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唐义贞

唐义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33 更新时间:2023/12/20 3:31:05

唐义贞(1909-1934),女,中共党员,湖北武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7月,武汉国民党叛变,她转入地下,在汉口江岸铁路工人中做组织、宣传工作。同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与陆定一结婚,因反对明把持的中山大学“支部局”的错误领导而遭迫害,被开除团籍和学籍。1930年秋回上海后,团中央恢复了她的团籍。不久赴闽西苏区工作,后到中央苏区。1932年初任苏区卫生材料厂厂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职工为红军生产了合格的消毒纱布和消毒棉花。

基本资料

名:唐义贞

国籍:中国

出生地:武昌

出生日期:1909

逝世日期:1934

职业:革命者

信仰:共产主义

1929年:同陆定一结婚

1930年秋:回上海

人物生平

唐义贞(1909—1935),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中医家庭。在湖北师范女子学校读书时,唐义贞加入共青团,是该校学生会和妇女会负责人之一。1927年秋,18岁的唐义贞被派到苏联学习。1929年初,唐义贞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认识了同在此学习的陆定一。在异国他乡,两个爱国青年有着相同的政治信仰、相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最终成为知己。1929年12月,他们在莫斯科结婚。1930年初,在苏联的王明集团在中山大学学生中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唐义贞被扣上反对王明领导的“支部局”的帽子,开除了团籍和学籍,被派到一个医训班学习。这是他们婚后的第一次分别。陆定一曾回忆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开除唐义贞是为了打倒我,打倒代表团,目的是篡夺党中央和团中央。”之后,陆定一受到排挤,奉命回国。回国后,陆定一来到上海,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30年10月,唐义贞也奉命回国到上海,与陆定一团聚。夫妻俩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家庭生活。不久,在陆定一的努力下,团中央恢复了唐义贞的团籍。陆定一后来曾遗憾地表示,由于秘密工作的需要,他与唐义贞婚后连一张合影也没有拍过。1931年春,党组织决定派唐义贞到闽西苏区从事宣传和医务工作,这是他们婚后的第二次分别。在上海,王明、博古等人指责陆定一为“调和路线”者,撤销了他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团中央委员的职务,让他以团中央巡视员的身份调中央苏区工作。陆定一从上海经汕头、大埔到达闽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永定县虎岗。在此,他和唐义贞重逢。随后,他们到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陆定一任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主要负责编《青年实话》刊物,唐义贞则任总卫生部药材局局长兼卫生材料厂厂长。

由于当时敌人对中央苏区实行严厉的经济封锁,红军部队药品奇缺,连纱布、消毒棉花都没有。部队卫生员手里只有升汞一种药品,连碘酒等常用西药也没有。随着纱布棉花等需求量越来越大,唐义贞的卫生材料厂困难重重。于是她就发动广大职工把已经用过的旧纱布、棉球、棉签收集起来,洗净消毒后供应部队和医院使用。许多必需的西药无法自行生产,唐义贞就发挥自己出身中医家庭、有一定中医知识的特长,亲自带领大家上山采集大量中草药。同时积极收集收购民间的中草药,制作了大量的中草药品,供应部队和根据地群众。唐义贞还领导全厂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过去消毒纱布、棉花使用的是价格较高且来源缺乏的洋皂,后来,他们研究出用石灰水煮纱布的新方法。技术研究会还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了安福消肿膏、龙丸、八桂丹等中成药,代替西药医治伤痛,深受红军和根据地群众的欢迎。唐义贞还组织开展车间与车间、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劳动竞赛,并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工人加班加点,形成了全厂热气腾腾的生产局面,使一个规模不大、设备简陋的厂子逐渐发展为有5个车间的具有相当生产规模的综合药材工厂,从而基本满足了前线的需要。从1934年起,每个红军指战员都能够种上牛痘。到长征开始时,卫生材料厂的产品给部队配足了三个月的药材用量,因此多次受到《红色中华》刊物的表扬,唐义贞也在这一时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陆定一和唐义贞的第一个女儿在苏区中央局所在地瑞金叶坪出生,取名叶坪。叶坪出生后,邓颖超特来贺喜,给叶坪起了个乳名叫爱生。1932年7月,陆定一因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问题,被撤销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的职务,回上海任团中央组织干事。团苏区中央局决定,陆定一立刻离开瑞金去上海,不能带妻子孩子去。这是他们夫妇婚后的第三次分别。陆定一走后,唐义贞内心非常痛苦,经常从小箱子里拿出陆定一的照片仔细端详,常常是边看边流泪。她在照片的空白处写下:“天上人间――定一呀!”1933年初,上海团中央遭国民党的破坏后,陆定一几经辗转,又返回到中央苏区,在党中央机关刊物《斗争》任技术编辑,又同唐义贞重逢。唐义贞告诉陆定一,在陆定一被开出团籍之后,有一位在中央苏区地位显赫的人物曾经对她说:“你嫁给我吧!陆定一是不会回来了。陆定一逃跑回家,团中央已经决定开除他的团籍,登了报了,千真万确,你还要白等吗?”唐义贞断然说:“陆定一是一定会回来的,我要等他。”陆定一非常感激唐义贞对他的信任,他晚年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义贞就是我的知己。我永世忘不了她这样的知己。她的判断何等正确,又何等勇敢啊!”

1934年10月的一个傍晚,唐义贞匆匆跑过来找陆定一,让他大吃一惊。她正在怀着第二个孩子,即将分娩,怎么从几十里地外跑来?还没来得及问,唐义贞就径直告诉他:“我们厂已经传达下来指示,红军要转移,很快就要上路。我们得商量一下以后的事。”陆定一心里虽然曾经有过这种想法,但是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红军要转移,怀孕的唐义贞不能随队伍同行,留下来困难重重,有生命危险。怎么办,陆定一十分焦急。唐义贞反过来安慰陆定一:“你放心地走吧!我是有办法的。”唐义贞说出了她经过深思熟虑的设想,如何把女儿叶坪寄养给可靠的人,自己如何在老乡家里生第二个孩子。唐义贞宽慰他说:“不要担心我的安全,有一批女同志,困难时候会帮助我,我同群众的关系很好。分娩后,可以把孩子托养给老乡,我还要继续革命。”陆定一最后终于同意了唐义贞的安排,随后随中央红军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这是他们婚后的第四次分别,也是他们的永别。起初,唐义贞被安排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办事处工作。不久,唐义贞被“左”倾路线当权者无辜开除党籍。尽管如此,她还是含冤忍辱继续默默地工作。11月初,唐义贞随同派往闽西担任福建省委秘书长的泽覃、贺怡夫妇等从瑞金转移到长汀,被分派到少共省委宣传部指导工作。她拖着笨重的身子,投入到抢救红军伤病员的工作。一次,唐义贞、贺怡等五位女同志在一起拉家常,在残酷的斗争面前,她们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互相郑重约定,如果谁能活着,见到其他人的丈夫时,一定要带到口信。唐义贞说:“将来你们谁能见到陆定一,请对他转告我的话‘只要我一息尚存,必定为革命奋斗,党籍虽然没有恢复,但我一定这样做!’”1943年11月11日,贺怡到延安后将这番话告诉了陆定一。陆定一感慨地说:“这段话显然是在情况已经非常危险时候的一曲正气歌,一个革命者的遗嘱。”

1935年1月初,唐义贞在闽西长汀县四都乡圭田村残疾红军范其标家中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小定,送给范其标、聪秀妹夫妇抚养。她把自己的一条毛毯、一个铜脸盆送给范其标夫妇,并用中文和俄文写下她在湖北武昌老家的地址。唐义贞对范其标夫妇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即来联系。如果我未能再来,就说明我已不在人世了,但也要告诉孩子,我是为革命而死的。”1935年1月中旬,红军留守部队的处境日趋险恶。为了摆脱困境,他们决定往江西方转移,去寻找项英、陈毅的部队。队伍通过两山夹峙的峭壁上一座独木桥时,有人为切断追兵,拆毁了这座桥,不料却暴露了部队的去向。这样一来,敌三十六师迅速密集地包抄过来。27日中午,唐义贞预感形势危急,便向身边的少共福建省委宣传干事陈六嬷托付自己身后事:“这一次我不知能不能脱险。你是本地人,可能突围出去。我送你一对银镯留作纪念。日后有人问起你,你就告诉他:我丈夫叫陆定一。前不久,我在圭田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小定,一生下来就送给圭田乡的范其标、聪秀妹夫妇抚养。我若牺牲了,希望我的丈夫、儿子、女儿将来能晓得我是为革命牺牲的。”

1935年1月28日唐义贞等人被国民革命军36师围困在乌蛟圹山坑里,经过一天的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唐义贞和随营的军区胡政委、胡营长等人一同被捕,关在四都下赖坝36师的一个团部里。敌人对唐义贞严刑拷打,妄想从这个女共产党员身上得到重要口供,但唐义贞坚贞不屈,是夜,唐义贞和胡政委、胡营长一起越狱出逃,不料很快被敌察觉,1935年1月30日在深山坳中,他们再次被捕。唐义贞被捕时,将藏在身上的一份党的机密文件揉成团,塞进嘴里强咽入肚中,被敌人发觉。敌人再次对唐义贞进行了残酷的刑审,强迫她交出文件,供出其他同志的下落。敌团长气急败坏地审问唐义贞:“你还想活吗?”唐义贞说道:“被你们抓住,我只有一死。”敌团长又说:“你这么年轻,死了不觉得可惜吗?”唐义贞说:“为天下劳苦大众死,死而无憾。”敌人恼羞成怒,对唐义贞施以酷刑。唐义贞全身上下被打的血肉模糊,但她怒目相对,始终不吐半个字,直至被打得昏死过去。夜晚,被亲友保释出来的战友陈六嬷买通了牢房看守,来看唐义贞。唐义贞自知时日不多,毅然向陈六女嬷诀别:“敌人是不会放过我们的,我既然没逃脱,难免一死,但是我死也要死在红旗下!”

1935年1月31日,一个山风呼啸的霜晨,下赖坝村的临时囚室里押出了三个被五花大绑的红军,唐义贞步履艰难地走在最后面。她白皙的脸上伤痕累累,身上的浅灰棉军装被撕裂了,捆绑的棕绳扎入了肌肉,被打伤的右腿有些跛。但她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缓缓向河滩上的三棵板栗树走去。“砰,砰”两声枪响,胡政委和那个营长饮弹身亡。这时,一个敌军官歇斯底里地叫嚷:“这个女赤匪吞下了一份重要文件,开膛!”几个匪兵当即剥光唐义贞的衣服,亮出锋利的刺刀,惨无人道地剖开了唐义贞的肚子,连她的肠子和内脏也被挖了出来。年仅25岁的唐义贞把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

人物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长汀县政府为他立墓,陆定一为烈士撰写了碑文。在当地人民的要求下,将红都小学改名为义贞小学。

标签: 唐义贞

更多文章

  • 连南夫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连南夫

    连南夫,字鹏举,号一阳(1085—1143),应山(湖北广水)人,生于宋元丰八年,政和二年进士,历任司理参军,教授,主薄,府尉,后除雍正礼制局检讨,殿前文籍校书郎。宣和间曾以太常少卿两次出使金国。使归,迁秘书郎暨起居舍人;宣和七年拜中书舍人,除右文殿修撰知濠州;靖康二年造徽猷阁待制;建炎三年擢显谟阁

  • 锡良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锡良

    锡良(1853—1917年),字清弼,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他为官三十七年,以正直清廉、勤政务实而著称,是晚清时代一位政绩颇佳,贡献较大的历史人物。锡良早期在山西任职二十年,以廉洁、仁爱、为官认真著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进逼京

  • 戴珊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戴珊

    戴珊(1437-1505)字廷珍,号松厓。江西浮梁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与刘大夏同年。历官御史,督南畿学政,陕西副使,督学政,正身率教,历浙江按察使、福建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恭简。中文名:戴珊别名:字廷珍,号松厓。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出生地:江西

  • 李玉奇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玉奇

    李玉奇,1917年生于辽北银州城。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六十余载,工精内、妇、儿科三科,精研脾胃病三十余载。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遴选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获得者),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为终身理事。曾任辽宁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

  • 金丹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金丹

    金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6月30日早晨被发现在宿舍内逝世,年仅45岁。中文名:金丹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71年逝世日期:2016年6月30日职业:医生金丹,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

  • 汤寿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汤寿潜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他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中文名:汤寿潜别名:汤震,汤蛰先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

  • 王长海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长海

    王长海是人名,同名的有抗战英雄王长海王长海、学者王长海。中文名:王长海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平原人出生日期:1895年逝世日期:1971年职业: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高级班抗战英雄王长海(1895—1971)生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山东平原人,号子容。行伍出身。陆军检阅使署军官团、第二集团军军

  • 赵俪生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俪生

    赵俪生,教授。山东安丘人。1939年至1947年先后在乾州中学、西安高中、陕西扶轮中学、雍兴高级工业学校等校任教。后任河南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早年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和革命文学创作,以冯夷等笔名发表过不少译作、剧本和小说。后专于中国土地

  • 瞿鸿机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瞿鸿机

    瞿鸿机(1850-1918)清末大臣。字子玖,号止庵。善化(今属长沙)人。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初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升内阁学士,先后任多省乡试考官及学政。中日甲午战争时,曾上四路进兵之策。以后秉承慈禧太后懿旨,屡献求和之策,深得赏识,先后出任工部尚书、军

  • 王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始

    王始(?―403年),祖籍泰山莱芜谷,农民起义军首领。403年,王始利用宗教形式在莱芜谷聚兵数千人起义,自称太平皇帝,设置百官,建立太平帝国政权,也称王始帝国。一时附近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南燕皇帝慕容德派桂阳王慕容镇进剿,起义军奋起反抗,终因众寡悬殊而败,王始被俘,与妻并斩于燕都广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