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卫国尧

卫国尧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3/12/16 10:29:08

卫国,1913年出生在番禺县沥滘乡一个地主家庭。1928年,考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34年春,考进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经常去听郭沫若的专题讲座,参加了中共东京支部领导下的组织“化座谈会”,进行革命活动。还把冈山万之助的译著《历史的唯物论》翻译成中文,以康敏夫的署名,在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

基本资料

中文名:卫国尧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番禺

出生日期:1913年8月6日

逝世日期:1944年7月26日

职业:革命家,学者,作家

毕业院校: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政治经济学系

主要成就:智擒“十老虎”

代表作品:《历史的唯物论》翻译成中文

人物简介

卫国尧(1913~1944),广州市番禺县沥滘乡(现广州市海珠区)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民国17年(1928)考进中大附中,中学时期,经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立志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34年春,高中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考进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得到该校进步校长岗山万之助的指导,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初步建立起马列主义世界观。这时,他刻苦用功,把岗山万之助的译著《史的唯物论》翻译成中文。1937年6月回到上海,即以康敏夫的署名把译稿送交神州国光社出版。

1937年7月,卫国尧从上海回到广州。当时正值中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发出通令,征召留学生参加战时训练,他应征前往南京(后转移到庐山、武汉)受训。1938年4月集训结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任少校参谋(地点在武汉),从事对敌宣传工作。就在这时,他与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取得联系,并于同年5月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调往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直属第五政治大队第二中队任中队长。1938年底从衡阳转移到韶关,与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接上党的关系后,被指定为第五政治大队的中共党团书记。在八路军办事处和广东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卫国尧从广州大、中学集训团(地点在韶关)中挑选了六七十名爱国青年到第五政治大队。这批学生大部分是抗日先锋队队员和共产党员,他又从学生中发展了一批党、团员,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0年4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政治大队被迫结束,卫国尧被调去参加中共广东省委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受党组织的派遣,到中山县第九区国民党挺进三纵队一支队梁伯雄大队做统战工作。卫国尧在梁伯雄的支持和配合下,建立了中共秘密组织,发展进步力量。经过两年的扎实工作,这个大队实际上已置于中共的控制之下。

1942年5月,中共珠江三角洲中心县委决定在五桂山区建立由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任命卫国尧为中山县抗日游击队队长,并派共产党人罗章友带领先遣队入五桂山区活动。为了避免过早暴露中共的力量,对外仍打着“民利公司”梁伯雄大队的番号。卫国尧对地方实力派头面人物做工作,劝告他们不要在五桂山区抢占地盘和阻拦中共军队活动,为更多的兄弟部队挺进五桂山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期间,卫国尧曾机警地识破敌伪的种种破坏阴谋。一次,汪伪驻翠亨的一个排伪军被先遣队包围之后便投降了,卫国尧即把该排排长抓来审问,识破了这帮人企图以假投降探听虚实,然后搞掉先遣队之后“反水”的阴谋。另一次,被我军收编的一个土匪排,在副排长甘土旺的策划下,把我军从敌伪军中缴获暂时埋藏在沙堆里的两挺机枪偷走,准备搞掉我先遣队之后投降敌伪军。卫国尧从失枪事件中觉察到蛛丝马迹,及时审讯了甘土旺一伙,又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942年底,以挺进纵队副司令员林小亚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勾结日伪势力,活动在禺南一带由共产党员林锵云领导的广游二支队(后来为珠江纵队)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伪顽固派的联合攻击,把抗日游击战争引向广州市郊,进而控制广州市区,中共珠江三角洲党委作出决定,组织挺进广州工作组,由卫国尧和卢德耀领导,在广州市南郊沥滘乡建立秘密据点。卫国尧回到沥滘后,用组织上给他的5000元活动经费,恢复了已倒闭的“怡和”碾米厂和停办的小学校。他自己担任碾米厂的经理和小学校长。还办了一间小小的文具店,安排卢德耀为该店的负责人,把另一个党员安排在碾米厂当会计,把广游二支队派来负责联络的交通员陈铿(陈国雄)安排在碾米厂当伙计。另外,聘请两位地下党员当小学教员。这样,沥滘的秘密党支部和情报站便建立起来了。卫国尧在沥滘站住脚跟之后,便在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在青年中秘密组织起“学习会”,在农民中组织“关帝会”、“兄弟会”,在店员中成立“同心会”。通过这些外围组织,团结教育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支援广游二支队,并从中了解敌人的情况。不久,安排在“怡和”碾米厂当会计的党员腐化变质,携款潜逃,使碾米厂面临倒闭危险。为了革命的利益,卫国尧征得母亲的同意,把家中的余亩田10卖掉,将款全部支援抗日游击队和继续维持碾米厂的经营。

当时沥滘为臭名远扬的“十老虎”所霸持。他们是卫氏同父异母的十兄弟,是一群杀人越货的土匪、流氓、汉奸。头子是老六卫金允(又名大允),广州沦陷前他长期在市内当国民党的密探,广州沦陷后,摇身一变当上了日军的联防队长。他们依仗日本人的势力,欺压人民,无恶不作,横行于周围24个乡村,还经常带领日军围剿广游二支队。因此,要控制沥滘并向广州市区发展,就必须首先把这伙汉奸势力铲除。

卫国尧在沥滘期间,利用各种公开身分和社会关系,与“十老虎”周旋,麻痹敌人;并巧妙地利用实力派、曾任过乡长的卫轮秋与“十老虎”的矛盾,暗中支持卫轮秋与“十老虎”进行斗争,使敌人更加孤立。1943年秋,卫国尧被调回五桂山区参加整风学习,临走之前,根据每年“十老虎”都在清明节去大石礼村扫祖坟的活动规律,制定了在第二年清明节利用拜山的时机“擒拿十虎”的方案,由留在沥滘的党支部具体执行。1944年春,广游二支队在沥滘乡党支部的紧密配合下,在清明节那天,一举把“十老虎”中的八只“老虎”(老大卫金润、老二卫金汝漏网)捉拿归案,并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消息一传出,附近24乡的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1944年7月,卫国尧被任命为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的大队长。他同政委郑少康、副大队长卢德耀一起率领部队转战于禺南一带,打击敌伪,威震四方。同年7月25日,二大队在离市桥20里的植地庄集结,准备袭击市桥的日军据点。不料被潜伏在该庄的汉奸何志英发觉,向市桥日军警备司令部告密。日军马上转报广州的“南支派遣军”司令部,调集了一个联队(约450人)的日军,连夜从四面包围植地庄。26日早晨,二大队经过浴血奋战,击退日军的多次进攻,打死打伤日军70余人。但由于敌众我寡,大队领导便决定率部突围,正患着疟疾、发着高烧的卫国尧在翻越塔沙岗突围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建国后,植地庄人民在塔沙岗为烈士建立了纪念碑,供人们瞻仰。

百科名片

卫国尧(1913年8月6日―1944年7月26日),广东番禺人。卫国尧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早年曾到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深造,并初步建立起马列主义世界观。“七七事变”后,卫国尧回国投身抗日事业,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37年6月回国。1938年,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到广东中山县第九区做统战工作。1942年底返回家乡,秘密建立中共沥溶乡支部和情报站。利用“地主少爷”、“留日学生”的公开身份活动,将游击队交通员安排在自己开办的碾米厂中,以便掩护。当时沥滘为卫氏同父异母的十个兄弟所把持,人称“十老虎”。他们依仗日本人的势力横行乡间,无恶不作,臭名昭著。卫国尧利用每年“十老虎”都在清明节去大石礼村祭扫祖坟的时机,一举把其中的八只“老虎”捉拿归案,为附近二十四乡人民除去了一大祸害。后来,卫国尧被任命为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的大队长,他率领部队转战于禺南一带,战功彪炳。。1944年4月,任珠江纵队二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率部在禺南打游击。7月,所部遭日军一个联队包围。率部浴血奋战,毙伤日军70余人,打退敌军多次进攻。后在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31岁。1944年7月,二大队在市桥附近的植地庄集结,不料被汉奸出卖,陷入日军的重围中,卫国尧亦在率队突围的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卫国尧纪念小学位于海珠区沥滘村五约5号,创办于抗日战争时期,由抗日英雄卫国尧烈士于1942月8月创立,用以造福乡梓,也意在掩护其抗日身份,便于其进行抗日救国的地下工作。初名为“民智小学”,由卫国尧烈士担任第一任校长,属于民办学校,学校原址是沥滘村里的一所旧祠堂。1956年9月,新滘地区全部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后,“民智小学”改名为“沥滘小学”。1994年7月,为了纪念卫国尧烈士,弘扬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经上级批准,又更名为“卫国尧纪念小学”。卫国尧烈士纪念馆设于他生前战斗过的村中小学(现称卫国尧纪念小学)内。馆内陈列卫国尧烈士的事迹和生前遗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卫国尧

出生日期:

1913年8月6日

国籍:

中国

逝世日期:

1944年7月26日

民族:

汉族

职业:

抗日将领

出生地:

番禺县沥滘乡(现广州市海珠区沥滘村)

毕业院校:

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

祖籍:

广东番禺

主要成就:

智擒“十老虎”

标签: 卫国尧

更多文章

  • 田汝康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田汝康

    田汝康,1916-2006年。1916年5月16日出生于云南昆明。1935年至193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后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1940年获文学士学位。后参加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研究工作站,从事社会学研究。中文名:田汝康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云南昆明出

  • 马愉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马愉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明朝官吏,临朐县朱位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1427年(明宣德二年),中进士第一,是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状元。初授翰林修撰。1434年(宣德九年)秋,朝廷选拔史官和庶吉士37人进学文渊阁,以愉为首。1436年(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参

  • 杨云龙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云龙

    杨云龙(1919.5—1993)江苏无锡人。擅长水彩画,美术教育。1936年入苏州美专,1937年入国立杭州艺专,后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随校迁至昆明、重庆,1942年国立艺专西画系毕业。历任昆明省立云瑞中学美术教师,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教授,江苏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作品有油画

  • 胡嗣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胡嗣瑗

    胡嗣瑗(1869—1949),字晴初,亦字琴初,又字愔仲,别号自玉。贵州贵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精通史学,擅长诗词、书法。点翰林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总办,又曾充当直隶总督陈夔龙的幕僚。辛亥革命前后任江苏金陵道尹、江苏将军府咨议厅长。民国初年因文名被直隶都督冯国璋聘为督军公

  • 那志良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那志良

    那志良(1908-1998)满族,字心如,北京宛平人,学者,原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祖上是满族正黄旗,因清国衰亡而中落。家境贫寒,后得到教育家陈垣资助,上学并就职北京故宫。1933年随故宫古物南迁而去台北故宫。一生与故宫有缘。在古器学特别是玉石的研究和鉴赏方面,是国内外公认的权威。中文名:那志良国籍

  • 柳存仁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柳存仁

    柳存仁:1917年生,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及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亚洲研究学院院长,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首届院士、英国及北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员。著有《和风堂文集》、《中国文学史》、《道教史探源》等。2009年8月13日在堪培拉CALVARY医院病逝,

  • 黄凤翔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凤翔

    黄凤翔(1538—1614),少名凤翥,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别号田亭山人,泉州城内会通巷人。明隆庆戊戌科黄凤翔的祖籍福建莆田黄石金墩,上海市方志办主任黄美真据莆田市图书馆《金墩黄氏祖谱》、泉州市图书馆《台湾江夏兴化军城黄氏祖谱》、《莆阳黄氏宗谱》、浙江省图书馆《浙江钱塘金墩武林黄氏家谱》所载:

  • 王崇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崇武

    王崇武(1911~1957),著名明史研究专家。1932年至1936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与邓广铭、王毓铨、杜呈祥、张政烺、傅乐焕等为同学。自1937年起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力研究明史。中文名:王崇武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1逝世日期:1957河北雄县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

  • 刘鹤年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鹤年

    (1826年—1902年)字东皋,马滩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人。历任清水县儒学训导、洮州厅教授、四川知县。有惠政,县民赠万民伞。后被聘为皋兰书院山长达20多年,进士孙尚仁等为其学生。光绪七年(1881年),在马滩修祠堂l座、大殿3间;树碑记1块,悬匾额3块。中文名:刘鹤年别名:东皋国籍:

  • 萧汉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萧汉明

    萧汉明,1940年10月生,湖北孝感人。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东方易经研究院学术委员。自1982年以来,一直专业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文名:萧汉明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0-10逝世日期: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