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池峰城

池峰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95 更新时间:2024/1/16 17:04:40

池峰城(1904—1955),著名抗日名将。1904年出生于河北景县,1920年起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当兵,任排长、连长。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营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一师师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10月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师长,于1939年3月升任第三集团军第三十军中将军长。1943年任第五战区鄂豫边游击总指挥。1945年后任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六战区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等职。先后参加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枣宜会战。在台儿庄会战中,率不足万人苦守孤城达20余日之久,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解放战争中,1946年起任第二军军长兼宜巴要塞守备司令,国民党军保定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国民党中将部员,河北省政府代主席,华北“剿总”中将高参,1949年1月策动军统北平站长徐宗起义,率所部参加北平和平解放。同年4月1日因“历史遗留问题”受审。1955年3月16日在北京监狱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池峰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景县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55年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在台儿庄抗击日寇

生平简介

池峰城(1904—1955),河北景县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毕业。西北军学兵团肄业,陆军大甲级将官班第一期、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毕业。

1921年11月学兵大队毕业后派任陕西督军署(督军冯玉祥)卫队团(团长赵席聘)第3营(营长张自忠)第1连(连长鲁崇义)班长。

1924年10月升任卫队旅(旅长孙连仲)学兵团(团长张自忠)第1营(营长鲁崇义)第2连排长。

1925年9月升任学兵团(团长张自忠)第1营(营长鲁崇义)第2连连长。

1926年9月升任国民联军第12师(师长孙连仲)手枪团第2营营长。

1927年5月改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师(师长冯治安)第10旅第30团第3营少校营长。7月调任第12师(师长高树勋)第36旅(旅长施积枢)第108团第3营少校营长。

1928年6月调升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吴锡祺)第1大队(大队长刘振三)中校队长。9月调任第2集团军工兵第2团中校团长。11月调任第31师(师长孙连仲)手枪营中校营长。

1929年2月升任第31师第92旅(旅长施积枢)第183团上校团长。5月所部改称西北军第21师(师长施积枢)第61团,仍任上校团长。10月所部改称国民军第21师(师长施积枢)第61团,仍任上校团长。

1930年4月所部改称第2方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12师(师长高树勋)第36旅(旅长施积枢)第108团,仍任上校团长。11月所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27师(兼师长高树勋)第80旅(旅长施积枢)第4团,仍任上校团长。

1932年1月所部改称第27师第80旅(旅长王天顺)第159团,仍任上校团长。9月升任第27师(兼师长孙连仲)第79旅(辖两团)少将旅长。

1933年8月升任第27师(师长冯安邦)少将副师长兼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干部训练所副所长。10月入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二期学习。

1934年6月高教班毕业后回任原职。12月21日调升第31师(辖三旅)中将师长。

1936年1月1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同月29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5日晋任陆军中将。

1938年6月7日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1939年2月17日升任第30军(辖第27师、第30师、第31师)中将军长。

1940年4月兼任豫鄂边区游击总指挥。5月8日晋颁三等宝鼎勋章。

1943年11月升任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部(兼总司令吴奇伟)中将副总司令兼第30军军长。

1944年6月27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10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深造。

1945年1月陆大毕业后派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中将副总司令。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11月调任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驻保定全权代表。

1946年1月调任保定警备司令部(辖暂编第24军、暂编第28军、新编第2师)中将司令。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

1947年1月调任第11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级参谋。3月调任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中将部员。同月14日晋颁三等云麾勋章。

1949年1月参加北平和平解放运动。4月1日因“历史遗留问题”被关押审查。

1955年3月16日在北京狱中病逝。

1983年5月12日北京市公安局予以平反。

血战台儿庄

傅作义是中国著名的“善守将军”,毕其一生,他的成名是“守涿州之役”,以少胜多,以弱制强,成就了他在旧中国军界的功名。抗战时,长城之役还是以守著名。傅作义颇以此自负,对国军中众多名将,他曾不屑一顾,可是,傅作义却佩服抗日名将池峰城。老傅看过台儿庄一役的战例报告后,曾这样称赞池峰城:池将军是中国战史上一神人也。

在傅作义眼中,池峰城此人重如泰山。

傅作义原不过是晋军中的一小小旅长,他凭什么后来步步高升,直至成为与阎锡山并肩的一方司令长官,傅的起家凭的就是早年晋奉战争中的涿州之役。傅作义守涿州,以少胜多,在内无供给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愣是把席卷河北势不可挡的奉军拒之涿州城外三个月。这在近代战史上成为可圈可点的一笔。

可是自从台儿庄战役后,傅作义便不再于人前夸耀自己当年守涿州的光荣业绩了。“我傅宜生自认论战守之策,当今中国独一无二,可是纵观台儿庄战例以后,便不好以此自谓,镇峨(池峰城的字)之守台儿庄,堪称史无前例,真神人也,宜生遇之当以师礼相待。”这是抗战时期,傅作义跟他的同僚们说过的话。

为了收复失地,池峰城决定组成敢死队,当官兵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报名请战者上百名。池峰城对我官兵的英勇壮举、牺牲精神深为感动,当即选定了57位。入夜,在炮火的掩护下,57名敢死队员,均穿戴日军军服、钢盔,腰间挂满手榴弹,手持短枪。他们分数路爬墙入城,插入敌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敌阵。一时间敌阵内喊杀声四起,爆炸声轰鸣。中国敢死队员在敌掩蔽部内与敌人激烈的拼杀。敢死队员受伤倒下了,便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激战至午夜,收复掩蔽所5个、房舍数幢。西北城角之敌明显受到削弱。

战斗结束后,英勇的敢死队仅剩下13人。池峰城亲自接见他们,对他们的勇敢献身壮举表示赞赏,并决定每人奖大洋30元,以资鼓励。勇士们对池峰城表示道:“感谢师长的奖赏和鼓励,然而钱我们不能收。我们以必死的决心去战斗的目的,是要确保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不做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是为了争取民族的生存。比起死去的弟兄,我们是幸运的。如果收下了钱,我们将对不起死难的弟兄们。”

台儿庄战役中。由于王铭章死守滕县,为李宗仁赢得了近一周的时间。至23日,孙连仲第2集团军池峰城第31师附炮兵1营已奉命在台儿庄运河北岸设防,构筑工事,实行阵地固守,御敌南下。结果矶谷师团突进一部,被守军猛打痛击之后,剩残敌300余人窜回北洛。

战斗到当年3月27日,当晚,日军300余人由城西破口冲入西北角,联合该处顽抗之敌向中国军队突击,但遭到中国守军炮击,经池峰城师一部反击。战至深夜,入侵之敌大部被消灭,残敌退据大庙死守。池部也死伤500余人。

到战斗最激烈的29日,池峰城师对庄内的日军实行反攻,一支72人突击队,在迫击炮掩护下,攻击文昌阁,将盘踞其内的日军尽数聚歼。

战至4月3日,火力占极大优势的日军步步紧逼,31师长池峰城将军已记不清组织几批敢死队出击了,他只记得每次出击,数百人的敢死队,回来不了几个人。这时全台儿庄三分之二已为日军占领,日方电台甚至已宣布日军已将台儿庄全部占领。池峰城将军觉得再拼下去,31师将全军覆没,便向老长官孙连仲司令请示,可否转移阵地,暂时撤到运河南岸。

孙连仲也实在没办法拒绝池峰城将军。一师之众已在一个小小的台儿庄与日军重兵血战8昼夜,对这样一支部队他还能说什么呢?何况31师是第2集团军的王牌,这样个消耗法不是等于在拿刀割他的心头肉,他心疼啊。后经孙连仲层层上报,通报打到李宗仁这里。

李宗仁早年与一些西北军将领有过接触,深知这些西北汉子忠厚老实,若非万不得已,孙连仲不会说得如此哀婉。但李宗仁预计汤恩伯军团明日中午可至台儿庄北部,第2集团军此时放弃台儿庄,岂不功亏一篑。因此对孙连仲说:“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5分钟。援军明天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亲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命令,当军法从事。”

扔下电话后,孙连仲来到台儿庄亲自督战,死守最后一点的池峰城师长,又来电请求撤退。孙连仲命令道:“士兵打光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池峰城闻言愣住了。31师所剩不多的官兵们惊呆了。但池师一向军纪严明,此刻,从师长到下级士兵,深知军令不可违,乃以必死决心,逐屋抵抗,任凭敌人如何冲杀,也死守不退。池峰城更下令炸毁运河上的浮桥,背水一战。

幸好,到黄昏时,筋疲力尽的日军停止了进攻。及至午夜,我军先锋敢死队数百人,分组向敌人反冲锋,杀入敌阵。敌军血战至此,已筋疲力尽,想不到中国军队还有力气乘夜出击。敌人仓皇应战。被敌所占的台儿庄市街,竟然为池师敢死队一举夺回四分之三,此间毙敌无数。敌军退守北门,与我军激战通宵。

黎明后,汤恩伯军团在日军后面出现,敌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至此李宗仁亲自指挥台儿庄一带守军全线出击。台儿庄几十里,一时杀声震天。

评价

终其池峰城将军,戎马一生,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相关

当年池峰城在配合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后,听从身边卧底李英安排未去台湾留在大陆迎接解放。

标签: 池峰城

更多文章

  • 刘涌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涌

    刘涌(1914—1972)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团政治委员兼营长,胶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

  • 吉星文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吉星文

    吉星文(1908年-1958年8月23日),字绍武,乳名黑星,河南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国民革命军中将,中国抗日战争名将。少年时期立志效族叔吉鸿昌之为人,当兵报效国家。1922年随族叔吉鸿昌参加西北军,累升至营长。1933年长城抗战中因功升任团长。1936年调

  • 窦宪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窦宪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大司空窦融曾孙,东汉外戚、权臣、名将。建初二年(77年),汉章帝立窦宪之妹为皇后。窦宪、窦笃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永元元年(89年)窦宪派遣刺客刺杀太后幸臣刘畅,嫁祸蔡伦,后因事泄获罪,被囚于宫内。

  • 李鸿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鸿昌

    李鸿昌(1930年-2003年2月12日),中国内地男演员,前山东省UFO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话剧院老干部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员。1948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文艺系,1963年授大尉军衔。1982年,进入央视《西游记》剧组担任剧务副主任和制片副主任,还扮演百眼魔君、接引佛祖等角色。1

  • 王天木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王天木

    王天木(1891—1995),原名王仁锵,化名郑士松,东北人。早年在东北军、西北军中工作,加入军统后成为军统四大金刚之一。抗战时期投降日伪,后定居台湾。中文名:王天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1年逝世日期:1995年职业:特务毕业院校:保定军官学校王天木,早年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

  • 唐生明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生明

    唐生明(1906年10月10日——1987年10月24日),字季澧,湖南省东安县人,国民党中将。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1930年任第四集团军第八军副军长、代理军长。1931年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谋。抗日战争初期,任长沙警备司令部副司令、代理司令。1938年春调离

  • 李兆麟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兆麟

    李兆麟,男,汉族,辽宁省灯塔市铧子镇小荣官屯人。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

  • 马鸿逵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鸿逵

    马鸿逵,西北军阀“四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加授陆军上将衔,曾获得一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抗战时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后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中文名:马鸿逵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地:甘肃

  • 李明瑞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明瑞

    李明瑞(1896—1931),广西北流人。1921年毕业于广东韶关滇军讲武堂,习炮科。曾参加讨伐广西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的战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七旅旅长、师长并率部转占湘、鄂、赣、苏等省。1929年6月,率领部队从湖北返回广西,任国民党广西绥靖主任和军事特派员。同年10

  • 黎民伟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黎民伟

    黎民伟(1893-1953),早期电影开拓者,编剧、导演,中国电影先驱之一,有“香港电影之父”之称。1994年第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授予他最高荣誉奖。1953年10月26日,黎民伟病逝香港,享年60岁。作品有《庄子试妻》《天涯歌女》《西厢记》等。中文名:黎民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日本出生日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