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矩

陈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21 更新时间:2023/12/14 18:25:25

陈矩(1539年-1607年),字万化,号麟冈,北直隶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安肃镇麒麟店村人)人。明朝中后期贤宦,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他为人廉洁,力主安静,矫正时弊,在任内成功处理了“妖书案”,稳定朝局。死后被明神宗谕祭九坛,祠额为“清忠”。

基本资料

本名:陈矩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直隶安肃县

出生日期:1539年

逝世日期:1607年

主要作品:《皇华纪实》《香山记》《游闽中记述》

主要成就:力正时弊,廉洁安静

字号:字万化

官职: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

祠额:清忠

人物生平

陈矩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被选入宫,分派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名下,在司礼监服役,当时年仅九岁。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俺答汗率兵在边境抢掠,逼近京师,太监高忠全副武装参与防守,立下功劳。陈矩十分敬佩,所以立志要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从此经常留心有关政治、经济的事。

万历十一年(1583年)春,代藩奉国将军朱廷堂有罪,被革去爵位,由陈矩奉圣旨把他押送到凤阳高墙禁锢。事情办妥以后,归途中路经安肃县时,回家上坟,写了《皇华纪实诗》一卷。当时很多宦官外出办事,都是作威作福,沿途敲诈勒索地方官和百姓,陈矩却是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所以驿站的人都很满意,称他为“佛”。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矩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东厂,他为人正直,有度量,能顾全大局,常常说:“我只守着八个字,就是祖宗法度,圣贤道理。”所以对刑部、镇抚司监狱所关押的、丢了官的内臣和外臣,即使是犯了重罪的,也常想着“上帝好生,无知入井”,对他们多方曲意保存。又注意随事进谏,匡正神宗的失德。荣昌公主是神宗的嫡长女,光宗的妹妹,她和驸马杨元春吵架,杨元春一气之下,跑回了老家。神宗非常愤怒,召陈矩商议,要从重惩办有关内臣和外臣。陈矩缓缓地说:“这是闺房内的小事,不该惊动皇上,传扬出去影响不好。”于是拟旨谕阁臣,让他们说杨元春不知什么原故,出了某门到固安县去了。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召杨元春回来,罚他到国子监演习礼仪,便了结了一段风波。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内外的“妖书”大案。十一月甲子这天,清早,从朝房到各勋臣国戚大臣的门口,都有人送上了一份匿名书《续忧危议》,说神宗宠爱的郑贵妃和大学士朱赓、兵部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桢等勾结在一起,阴谋更换太子。陈矩拿到以后,奏闻皇帝;朱赓关于这事的奏疏亦同时呈上。皇帝大怒,敕令陈矩和锦衣卫进行大搜查,一定要捉到制造这份妖书的人。由于大案突然发生,侦缉的校尉纵横交错遍布京城,捕风捉影,弄得人心惶惶,受株连的人很多。有些人企图乘机打击异己分子,如王之桢想陷害锦衣卫都督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想陷害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他们都使人嘱托陈矩帮忙,陈矩正言厉色地拒绝了他们。

不久,百户蒋臣逮捕了顺天生员皦生光。皦生光是京师的无赖,曾经伪造富商包继志的诗,其中有“郑主乘黄屋”的句,企图要挟郑贵妃兄弟和包继志给他钱,所以人们怀疑他,逮捕了他。在酷刑审讯时,皦生光不招认;把他的妻妾子弟拷打得体无完肤,亦无人招认。但陈矩认为皦生光这次即使是冤枉,但上一次伪造诗句的事,已经该判死刑了。而且,如果这大案不能尽快查出作案人,皇上一定更怒,恐怕会辗转拖累,了无止境。礼部侍郎李廷机亦认为皦生光以前的诗和这次“妖书”的内容相同。于是定案,判了皦生光凌迟处死。这样,沈鲤、郭正域、周嘉庆和所有被株连的人,才得以转危为安,社会秩序亦得以恢复平静。通过处理这案子,许多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官员,对他都很佩服,但陈矩只和郭正域、李廷机两位讲官友好地一揖,而不和其他官员拉扯关系。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陈矩以掌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这在明代宦官中也是少有的。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滥用权力,而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当时矿税使流毒天下,民不堪命,许多廷臣先后疏谏,神宗都给予重惩。当大学士沈鲤进谏时,陈矩支持他,亦帮助进言,于是矿税在不久后得到停止。参政姜士昌上疏触怒了皇帝,神宗要廷杖他。陈矩想,上次杖打王德完的时候,我就和太监田义极力加以劝阻,现在我当司礼监掌印,怎能让廷杖朝臣的事再次发生。于是他乘皇帝召见的机会,苦苦劝谏,终于阻住了这次廷杖发生,只把姜士昌谪为兴安典史。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云南发生民变,杀了贪酷虐民的矿税使杨荣,神宗震怒,连饭也不吃,要严查变乱情况,并逮捕地方官员到京师审判。当时首辅沈一贯请了假,只有沈鲤在内阁,他不敢处置,把这事报告了陈矩,和他商议。陈矩便向皇帝密奏,说:“奉使的内臣当然是遵循法度,不敢胡作非为的,但他们的随从仆役,难免会有个别无知惹事。如果仅仅归罪于地方官员,派缇骑去逮捕他们到京审问,只怕往返路途遥远,弄得到处惊慌,传说纷纷,反而不妥,还是在当地调查清楚,从宽处理为好,这样对安抚边远地区也有好处。”神宗听他说得恳切有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一场轩然大波就这样被他冷处理了。

福建矿税使高缴获了吕宋制造的器械和土特产,进送到京师,神宗让陈矩写票,“著内库查收”。陈矩奏称:“这是岛夷小丑的一点点东西,现在让内库收储,恐怕会使人误会,以为圣朝希罕这点怪异的东西。还是写著赃罚库查收为妥。”从这件事,也可见他处事时是考虑到大局,慎重稳妥。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陈矩主持大审,有个御史叫曹学程的,因为谏阻封日本酋关白的事得罪问斩,已经坐了将近十年牢,虽有不少大臣请求赦免,但皇帝都不准。这次,司法部门请求陈矩放了他,陈矩抱歉地说他不敢。然而,他秘密地向皇帝求了情,解释曹学程的冤枉,曹学程才终于被免了死刑,改判充军湖广宁远卫。

万历中,宫内有个传统习惯,就是在元宵灯节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等,各自摆设自己购得的器物、书画手卷册页之类,给皇上鉴赏。某次,陈矩正好买到宋人所画的《鬼子母揭钵图》手卷。这幅画暗淡素朽之中,显得神采焕发,世尊的慈祥容貌几乎可以触摸得到;鬼子母悲哀烦恼的形象很可怜;钵内的小孩用手按着地,两眼看着外面,想出来又不敢出的样子非常生动;一群妖魔鬼怪凶狠狰狞的面目栩栩如生。绘画的手法,繁多而不紊乱,一定是宋人的真迹。陈矩对人说:“这卷画很好,但不能给皇帝看,以免皇帝情疑我谏阻他责打宫人。”于是将一部《大学衍义补》连同这手卷一起,派人送给太子朱常洛(即位后为光宗)的伴读王安,让他转交给太子,并说:“陈矩顶上千岁爷,请您明智地看这本书,有空时再看看这手卷。”人们知道这事后,都认为陈矩在进奉中,已经包含了献可替否之意。他掌管东厂这段时间,是东厂抓捕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

陈矩身材不魁梧,比较瘦弱,声音嘶哑,但是白耳黑齿,双目炯炯有神,对人谦和,没有声色俱厉,不过,当处大事,决大疑,羽翼忠良,保全君德的时候,都很有决断,敢于担当。他衣食方面自奉甚薄,暇时喜欢弹琴、吟诵诗歌,收集古董书画。喜欢读《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有关儒学的各种书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文集。尤其是常常细读《大学衍义补》。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还上奏进送两部,请求发给司礼监重新刊印。遗憾的是,书印成时他已去世了。

陈矩门下有个叫刘若愚的宦官,受陈矩的影响,亦是为人正直,好学有文,他所著的《酌中志》一书,是唯一一本流传至今的宦官著作,本篇中很多资料,都是该书提供的。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陈矩在内直房端坐去世。生前他已在香山慈感庵旁预先卜得葬地一块,建了一个石塔在冢上,称“太极镇山塔”,在墓道前竖了一个石坊,上写“敕葬中使神道”。有石门,门楣上写“还一仙洞”。死后,用立棺,像僧人一样安葬。神宗赐谕祭九坛,祠额题为“清忠”,并颁布了保护祠和墓的敕令,上面开载着房屋、地亩的数目。文武百官都亲临吊唁,穿着素白色衣服送葬的人多至堵塞道路。大学士朱赓、李廷机、叶向高亲自在棺前祭奠,祭文中有“三辰无光,长夜不旦”等句,充分表达了他们对陈矩的敬慕之情。陈矩的遗像,供在德胜门里钦赐会馆祠堂内,供人瞻仰。

由于陈矩的关系,神宗把他的掌家常云升为乾清宫管事,后来还掌管针工局印。升管文书官马鉴、师明、苗全为暖殿近侍。光宗即位后,再升常云为司礼监随堂太监,升马鉴为乾清宫管事。

陈矩淡泊于名利,从不请求恩泽。他的弟弟陈万策考中进士,陈万策第四子荫大金吾,陈矩父母的封诰,是从这里获得的。

人物评价

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沈德符:今则今上癸卯,陈矩亦以印带厂,而俶生光事起,时次相沈归德几不免,亦赖矩力,抗诸异说而得解。盖二权并在一人,故能回天乃尔。(《万历野获编》)

谷应泰:矩素清直,妖书事保全善类为多。(《明史纪事本末》)

张廷玉:①中年,矿税使数出为害,而东厂张诚、孙暹、陈矩皆恬静。矩治妖书狱,无株滥,时颇称之。(《明史》)②虽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然利一而害百也。(《明史》)

个人作品

陈矩的著作有《皇华纪实》、《香山记》、《游闽中记述》等。

史料记载

《明史·卷三百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标签: 陈矩

更多文章

  • 朱文正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文正

    朱文正(1336-1365年),男,汉族,明朝开国名将,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南昌王)。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欲投

  • 刘璟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璟

    刘璟(1350-1402),字仲璟,一字孟光,青田(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刘基次子,刘琏之弟。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命袭父爵,刘璟以让兄子刘廌。乃特设閤门使授之,以刚直闻。寻改谷王府长史。燕王朱棣起兵时,命参李景隆军事。兵败,上书不见省,遂归里。燕王即位,召之,称疾不至。逮至京,下狱自经死。福王

  • 曹文诏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文诏

    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祯年间将领,“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官至总兵。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死后,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本名:曹文诏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西大

  • 傅友德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安徽相城县(今安徽省淮北市)人。明朝开国名将。元末时期,参加红巾军(刘福通)起义。率部归顺朱元璋,屡立战功,从偏裨升为大将,多次带兵大胜元军,平定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册封颍国公,加位太子太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被朱元璋逼迫杀儿子,义愤自尽。崇祯十七年(1644

  • 朱聿键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聿键

    朱聿键(1602年5月25日-1646年10月6日),男,汉族,小字长寿,河南省南阳府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唐定王朱桱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孙,唐裕王朱器墭之子,南明第二位皇帝(1645年8月18日-1646年10月6日)。万历三十年(1602年),生于唐王府。崇祯帝在北京

  • 陈安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安

    陈安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文名:陈安国籍:中国毕业院校:中国科技大学代表作品:《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等职称: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88.9-1993.7,中国科技大学,概率统计专业,理学学士1994.9-1997.7,山东大学

  • 沈万山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沈万山

    沈鲤(1531年4月11日—1615年7月11日),字仲化,号龙江,又号潜斋,河南归德府虞城(今河南虞城)人,明代大臣、理学家。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明神宗时,进左赞善,累迁吏部左侍郎,好荐贤士。万历十二年(1584年)拜礼部尚书,修《景帝实录》。万历二十九年(1601

  • 徐妙锦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妙锦

    徐妙锦(1380——1440),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第三女,母贾夫人。据明代陈琏《琴轩集》记载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第三女(有野史记载为第四女),明成祖仁孝徐皇后、代王妃徐氏之妹,安王妃徐氏之姐,传闻明成祖朱棣在徐皇后去世后欲立其为后,真实性待考。本名:徐妙锦所处时代:明朝民族

  • 范鏓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鏓

    范鏓,字平甫,生卒不详,其先江西乐平人,迁沈阳,遂家焉。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工部主事。迁员外郎。本名:范鏓字号:平甫所处时代:明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不详

  • 侯方域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