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袁国平

袁国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82 更新时间:2023/12/27 2:56:46

袁国平(1906一1941),湖南省邵东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此后,袁国平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等职,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袁国平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办事处主任。1938年3月,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奉命北移时遭到中国国民党军队包围。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突围中被叛徒杀害。在万分危急之际,袁国平挺身而出,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北撤。激战中,袁国平身负重伤,为了不拖累部队突围,举枪自尽,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基本资料

中文名:袁国平

别名:原名袁幻成,字醉涵,笔名最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邵东县袁家台村

出生日期:1906年5月26日

逝世日期:1941年1月15日

职业: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四期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风云激荡,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树立了一座座巍峨的英雄丰碑。袁国平同志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袁国平同志早年就投入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之中。

1906年5月26日,袁国平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袁家台村一个贫苦的手艺人家庭。

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徐特立田汉等进步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进步的学生运动,被推举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同国民党右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6年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第4队队长,第11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亲历了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城战役,以及讨伐夏斗寅叛乱的战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袁国平同志为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突出贡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在广东花县积极参与组织将起义军余部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党委书记、党代表。

1928年1月,率部转移到海丰,参与领导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东江根据地失陷后,奉命经香港转赴上海工作。

1929年,被派往湘鄂赣根据地,先后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兼任宣传部部长、红五军代政委、红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与领导湘鄂赣边区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1929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

1930年6月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后兼红8军政治委员。7月参与指挥长沙战役。协助彭德怀等率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带领军团政治部在长沙城内采取各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方针政策,使广大市民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了较全面的正确了解。同时,还亲自撰写了《怎样巩固湖南的苏维埃政权》和《扩大红军》两篇文章,在《红军日报》上发表,为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为工农武装的建立和壮大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同年8月,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同时兼红八军政委、政治部主任等职。作为红3军团前委的代表前往红1军团联络,对红1、红3军团合并组成红一方面军起了积极作用。此后,他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同志直接领导下转战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理主任、党务委员会书记,红军东方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政治领导,以及同公开宣布抗日反蒋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的谈判。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长征期间,他先后担任红3军团(后改称红3军)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等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和指示,坚定不移地维护遵义会议后实际形成的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发挥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参加率领所属部队战胜敌军的围追堵截,越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艰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奉命参与创办红军学校,先后担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兼第3科(后称附属步兵学校,又称教导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校政治委员、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袁国平同志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办事处主任。在陇东地区极力宣传中共的团结抗日主张,并亲自赴国民党军营地宣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使陇东地区的抗日统战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1938年3月,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领导成员之一。3月18日,毛泽东向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介绍说:“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能担负独立工作。”4月26日,他到达皖南歙县岩寺新四军军部,当日即向新四军第1、第2、第3支队排以上干部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新四军今后任务的指示。6月17日至19日,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确定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领导方式与工作方式。会后,用两个月时间,到南京、江宁、镇江、丹阳、芜湖一带敌后战场视察,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在当时“亡国论”盛行的形势下,他深信“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

1939年2月7日至17日,主持召开新四军第二届政治工作会议,作了题为《新四军一年来政治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会后,根据红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抗日统一战线环境,主持起草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4月颁布实行,使新四军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条例化和制度化。2月15日,在《抗敌》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一文,根据在江南敌后作战8个月的经验,论述了新的条件下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政治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同年12月2日,在新四军政治部召开的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过去宣教工作的总结及今后宣教工作的任务》的报告,指出:“建军必须建人,建人必须建脑”。“要把党的政治主张变成一件实际的物质力量”,“变成人民自己的主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理论和实践的一致。”他对新四军政治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贡献。他协助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高擎我党我军抗日救国的旗帜,组织部队向苏南、皖中、皖东敌后挺进,开展大江南北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抗日。他协助项英同志负责部队政治工作,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人。为将初创的新四军部队锻造成为一支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铁军、华中抗战的先锋,他大力加强新四军政治工作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政治机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培养和锻炼干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使新四军政治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1941年1月13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奉命北移时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军长叶挺冒死请命被顾祝同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暗害。在万分危急之际,袁国平挺身而出,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北撤。激战中,他身中数弹,一头从山坡上栽到沟底的草丛中。当日晚上八九点钟时候,军部卫士连副连长李甫带领100余人突围至离军部六七里远的周家山洼时,突然发现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躺在那里。俯下身去仔细一看,才看清是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大家立即围上去,连声喊着:“袁主任,袁主任!”

袁国平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有气无力地说:“你们走你们的,赶快突围出去,不要管我了。”

战士说什么也不肯丢下自己的首长,他们借着探照灯的光亮迅速查看了袁国平的伤势,发现他全身四处中弹,其中一颗子弹穿透左胸,浑身血糊糊的。李甫立即组织几位身强力壮的战士轮流背着袁国平继续突围。大家趁着夜色在山林中摸索着前进,1月15日凌晨才赶到章家渡。章家渡水深齐胸,河面较宽,无从找船,几个人将袁国平抬在肩上涉水过河,走到水深的地方就举在头顶上。不幸的是,部队在过河时被敌人发觉,密集的子弹扫过来,许多同志牺牲了。袁国平也几次掉进水里,又一次次被战士们从水里捞起,顶起来继续前进。这样折腾了好几次,二三百米宽的章家渡用了40多分钟才渡过,100余名战士过了河只剩下三四十人了。

过了河,大家在章家渡下游的一个庙门口稍事休息。战士们围着昏迷过去的袁国平,一声声地呼唤着:“袁主任——袁主任——”过了好一阵子,袁国平慢慢地睁开眼睛,挣扎着用微弱的声音讲了最后几句话:“你们走你们的……赶快突围……不要……管……我了……,向……组织上……替我……汇……报……”

战士们感到揪心的难过,不忍心抛下敬爱的首长而去。袁国平了解自己的战士,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动,为了部属们能够轻装突围,趁大家不注意时,他从口袋里摸出手枪,向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

袁国平,这位不足35岁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袁国平牺牲时年仅35岁。遗骸于1955年6月19日移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人物评价

“从戎黄埔军校、首义南昌、发展红军丰功在。纵横湘鄂赣边、抗敌江南、坚持革命壮志存。”这是袁国平同志牺牲后,王首道同志为他作的挽联。

2008年,袁国平百年诞辰。经中央批准,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室等单位联合摄制了大型人物传记片《父亲·将军》并在央视播出。拍摄期间,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在接见袁国平之子袁振威(南京海军指挥学院教授)时说:你父亲袁国平贡献很大,一百发子弹射向敌人,一发留给自己,不连累战友,不当俘虏,了不起。

人物家庭

袁国平同志的妻子邱一涵同志也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续西行漫记》中提到的三十位“红军女领袖”,其中就有她。他们是1929年结婚的,是军中闻名的恩爱夫妻,政治上相互关心,工作中相互支持。1940年他俩还被新四军军部评为模范夫妻。为了革命的事业,他们把子女寄养在乡下,以致女儿殁于贫病无医,儿子幼年失学。1941年1月“皖南事变”袁国平同志壮烈牺牲后,组织上调邱一涵同志到豫皖苏边根据地,彭雪枫同志推荐她到抗大四分校工作,后来担任校政治部主任。她强忍失去亲密战友的悲痛,继续为党工作,深受人们的敬佩。渡江战役胜利后,她从部队转到地方,参加了南京市的接管工作。1952年10月,苏北区和苏南区合并成立江苏省,邱一涵同志任江苏省委常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56年因患癌症去世。安葬时,唐亮、宋时轮、钟期光等亲自扶灵,几十名将军及近百名省市领导、上千名群众为她送行,情景感人。

标签: 袁国平

更多文章

  • 白中仁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白中仁

    白中仁,男,汉族,(1960年9月至2014年1月4日),陕西合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在西南交通大学取得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1983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的白中仁,最初在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从事铁路

  • 刘艺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艺

    刘艺,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著名书法大家。(1931年(辛未年)1月25日生-2016年12月25日),原籍台湾台中市。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事博物馆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文名:刘艺别名: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国

  • 万冬儿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万冬儿

    万冬儿(1877年——1907年),周恩来生母,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人,清河知县万青选的夫人张氏生了个女儿,因是冬至那天生的,取名万冬儿。又因排行十二,所以人称十二姑。中文名:万冬儿别名:十二姑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淮安出生日期:1877年逝世日期:1907年万冬儿聪明、美丽,性格开朗而又刚烈,深得

  • 高乐三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乐三

    高乐三(1900-1987),原名广育,字乐三,以字行于世。号罗珊、乐翁、滈滨居士、神禾老农。男,汉族,陕西长安人。国内著名书法家,章草大师。以章草、颜楷见长,堪称陕西当代章草第一大家,有着“三秦章草一枝笔”的美誉。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会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西安秦苑书

  • 辜汤生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辜汤生

    辜汤生(1857.07.18-1928.04.30),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

  • 张立宪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立宪

    张立宪(1918-1986)陕西咸阳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大总校队指导员、东北军政大学大队副政委、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科长。建国后,历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组织部部长,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师政委、广州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军区国防工业部部长,

  • 金慈玉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慈玉

    金慈玉(1951年10月11日-2014年11月16日),又名金子玉,出生于釜山,汉阳大学戏剧电影科退学,韩国女演员。金慈玉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基督教广播的专属儿童演员,1970年通过MBC第2期公开招募演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演艺圈。1975年凭《水仙》获得百想艺术大赏电视剧部门最佳女演员奖,1

  • 王个簃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个簃

    王个簃(WangGeyi)(1897-1988),名贤,字启之,江苏省海门市人。16岁到南通求学,笃好诗文、金石、书画。27岁由诸宗元介绍,去上海为吴昌硕西席,兼从吴学书画篆刻,为入室弟子。曾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副院长

  • 何藩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何藩

    何藩(1933年8月8日-2016年6月19日),出生于上海,1949年迁居香港,大学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国际知名摄影家、电影演员及导演,开创香港街头摄影先河的“一代宗师”。1958年,他以新派摄影手法,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风格,在1958年至1965年间,连续赢得八届由美国摄影学会所举办之世

  • 段苏权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段苏权

    段苏权(1916年-1993年),湖南茶陵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历任茶陵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等职。1934年11月底至1937年11月受伤脱队,归队后,历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