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谭政文

谭政文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61 更新时间:2023/12/15 21:51:50

谭政文(1910-1961)又名谭哲,号藻如。湖南资兴人。幼读私塾,高等小学毕业后,1927年初考入广州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教导团。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务。著有《审讯学》。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谭政文

别名:谭哲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湖南资兴

出生日期:1910-

逝世日期:1961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检察院付检察长

代表作品:《审讯学》

号:藻如

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简历

谭政文(1910—1961),湖南资兴人,1927年(民国十六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组织农民协会,任乡农协委员长。

1928年1月(民国十七年)谭政文参加湘南起义,任区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同年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后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文书。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后在红五军任宣传员,大队、支队及第一纵队士兵委员会主席。

1930年(民国十九年)被全军选为士兵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华苏维埃区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返回任红五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大队党代表,同年7月改为连政治委员兼连长,参加平江战役和攻占长沙城战斗。

1931年(民国二十年)12月调到红五军团红十三军第三十八师,先后任连政治委员、代理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政务处处长、宣传科科长、地方工作科科长,兼师党务委员会书记,兼师特派员。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秋调任中革军委政治保卫分局预审科科长、侦察科科长、执行部部长。同年10月改任建宁警备区政治保卫局局长。

1934年(民国三十三年)初担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兼闽赣军区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政治保卫工作。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任红九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二师特派员、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0月到达陕北。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调任红十五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初调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并入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毕业留校任训练部保育干事。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副处长兼地方部部长,并兼政治处主任。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调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地方部部长兼指导处处长,并任中共中央敌区工作委员会委员。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6月改任晋西北边区政府公安局局长。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担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社会部部长、分局委员兼晋绥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

解放战争前期,仍任中共晋绥分局社会部部长。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调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领导情报工作。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出任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局长,并任中共北平市委常务委员兼社会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社会部部长兼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公安厅厅长及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兼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警备司令部第一政治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

1961年12月12日谭政文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1岁。其子谭斌,即文革中以倡导“血统论”著称的红卫兵谭力夫,原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人物生平

谭政文9岁时,蒙于父亲谭聿怀(大革命时期任乡农会负责人,湘南起义后参加工农红军,民国21年在江西反“围剿”战斗中牺牲)创办的贝税小学。后,考入县乐成高小,民国14年(1925年)夏毕业。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赴广州投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当兵。不久,因病回乡,参加农民运动。民国16年(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7年(1928年)春,参加湘南起义,后随资兴农军上井冈山,编入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5月底,随部返回资兴浓溪(今龙溪)打游击。同年10月随部突围至江西,被编入红五军第十二大队,任该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民国19年(1930年)6月,被编入红三军团第八军第六师,任连政委,不久,兼任连长。民国二十年(1931年)12月,调红五军团第十三军三十八师政治部任宣传队长。民国21(1932年)年3月,调任第三十八师任团政治委员。民国22年(1933年)12月,调红九军团保卫局任执行科长。民国23年(1934年)10月,随部参加长征。后任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保卫局预审股长、执行科副科长。民国25年(1936年)5月,调西北保卫局任执行部部长。后入延安抗大第二期学习。

民国26年(1937年)9月西北保卫局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谭政文任副处长兼地方部部长。民国29年(1940年)6月,调任中共中央社会部任指导处处长。不久,任社会部地方部部长。民国31年(1942年),谭政文撰写出版中共历史上第一部审讯专著《审讯学》,因而被誉为审讯专家。同年9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任中共晋绥分局常委、社会部部长兼晋绥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民国34年(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6年5月后,被中央晋绥分局派往山西崞县(今原平县)领导开展土改工作,任土改工作团团长兼中共崞县县委书记,写出《山西崞县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情况报告,经毛泽东批示,在《新华日报》上全文发表,推动了解放区土改工作。

民国37(1948年)年6月,调中共中央社会部任副部长。这时,为迎接全国解放,党中央从西北局、华北局、华东局和晋绥分局挑选108名县团级公安保卫干部,加上中社部机关抽调的二十人,到河北建屏县(今平山县)西黄泥村参加中社部主办的接管大城市的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谭政文奉命主持该训练班并担任班主任。同年9月17日,训练班开学。不久,遇上国民革命军傅作义部进攻中央机关所在地石家庄平山。当时中共中央警卫团正在太原参战,中央机关无兵保卫,只好向五台山紧急撤退。谭政文受命临时组织一支以训练班学员为骨干的四百余人的近卫军,出色地完成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的任务。同年底,谭政文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后改为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1949年2月,北平市和平解放,谭政文率队进驻市区,肩负起首都公安创业奠基的重任。由于北平刚刚和平解放,各种情况纷纭复杂,保卫任务十分艰巨。为此,他为建设公安队伍,妥善处理旧职员、打击罪大恶极的反动党团宪特成员及清查暗藏特务和其他反革命分子作了大量的工作,迅速稳定了首都的社会治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有三十万人参加。其保卫工作除主席台外,其余全部由市公安局担负。在谭政文的周密部署下,开国大典从始至终秩序井然,受到中央的表扬。

1949年11月,谭政文调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社会部长、广东省公安厅长、广州市公安局长兼广州警备区政委。1953年,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1954年,宪法颁布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出色地领导了侦查、起诉和处理日本侵华战犯的工作。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

1961年12月12日,谭政文因患肺癌在北京去世,终年51岁。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嘉兴寺为谭政文举行公祭。

文史记载

《文史精华》记载,罗瑞卿在担任公安部长期间,深受当时“左”倾思想影响,办过错案,影响较大的有“两陈”冤案。1950年春季,公安部长罗瑞卿把担任北平公安局长的谭政文调到广东,担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陈泊被降为第一副厅长和第一副局长。

1951年1月24日夜晚9时,正在家里办公的陈泊,被省公安厅人事处长派车接到华南分局的一个小会议室由从北京赶来的公安部部长宣布逮捕,与他同时被捕的还有副局长陈坤。以两陈被捕为标志的这一事件,成为建国后公安系统第一大案件。

1951年1月24日,公安部长亲抵广州宣布拘禁两陈的那天晚上,谭政文当着公安部长和叶剑英的面,用手指着陈泊进行揭发,内容是陈泊、陈坤“如何背着党相信敌特,包庇、重用敌特”,“重用中统特务梁侠,私自给予秘密的外勤处长职务,在梁侠的领导下,已发展特务二三百名,操纵了市公安局,使人民的专政机关变了质”等等。由于谭政文的“揭发”,使得叶剑英大为震惊,无话可说。后来的事实证明,谭政文所对陈泊、陈坤的“揭发”都毫无根据。

1952年夏陈坤在狱中含冤病逝。1972年2月,病痛中的陈泊在被关押了21年之后在劳改农场死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陈事件”冤案得到平反。

2003年,《红色福尔摩斯———布鲁与公安系统第一奇案》出版,习仲勋作序,并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2009年,陈泊百年诞辰,习仲勋的夫人齐心女士题词——“人民英雄”。

标签: 谭政文

更多文章

  • 庄田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庄田

    庄田是1907年出生的海南省万宁县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在广州逝世。中文名:庄田国籍:中国出生地:海南出生日

  • 魏鸣森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鸣森

    魏鸣森(1920年7月24—2007年12月4日),河北省隆尧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将领,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海战前线最高指挥官。魏鸣森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海军广州基地副司令,海军后勤部顾问等职;为新中国的建立,人民海军的建设,以及

  • 许卓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许卓

    人物简介许卓(1908~1934),原名许崇耆,又名许崇乾、许倬,出生于广州市高梯街许地的一个名门望族。高中毕业后进入日本仕官学校学习炮兵专业,1924年他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去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夏回国,由周恩来介绍到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当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12月,许卓参加百

  • 紫罗莲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紫罗莲

    女演员。广东广州人,读小学对即演粤剧.后参加粤剧团为二帮花旦,1938年在香港南粤影片公司拍摄歌舞片《第八天堂》。1941年主演《醋淹蓝桥》。1952年参加创办中联电影公司,1954年自组紫罗莲影片公司,自编自导自演《马来亚之恋》,主演与参演影片还有《梦断残宵》、《墙》、《危楼春晓》、《朱门怨》、《

  • 罗云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罗云

    罗云(1900年10月13日—1968年11月24日),湖南涟源人,1928年参加平江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因作战勇敢,以少胜多,一次歼敌700余名,被红四师誉为“模范连长”,红三军团授予他“三等红星奖章”;长征途中腿负重伤,行动困难,但坚持到达陕北;抗战时期,荣立大功

  • 居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居廉

    居廉(1828年9月22日-1904年5月5日),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今属广州市海珠区)人,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罗湖散人。居廉是中国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国画画家,善画花鸟、草虫及人物,尤以写生见长。和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他初时学宋光宝和孟丽堂,后吸收各家之长,自成一家。笔法工整,设色妍丽,在

  • 邓龙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邓龙光

    邓龙光(1896—1979),别号剑泉。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广东抗日四大名将之一,茂名人。投笔从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毕业,参加东征和北伐。1923年起任粤军第3师6旅11团中校团副、上校团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1师副师长、师长,第12师师长,第1集团军舰队副司令、独立第4师师长,第

  • 叶灵凤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叶灵凤

    叶灵凤(1905~1975),原名叶蕴璞,笔名叶林丰、L·F、临风、亚灵、霜崖等。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上海美专。1925年加入创造社,主编过《洪水》半月刊。1926年与潘汉年合办过《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后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又改出《现代小说》,1929年创造社被封,一度被捕。1937年抗

  • 叶肇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叶肇

    叶肇(1892—1953),号伯芹,广东省新兴县人,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师长、军长。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先行出发上海参加抗战,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八军团军团长,率第一六O师、一五九师在江西南浔线作战。1938年10月广州失守,四、七两战区分家,改任

  • 井勿幕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井勿幕

    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一1918年12月23日),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广阳镇井家塬(今属铜川市印台区)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