增征银6两,可用丝绵按半价折顶。张邦杰命晋见藩王。见后说:“新攻下地方已正式规定赋税,现又增加数额,民众将受不了。”藩王听后随即罢增。此后,升兵马钤辖府事。随张邦杰朝见元主,上前面陈,请休兵让民众安息,以养其力。元主赞许而采纳所请。张邦杰死,随其子张宏朝和休。回后,力请免官归休。对其子说:“我辅佐三朝山东省政,朝会征伐无不参与,现在我56岁,正是该归休的时候了。”享年71岁,生5子。

祖父张铸(铸:《元史》张起岩传作“铎”,《新元史》张荣传所附张起岩传作“铸”,欧阳玄碑作“铸山”,今从《新元史》)字宣卿,号黄台野客,张福三子。1235年(元太宗六年)生。英迈豪爽,幼有奇节。读书通大义,交友重许诺。虽身为平民,却以古人自勉,以大任自期。曾取《中庸》、《大学》给其子说:“你们熟读它们,宰相也可能当。”任历城县时,自己领取县丞俸禄;还把收入分给族人、邻居。元世祖至元官制推行时,调台监场管勾,不赴。后改博州录事判官,赴任。又升东昌府录事判官。为官正直,非义不取。时常倾己赈人,自己匮乏而不后悔,人负己也不怨眼。工于书法,学得黄巧章、米襄阳笔法。

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终年49岁。以孙贵,赠礼部侍郎、上骑都尉、齐郡侯。生2子:范、高。叔父张高,早卒。父张范,字议吉,号孟齐,1252年(元宪宗二年)生。幼聪明机灵,博学强记。父铸为官清廉节俭,家无非法积存。自己也深深自抑,以知足为修养。曾寄居平原县德平镇,在古堤上建房,做学童老师,常10多天不出门,人称“不下堤先生”。本性不喜奢华,笃学信道,尊重传闻也推广自己所知;善善恶恶,是非分明。历任潍州学正、宁海左翊侍教授、四川等处儒学副提举。善吟咏,富著述,有《蓬窗稿》、《益斋》、《旅斋》二集。能大小篆隶,行书楷书也尊劲有力体。1328年(元文宗天历元年)卒,终年77岁。因子显,赠河南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齐郡公。生2子:起岩、如古。弟如古,任国子伴读、大司农掾,生2子:顺、坚;又1女。起岩生2子:琳、琛。

标签: 张起岩

更多文章

  • 姚天福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姚天福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南阳村人,元初名臣,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其父姚居实,属未出仕的读书人,因避兵乱曾到雁门寄居进士赵泰家,与其女结合生天福。天福幼读《春秋》,深通大义,长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至元初年(1264),丞相塔察尔出使北国途经怀仁,代州太

  • 吴澄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吴澄

    吴澄(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字伯清,临川郡崇仁县(今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人。[1-2]元朝大儒,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南宋末年,考中乡试。南宋灭亡后,隐居家乡,潜心著述,人称“草庐先生”。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出任国子监丞。至定

  • 耶律喊舍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耶律喊舍

    耶律喊舍(1176-1220):契丹人,后辽最后一位君主。在金国和蒙古帝国的打击下,后辽东渡鸭绿江,直至高丽西京平壤,渡大同江。本名:耶律喊舍民族族群:契丹人出生时间:1176去世时间:1220职业:后辽国王

  • 孛儿只斤·旭烈兀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孛儿只斤·旭烈兀

    孛儿只斤·旭烈兀(HülegüKhan,1217年—1265年2月8日),蒙古族,蒙古帝国及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伊利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第六子,忽必烈、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兄弟,母为唆鲁合贴尼。旭烈兀18岁时随堂兄拔都远征,攻至匈牙利境内。贵由汗死后,旭烈兀联合拔都等积极拥戴长兄蒙哥继承蒙

  • 孛儿只斤·贵由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孛儿只斤·贵由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06年—1248年),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史称“贵由汗”。贵由是前任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的长子,母为乃马真后。他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又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1246年,通过忽里台大会即位。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翌年贵由死亡,汗位

  • 孛儿只斤·术赤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孛儿只斤·术赤

    孛儿只斤·术赤(1180-1225)又译拙赤、珠齐、述赤,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长子,蒙古汗国军事将领。本名:孛儿只斤·术赤别名:拙赤、珠齐、述赤、元穆宗、元道宁皇帝所处时代:大蒙古国(钦察汗国)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漠北出生日期:1181年逝世日期:1225年主要成就:出征讹答

  • 仁德王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仁德王后

    孛儿只斤·宝塔失里(?—1365年),是元裕宗真金的玄孙女,元代皇族魏王孛罗帖木儿之女。1349年在漠北与时为高丽江陵府院大君的恭愍王王祺结婚,封承懿公主。1365年,她因病去世,元惠宗赐谥号鲁国徽翼大长公主(后高丽改翼为懿),简称鲁国公主;高丽追尊仁德恭明慈睿宣安王太后,简称仁德王后。宝塔失里的死

  • 盛懋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盛懋

    盛懋(生卒年未详),字子昭。父洪,临安(今杭州)人,寓魏塘,业画。懋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早年并得画家陈琳指点,画山石多用批麻皴或解索皴,笔法精整,设色明丽。主要代表作有《秋林高士图》轴(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沧江横笛图》轴(南京博物院藏)、《溪山清夏图

  • 察合台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察合台

    察合台(1183-1241)成吉思汗次子,又译察合带、察阿歹、茶合带等。成吉思汗正妻孛儿贴所生第二子,察合台汗国的创建者。本名:孛儿只斤·察合台别名:察合带、察哈歹、茶合带、元圣宗、元忠武皇帝所处时代:大蒙古国(察合台汗国)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漠北出生日期:1183年逝世日期:1241年主要成就

  • 阔列坚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阔列坚

    孛儿只斤·阔列坚(约1209年—约1237年),成吉思汗第六子(一说为第五子),忽兰所生。他虽然是庶子却很受父亲宠爱。后来他随拔都征俄罗斯的时候因箭伤而死。中文名:孛儿只斤·阔列坚别名:阔烈坚国籍:中国民族:蒙古族出生日期:1209年逝世日期:1237年职业:蒙古大将信仰:萨满教身份:成吉思汗第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