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叶镛

叶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13 更新时间:2024/1/17 14:00:36

叶镛(1899—1928.6)四川乐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武汉中央独立师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生军连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第一营营长。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不久率部撤至花县,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师,任师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指挥部队在东江坚持游击战争,于海丰白木洋被俘牺牲。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叶镛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乐至

出生日期:1899

逝世日期:1928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早年经历

叶镛(1899-1928)四川省乐至县人。高小毕业后,因家贫无法继续升学,即投考河南洛阳陆军第三师学兵营,学习军事,一九二四年秋冬间,转入川滇黔建国联军在湖南常德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参加国民党。毕业后,任该校武汉分校第一大队区队长,1927年在武汉任中央独立师连长,参加讨伐杨森、夏斗寅叛乱。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国民党党部负责人,同年随军官教导团进驻广州,任第一营营长,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参与组建工农红军第四师,任师长。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队伍转移东江,参与领导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1928年6月被敌逮捕,后遭杀害。

生平

1924年到湖南常德入川滇黔建国联军军官学校。

1925年考入国民革命军黄埔陆军军官军校第4期入伍生队。1926年1月被编入黄埔军校第4期。

1926年3月升入第4期学生队,编在步兵科第1团第1连。同年10月毕业。

1927年初调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区队长,在校工作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的西征。8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任连长,随军南下入粤。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教导团第1营营长兼中共教导团支部书记,率部攻打公安局。起义军撤出广州后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任师长。

1928年1月率部到海(丰)陆丰,与彭湃领导的工农武装和董朗、颜昌颐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2师会合。后根据中共东江特委指示,与彭湃率部向普宁、惠来、潮阳发展。同年5月反攻海丰县城失利,撤至埔仔洞坚持游击战争。6月部队遭国民党军夹击,他因患疟疾不能随队突围,17日在埔仔洞白木羊被俘,8月在广州被杀害。

革命经历

1926年秋叶镛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往四川特别委员会工作。不久,该特别委员会撤消,叶镛回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见习,担任了分校第一大队区队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处于反革命包围之中。五月,蒋介石指使四川军阀杨森和驻宜昌的湖北反动军阀夏斗寅出兵进攻武汉。武汉政府决定讨伐夏斗寅。武汉分校学员编为中央独立师,由侯连瀛任师长,恽代英任党代表,配合叶挺部队誓师西征,一举将杨森、夏斗寅两部击溃,保卫了武汉。西征途中,叶镛任独立师连长,在实战中受到了锻炼。西征胜利宕结束后,中央独立师回到武汉,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叶镛任第一营第一连连长。由于他在西征战斗中表现出色,在政治上军事上比较成熟,因此在教导团里成为众所瞩目的人物。

叶镛还是教导团国民党党部负责人。团党部执监委员唐维、甘理真、陆更夫等都是中共党员。当时教导团的教育、行政等工作,均由团党部领导,而团党部实际上为中共地下组织所掌握。叶镛在团党部经常和中共党员接触,因而对共产党逐步有了认识。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反共,他命令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开回广东,企图夺取广东和广西这块地盘。7月30日,叶镛所在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亦奉令离开武汉,乘船开往九江。8月1日,叶挺、贺龙率领的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武装起义。教导团党部叶镛、唐维等打算就地响应,只因南昌起义军已南下,联系不上,才没有动作。但南昌起义给教导团从黑暗中指出了一线光明,看到了革命的前途和方向。八月四日,教导团到达九江。张发奎害怕教导团暴动,旋即将全团武器收缴。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挺身而出,利用军阀间的矛盾,说动张发奎将教导团并入第四军军官教导团,自己兼任团长,设法把教导团的武器要了回来,该团又重新武装起来。

教导团继续随第四军南下广东,到达韶关时,叶剑英因事他往,该团突然又接到张发奎要全团交出武器的电令。在此情况下,团党部负责人叶镛、唐维等召集紧急会议,决定为了保存力量,暂时交出武器,继续随军南下。会后分头劝导,帮助学员们克服抗拒缴械及宣布起义等盲干思想,避免了无谓的牺牲,从而保存了教导团的革命力量,教导团开抵广州后,进驻市郊四标营,进行整顿。此时,张发奎为了消灭桂系军阀李济深等在广州的势力,以夺取广东的地盘,便想利用教导团为他卖命,于是在一九二七年十月下旬重又把该团装备起来。这时,粤桂军阀正忙于混战,广州守备空虚。面对这种形势,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央关于为了挽救革命,拿起武装反抗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积极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教导团的中共地下组织在省委领导下,抓紧发动和组织工作,扩大了“工农兵革命同志会”,吸收了一百多个新党员,和市区工人组织取得联系,开展群众工作。同时还抓紧进行政治、军事训练,根据城市起义的特点,着重进行巷战和夜战的训练。叶镛仍然担任第一连连长,他天天带领队伍苦练。

12月4日,叶镛在黄花岗参加了由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召集的有教导团两百多名积极分子参加的会议,明确了广州起义的意义和教导团所担负的战斗任务,会后,他回到所属部队,秘密地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起义前夕,张太雷等又分头召开了有教导团、警卫团革命官兵代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指挥员参加的军事会议,部署武装起义的战斗计划。12月10日,叶挺受党的委派,从香港赶来广州,担任起义总指挥部总指挥。他立即召开参谋团会议,对起义的准备情况和作战行动进行调查了解,并宣布总指挥部对起义力量的部署和战斗序列。叶镛参加了这次会议,接受了战斗任务。回到连队后,傍晚时分,他又一次秘密地召集本连部分同学开会,作了战前动员,交待了作战任务。

11日凌晨二时许,张太雷、叶挺等来到教导团,宣布将教导团改为红军军官教导团,任命李云鹏为团长,叶镛、赵希杰、饶寿柏分任第一、二、三营营长。三时许,叶镛首先下令行动小组将张发奎派来监视教导团行动的原代团长朱勉芳处死,将原第一、三营营长等反动军官逮捕关押。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终于爆发了。叶镛带领第一营象离弦之箭,冲向敌人在市中心的反动堡垒公安局。在工人赤卫队配合下,经过半小时激战,至天明时,将公安局和保安大队攻克,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并砸开牢门,放出被国民党囚禁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八百多人。其他起义部队也相继攻下观音山等据点。11日上午,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

成立。

但是,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各种反动势力纠合在一起,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广州猖狂反扑。十三日早晨,叶镛率第一营奉命阻击向起义总指挥部扑来的敌人,在四牌楼一地和敌人遭遇,双方了巷战,下午,控制了四牌楼东西两侧。但是,当日下午观音山已被敌人占领。

观音山一失守,起义部队即失去整个广州的制高点和屏障,坚守已不可能。起义总指挥部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出广州。13日晚上,起义部队撤退到沙河一带,连夜兼程向花县前进。16日,教导团、警卫团、特务营和工人赤卫队保存下来的队伍共一千余人,在花县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由叶镛任师长,袁裕任党代表,王侃予任政治部主任,唐维任党的师委书记。叶镛担任师长后,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他从参加广州起义浴血奋战的亲身经历中,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接着,由唐维等介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红四师改编后,决定向东江进军。东江的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由南昌起义军余部改编的红二师,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董朗等领导下在那里坚持斗争。

1928年1月,红四师经龙门、河源、紫金等县,到达了海丰县城,与红二师胜利会师,壮大了东江的革命力量。

红二、四师会合后,东江特委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了东江暴动计划,决定红二、四师分两路前进。一路以红四师两个团由彭湃、叶镛指挥,向陆丰、普宁发展暴动;一路以红二师两个团由董朗指挥,向紫金、五华发展暴动。当时海陆丰由于“二人事件”的影响,陆丰反动势力纠合在一起组织“白旗会”,占领了陆丰县城。彭湃、叶镛率红四师两个团,按东江暴动计划,赶赴陆丰痛剿“白旗会”匪徒。

红四师赶到陆丰县城,“白旗会”不战自退逃往博美。红四师派出一部攻进了反动派盘踞的上埔乡,俘虏了受骗参加反动组织的农民数十人。

1月16日,红四师配合当地农民赤卫队围歼盘踞博美的“白旗会”匪徒。接着又先后攻下陆丰南塘、甲子和惠来百岭的地主武装据点。但我军在战斗中也伤亡惨重。

一月下旬,红四师在彭湃、叶镛率领下经百岭,五福田到达普宁县境赤水村。然后兵分两路,攻打昌寮和果陇地主民团。

2月3日,攻下了地主武装的最大据点果陇,使陆丰和普宁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六日,又攻下了和尚寮。随着战斗的胜利,普宁县苏维埃政权在红四师的帮助下建立了起来。2月中下旬,红四师又先后攻下了葵潭等地。由于部队天天打仗,人员损失和弹药消耗很大,只得退入普宁大南山地区休整。

这时,国民党桂系军阀内争稍息,开始派兵“围剿”海陆丰苏区。红二师在董朗率领下,经过和敌人激战,于3月21日被迫退至惠来,和红四师会合,旋即攻下了惠来县城,成立了惠来县苏维埃政府。接着,红二、四师执行省委的有关指示,由彭湃、叶镛、董朗带领,分路向普宁、潮阳发展暴动。由于敌强我弱,部队向普宁、潮阳发展受阻,只得退回惠来盐岭。4月上旬,东江特委和红二、四师主要领导人召开联席会议。会上,叶镛、董朗等认为部队不能再去攻城夺地,应该拉到粤赣边界去开辟新的农村根据地。但是东江特委的同志不同意,坚持要部队回师海陆丰,恢复红色政权。8日晚上,部队在盐岭遭敌军袭击。叶镛、董朗指挥部队迅速撤退,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后来又率部队辗转退到海陆丰,在西北部山区游击斗争。

4月30日省委派赵自选和海丰县委及红二、四师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反攻海丰县城的计划。叶镛等虽不同意反攻海丰县城,但仍坚决执行省委的有关指示。5月3日,部队反攻海丰县城失利,叶镛率红四师退到海丰埔仔洞一带坚持活动。

逝世

由于敌人“围剿”日紧,环境险恶,红军只好分散游击。1月17,叶镛带领红四师余部在海丰白木洋遭敌夹击。他因发疟疾,不能随队突围,伏于草寮中,被敌发觉捉去。敌人用尽一切威胁利诱的办法,企图迫使叶镛命令红军投降,叶镛严词拒绝,旋被敌人杀害,时年仅二十九岁。

标签: 叶镛

更多文章

  • 刘元栋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元栋

    刘元栋(1884—1911),字钟群,福建闽县人。幼年家贫,故仅读几年私塾。为人性格豪爽,嫉恶如仇,身材魁梧,善长拳术。他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丧权辱国,十分不满。1900年,参加反革命会党组织复明山堂,与林斯琛等人结为挚友。1902年底,加入共和山堂,成为骨干分子。1904年,参加共和山堂领导人设立

  • 黄耀庭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黄耀庭

    黄耀庭(1863-1913),原名黄恭喜,绰号“盲公喜”1863年出生于广东省新安县沙头乡(今深圳市福田区沙头下沙)。他少习武术、性格豪爽,常仗义疏财,是广州、惠州一带有影响的洪门首领之一。1900年加入兴中会。后任三洲田起义军的先锋官。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起义军中。起义失败,经香港亡命南洋,1905

  • 李镜池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镜池

    李镜池(1902-1975),字圣东。广东开平金鸡镇横岗村人。其父李希殷是美国华侨,逝世于美国波士顿。先生早年就读于广州协和神学院,二十年代中期赴燕京大学,在国学研究所师从陈垣,亦从许地山、顾颉刚等先生学“道教史”、“古史研究”等课程。中文名:李镜池别名:李圣东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开平金鸡镇横岗村

  • 黄省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省三

    黄省三(1882年~1965年),广州番禺化龙镇人,著名中医学家。幼年随傲乡村医生的父亲学医,12岁丧父后,一边做杂工维持生计,一边苦读中医学名著,17岁因治好家乡瘟疫而名声鹊起,1910年迁居广州南关西横街开黄崇本堂行医,1924年赴香港,开始钻研西医医学理论,是中国倡导中西结合的中华医学新体系的

  • 孙戈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戈

    孙戈,一九五三年生于哈尔滨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州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艺术顾问;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委员;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广州城市职业

  • 崔毅士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崔毅士

    崔立志(1892-1970)字毅士,河北省任县人。师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先生。崔毅士自幼酷爱武术。1909年进北京慕名拜杨为师,精心悉拳,潜心练功,深得杨师器重教诲,得其真髓。1928-1936年随杨师南下,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等地。1936年后又独自授拳于南京、武汉、西安、兰州、

  • 秦小梨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小梨

    秦小梨(1925年-2005年10月12日),原名秦惠卿,女,粤剧旦角。1925年,农历乙丑年出生于广西南宁。是著名香港粤语电影演员刘克宣的外甥女,因为任职教师的父亲交游广阔,年幼时认识很多粤剧界长辈,开启学艺之路。因为父亲喜欢听京剧,认识梅兰芳的北派师傅,让秦小梨学习北派功夫锻炼身体,后来更认识了

  • 司马文森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文森

    司马文森(1916~1968年),原名何应泉,泉州东街人,中国著名作家。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申报》、《作家》等报刊发表多部揭露现实的短篇小说。抗战时期,司马文森先后在上海、广州从事救亡宣传工作。内战时期,投入反对内战的斗争,把港澳和南洋的爱好文艺进步青年团

  • 贾力更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贾力更

    贾力更1907年出生于内蒙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到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返回内蒙古,组织农牧民协会。七七事变爆发后,贾力更在土默特旗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为了开辟敌占区工作,贾力更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城西达尔架村开设了一个小杂货铺,借以广泛联系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

  • 周骏彦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骏彦

    周骏彦(1872—1940),浙江奉化人,辛亥革命先驱。日本警监学校、东京法政大学毕业。1908年起任甬上地方自治讲习所教习、奉化县府知事、广东省高等审判厅书记长。后返回杭州,任浙江省立法政学堂教习,商业学校校长。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再赴广州黄埔军校,任军需部主任、广州大本营佥事。1926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