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蕴智

王蕴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3/12/31 13:09:38

蕴智,河南许昌市人,现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古字与古代文明方的教研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蕴智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许昌市

出生日期:1955年

逝世日期:——

职业:全国汉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博士)

代表作品:《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古文字学讲义》

简介

王蕴智,男,1955年生,1991年吉林大学考古学古文字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河南省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及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另任全国汉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学术顾问,漯河市政府许慎文化资源开发特聘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学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先后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代宗教研究》、《甲骨文词义系统研究》、《河南出土文字谱系的整理与研究》及《甲骨文构形研究》、《中原文化大典·古文字卷》等重要课题10项,出版有《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等专著4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

成就

王蕴智长期潜心于古文字与古代文明方向的学术研究,尤致力于甲骨学与殷商史、商周文字考释及字源学等学术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其治学特色是以整理、考释出土古文字资料为基础;结合考古收获和文献记载,着重从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汉语史及思想、礼仪制度等各个侧面探讨华夏民族文化的渊源。本人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古文字学、甲骨学殷商史、汉语史、商周考古等专业领域有很高的学术知名度,是当代我国古文字学界成果比较突出的中年学者之一。

在教学方面,王蕴智多年立足于河南出土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初步确立了富有中原特色的古文字教研体系。古文字学科长期以来在教学与科研诸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利因素,该学科在教育部颁行的教学大纲和社科类目中至今尚没有明确定位,而且因受古文字符号印刷条件的限制,国内目前甚至还缺少相关的专业刊物,更没有一家这方面的核心期刊,至于各种古文字教学读本、教材,目前也十分稀缺、滞后。在教学环节上,本人克服种种实际困难,注重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自己的研究所得和当代考古学、古文字学诸领域中的最新学术成果,并根据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及教学对象层次的高低,先后编写出了配合专业教学使用的多种教材。

其中为本科生撰写了《古文字学讲义》,为研究生撰写了《商代文字构形讲析》、《甲骨学与殷商文明》、《中原历代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战国秦汉文字学》、《字圣许慎与<说文>学》等多种教学读本。在教学手段上,实现了不同教学板块的多媒体化,教学内容规范有序,课堂授课信息量大,直观性、知识性强,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现分别给本科生开设有古文字学和汉字文化(学校素质教育)课;给研究生讲授有甲骨学与殷商史、商周青铜器及金石文字学、战国秦汉文字及《说文》学、古文字构形学、训诂学、古文字与古代文明研究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

现已指导硕士研究生(含毕业)15名,博士研究生7名,各毕业研究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王蕴智的学术成果可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1)通过主持《甲骨文构形研究》、《古文字谱系的整理与研究》等课题及发表《试论商代文字的造字方式》、《商代文字可释字形的初步整理》、《远古符号综类摹萃》等一系列论文,较为深入地揭示了早期汉字的构形方式及其源流,较高层次地反映了当今古文字专业学者的释字水平;(2)通过独立承担完成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商代宗教研究》及发表《试论殷墟时期上帝观念的发展》等系列论文,全面探究了殷墟时期的各种宗教数术风习,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渊源的发掘做出了新的尝试;(3)通过其专业论著《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及《毓、后考辨》、《释竞、业及与其同源的几个字》、《古文字中的子和闽方言中的囝》、《说枼》、《字探源》等一系列论文,开辟了以古文字同源分化为对象的汉字字源学研究领域;(4)通过《略说“孔”和孔姓的起源》、《商代叶族考》、《殷商箕族渊源考订》等系列论文,对商周时期的国族遗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民族史学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当代的古文字学是我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前沿窗口,是构架在考古学、历史学、汉语史、文献学、文字学诸学科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郑州大学多年前已设置有古文字与古代文明这一学科方向,王蕴智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上岗较早的博士生导师及学科带头人,凭借学术实力,近年来在为本校申报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申报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省重点学科及博士学位点方面,其做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独立方向,分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社会服务方面,王蕴智曾经倡议并参与论证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项目,近来已经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这是一个反映中原文明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另外由他本人倡导的将漯河市建成全国性的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学文献资料中心和汉字文化圣地旅游中心的规划方案也已经被地方政府所采纳,如今正在实施之中,并成功筹办了在2005年11月召开的“首届许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方面的工作有力推动了河南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标签: 王蕴智

更多文章

  • 刘协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协和

    刘协和,男,1928年5月26日生于中国湖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司法精神病学泰斗,精神卫生立法的推动者,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教师。1955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在四川医学院及华西医科大学工作,历任精神病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

  • 黄啸侠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啸侠

    黄啸侠一位爱国的武术家。1928年,黄啸侠在广州惠福路大佛寺内创办“国民体育会”,担任国民体育会的国术部主任、武术教练,上门求学者甚众。1937年日寇侵华,黄啸侠激于义愤,亲自编写《抗日大刀法》教材,以国民体育会的名义,发动群众,练武卫国,组织抗日大刀队,大刀队雄风赳赳,使敌寇闻风丧胆。他的抗日功绩

  • 李昌祺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中文名:李昌祺别名:李祯,字昌祺国

  • 陈元晖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元晖

    陈元晖(ChenYuanHui,1913年9月18日—1995年10月3日)中国现代心理学家。1913年9月18日生于福建省福清县。曾就读与南京中央大学,1940年赴延安,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和中央研究院教育研究室研究员。1949年起历任哈尔滨大学副教务长、教育系主任、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 张安治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安治

    张安治近现代(1911-1990)江苏扬州人。擅国画。中央美术学院。1928年考入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1929年入西画班学习,主要老师有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等先生。193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曾任中央大学助教,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研修。曾任教

  • 邵裴子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邵裴子

    邵裴子(1884~1968),浙江杭州人。1930年7月至1931年11月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在任教期间,主张“学者办学”、“舆论公开”,办学卓有成绩。蒋介石视察浙大时,动员他加入国民党,被拒绝。抗日战争期间,任浙江省参议会参议、浙江地方银行常务董事。1949年后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新中国成

  • 韩清净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清净

    韩清净(1884—1949)中国佛教学者、居士。原名克宗,又名德清。河北河间人。18岁时中乡试举人。因研读瑜伽唯识著作而不解其义,从而发愿从事研究。1921年,于北京讲《成唯识论》,为讲经弘法之始。后在房山云居寺,专治法相之学。1925年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宣读所著《十义量》一文,博得与会

  • 郭迅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郭迅

    男,汉族,1967年9月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现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结构工程研究室主任、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系主任。中文名:郭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黑龙江省大庆市出生日期:1967年9月逝世日期:健在职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代

  • 胡山源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山源

    胡山源(1897—1988),男,原名胡三元,江苏江阴人。1920年肄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历任上海基督教青年协会书报部翻译,河南开封中山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教师,上海世界书局编辑,1951年后历任福州福建师范学院、扬州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191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

  • 卢祖皋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卢祖皋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书郎、累官至权直学士院。。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