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马革顺

马革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74 更新时间:2024/1/17 2:11:34

马革顺(1914--2015),陕西乾县人,中国合唱指挥泰斗、上海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授、中国合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马革顺从小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中学毕业后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音乐系,抗战胜利后,赴美国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西南音乐学院研究院。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1981年2月,应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邀请,前往美国21所大学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并获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称号。2015年12月19日6时,仙逝于上海,享年101岁。

基本资料

名:马革顺

国籍:中国

出生地:陕西乾县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2015年12月19日

职业:教授,音乐家

毕业院校:美国西南音乐学院研究院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

宝钢高雅艺术特别荣誉奖

萧友梅音乐教育建设奖

中国文联金钟奖

代表作品:《受膏者》

人物生平

1914年,马革顺出生于南京的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道路都与我的家庭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革顺的父亲名叫马兆瑞,是一个牧师,他虽然未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学过神学,没有学过商学,却无师自通,自学了英语。同时,马兆瑞还筹资创办了孤儿院,在管理、经营方面表现出他的才能。马革顺从小看到父亲的奋斗和成就,心中就暗暗地佩服他。

马革顺1933年马革顺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的时候,他选择报考南京中央大学音乐系,并顺利地通过考试。由此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为他走上音乐艺术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础。

1937年,马革顺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刚刚二十出头的他准备离开南京转赴西安。在当时,南京中央电台也在准备撤退重庆前,组织文艺工作者作抗日宣传,但南京沦陷在即,人心惶惶,电台找人十分困难。马革顺提笔为《不久就要天明》和《淞沪战歌》两首歌词谱写了曲子,并带着两个弟弟到电台唱完才离开。到了西安,马革顺又一头扎入民间合唱工作。作为一名热血青年,看到国土沦丧,他和许多人走上街头宣传抗日,他指挥学生演唱抗日救亡歌,同时自己还创作了一些反映抗战的歌曲,用音乐为民族的抗战服务。当时正值著名的荷兰摄影家伊文思在拍摄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纪录片《四万万同胞》,前来西安采访,就把马革顺在街头指挥群众歌咏的场面摄入了镜头。

然而在抗日时期,马革顺也曾一度陷入被怀疑的尴尬。“有一次,国民党方面主办了一个战地人员服务训练班,让我带领大家唱抗日歌曲,我就唱起了‘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打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正唱着,教官大声训斥:“谁打老百姓了?谁打自己人了?其实我就是爱国的人,因为一颗爱国的心,来做抗日宣传。”

在马革顺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妻子盛璐德。婚后他与璐德感情很好,小家庭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与抚慰。我俩可以说是先结婚,后恋爱,而且相爱了一辈子。”事实上,马革顺的妻子盛璐德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许多人小时候读过的《小蝌蚪找妈妈》就出自她和另外一名同事的笔下。

在经历了“反右”、“文革”各种政治运动后,1981年,马革顺和妻子搬到了位于上海吴兴路的公寓内,过上了安宁的日子。1984年,马革顺一家被评为上海市“五好”家庭,这荣誉的主角无疑是老伴盛璐德。令人遗憾的是,1985年,盛璐德被确诊为“帕金森病”,马革顺原以为这种病的病程会很长,谁料妻子发病后8个月就去世了。

1947年,马革顺赴美研修合唱指挥。两年后,就在1949年解放前夕,马革顺回到上海。和许多老一辈回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他被怀疑成“美帝特务”,从此马革顺再也没能逃过之后历次的政治运动。

回国后,马革顺的首要事情就是找一份工作,当时上海音乐学院很需要具备合唱专业的教学人才,嘉仁教授就介绍他去“上音”。据说当时聘书已经写好了,院长和学校也都已盖了章。本以为这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谁料此时却有人送材料到“上音”去,说:“马某人有问题,不能用。”这之后,马革顺左等右等,还是没能等到聘书。

后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立音乐系,又有人推荐他去任教。因为当时的华师大急需一个合唱指挥的人,就聘我为兼任教授,随时可以解聘的,而不敢聘他为专任教授了。

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取消,马革顺被调到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他终于找到了合乎心意的专业岗位。只是好景不长,1957年,马革顺被打成右派,在全院大会上批判他。在那个时代,被上右派分子帽子的人,就被认定是人民的敌人,他立即被取消了教授资格,停止上课,工资由218元降为164元,这仅仅只是苦难的开始。

1966年文革开始了。众所周知,上海音乐学院是文革期间的“重灾区”,在那里有十多名教授——杨嘉仁、翠贞、陈又新等因不堪受辱,被迫一个个走上了绝路。这成了马革顺最不堪回首的岁月。

“在苦难中我们会记得‘欢乐颂’。”马革顺一直以贝多芬的生命理念激励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艰难时期,马革顺通过大量的研究,找到了真正适合中国人的合唱方法,并写出了日后被奉为经典的专著《合唱学》。至今,《合唱学》已再版5次,每次再版之前,马革顺都仔细地修订,以使之更趋完善。由于马革顺对中国合唱指挥的贡献,他留学的母校——美国威斯敏思特合唱学院于1989年授他荣誉院士称号。

1976年,中国历史终于翻过了那沉重的一页,这一年马革顺62岁,他的艺术人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我由所谓的右派,变成了错划右派。我的工资恢复了,教授级恢复了,女儿女婿从外地调回来了,文代会也请我去开会去。我终于相信这次真的是解放了。”

1997年,马革顺到天津讲学时,一位曾经在文革中整他整得特别厉害的学生来拜访他。这位学生当晚骑了三小时的自行车,来忏悔他当年的行为。

1986年,74岁的马革顺办理了退休手续,但直到今天,他仍担任着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生的教学和研究生导师工作,二十年间一直退而不休。

学术思想

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具有中国民族的特征,是在立足于汉民族的思维、情感、语言、声调基础之上,吸取国际合唱艺术的学术精粹创造性地发展形成的。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个性。音乐表现重风格、重情感、重深度。合唱音响谐和典雅、色调丰富。对于我国的歌曲,他不仅仅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更在运用声调、语调以加强合唱感染力方面有其极宝贵的成功经验。

人物影响

活跃在国内音乐舞台的合唱指挥家们,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得到过马先生的教诲和指点。他的影响甚至遍及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澳大利亚。多年来马先生荣获宝钢高雅艺术特别荣誉奖、萧友梅音乐教育建设奖、中国文联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以及美国威斯敏斯特合唱学院荣誉院士和美国瓦特堡学院音乐艺大多数音乐爱好者对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马革顺的名字或许是比较陌生的,但从事合唱指挥的人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中国第一本《合唱学》即是由马革顺所著。

标签: 马革顺

更多文章

  • 陈启天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陈启天

    陈启天(1893年—1984年),曾任中国青年党主席,亦名声翊、国权、春森,笔名翊林、明志。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南京大学著名校友。中文名:陈启天别名:声翊,国权,春森,翊林,明志,寄园,修平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省黄陂县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984年职业:教育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毕业院

  • 邓泽如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邓泽如

    邓泽如(1869—1934.12.19),名文恩,字远秋,号泽如,以号行。清光绪年间,以契约劳工身份到马来西亚谋生,逐步发展成为南洋知名的实业家。1907年,邓泽如加入同盟会,任马来西亚分会会长。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数次筹款,接济军费。1912年回国,开发矿业,1920年担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矿物局局长

  • 谷正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谷正鼎

    谷正鼎(1903—1974),贵州安顺人,早年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苏联中山大学。历任中国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执行委员、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期间先后任国民党西北绥靖公署厅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外营政治部主任兼国民党特别党党部书记长。19

  • 戚蓼生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戚蓼生

    戚蓼生(1730—1792),字念功,号晓堂、晓塘,浙江德清城关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中进士,官封为刑部主事,升到郎中,乾隆四十七年出任江西南康府知府,刚刚到任,又升任福建盐法道。乾隆五十六年升为福建按察使。五十七年冬卒于任。他一生为人洒脱,不修饰仪表,喝酒后喜欢乱骂人,但能力强,有理政的才能

  • 黄养辉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黄养辉

    黄养辉(1911.11—2001.6)别名黄旭晨,笔名黄易,著名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金石篆刻家。1911年生于江苏无锡。早年受过造型艺术的严格训练,担任艺术大师徐悲鸿教授的秘书前后长达20年之久,成为徐悲鸿的得意弟子。悲鸿大师曾评价其“于艺卓然有所树立,开中国绘画新境界,知名当世”。黄养辉教授曾

  • 赵耀东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耀东

    赵耀东(1915-2008),男,曾任台湾当局“经济部”部长、“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就读于江苏省扬州中学、武汉大学,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其父亲赵隶华是当时江苏省财政厅的厅长。赵耀东的父亲丧偶后迎娶出身于教育世家,时任江苏省扬州中学音乐老师的李崇祜女士。其妻子叫朗英,似乎身体欠佳

  • 郭况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况

    郭况(9年—59年)郭况,真定槀人。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欣赏郭况小心谨慎,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二年,郭贵人立为皇后,刘彊为皇太子,封郭况为绵蛮侯。永平二年(59年),况卒,赠赐甚厚,汉明帝亲自临丧,谥曰节侯。中文名:郭况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真定槀县出生日期:9年逝世日期:59年主要成

  • 张子良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子良

    张子良,常见人名。著名人物有台湾省的实业家张子良,影视编剧张子良,林业系统劳模张子良,华东新华书店副经理张子良等。中文名:张子良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陕西子洲出生日期:1941年5月逝世日期:2007年8月14日上午8时职业:影视编剧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品:《一个和八个》、《黄土地》一棵

  • 钱仁康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钱仁康

    钱仁康(1914年4月14日-2013年3月15日),生于江苏无锡。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1941年毕业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组。历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北平师范学院、苏州国立社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苏南文教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博导,中

  • 吴琚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琚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