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柳自华

柳自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26 更新时间:2023/12/6 8:40:24

柳自华,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明朝天年间的杭州名妓,十岁那年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诗丹青出色,颇负声名。柳自华虽为妓女,却非憎恶卖笑生涯。和杭州名士沈逢吉有过一段情,后被一位富商赎下,富商正房太太同意接纳这个妾,富商便把她接走了。

基本资料

本名:柳自华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杭州

民族:汉族

职业:名妓

基本信息

柳自华是金陵城中秦淮河畔的一位名妓,身落风尘,心却保持着一份高洁,无奈命运不济,只落得随波逐流。金陵城繁华似锦,柳自华的门前也是人马喧嚣,然而她并不喜欢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一心想找机会寻得解脱。这年夏天,一位杭州富商游玩青楼时迷上了柳自华,提出要带她到杭州西湖畔金屋藏娇。

柳自华并不中意于这位富商,但对西湖往已久,因此答应了富商。富商把柳自华和一个侍婢安置在西湖畔的别墅中,自己却又走南闯北忙做买卖去了。这段清寂的时光倒是成全了柳自华的心意,她携带侍婢,流连于西湖的秀水青山之间,十分惬意爽心;那夜偶遇才子沈逢吉,更让她心荡神移,兴奋不已。谁知好景不久,第二天,富商从外地经商回来,说是已征得家中夫人的同意,要把柳自华以偏妾的身份接到府中同住。陶醉于西湖风景韵致的柳自华哪里想进那个门庭森严的家府,可既在人檐下生活,又怎么由得她作主。

明朝启年间,杭州名士沈逢吉酒后醉醺醺地逛游西湖,这天正是七夕。沈逢吉走着走着,觉得又累又渴,抬头看见不远处有一座小楼,院门正开着,他便走过去想讨杯水喝。可是屋里没有人,他也没多想,就信步走了进去,见桌子上有茶水,也顾不得许多,一饮而尽。这时他才发现房屋装饰得十分清雅,满室墨香。桌子上还有一张墨迹未干的字,上写:七月六,瓜果设庭中,乞巧穿针儿女技,在天在地誓深宫,银汉自空空。七月七,驾鹊拆离衰,尽管绸缪今夜里,情魔难障太阳红,分手各西东。这显然是为七夕应景而作。

沈逢吉正暗自赞叹作者的才华,就听屋里环佩丁东之声,正愁没处躲藏,两个妙龄女子已经进来。两人看到他以后以为他是小偷,作婢女的那个女子大声喝斥他,沈逢吉赶紧解释。幸好那位小姐看他风度翩翩,也相信他不是歹人,于是大大方方地请他坐下,丫环端上茶来。两个人开始谈诗论词,说着说着,小姐就猜出他是谁了。她曾在放鹤亭看到过沈逢吉的两首诗。沈逢吉频频打听小姐的身世,但小姐却不多谈,只说自己叫柳自华。他们彻夜清谈,兴致勃勃,直到拂晓之时,沈逢吉才起身告辞。

过了一天,沈逢吉装束整齐,又来造访。可是楼门紧锁,好像很久都没有人住过的样子,问街坊邻居,都说这是个富商买的府宅,但富商并不常住这里。沈逢吉非常纳罕,怏怏而回,觉得一切仿佛梦境一般。其实这柳子华本是京城名妓,被一位富商赎下藏娇在此。后来正房太太同意接纳这个妾,就在沈逢吉走后,富商便把她接走了。柳自华与沈逢吉虽然只有一面之识,但两个人一生都没有忘记这次奇妙的邂逅。

人物故事

明熹宗天启年间,一个七夕的傍晚,杭州名士沈逢吉,迎着凉爽的晚风,信步走出钱塘门,漫步到西子湖畔。初秋的西湖,清雅而宁静,薄暮四宠,远山近水宛如梦幻一般柔和朦胧。这时,游荡在湖面上的无数画肪已点起各色彩灯,色彩缤纷,绵软悠扬的丝竹声隐隐传出,营造出一种温馨诱人的气氛。

举目远眺,只见前面桥头有一家酒楼,酒帘飘舞,灯火融融;沈逢吉顿时酒兴大发,快步向前,登上酒楼,捡了个临窗的座位,面对着光线渐暗的西湖,独酌独饮。约摸半个时辰后,沈逢吉略带醉意地走出酒楼,慢慢地绕湖而行,清凉如水的湖风吹在发热的面庞上,感觉特别舒畅。一路上柳条依依,秋虫卿卿,轻轻抚慰着沈逢吉寂寥的心境,他原本是一个有志有才之士,无奈遇上奸佞当道的世态,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只好终日寄情于山水酒色之间,内心深处却总隐藏着一份落寞之感。走着走着,感觉得有些疲倦,顺势坐在路旁的一块堤石上休息,此处正近荷塘,残荷飘香,熏得人欲昏欲醉。

坐了一会儿,突然觉得十分口渴,四下打量,发现不远处有几间楼阁,正亮着灯,于是起身朝前走去。来到跟前,见是一座别致的小院,矮矮的院墙围着,里面的一栋小楼和三两个亭台能看得一清二楚。朱漆的院门正敞着,沈逢吉喊了两声,无人回应,他便索性踉踉跄跄自己进去了,小院内花木扶疏,宁静优雅,迎面小楼门厅的大门也大开着,正墙上设一神龛,两旁燃着一对蜡烛。见此情景,醉意朦胧的沈逢吉只以为这是一所寺院,也就毫无顾忌地走进屋里。穿过门厅,后面是一间雅洁的书房,壁上挂着几幅清秀的字画,窗下置有书案,书案上纸笔砚墨一应俱全,沈逢吉正惊叹寺院院中竟有这般雅室,忽见书案上搁着半杯茶水,上前一试,尚有温,口渴已极的他不等细想,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只觉清苦微甘,煞是解渴。放下茶杯,又发觉案头正摊着一帧素笺,上面写着几行娟秀的字迹;捧来细读,原来是两阕“忆江南”词:

七月六,瓜果设庭中,乞巧穿针儿女技,在天在地誓深宫,银汉自空空。

七月七,驾鹊拆离衰,尽管绸缪今夜里,情魔难障太阳红,分手各西东。

看笺上墨迹新凝,内容又是写今晚七夕之感,想必是刚刚写成;再琢磨这笔迹,纤秀清丽,分明是女子的手笔。难道这里不是寺院,而是闺房?沈逢吉暗自疑惑。心里想着这两阕情纯意浓的词,他又不禁技痒,忍不住也以七夕为题,拿过纸笔,写下一阕“多丽词”:

自古来欢娱磨折相缠,叹双星恩情过笃,谪居两地情牵。对朱颜暗惊月,白素手顿失珠圆,锦帐长空,鸳帏惯冷,世人还说巧姻缘。花开花谢,尚多时刻,羞见并头莲,愿义仲寅宾挽月,宽我流连。恨当前鹊儿误报,银河隔断堪怜,喜相逢前程似后,悲离别后会如前,铁来归耕,金梭续织,耐心再到早秋天。一年年良宵一度,历亿万千年,转胜过红尘夫妇数十年。

写完后,沈逢吉心中觉得吐出一口长气般地舒畅,想了想,他又提笔在笺后注上一句戏言:“秋河作此,准算茶金。”秋河是沈逢吉的字,他擅自在人家屋中饮了半杯茶,想用这阕词来作抵偿呢!

正准备离开时,忽听得院中响起一阵细声软语,接着又是环佩叮当由远而近,朝书房而来。沈逢吉还没来得及想出对策,两位艳妆女子已走进门来,看装束似是一主一婢,两位女子猛地见到了沈逢吉。惊得花颜失色,那婢女还算胆大,冲上前指着沈逢吉喝道:“那来的窃贼,竟如此猖狂!”并转身对另一位说:“小姐快来,看丢了什么东西!”

沈逢吉见对方误会了自己,连忙辩解道:“夜暮迷途,误入贵宅,酒渴求饮,实非窃贼!”那婢女哪里肯信,仍对他怒目以视,倒是那位小姐已缓和了神情,似乎对沈逢吉半信半疑。沈逢吉忽然想到了一个证据,忙拿起桌上那帧自己题下的词笺,毕恭毕敬地对小姐说:“小姐不信的话,可看这词笺,乃是小生刚才拜读了大作,心生同感,信笔写下充茶资的!”

那小姐见他气度不凡.谈吐文雅,也觉得不象“梁上君子”之类,便接过词笺细细读了。读着读着,唇边绽开了笑容,惊喜地说:“公子莫不是姓沈吧?”沈逢吉吃了一惊,自己并没在词笺上留姓,却为她能一语道破?就问道:“小姐何以知道?”

小姐神秘地笑道:“相逢何必曾相识也。”并不急着解释,只命侍婢沏茶为沈公子醒酒。待婢女进了厨房,屋内只剩下他们两人相对而坐,她才慢条斯礼地揭开了谜底:“妾曾在孤山放鹤亭壁间见有诗句,读了感动不已,便深深记在心中;那诗句落款为秋河沈某,今见词笺上字迹相同,又有秋河之字样,所以猜想公子必是放鹤亭题诗的沈秋河了。”

沈逢吉忆起醉临孤山,面对烟笼雾绕的西湖,想到了自己的前程迷茫,感概万千,曾在放鹤亭题下了一首“感怀诗”和一首“自解诗”。这时,对坐的那位小姐已轻声吟诵起那两首小诗:

其一:

虚度韶华二十春,昂然七尺屈风尘;

不如死在西湖里,赢得青山葬我身。

其二:

绕池告遇春,岁寒松柏出风尘;

忍将一掬西湖水,断进经天纬地身。

小姐吟诗时的神情十分专注,沈逢吉默默地在一旁打量着她,这才把她的模样看清楚。只见她细眉秀目,玉鼻挺直,紧抵着嘴唇,浑身露出一种圣洁高贵的气质,似乎是一名门千金,却为何孤身住在这僻静的小院中?真令人费解。

回味完诗句后,小姐缓缓回过神来,幽幽地对沈逢吉说:“当时我初来西湖,心身俱疲。见到公子的诗,感触良深,仿佛一股豪气荡入胸口,使我有了重生的力量。所以对诗的映象极深。”

沈逢吉听她如此夸赞自己的诗,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谦虚了几句,又把她的“忆江南”词赞赏了一番。

这时侍婢已捧了茶出来,小姐又说:“值此良宵,遇此佳宾,岂能无美酒助兴!”然后又命侍婢会备酒。沈逢吉觉得不便太打搅人家,便客气道:“宿醉未醒,不堪再饮,初次相逢,何敢造次。”接着又探问道:“敢问小姐芳名?不知是否本地人氏?”

那小姐似乎不愿多说自己的事,只是淡淡地回答:“妾姓柳名自华,乃金陵人氏,偶至西湖小住,来去匆匆也。”沈逢吉接口道:“萍水相逢,可算有缘。”

侍婢很快就摆上了酒菜,柳小姐盛情相邀,沈逢吉难以推辞,于是两人对坐桌前,畅饮起来。酒酣时,沈逢吉念叨着柳自华的名字,巧妙地作一首诗相赠: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偿渴想到卿家;

问卿姓甚卿言柳,侬笑卿身是柳花。

柳自华甚觉有趣,也把对方的字——秋河巧作安插,依韵回和了诗一首:

薄命谁怜柳自华,秋河今夕照奴家;

劝君莫作杨花看,奴笑君身是菊花。

一往一来,情趣盎然,举杯频频,笑语连连,直喝到天露曙光,两人才尽兴道别。

回家后,沈逢吉带醉酣睡了一昼一夜,第二天醒来,想起那夜的艳遇,心中挂牵不已,于是穿戴整齐,沿着湖堤,又找到了那座小院。走近一看,不料院门紧锁,院内寥无人声,不知佳人何去何从了。他心烦意乱地到附近人家打听,谁知没人知道这小院中曾住过一位年轻姑娘,只说这是城中一富商的别墅,他很少来住,多半时间都空闲着。那么那夜见到的柳自华到底是什么人物呢?沈逢吉百思不解,莫非是自己酒后一梦?莫非是七夕织女下凡?他终究找不到答案,只好悻悻而归。

标签: 柳自华

更多文章

  • 王翠翘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翠翘

    王翠翘,明朝山东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明朝江南地区的著名传奇女子,她的悲剧故事广泛流传。事迹最早见于茅坤的《纪剿除徐海本末》,后被写入多部文学作品与大量民间传说中。中文名:王翠翘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明朝逝世日期:1556年主要成就:劝说倭寇头领之一徐海投降接受明朝招安出生地:山东临淄出处:《

  • 杜十娘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十娘

    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将全部希冀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然而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束缚,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

  • 苏三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三

    苏三原名周玉洁,又叫顾立春,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今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起名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南京原礼部(吏部)尚书的公子王景隆(王金龙)上京赶考时与其结识。苏三和王景隆传奇般的恩怨和爱情故事

  • 冯小青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冯小青

    冯小青,名玄玄,字小青。明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通为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近现代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曾著同名传记《冯小青》。中文名:冯玄玄别名:冯小青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

  • 薛素素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薛素素

    薛素素,字素卿,又字润卿,明代画家。她工小诗,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兰竹,不笔迅捷,兼擅白描大士、花卉、草虫、各具意态,工刺绣。又喜驰马挟弹,百不失一,自称女侠。后为李征蛮所娶。所著诗集名《南游草》。中文名:薛素素别名:字素卿,又字润卿民族:汉主要成就:明代十能才女出生地:江苏苏州信仰:道教代表作品

  • 沈九娘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九娘

    沈九娘(1475~1512),明朝弘治年间苏州名妓,长相端庄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艺过人。后为唐伯虎之妻,是唐伯虎的第三位妻子和红颜知己。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

  • 黄媛介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黄媛介

    黄媛介,字皆令,浙江嘉兴人,出身儒士之家,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在世俗、女德与生计的多重挤压下,或鬻书画,或师闺塾,在风云幻化的江南大地上为养家糊口而羁旅转徙,与名卿士大夫、与名媛闺秀交往酬唱,用诗、词、赋的文学样式及山水花卉的绘形写神,淋漓尽致地释放着心灵的感悟,入木三分地抒写着人生感慨。有着金闺兔

  • 田秀英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田秀英

    田秀英(1611年-1642年),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人,祖籍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明思宗朱由检的妃子。母亲吴氏精通音律,擅长丹青。田氏尽得母亲之传,人长得纤细娇妍,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但她性格内向,不苟言笑。崇祯元年(1628年)封礼妃,后进皇贵妃。田氏为皇帝生了永

  • 冒辟疆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冒辟疆

    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南直隶如皋(今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

  • 孝愍让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孝愍让皇后

    孝愍让皇后马氏(1378年-1402年),明惠宗朱允炆的皇后,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亲册为皇太孙妃,惠宗即位,于建文元年二月,册立为皇后。生二子,和简太子朱文奎,润怀王朱文圭。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从金川门攻入京师应天府,南京城陷,惠宗在宫中举火,马皇后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