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元文宗

元文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92 更新时间:2023/12/16 0:21:18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蒙古帝国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计四年。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次子,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之弟。元文宗自幼成长于汉地,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是元朝各帝中颇有建树的一位。天历二年(1329年)在大都创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历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元文宗在位期间,燕帖木儿独专朝政,奢靡无度,吏治渐趋腐败。元文宗在位四年,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汗号“札牙笃汗”。

基本资料

本名: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别名:元文宗、札牙笃汗

所处时代:元朝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大都

出生日期:1304年2月16日

逝世日期:1332年9月2日

主要作品:《相马图》、《青梅诗》

主要成就: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

在位时间: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

年号:天历(1328年)、至顺(1330年)

庙号:文宗

谥号:圣明元孝皇帝

汗号:札牙笃汗

陵寝:起辇谷

性别:男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生平经历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又称札牙笃皇帝,元武宗次子,元明宗之弟,母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其父元武宗海山即位后,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将武宗的儿子周王和世㻋(后来的元明宗)和图帖睦尔流放到南境。图帖睦尔被流放至海南琼州,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后召还京,晋封怀王,出居建康、江陵等地。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发动大都政变,谋立武宗长子周王和世㻋为帝,后以路远改立图帖睦尔。燕铁木儿自大都发难之初,即属意于出藩江陵的武宗次子图帖睦尔为帝位继承人。虽然他“且宣言已遣使北迎”武宗长子和世㻋于北边,后来又矫称和世㻋使者南来,“云周王从诸王兵整驾南辕,旦夕即至矣”,但两都之战结束前,大都政权并没有真正派使者去邀约过和世㻋南还。当时由大都通往漠北,不一定非取道上都。因此燕铁木儿的这种做法,很难用两京道路不通来解释,应当别有用心。图帖睦尔到达大都的翌月(致和元年九月),燕铁木儿即以“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为谏,示意图帖睦尔抢先即位。五天之后,图帖睦尔在大都称帝,以当年为天历元年,同时宣布“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

上都克复后,图帖睦尔迫于元仁宗在大德末年“推奉圣兄、谦居储贰”的前例,遣使往迎和世㻋。寄居于西北宗藩封地的和世㻋,这时刚满三十岁。根据叔侄相继原则,他本应是仁宗的帝位继承人,却被逼迫流落北徼,因而博得北方宗王的普遍同情;仁、英两朝加强汉法而引起的草原贵族的不满心理,可能更刺激起他们要把和世㻋推上大汗宝座的政治动机。所以当大都使者抵临时,“朔漠诸王皆劝帝(按指和世㻋)南还京师”。和世㻋在一片拥戴声中,飘然程,于天历元年(1328)底东至金山。岭北行省平章泼皮、出镇北边的武宁王彻彻秃相继西驰奉迎。和世㻋已完全陶醉在这番太平景象中。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末,他在事先没有告知图帖睦尔的情况下,仅仅经过扈行的察合台宗王以及在场的其他漠北诸王、大臣合议,就在和林之北即皇帝位。

但是,和世㻋似乎过高地估计了漠北舆情在决定嗣君人选方面的影响力。他一心以为自己可以重演乃父武宗在皇弟“肃清宫闱”之后从漠北南返即位的历史故事,却忘记了武宗作为总兵北边的统帅,是以三万精兵相扈从的强大武力为后盾而取得帝位的。和世㻋并没有直接控制强大的军队,只有贴身卫士一千八百多人;察合台后王燕只吉台虽然与他一同南返,但是也未见有重兵随行。和世㻋欲凭极其有限的政治资源,去染指大都集团几经浴血奋战才到手的皇位,前途本来就不容乐观。但他对此毫不经心,任情举措,终于导致杀身之祸。四月,携带玉玺北迎和世㻋的燕铁木儿一行至行在入觐。这个左右大都局势的盖世功臣,现在要当面试探一下新君对他的态度。和世㻋虽然宣布“凡京师百官,朕弟所用者,并仍其旧”,对燕铁木儿“仍命为中书右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答剌罕、太平王并如故”,但是却削去了他手中的大部分兵权,没有将图帖睦尔原授的知枢密院事一职重新委任给他。

对图帖睦尔来说,一经即位为帝,原先的“固让之心”也逐渐销蚀。可是因为已有前言昭示天下,他的心情十分矛盾。天历元年(1328年)十一月,迎接和世㻋到京即位的首批使臣离开大都。仅仅十几天以后,图帖睦尔又下令为自己的元妃卜答失里造皇后玉册、玉宝。次年正月,和世㻋的使者抵达大都。图帖睦尔在明知大兄已决意南归的情况下,仍抢先完成以册命皇后告于南郊、太庙,以及在大明殿册封皇后的一系列仪式。当时朝臣中有人建言:“陛下已诏天下,让位于大兄。今立后,是与诏自相违也。”图帖睦尔闻奏,“嘉其直,赐金织文币以旌之。后闻之,亦有金币之赐”;惟册后典礼仍照行不误。不过至少直到五月下旬,图帖睦尔自大都北行、亲迎和世㻋的前后,他还是准备恪守让位诺言的。出发后第三天,他在途中“置江淮财赋都总管府,秩正三品,隶詹事院”。这个机构初建于元朝灭宋之后,掌宋谢太后、福王献纳产业及贾似道等人田地所纳赋税,原隶属皇后中宫,于大德八年(1304年)罢废。图帖睦尔在此时恢复江淮财赋府的建制,并将它改隶东宫官署詹事院,显然是为自己日后以皇太子身分控制这笔重要的财产资源预作准备。

图帖睦尔用了一个多月,才走完从大都到上都这段沉重的路程。在上都停留或有二旬,再取原路趋赴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张北县境,是为大都至上都驿路的大拐角处,武宗时建行宫于兹,故名中都),与和世㻋会面。八月一日,和世㻋抵达旺忽察都。次日,图帖睦尔见大兄于行宫。和世㻋设宴待皇弟及诸王、大臣。兄弟欢合的场面前后未满五天,和世㻋即于八月六日“暴崩”。图帖睦尔“入临哭尽哀。铁燕木儿以明宗后之命,奉皇帝宝授于帝”,遂簇拥图帖睦尔疾驱还上都,一路上“昼则率宿卫士以扈从,夜则躬擐甲胃绕幄殿巡护”。八月十五日,图帖睦尔在返回上都的第六天再次勿匆即位,是为文宗。明宗和世㻋在天历之变中暴卒的详情,可能已永远成为历史的秘密。和世㻋之子妥欢贴睦尔亲政后,为撤文宗庙主诏告天下曰:“文宗稔恶不悛,当躬迓之际,乃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理董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至顺元年(1330),也里牙得复秦国公爵位,其姻亲锁住亦再仕为将作使,应即文宗对他们参与谋杀和世㻋的奖赏。但同年七月,锁住、也里牙等人“以坐怨望、造符录、祭北斗、咒咀”伏诛,与之有牵连的明宗旧人索罗等亦一起被杀。屠寄认为,“也里牙景教徒,必无造符录、祭北斗事,盖不便论其本辠,虚构狱辞,以饰观听耳”。

文宗的汉文化修养超过在他之前的所有元朝皇帝。他的书法,“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诣”。他还会作画,所绘“万岁山画”草图,“意匠、经营、格法,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他曾经转辗流落于江南、海南和荆湖,对当时民情也应有相当的了解。不过,文宗却处在一个很难有所作为的时代。天历年间连续两次重大的变故,致使蒙古色目上层人心离散。两都战后遭籍没财产的官员贵族在百人以上;对隔绝在围城中的上都官员,后来虽然停止追究,但很多仍被削去官职不复任用。明宗被弑,蒙古朝官中即有人“移疾不出”,有诸王、高级官员甚至西域名僧参与的“谋不轨”案接连发生,有的迳以“明宗太子”为号召。

天历元年(1328年)四川平章政事囊加台举兵,实际上是“欲翊戴明宗”;和世㻋一死,文宗担心原已诏赦的囊加台复举事,立即以其“指斥乘舆,坐大不道弃市”。云南行省丞相也儿吉尼是武宗旧臣乞台普济之子,本人亦曾扈武宗镇北。天历元年文宗即位后,两次召也儿吉尼入朝,不至。他不大可能站在上都一边反对武宗后人;抗命不至,当是出于效忠和世㻋的立场。二年三月,也儿吉尼大概犹疑动摇,想要投奔文宗,故被云南诸王及其他省官黜斥,取道八番赴大都。六月,明宗南归途中曾“赐驸马脱必儿钞千锭,往云南”。直到明宗暴死、文宗再即位之后,云南诸王秃坚等才最后改变观望态度,于至顺元年正月公开称兵。战火弥漫整个滇东北,元廷先后调四川、江浙、河南、江西、陕西、朵甘思、朵思麻等处军队,历时年余,方始平乱。自忽必烈朝以来,蒙古高层内部的躁动不稳,以文宗朝为甚。所以陈思谦在至顺元年“建明八事”,除了“正君道”外,最先提到的就是“结人心”;虞集为殿试拟制策,亦首以“劝亲亲,体群臣,同一风俗,协和万邦”为问。由于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限制,文宗临朝四年间,只好专心着意,以追求振兴文治的表面效果为满足。通过建立奎章阁学士院和修撰《经世大典》,他将当时几乎所有的名儒都笼络在自己周围,用虚崇文儒的手段来收揽汉地民心。

文宗重祚以后,修《经世大典》,建圭章阁,欲兴文治。但是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持有功,玩弄朝廷,元朝朝政更加腐败,国势更加衰落。文宗在位期间国内多爆发农民起义,大动乱正在酝酿之中。

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文宗病逝,终年二十九岁,死前自悔谋害兄长之事,吐露真情,遗诏立明宗之子以自赎。死后葬起辇谷,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尊号(汗号)札牙笃汗。

文宗临终前嘱咐道:“昔者晃忽叉(即旺忽察都)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朕尝中夜思之,悔之无及”。他决意传位给明宗长子妥欢帖睦尔。当时权倾天下的燕铁木儿担心事情败露,决定封锁文宗遗诏,传位给明宗次子懿磷质班,是为宁宗。年仅7岁的宁宗在位53天后得病而死。燕铁木儿千方百计阻扰妥欢贴睦尔继位,直到燕铁木儿病死,妥欢贴睦尔才登基称帝。当年翊戴明宗、文宗夺位的伯颜起而代之,拜中书右丞相,进封秦王,在与燕铁木儿子、左丞相唐其势争夺权势的斗争中取胜。此后,伯颜“独秉国钧,专权自恣,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渐有奸谋”。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为政举措

在文化方面,文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重视文治,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为研究元朝的历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极端,一是帝师的规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属依权恃势,为非作歹,三是滥做佛事,耗资巨大,四是佛教徒干预朝政,五是创立广教总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国共设置16所,“秩正三品”。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则奉行祖制。当时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势力被削弱,而钦察官僚集团则权势大增,燕铁木儿擅权恣纵,政事一决于他,导致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的矛盾。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历史评价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应变戡乱,莫匪尔劳;玺绶虽去,太阿已操;前车所鉴,烛影斧声;从来疑案,多在弟兄。”

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的评价是:“元代诸帝不习汉文,凡有章奏,皆由翻译。其读汉书而不用翻译者,前惟太子真金,从王恽、王恂受学。后惟文宗潜邸,自通汉文而已。《书画谱》言,文宗在潜邸时,召画师房大年,俾图京师万岁山。大年以未至其地辞,文宗遂取笔布画位置,顷刻立就,命大年按稿图上。大年得稿敬藏之,意匠经营,虽积学专工,有所未及。始知文宗之多材多艺也。及践阼后,开奎章阁,招集儒臣,撰备《经世大典》数百卷,宏纲巨目,礼乐兵农,灿然开一代文明之治。即其声色俭澹,亦远胜武宗,此岂庸主所希及哉!使其迎立明宗之日,亦如仁宗之退处东宫,他日明宗复如武宗之传仁庙,则一代而胜事再见,虽殷人弟兄世及,何以过此!《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文宗之得大位也,以燕帖木儿;其得罪万世也,亦以燕帖木儿。语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文宗之不陨于太平王手者,亦幸矣哉!”(魏源说“元代诸帝不习汉文,凡有章奏,皆由翻译。”此事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和他了解的相关书籍不多有关。事实上,真金太子和元文宗的汉文学修养的确很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位元朝帝王有很高的汉文学修养。根据史料,元世祖、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元惠宗、元昭宗,均有很高的汉文化修养,其中,元世祖、元文宗、元惠宗、元昭宗这四位帝王有汉文诗传世。元仁宗、元英宗都受到过良好的汉学教育,都有很高的汉文学修养。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评价是:“论曰:元自文宗,始亲郊祀,礼彬彬焉。尊崇圣贤之典,至是益隆,而开奎章阁以致儒臣,考文章,论治道,勤于延访,可以为文矣。然几沉而气锐,抑亦吴闾庭之流也。其言泰定帝通贼臣,阴谋冒干宝位,呜呼!文宗将毋其自道之也!兴且晋邸,日有盟书,周王可必其终为泰伯乎?文宗之深心乃以让,济其忍,然后足固其威福也,岂不险哉!生则欺人,死而犹饰,故地碎其主,春秋震夷伯之庙,所谓有隐慝者乎?”

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是:“汗旧劳于外,多艺好文。在建康潜邸时,忽忆京师万岁山,召画师房大年图之,大年以未至其地辞,汗自取笔,布画位置,顷刻立就,命大年按稿图上。大年得稿敬藏之,意匠经营,虽积学专工,有所未及。即位后首建奎章阁,御制记文,集儒臣阁中备顾问,敕编《经世大典》,保存一代制度。性爱典礼,欲革蒙兀腥膻本俗,则躬服衮冕,虔祀郊庙。又慎于用刑,行枢密院尝当云南逃军二人死罪,汗谓:‘临阵而逃,死宜也。彼非逃战,辄当以死,何视人命之易耶?’杖而流之。天历初抗命诸王大臣,临事故多诛杀,其它窜黜者,事后多蒙召还,或仍录用。至于严惩赃吏,尊信老成,节诸王驸马朝会刍粟赏赐之财,汰宿卫鹰坊饔人僧徒冗食之数。诸所设施,实一代恭俭守文之令主也。惟得国不正,隐亏天伦,且授权燕铁木儿太甚,未能大有为。”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燕铁木儿挟震主之威,专权用事。文宗垂拱于上,无所可否,日与文字之士从容翰墨而已。昔汉灵帝好词赋,召乐松等待诏鸿都门,蔡邕露章极谏,斥为俳优。况区区书画之玩乎?君子以是知元祚之哀也。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个人作品

《七律·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七律·登金山》

《七律·题九华》

《青梅诗》

《相马图》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轶事典故

爱好围棋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爱好围棋,身边聚集了一些名手。宫中下棋者甚多。元人袁伯长有《宫娥弈棋图》诗,描写了宫女们下棋的情景。元文宗的大臣虞集是位学者,也擅长围棋,一次陪着下棋,文宗突然问道他祖上虞愿曾对宋明帝说过,下棋不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是这样。虞集回答说,圣人制围棋,必有其用。所以,孔子说下棋动动脑筋总是好事,孟子说弈棋就像数学,不专心致志是学不好的。围棋的弈理、攻守进退,符合国家的政令、行军的兵法。棋下得熟练,就能培养居安思危的习惯。元文宗深以为然。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亲属成员

弘吉剌·卜答失里(被元惠宗流放致死)

元文宗的子女见于史料记载的共有3个儿子,其余儿子即女儿均不见记载。

长子:孛儿只斤·阿忒纳答剌(生卒年不详)(早夭),1329年立为皇太子,次年死,卜答失里皇后生

次子:孛儿只斤·古纳答剌(1326-1340),1333年立为皇太子,(后改名孛儿只斤·燕帖古思,被元惠宗流放致死,卒年15),卜答失里皇后生

三子:孛儿只斤·太平衲(生卒年不详)(早夭),初名孛儿只斤·宝宁,卜答失里皇后生

标签: 元文宗

更多文章

  • 元明宗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明宗

    孛儿只斤·和世㻋(Kusala,梵语意为“善”,又作火失剌、禾失剌、忽失剌,清译和实拉;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即元明宗(1329年正月至八月在位),元朝第九任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三任大汗。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元宁宗、元惠宗之父。延祐二年(1316年)十一月,被叔父元仁宗封

  • 元宁宗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宁宗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第十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元明宗次子。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为鄜王。至顺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里皇后奉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懿璘质班在大都大明殿登上皇位。因为新帝年幼,卜答失里

  • 元顺帝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顺帝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

  • 罗爱爱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罗爱爱

    罗爱爱生卒年不详。元末嘉兴(今属浙江省)妓女,后托身于同郡赵氏子。赵父挚友居显位,写信招赵子,欲授江南一官。赵踌躇未决,罗劝之行,并置酒中堂,奉杯为赵母寿,并自制《齐天乐》一阕,歌之助酒。本名:罗爱爱所处时代:元代身份:妓女性别:女

  • 朱武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武

    朱武,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精通阵法,很有谋略,一百零八将之一,上应地魁星。因被官司逼迫同陈达、杨春,一起在少华山落草。陈达攻打史家庄,被史进打败。朱武同杨春求史进放了陈达,因此朱武与史进结交,华阴县县官得知此事,包围了朱武等人,史进将朱武等人救出。后朱武投奔梁山,封为同参

  • 孙新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新

    孙新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小尉迟,琼州人氏,出身军官子孙,随兄长孙立驻防登州。他与妻子顾大嫂开酒店为生,后因搭救表弟解珍、解宝,劫狱反登州,上梁山入伙,并参与祝家庄卧底。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一百位,上应地数星,担任东山酒店掌店头领。征方腊后授武奕郎,最后返回登州。中文名:孙新绰号:

  • 耶律楚材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汉化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

  • 郭侃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侃

    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蒙古帝国将领。其祖父郭宝玉,父亲郭德海,皆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公元1252年跟随旭烈兀远征西亚,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东天将军

  • 王保保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Köke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帖木儿跟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

  • 伯颜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伯颜

    伯颜(1236年-1295年1月11日),蒙古八邻部人。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名臣。伯颜自少长于西域,以深略善断著称。至元初年,奉伊儿汗旭烈兀命奉使入朝,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拜中书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十一年(1274年),统兵伐南宋,至元十三年(1276年)陷临安,俘宋恭帝、谢太后等北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