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姜宸英

姜宸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36 更新时间:2024/1/10 6:26:19

姜宸英(1628-1699),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荐入明史馆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记述明三百年间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卫之害。又从徐乾学在洞庭山修《大清一统志》。在京因得罪大学士明珠受冷遇。康熙三十六年70岁始成进士,以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越两年为顺天乡试副考官,因主考官舞弊,被连累下狱死。著有《湛园集》、《苇间集》、《海防总论》。

基本资料

中文名:姜宸英

别名:西溟、淇园、韦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慈溪

出生日期:1628年

逝世日期:1699年

职业:书法家、史学家

代表作品:《湛园未定稿》《湛园题跋》《苇间诗集》《西溟文钞》

人物生平

明崇祯元年(1628年)出生的姜宸英从小受到其祖辈父辈的影响,以才思敏捷、博闻强记而著名。康熙17年(1678年),在平定三藩之后,清廷为稳定人心,网罗人才,特开博学鸿词科。这是有别于乡试和会试的特殊科制,规定凡学行兼优,文词卓越者,由京官三品以上,各省督抚布按官员推荐,无论是否中过举,都可以参加。当时姜宸英已在翰林院担任纂修明史的任务,对明代的厂卫制度及刑法有其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当时主持明史修编的内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和翰林学士叶方霭的赏识。徐乾学把明史稿进呈御览后,康熙大加赞赏,说姜宸英与另两位修史的人员朱彝尊、严绳孙是海内三布衣。开创了有清以来“布衣修史”的先河,叶方霭更是竭尽全力,荐举姜宸英参加博学鸿词科。然而,这场恩科并未改变姜宸英的命运,最后还是名落孙山。在叶方霭的极力推举下,姜宸英才正式列为修编明史的人员,领取相当于七品官员的俸禄。

在完成《明史》的编修任务后,清廷又开始了《一统志》的编修。主持这一编修任务的是左都御史徐元文。因徐元文是徐乾学之弟,故姜宸英仍有机会出入尚书府第,并在徐乾学的荐引下,结识了虽年轻而在文坛已享有盛名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是满族正黄旗人,其父纳兰明珠是当朝首辅,权倾朝野,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是,纳兰性德这位八旗子弟并没有醉心于权术,却对发轫于中原的古典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纳兰性德凭借其对艺术领悟的天性和聪颖绝伦的资质,在对汉文化的自觉吸收与再造过程中,把明末以来已趋向颓废的词的创作,再次推向了兴盛。他在遍览了唐宋名家的词作之后,认为“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他的这种审美情趣为他的词创作奠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发个性的激情与展现才华的禀赋相结合,从而成就了他饮誉中原大地的艺术高峰。

姜宸英性情孤傲,纳兰性德虽出身贵族,却主张个性的张扬,这是他与姜宸英在交往中得以沟通的重要前提。除了姜宸英外,还有当时的一些名流如梁佩兰,顾贞观,吴天章,朱彝尊等人经常聚会欢宴,吟诗填词,他们避开官场的争斗角逐,以词牌唱酬作桥梁,既咏叹明亡清兴的无奈,又注重彼此间以文会友的情谊,创作了一大批被后人认为是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的传世之作。须知道,这类词作的问世和流传,是冒有极大风险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时局虽渐趋稳定,但还是有不少晚明遗民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暗中积极活动,不肯受制于清廷。也许是纳兰性德的特殊身份,也许是康熙忙于政务,没有空暇去过问这些文人的活动,使他们的词作在流传后并没有带来严重的后果。

纳兰性德自幼学习射骑,文武兼备,自16岁中进士以后,就被授予三等侍卫,不久又升迁一等。就是这么个仕途通达,灵性十足的贵胄子弟,却偏偏与康熙所推行的文化政策格格不入,这使得他的许多宏伟抱负难以实现,于是就有了“向樽前,拭尽英雄泪”,“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等弃世嫉俗的作品。这种郁郁不得志的心态与当时姜宸英的处境十分相似,这也许就是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的环境因素。

康熙24年(1685年),纳兰性德在与姜宸英,朱彝尊、顾贞观等人聚会豪饮后,又作了《夜合花》一词,词完便猝然而逝,年仅31岁。挚友的突然病故,使姜宸英悲痛欲绝。一连几天,他茶饭不思,泪涕滂沱。为表示哀悼,他专门写了一篇祭文,以寄托哀思。“我常对客欠伸,兄不余傲,知我任其真;我时谩骂无问高爵,兄不余狂知我疾恶;激论事,眼瞪舌,兄为抵掌助之叫号。”这是姜宸英与纳兰性德交往的真实写照。也可见两人友谊非同一般。为纪念这位年青的故友,姜宸英与几位文友把纳兰性德的词作加以搜集整理,编印成册,取名为《纳兰词》,后来一并入《通志堂集》。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得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还得了第3名,被康熙授予翰林院编修,这时,他已是一位白发皓首的七旬老翁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副主考官,是科发榜后,物议沸腾,当时落第士子戏称:“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因科场案牵连,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祐弹劾,姜宸英与李蟠入狱,宸英饮药自尽,死于狱中。死前自拟挽联:“这回算吃亏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是限期弗满,竟挨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不久康熙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确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康熙得知宸英已于狱中自尽,痛惜咨嗟不已。

二十岁赴科场,七十岁钦点探花,这条路走了整整半个世纪。然而,高中探花仅二年,就因顺天乡试案被牵连,自杀狱中。

个人成就

姜宸英擅书法,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为清代帖学的代表人物。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七十岁后作小楷颇精。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杨宾《大瓢偶笔》评曰:“西溟少时学米(芾)、董(其昌)书有名,至戊辰后,方用第四指学晋人书,丁丑后方用大指,专工小楷,是时年已七十矣。使其少时即知笔法,力学至老,岂非丰劳功后一人哉?”。《频罗庵论书》言:韦间先生每临帖多佳,能以自家性情,合古人神理,不似而似,所以妙也。亦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籣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

“韦间先生每临帖多佳,能以自家性情,合古人神理,不似而似,所以妙也。”——《频罗庵论书》

姜宸英曾参与修纂《明史》,史称为文“宏博雅健,但叙事稍差”。姜宸英深谙经史之学,为文有根柢,善于通过史论阐发一些颇有意义的见解。如《楚子文论》中“自古人才难得也;用一人百人得而挠之,则功不可以成。”《二氏论》评述佛道二教源流,结尾抨击当世一些儒者,如同“舍其家千金之璧而羡人之瓦缶釜瓮以为美,然且不惜穿穴而求得之”。此外,如《张使君提调陕西乡试闱政记》,揭发科举考试的弊病;《明史刑法志总论拟稿》,历数明代刑法种种弊端;《江防总论拟稿》、《海防总论拟稿》概论水域边防利害,显出作者博学多识;《五七言诗选序》论述诗体通变,明白贯通,成一家之言。

他也能诗词,如《赠陆翼王征君》、《偶题有讽》、《杂咏》等诗,〔临江仙〕《秋柳》、〔蝶恋花〕等词,或抒愁怀,或感身世,颇有寄托。

姜宸英著有《湛园未定稿》、《湛园题跋》、《苇间诗集》、《西溟文钞》等。另有《姜先生全集》33卷由后人编撰。

主要著作

《湛园未定稿》

《湛园题跋》

《苇间诗集》

《西溟文钞》

《姜先生全集》33卷,后人编撰。

作品选摘

【宜亭】

不知秋远近,水色涨平芜。晒岸多渔网,浮舟半竹庐。

桥欹眠折苇,槛倒坐间凫。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

【夜合花】

窗前故摇曳,况复晓风吹。得地为交让,生庭即采芝。

分阴上阶薄,交翠拂帘迟。良会欢今日,无烦蠲忿为。

【惜花】

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哭魏叔子】

苦节谁云不可贞,翠微山共首山清。更无安道能求死,只有韩康解避名。

远愧文章当缟纻,不教官爵累铭旌。临风一恸江天豁,未觉前贤愧后生。

【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

长安六月三伏始,主人门对御河水。御河流水声潺潺,玉泉奔赴城西湾。

是日都人看洗象,立马万骑车千两。曼延蹴踘罗岸帝,吹角鸣钲沸川上。

满堂宾客何从容,棋局未了酒不空。日中报道象奴出,至尊朝罢明光宫。

魋形诡貌三十六,一一骑就深潭浴。云起乍疑龙蛇蜒,湍回更与人翻覆。

须臾小吏前推排,将军拔营群象回。就中一象行踯躅,齿毛脱落颜摧颓。

长者谓余岂解事,此物经今不知岁。闻说先朝万历初,贡车远自扶南至。

中更四帝时太平,一朝闯贼残神京。忍死不食三品料,俯首泪下声哀鸣。

沧桑变换忽尘梦,勉强逐队留残生。茫茫旧事君莫说,劝君且饮杯中物。

标签: 姜宸英

更多文章

  • 关敏卿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敏卿

    关敏卿(1921年3月23日-2013年5月8日),女,满族,北京人,1941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学校,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北平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教师;建国后,任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1979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特级教师;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

  • 徐伯清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徐伯清

    徐伯清(1926~2010),男,汉族,浙江温州人,生前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艺术家协会会长,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客座教授,浙江舟山书画院名誉院长。中文名:徐伯清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温州逝世日期:2010年10月9日职业:书法

  • 唐伯元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伯元

    唐伯元(1540-1597),明潮州府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汕头市澄海区)人。明代大儒,理学家,其进士出身,官至明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任尚宝司丞,吏部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等。崇奉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新理学即所谓“心学”。唐伯元曾师从吕怀,继承湛若水的学术观点,并使之更具实践性,认为心性(

  • 唐铎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唐铎

    唐铎(1904——1983),原名唐灵运,字金城。1904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5年奉派到苏联学习,此后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了28个春秋。由于他在苏联工作期间的杰出贡献和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光辉战绩,曾荣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苏联卫国战

  • 徐致靖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致靖

    徐致靖(1844年—1917年),江苏宜兴人,清末维新派领袖。德宗光绪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徐致靖以外患日迫,亟思变法图存。1898年上疏光绪皇帝明定国是,以一定心,而维时局。主张破除资格并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认为苟欲变

  • 林砺儒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林砺儒

    林砺儒(1889.07.18-1977.01.20),原名林绳直,广东信宜市北界镇上村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历任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勷勤大学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广东省立教育学院院长、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解放后,历任北京

  • 张昭福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昭福

    张昭福,男,汉族,1946年6月生,山东高密人,1968年3月参加工作,196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岛冶金建筑学校(青岛理工大学前身)工民建专业1967届毕业生,1985年12月广东省海南教育学院函授专科毕业,1996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政史专业函授本科毕业。曾任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政委、山东省政府

  • 王富仁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富仁

    王富仁(1941-2017),著名学者,1941年生,山东高唐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著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2017年5月2日晚7时,王富仁先生因病于北京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中文名:王富仁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高唐县出生日期

  • 庄希泉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庄希泉

    庄希泉(1888-1988),福建省厦门市(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人。1911年在海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经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以95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为此,立下了终生的诺言“永爱中华,此志不渝!

  • 姚华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姚华

    姚华(1876-1930),字一鄂,号重光,一号茫父,别号莲花庵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姚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戌变法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归国后改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兼邮政司科长。入民国后,任贵州省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