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罗俊

罗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94 更新时间:2023/12/21 5:10:02

罗俊(1913~2003),男,江苏昆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外出版发行事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顾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离休干部(部长级待遇)。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俊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昆山

逝世日期:2003年12月29日

职业: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原局长

毕业院校: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农业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罗俊(1913-2003),江苏昆山人。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肄业。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夏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宣传部部长。

1932年被国民党当局关进监狱。在身陷囹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坚贞不屈,保持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1936年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同年回国,后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总会视察,中国农民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复旦大学、上海商学院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华东合作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农业合作银行副经理,北京农业银行副经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局局长。

1958年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后分管对外书刊工作。

1961年3月兼任外文出版社社长。

1978年4月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副主任。

1979年3月1日起历任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顾问。

罗俊同志还曾任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成员,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等。

罗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顾问罗俊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于2003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罗俊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贺国强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人物经历

1959年全国“反右倾”,外文社在1959-1960年也开展“反右倾”和“书刊检查”运动,在宁“左”勿右的思想指导下,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政治上挫伤了许多同志,业务思想上否定了已业经10年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对外宣传观点,给书刊对外宣传造成很大损失。1961年至1962年,罗俊根据中央的部署,领导全社除了政治上复查平反外,同时开展了“澄清业务思想”大讨论,以分清是非,端正认识,重申对外宣传中一些正确的基本观点。这在我国对外传播事业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次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深入探讨了当时对外宣传业务中的主要问题,为以后80年代对外传播的理论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大讨论后,外文局书刊对外宣传有了明显的改进,也为日后体制的改革与机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2年8月1日,罗俊主持起草了一份重要报告《关于调整外文出版社机构体制的意见和建议》,上报对外文委党组。当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中央正要求加强对外宣传。为此,1963年初,国务院外办提出《关于加强外文书刊出版发行工作的报告》,后经中央批准正式下发文件,并于9月确定原外文出版社升格改组为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从此外文书刊宣传工作迈上了一个新阶段。可以说,罗俊为此立了大功。但是在是非颠倒的“文革”中,他被打成外文局头号“走资派”。1962年“澄清业务思想”的那批文献,被定罪为罗俊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黑文件,要批倒批臭。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中央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始改革开放。而外文局作为“文革”动乱的重灾区之一,仍未走出阴影,冤案未平,工作混乱,人心浮动。

1978年4月廖承志将罗俊调来港澳办任副主任,罗俊到港澳办工作还不到一年,1979年的2月底,有一天廖承志找他,脸有难色地对他说:“胡耀邦同志点名要你仍回外文局工作,怎么办?”罗俊回忆说,“我知道当时外文局很不安定,正处于困难局面,但情理难辞。我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

胡耀邦同志恢复工作后,于1978-1979年任中宣部部长。他了解外文局的情况后,1979年3月1日上午亲自找了罗俊和外文局其他领导干部二十多人谈话,正式宣布调罗俊回外文局任局长。那天,罗俊心情很复杂是可想而知的。他对多年工作的外文局和共事的职工很有感情,也想回来再做点有益的工作,但他很清楚,当时外文局还未安定,“文革”遗留的问题一大堆,自己受命于危难之际,这使他心中非犯愁。

这是外文局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天。胡耀邦根据外文局当时情况,恳切地和罗俊等谈了一个多小时。胡耀邦殷切希望外文局的同志们,安定团结,顾全大局,尽快跟上全国形势,承担起对外宣传的重任。

罗俊回外文局后,立即坚决贯彻胡耀邦的讲话精神。在政治上,按中央指示,迅速平反冤假错案,批判极“左”,消除派性,调整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加强职工队伍的团结。在业务上,端正对外宣传的指导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外文局经历了这个历史转折,从此较快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罗俊很注意深入群众,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他诚恳待人,不计前嫌,消除派性及极“左”的影响,团结全局职工前看,致力于改进书刊的对外宣传。

社会评价

罗俊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虽历经坎坷,但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具有坚强的党性、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的革命建设事业和外宣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标签: 罗俊

更多文章

  • 刘昂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昂

    刘昂(1910.10—2005.10),又名刘千昂,女,湖南衡山县白果乡(今白果镇)人,蔡和森、蔡畅外甥女,丈夫钱之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农业机械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原第八机械工业部办公厅主任、部党组成员,原政务院参事

  • 蔡儒楷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蔡儒楷

    蔡儒楷(1867—1923),字志赓,南昌人。清光绪乡试举人。援例以知府用,出任直隶,佐理教育行政,为北洋大学创始人之一。民国成立后,任直隶提学使。1913年2月~1914年3月,任直隶教育司司长兼国立北洋大学校长,後历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山东巡抚使等职,1921年出任江西南浔铁路总经理。中文名:蔡

  • 戴戡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戴戡

    戴戡(1880—1917),贵州贵定县人。1904年赴日留学,被贵州学界誉为神童。在日本获梁启超赏识,归国后得云贵总督李经羲邀请,任云南个旧锡务公司经理,其间结识蔡锷成为知己。1911年辛亥革命前被蔡锷安排在贵州经办盐务,辛亥革命后进入贵州政界,1913年任贵州巡抚使,1915年解职入京任民国参政院

  • 杜星垣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星垣

    杜星垣(1914—2011),1914年2月出生于福建霞浦三沙镇西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原秘书长,2011年3月22日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7岁。中文名:杜星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霞浦出生日期:1914

  • 席宝田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席宝田

    席宝田(1829—1889)清末湘军将领。字研芗。湖南东安人。以诸生从军,转战湖南,败石达开,解宝庆围,同治间擒洪仁玕、洪天贵福,六年入贵州镇压苗、教起义,用兵五年,克台拱,擒张秀眉,累功官至布政使,赠太子少保。中文名:席宝田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东安出生日期:1829年逝世日期:1889年职业:将

  • 史坚如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史坚如

    史坚如(1879—1900),广东番禺人,出身官僚富家,1899年加入兴中会,来往于长江联络会党。1900年惠州起义爆发,史坚如在广州响应,筹备炸药两百磅,租赁广东巡抚德寿后花园附近宅院,挖掘地道,10月26日晚引爆炸药,但引线失灵;10月28日史坚如独自再炸,引燃两百磅炸药,因其所挖掘的地道与德寿

  • 李金镛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李金镛

    李金镛,1835年—1890年,江苏无锡人。少时务农,不久赴沪经商,他将经商所得常用于救灾及家乡公益事业。1876年~1879年,他因多次倡导义捐赈灾,安抚各地灾民,被提升为知府。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很赏识他的才华,向上奏请,留他在吉林府任事,并让他担任了第一任知府,1883年,李金镛代理长春厅

  • 王梦白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梦白

    王梦白(1888~1934),中国现代中国画画家。名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又号三道人,祖籍江西丰城,出生于浙江衢州(今柯城区)。因住地与三溪接壤,自号三溪渔隐,即三道人的来源。幼年在灯笼店、钱庄当学徒,刻苦读书,勤奋作画,称居所为映雪馆,又称三衢读画楼。中文名:王梦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

  • 谭仲明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谭仲明

    谭仲明,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1953年8月出生,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9月2日在境外工作途中

  • 管易文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管易文

    管易文(1896年8月——1995年12月2日),原名关锡斌,广东廉江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和“觉悟社”,赴法国和美国勤工俭学,毕业于爱荷华州师范学院和耶鲁大学,1926年回国后在岭南大学任教,继续从事进步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抗日活动和地下情报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