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叔咸

王叔咸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56 更新时间:2023/12/23 13:14:03

叔咸(1904-1985)上海市人,医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医院院教授,医学系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等。专长内科及肾脏病专业,是中国内科肾脏病学的奠基人,并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主编有《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肾脏病学》等。1930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6年起,先后赴美国、奥地利留学,1938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讲师、副教授,北京清源医院内科主任、代院长,北平大学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对结核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的研究较深。对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蛋白代谢、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成果。主编有《肾脏病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肾脏学分卷》。

基本资料

名:王叔咸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04年9月5日

逝世日期:1985年2月4日

职业:医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主要成就:提出了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科室

人物生平

王叔咸,1904年9月5日生于上海。

1922年,青年时代学习刻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

1930年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此后留在该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他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同时进行临床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最早作过人体钙、磷代谢的研究。

1930~1942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助教、讲师、副教授及结核科主任。

1936~1938年在美国、奥地利进修学习及考察。

1942~1945年任北平清源医院内科主任、代理院长。

1945~1985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内科教授,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学系主任,肾脏病研究室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1985年2月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北京。王叔咸还是音乐家。青年时代他是江南一带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多次参加大型音乐会并获奖。他还弹得一手好钢琴,能演奏小提琴,他常常抱起琵琶弹一曲《十里埋伏》。除了这极少时间的音乐享受外,他在名誉、地位、生活上等方面别无所求。多年来他将自己的稿费全部交公使用,自己分文不取。他不让大家称他为专家、主任、教授;他最喜欢的称呼是“王大夫”,这一称呼一直用到他逝世。他的一生是清廉、俭朴的一生,是勤奋学习的一生,是为医学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

诊断学贡献

王叔咸提出3项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体征:①可用检查语音震颤减弱或加强来鉴别系小量胸腔积液抑或胸膜粘连增厚;②小量胸腔积液的体征是坐位时积液侧肺底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此时局部叩诊浊音可能尚不明显),这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③可根据肺部听诊呼吸音的强弱鉴别膈上或膈下积液。这些都丰富了呼吸系统物理诊断学的内容。

结核菌培养

结核菌需氧多,原只生长在培养液的表面上而且生长很慢。王叔咸等在培养液内加入血清,并于加菌后每日将培养液摇匀1~2次。这样,在10天左右(原要4~6周)即可在上清液中见到颗粒状菌团,液底部亦可见团块状菌落。菌落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许多抗酸杆菌绞成条辫状。而非致病抗酸杆菌繁殖快,加菌后1~3日即长满在全液内,且在显微镜下呈单体均匀分布。这一改进与发现对临床及研究工作均有极大的帮助。

治疗观点

自30年代开始,他首先建立了适合于中国人饮食习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以控制饮食为主,明显地简化了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在分析300例住院糖尿病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糖尿病的3期治疗原则。第1期严格控制糖人量,以达尿糖消失、血糖正常。目的是使胰岛得到休息;第2期对已达第1期目标的病人,小量逐渐增加糖人量,直至血糖有回升趋势。目的是促进胰岛功能恢复;第3期在血糖有回升倾(这说明饮食中糖人量已达到或超过机体的耐受量)时将糖人量减少10%~20%,以维持正常血糖,并防止复发。他又提出对糖尿病酮中毒的简化治疗。在确诊后即于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20单位~40单位。测定血糖后,计算出体内多的总糖量,按1单位胰岛素可助机体应用2克葡萄糖计算出胰岛素总的需要量,从中减去开始时已用的量,余下的所需量于4~6小时内皮下补足。同时静脉点滴按上述比例的胰岛素与葡萄糖盐水,直至尿酮体消失。这种做法可以使酮体较快消失且避免过去治疗中易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这些见解多年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成功地指导了对病人的治疗。1963年他又提出合乎生理情况的馒头负荷试验代替葡萄糖耐量试验,使患者易于接受且避免了不利的影响。

氮平衡

氮平衡是研究蛋白质代谢经典的方法。60年代初期,通过对营养不良性水肿和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氮平衡研究,他提出氮平衡的新意。若成年人在接受足够热量和蛋白质的饮食时,出现正氮平衡(持续性)即可以诊断为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是使其氮平衡恢复正常,即不再出现正氮平衡。

肾病专业

王叔咸是中国最早从事肾脏病专业的内科专家,并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自1954年他陆续总结了利尿药物、中西医结合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经验,并著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内科杂志》上,将中国对肾脏病的治疗水平提到了新的高度。60年代初,他在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氮平衡的基础上,提出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病人蛋白质人量的标准及其依据。1964年卫生部科委决定成立肾炎代谢研究室,这是全国16个医学研究室之一,由王叔咸领导。1964年在广州内分泌代谢肾脏病会议上及1977年在北戴河肾脏病座谈会上,他提出的对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多年来在国内广泛应用。目前所用的肾小球疾病的分型标准也是以他早年提出的内容为基础的。他积极组织大家应用、观察并总结各种治疗肾脏病的药物,为中国从事肾脏病专业的同道提供经验。从临床实践中,他体会到中药黄芪对肾脏病人的治疗作用,几十年来对黄芪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正一步步深入地进行着。在他的领导下开始国内最早的对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为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他亲自主持了多次全国性肾脏病专业学术会议及第一次全国性肾脏病学习班,为中国肾脏病专业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1977年他赴加拿大参加白求恩讲座,介绍中国肾脏病专业情况。1982年他主编出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1984年他主编的《肾脏病学》,被评为优秀教学参考书。在编写这两本书的过程中,他患了青光眼,术后尽管医生禁止他看书,他仍借助放大镜一字一句地修改了约200万字的书稿。

严谨治学

王叔咸一生勤奋学习、刻苦攻读。数十年来,他晚饭后半坐位小睡片刻后,一直学习、工作到深夜。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白天在医院里挨斗,晚上回家仍在灯下坚持夜读。他数十年不间断地每个星期日的上午到协和图书馆读书半日。他无书不读,但多而不滥,杂而有章。目的是“博以养专,广而存精”。常年坚持不断地学习丰富扩大了他的知识范围,开扩了思路。

“医生永远不能脱离临床工作”。这是王叔咸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每次查房,他都提前1~2天到病房对要讨论的病人亲自问病历、作体检,查阅文献作好准备参加查房。

他在科研工作中坚持的原则是“严谨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每篇将要发表的论文,他都要反复修改,有的文章反复推敲修改10遍之多。他培养了一批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可以信赖的科研工作者。他先后发表的论文有70多篇。

他教学的原则是“发式,少而精”。他讲课时常常先提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其思考,随后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人物简历

1904年9月5日生于上海市。

1922年从上海私立民主中学毕业。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0—1942年任协和医院内科助教、讲师、副教授及结核科主任。

1936—1938年在美国、奥地利进修学习及考察。

1942—1945年任北平清源医院内科主任、代理院长。

1945—1985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内科教授、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学系主任、肾脏病研究室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1985年2月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王叔咸.糖尿病之简易实用治疗法.中华医学杂志,1935,21∶1059.

2王叔咸,孙慧民.结核菌之液体培养法.北京博物杂志,1950,19:61.

3王叔咸.以预防为主的政策来处理肺结核.华北医刊,1951,1∶157.

4王叔咸.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方向及处理原则.中华医学杂志,1953,39(8):590.

5王叔咸.中国糖尿病的概况.中华医学杂志,1953,39(10)∶715.

6王叔咸.糖尿病的预后.中华医学杂志,1953,39(10)∶740.

7王叔咸.糖尿病的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53,39(10)∶749.

8王叔咸.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华医学杂志,1955,41(8):731.

9景泉,王叔咸等.研究祖国医学的初步经验——11例肾炎治疗结果的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55,41(10):901.

10李景泉,王叔咸等.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中华医学杂志,1956,42(10)∶903.

11徐成斌,王叔咸.三音心率——诊断方法和临床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58,6(1):37.

12王叔咸.十年来中国在肾炎方面的成就.中华内科杂志,1959,7(10):933.

13徐成斌,王叔咸.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28例慢性肾炎的初步报告.中华内科杂志,1959,7(10)∶943.

14张树基,王叔咸.中医治疗140例慢性肾炎的分析和总结.中华内科杂志,1960,8(3):203.

15邓祖藩,王叔咸.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利尿机制的临床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60,8(6):543.

16邓祖藩,王叔咸.中药在人和动物体内利尿作用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61,47(1):7.

17王叔咸.谈谈肺部的物理诊断.中华内科杂志,1961,9(1):64.

18施曼珠,王叔咸.糖尿病酮中毒防治问题的探讨——附71例酮症分析报告.中华内科杂志,1962,10(1):25.

19·潘缉圣,王叔咸.浮肿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30例氮平衡的报告.1963,未发表资料.

20金懋林,王叔咸.胃粘膜活组织检查.中华内科杂志,1963,11:615.

21施曼珠,钱荣立,王叔咸.国产苯乙双胍(降糖灵)治疗糖尿病49例近期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63,11(5):359.

22施曼珠,王叔咸.馒头负荷(代替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初步经验.中华内科杂志,1964,12:932.

23王叔咸.肾脏病研究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64,12(9):807.

24王叔咸.蛋白质代谢研究进展.第一届全国内分泌代谢肾脏疾病学术会议的专题报告(大会论文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25王叔咸等.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代谢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64,12(9):818.

26王叔咸,见:林兆耆,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27王叔咸.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65,3(1)∶22.

28金懋林,王叔咸等.慢性肾炎对溃疡病的影响.北京医学院学报,1965,4(3):173.

29王叔咸,见:中山医学院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30王叔咸等.积极开展对肾炎研究的述评.中华内科杂志,1978,17(2):481.

31刘平,王叔咸.尿酸肾病——附14例报告.新医学,1978,9(9):429.

32施曼珠,王叔咸.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心脏问题——附76例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0,19(3):206.

33钱荣立,冯晋光,王叔咸.糖尿病高渗昏迷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则的探讨.中华内科杂志,1981,20:528.

34唐慧一,施曼珠,王叔咸.肾脏疾患时测定血清免疫复合物的初步体会.中华医学杂志,1982,62:209.

35谌贻璞,王叔咸.牛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抗原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的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82,21(7):404.

36谌贻璞,王叔咸.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抗原的制备.北京医学院学报,1982,14(3):213.

37钱荣立,林景辉,王叔咸.对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甲亢合并糖尿病病人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功能的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83,22:755.

38王叔咸,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9王海燕,刘平,王叔咸.肾小球病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11:67.

40程蕙芳,王叔咸等.对肾炎患者免疫状态的研究.北京医学院学报,1984,16:106.

41施曼珠,王叔咸等.肾脏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后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中华内科杂志,1984,23(2):83.

42章友康,王叔咸等.中药莪术对实验性膜性肾病的影响.Ix届国际肾脏病会议上宣读.美国洛杉矶,1984.

43李惊子,王叔咸等.中药丹参对实验性肾功能衰竭的影响.IX届国际肾脏病会议上展出.美国,洛杉矶,1984.

44章友康,王叔咸.用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制作免疫复合物(原位)型肾炎模型和病理特点.中华肾脏病杂志,1985,1(1)∶7.

45章友康,王叔咸等.家兔慢性血清病所致系膜增殖性肾炎的改进探讨.中华肾脏病杂志,1986,2(1)∶2.

46章友康,王叔咸等.用嘌呤霉素制作氨基核苷肾病模型.中华肾脏病杂志,1986,2(5)∶226.

47章友康,王叔咸等.黄芪和当归治疗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炎的实验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86,25(4):226.

48王叔咸,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标签: 王叔咸

更多文章

  • 喻兆藩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喻兆藩

    喻兆藩,1862年生,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人。光绪十一年(1885)选为拔贡,后考取举人。光绪十五年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中文名:喻兆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62年逝世日期:1920年籍贯: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性别:男喻兆藩(1862—1920),字庶三,萍乡市上栗县福田

  • 罗韬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罗韬

    罗韬〈公元886--969年〉,字洞晦,一字晦夫,号匡山,吉州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他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六月十五日〈公元886年7月20日〉,从小就有志于学。稍长,更清修苦学,淡于声利。据说他读《论语》至"君子上达,小人下达",顿悟,遂罢外缘,静坐小楼阅《孟子》。除了儒学,他还博览群书,以广耳目

  • 高齐云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齐云

    高齐云,男,1933年2月20日生,江西吉安人。时用笔名齐云,中国著名哲学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1951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研究工作。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8月10日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2岁。中文名

  • 郑肇经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肇经

    郑肇经,字权伯,著名学者、水利学家、九三学社社员。江苏省泰州泰兴市城花园巷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德国国试工程师称号。1924年(民国13年)回国,历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教授、上海市工务局技正、工程科长、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处长、中央水工试验所长、中央水利实验处处长。在兼任水工仪器制造厂董事长期间,陆续试

  • 郝天挺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郝天挺

    郝天挺(1161年~1217年),字晋卿,金代泽州陵川人。幼开朗,卓卓不群。举进士两赴廷试,以太学生行于缙绅间。崇庆之变,束载而去,曰:时事如此,可区区冒进乎!遂归。后为先生,多教于乡中。远近俊茂多从之学,其教人以治经行己为本,莅官治人次之,决科诗文则末也。元好问十四岁从学于郝天挺。中文名:郝天挺别

  • 陈顾远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顾远

    陈顾远(1896——1981年9月18日),男,中国法学家,律师,中国国民党党员,字晴皋,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人。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其间参加五四运动,曾任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吴大学、中兴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在台湾大学任教达25年之久,将心力集中于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及现实法

  • 李光博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光博

    李光博(1922年6月16日-1996年7月20日),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县,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中国昆虫迁飞研究创始人之一。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昆虫系。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平农事试验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病虫防治研究工作。中文名:李光博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市武清县出生日

  • 瞿葆奎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瞿葆奎

    瞿葆奎,(1923年2月5日—2012年7月30日),字照藜,号宝魁,江苏宜兴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名:瞿葆奎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宜兴出生日期:1923年2月5日逝世日期:2012年7月30日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院校:复旦大学1923年2月5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分水镇。祖辈无读书

  • 王炳照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炳照

    王炳照(1934-2009),男,河北省景县人,中共党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读书,两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61年本科毕业后保送教育系第一届中国教育史研究生班学习,毕业留北师大工作。中文名:王炳照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景县出生日

  • 周晓冰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晓冰

    周晓冰,1949年出生。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陶艺文化中心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艺术分会副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家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西部陶艺》杂志主编、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文名:周晓冰外文名:Zhouxiaobing别名:未知国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