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隆根

隆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2 更新时间:2023/12/31 15:30:34

隆根长老:(1921~2011)江苏江都人,俗姓吕。家住江都东北隅的小农村陈家沟。父亲吕金余,务农为业,家道贫寒;母亲颜氏,于隆师出生后刚一个月,即因病辞世,隆师为他外祖父母所抚养。隆根先后游学于上海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其后历任香港《无尽灯》、台湾《海潮音》、马来西亚《无尽灯》杂志主编,及星马佛教总会弘法主任。又曾旅台任善导寺监院。隆根法师是新加坡的佛教长老,一向致力于佛教文化事业,三十年前创办南洋佛学书局,嘉惠佛教人士。曾连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十年,领导新加坡佛教。住持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及南洋佛学书局,一生致力于推广星马地区之佛教文化。著有佛教评议集、玄奘大师生年之研究、圣僧掌故、佛学通解、善生经讲记等书。出版《华严字母珍藏集》、《四大祝延珍藏集》等苏腔梵呗唱诵光盘。

基本资料

中文名:隆根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都东北隅的小农村陈家沟

出生日期:1921

逝世日期:2011

毕业院校:上海佛学院、武昌佛学院

受戒学法

自幼体弱多病,六岁入私塾就读,时以生病中断。外祖母送他到广济庵,寄名于师父座下,并许愿“如果他能活到十岁,就送他出家”。九岁时外祖母病逝,十岁时外祖父为实践愿言,送他到窑头庄广济庵,礼志祥和尚剃度出家。他的师父参学在外,师祖守培住持镇江超岸寺,所以他的曾师祖三乘老人,就负起教导他的责任。

隆师在广济庵,烧香拜佛,学习唱念,对梵呗很有兴趣,后来又学诵经、拜忏、放焰口。乡下出家人不多,遇到佛事忙碌时,他也能到邻庵去帮忙。一九三八年,他的曾师祖三乘老人圆寂,师祖守培上人回庵奔丧,并为老人守制三年。守培上人是当代有名的法师,对于唯识学深有研究,著有《新八识规矩颂》等论着。隆师陪伴师祖三年,使他在学力上大有进益。

一九四二年,隆师二十二岁,守培上人安排他到南京宝华山受戒。他在乡下小庙,沙弥戒尚没有受,故由沙弥十戒受起,进而再受具足戒。戒期圆满,本打算到焦山定慧寺佛学院受学,可到达定慧寺过晚,未能入院,乃回到超岸寺挂单。这时,震华法师在上海玉佛寺开办佛学院,隆师到上海参礼震华法师,震师是守培上人的学生,乃安排隆师进入玉佛寺佛学院受学。他在院中受学四年,先后在院讲课的教师有震华、超尘、守培、海珊、宏慈、成一等诸位法师。圆瑛法师也曾到院作过演讲。

在佛学院的第三年(一九四五年)春天,时当中日战争的最后阶段,盟国飞机时到上海干扰,学校停课,他曾回江北泰县住了几个月,是年秋天抗战胜利,一九四六年春天又回到佛学院继续上课。是时,太虚大师由重庆回上海,驻锡静安寺,在战争期间停办的武昌佛学院此时收回校舍,也发出招生通告,隆师和同学汇祥,透过玉佛寺方丈止方和尚的帮忙,向太虚大师请求入武院受学,太虚应允,通知武院让他二人入学。同时获准入学的还有昌言、广净二师。

一九四六年夏天,他们一行四人由上海乘轮西上,到武昌入学。这时武院的院长是苇航法师,秋天开课,讲课的有智定、映平、世光诸师,印顺法师也在院中讲过《摄大乘论纲要》。武院复员,一切照计划进行,十分顺利,不意一九四七年连续传来噩耗,一是玉佛寺退院震华法师示寂,二是太虚大师晚年的入室弟子福善法师逝世,三是太虚大师本人突然中风,未几灭度。武院院长苇航赶到上海奔丧,继而接任玉佛寺住持,武院方面临时由法舫法师继任院长。一九四九年,法舫到湖南讲经,受战乱影响,回不了武昌,后来就出国到锡兰。这时武院因受战事影响而停课,学生各奔前程,隆师也随着逃难的人潮到了广州。

赴台传法

他在广州六榕寺挂单时,遇到了湛山佛学院的乐渡法师,乐渡法师告知他北方战局严重的情形,劝他不如到香港去。他想到香港,苦于没有路费。适巧在湖南讲经的法舫法师也到了广州,驻锡六榕寺。隆师谒见法师,报告他离开武院的原因及想到香港的意愿。法师送他了两个袁大头(银元)作路费,他因此得以成行,到了香港。

抵港之初,先寄住荃湾鹿野苑,后来在东普陀寺和大屿山宝莲寺挂单。一九五三年,原来在香港校对《太虚大师全书》的演培、续明二位法师到台湾弘法,校对的责任由竺摩、隆根二师继任,这时隆师迁到跑马地的出岫轩(松泉法师的佛堂)居住。来年,竺摩法师到南洋弘化,校对的任务由隆师一人担任,所以《太虚大师全集》自第十篇后的三十二册,是隆师穷两年之力一个人校对出来的。

一九五六年,隆师应台北善导寺监院悟一法师之召,到善导寺任执事,同行的还有一位生华法师。那时,善导寺的住持是印顺导师,隆师到寺年余之后,导师辞位,由演培法师继任,请隆师接任《海潮音》月刊编辑,海刊编辑部在新竹福严精舍,发行部在善导寺,他经常往返于台北、新竹之间。住在福严精舍时,随众听导师讲课,包括《成佛之道》、《楞伽经》等课程。在台期间,先后拜谒智光、南亭、东初、证莲、太沧、道安及李子宽、赵恒惕、张少齐、孙张清扬等缁素大德,同时以编《海潮音》的关系,也结识了为海刊撰稿的诸位法师与居士。后来,善导寺成立太虚图书馆,以原是大讲堂的建筑物为馆址,由隆师与李世杰居士负起筹备的责任。

海外弘法

经过半年的努力,图书馆筹备完成,一九六〇年六月开幕。隆师在此工作刚告一段落,又接到马来西亚本道法师的聘请,到槟榔屿去编辑演本法师的遗着。一九六〇年七月中旬,隆师离开居住了四年的台湾,飞抵槟榔屿。槟城的全马佛教总会主席竺摩法师、副主席本道法师及诸山长老,为他召开盛大的欢迎会,之后他即在本道法师住持的洪福寺住下来。以后两年,隆师弘法活动,经常应各地道场之请,讲经或演说。曾经到过木冠山的般若精舍、吉隆坡的佛教静修院、新加坡的毗卢寺、马六甲的青云亭、怡保的东莲小筑等寺院。

隆师在外弘化年余,一九六二年元月间回到槟城,在观音寺挂单,接任佛教刊物《无尽灯》双月刊的主编,又出任马来亚佛教总会的正弘法。同年八月,马来亚佛总组织中南马弘法团,请隆师与金明、金星、寂晃四位法师,及陈瑞治、陈清水二位居士赴中南马弘化,如是又忙了一段时间。

一九六三年,隆师在槟城创设星马地区独一无二的佛学书局。隆师之有志从事佛教文化事业,系由二十年前校对《太虚大师全集》时起,前在台北编辑《海潮音》,编辑《无尽灯》,都基于此一志趣。此时他见到马来西亚信佛人士日益增多,全国却没有一处佛书供应的地方。欲请佛书的人,全要向香港或台湾请购,不但耗时,并且费事。他以此事与竺摩、广余、清亮三位法师商议,希望四人合资开设佛学书局,由隆师主理书局业务,三位法师十分赞同这个构想,于是隆师积极筹备。

书局开设在槟城的胡椒街,一九六三年元月十二日正式开幕,为槟城佛教界提供不少方便。书局经营一年多,由于演培法师催促隆师到新加坡共同担任灵峰菩提学院的信托人,他要迁到新加坡去,他先和竺摩等三位法师商议,三位法师同意让出股权,由灵师一人经营,因此灵师把书局迁到新加坡的吉宁街,于一九六四年六月开幕,更名为南洋佛学书局,开幕之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宏船法师剪彩,台湾的续明法师钥,贺客盈门。佛学书局开幕迄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对于星马佛教文化的传播,有不可埋没的贡献。

一九六三年五月,为慈航菩萨示寂十周年之期。菩提兰若举行纪念法会,请当时在越南弘法的演培法师前去主持。演师到新加坡主持法会后,与广洽、达明二长老谈及,他将在越南筹建般若寺。二长老以越南战乱多年,局势不安,要建寺不如在新加坡觅地兴建。这时,慈航菩萨早年弘化之地的灵峰菩提学院,信托人林达坚居士(后来出家的慧圆法师),愿请演师为学院信托人,将学院交演师管理,作为其弘法道场。演师接受,并请灵师列名,亦为信托人之一。

一九六七年,演培法师将菩提学院予以重建,易名为灵山般若讲堂,六九年初落成,印顺导师曾自台湾来星,主持说法开光。隆师以书局业务已趋安定,灵山般若讲堂业已竣工,在演培法师主持下已上正轨,因此决定闭关进修。他在双林禅寺讨一间空寮,于元月中旬入关,在关中阅读大藏经。是年五月,常凯法师创办《南洋佛学月刊》,由宏船法师任社长,请隆师任主编,隆师以闭关不便,答应暂代数个月,并答应刊物的发行部设在佛学书局,以发行时有职员可以帮忙。

隆师在关中,阅读了一百册大藏经,写了近十万字的文稿。三年期满,于一九七二年元月出关,继续致力佛学书局的经营。隆师在星马多年,从不应酬一般佛事,尤不做焰口加持,唯以推展佛教文化为职志。

一九七三年六月,他的泰县同乡智通法师在槟城洪福寺示寂,隆师故人情重,特与演培法师飞抵槟城,协助本道法师为智师办理丧事。一九七七年八月,金马仑三宝万佛寺住持本道老法师八十寿诞,请台湾的印顺导师来传授三坛大戒,隆师受聘为陪堂。开堂和尚是来自台湾的戒德法师。一九七九年夏天,隆师访问菲律宾佛教,受到瑞今长老、正宗、广范、广明、自立、唯慈等诸位法师的欢迎与接待。

是年十一月,灵峰般若讲堂住持演培法师退居,住持一职由隆师继任,此后隆师长住般若讲堂,宏法度化。一九八〇年,由慧平老尼师创建的自度庵,迁址重建落成,礼请印顺导师自台湾到新加坡,主持佛教开光典礼,导师驻锡般若讲堂,与隆师话旧。是年冬季,隆师到缅甸仰光朝礼大金塔,请回石佛多尊。

弘化利生

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后,一九八一年,年逾六十的隆根老法师,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回到江苏泰县朝礼祖庭。回到故乡陈家沟,不仅是“人事已非”,同时是“景物亦非”。他出家的广济庵,在文革期间被拆除,了无痕迹可寻。他师祖守培老人生前驻锡的超岸寺,被公众占用,成为一个大杂院,连守培老人的灵骨塔也被毁了。所幸灵骨尚保存于寺中,隆老即计划迁塔事宜。后来于一九九一年,灵塔迁建于丹徒五峰山绍隆寺。他曾到上海、镇江、扬州,搜寻守塔老人的遗着,带回新加坡,准备编印《守培全集》。

常凯法师于一九六九年创办《南洋佛教》月刊,曾请隆老担任主编,隆老帮了一段时间的忙。一九八四年,隆老应创办人常凯法师之请,出任南洋佛教月刊社长,迄今已十余年。一九八四年十一月,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住持瑞今老和尚八秩寿诞,开坛传授三坛大戒,请隆老担任陪堂师兼维那,为此他去了一趟菲律宾。翌年春间,马尼拉自立法师住持的隐秀寺,重建落成,请隆老去为主持剪彩及为佛像开光,为此他第三度赴菲。同时应请剪彩的,还有唯慈、净良、了中、莲航、浩霖诸位法师。是年(一九八四年)五月,隆老去了一趟美国,访问了纽约、休斯敦、洛杉机、旧金山、檀香山各地寺院,受到诸山长老的欢迎。一九八六年四月,他赴印度尼西亚中爪哇朝礼婆罗浮屠圣塔,同时也便道赴峇里岛一游。

隆老一向在新加坡佛教总会担任职务,一九八四年担任会中总务部主任期间,为推动佛教发展计划,提案开办佛学班、举办佛学讲座、兴建佛教会所等提案,以后都一一实施。一九九四年,隆老以众望所归,受推出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是年隆老七十四岁,他老当益壮,为新加坡佛教的发展而努力。隆根长老晚年除了住在灵峰般若讲堂,也经常住在自度庵,由自度庵住持贤祥法师照料他的饮食起居。

安详示寂

2011年6月15日12时38分隆根长老于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在四众同人念佛声中,安详舍报。

其弟子贤祥法师受访时说,隆老两个星期前便预知自己不久人世,开始交代后事,曾连续三遍的对她说:“不要伤心,要节哀顺变”。长老不去西方极乐世界,具大悲心,承菩萨志,发大乘愿,发愿再来娑婆,度化娑婆疾苦众生。

老师父还嘱咐她一定要坚强,并问她是否见过他掉一滴眼泪?隆老上星期四离开自度庵,回返灵峰般若讲堂时,还和每一个人握手道别,这和过去的习惯不一样。

当年轻弟子们吁请他再回到自度庵吃饭时,他虽然口头允诺,可是一回到灵峰般若讲堂,却抱歉的对贤祥法师说,他“骗”了孩子们,因为他不会再回去自度庵吃饭了。

贤祥法师说,过去两个星期,他虽然如常起床走动,却表示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因为吃得很少,体力渐渐不济,但神智却异常清明,记性更是非常好。香港的一位法师来探望他时,他清楚的记得对方的寺院在落成,但他未能出席仪式。

15日上午,和隆根长老相识了60年、来自香港的融灵长老来看他,已在弥留的隆老右眼还开一条缝,似乎知道好友来送行。过不久,他便在众弟子的念佛声中舍报。

贤祥法师说,隆根长老的灵堂设在灵峰般若讲堂,16日下午2时封棺。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闻讯,即亲笔书写“慧灯眼灭”挽联,表示对高僧大德的哀思与崇敬。

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隆根老和尚圆寂赞颂传供仪式,昨天早上在灵峰般若讲堂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褚山长老、高僧大德莅临瞻礼追思。隆根长老10岁便随广济庵志祥上人出家,僧腊81载,弘法足迹遍布中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各地。他舍报示寂,世界各地的褚山长老纷纷前来奔丧,参加他的荼毗仪式。

2011年6月24日早上在灵峰般若讲堂举行的隆公圆寂传供赞颂大典,属于佛教中最高级别的一种仪式,共有18位在汉传佛教中德高望重的褚山长老、名刹方丈参与传供仪式。

他们包括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了中长老、澳大利亚悉尼观音寺方丈法宗长老、香港大屿山观音寺方丈融灵长老、中国无锡灵山祥符禅寺方丈无相长老、中国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长老、台北临济护国禅寺方丈真光长老、台湾日月禅寺方丈圆宗长老、台湾圣灵寺方丈今能长老。参与传供的还有槟城极乐寺方丈日恒大和尚、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柔佛宝莲禅寺方丈远藏大和尚、美国慈恩寺住持圣雄大和尚、菲律宾信愿寺方丈传印大和尚、美国纽约东禅寺方丈通智大和尚、台湾福严精舍方丈厚观大和尚、南京栖霞古寺方丈隆相大和尚、宁波七塔寺方丈可祥大和尚和台湾高雄光德寺代表心茂法师。

在传供仪式上,高僧大德们向隆根长老献上香、花、灯、涂(即水)、果、茶、食(饭、筷子、汤匙)、菜、宝、珠和衣等,之后是举赞、念供养咒、宣疏和结斋,仪式非常庄严殊胜,在本地难得一见。

隆重的传供赞颂仪式后是法眷追思祭,隆根长老生前所收的唯一剃度徒弟、自度庵住持贤祥法师在念祭文时悲恸难忍。隆老祖庙广济庵住持旭光法师、灵峰般若讲堂住持传显法师等,也以法眷身份参加仪式。隆根长老的弟弟吕春荣,也带着妻子从台湾赶来送别兄长。来到告别公祭时,宏茂桥集选区议员杨木光率先上香,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了中长老宣读赞颂文,本地佛教团体由佛总秘书长广品法师带领大家上香、献花和献果。告别式后便开始移灵,隆根长老的灵车用玫瑰、百合、向日葵和火鹤等花卉点缀。棺木则由数千朵茉莉花编织成的棺纬罩着。,信众正要开始最后的诵经仪式,准备将法师遗体送入灵车时,空中突然出现一道日晕。由于该处并没有下雨,信众都觉得这道日晕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道佛光”。到场的信众,纷纷通知其他人仰头看,当中不少人更举起相机拍照,啧啧称奇。

隆根长老的灵柩,在千多名长老、法师、法眷和信众的相送下,于中午时分移往新民路的妙华山自度庵,灵柩和送殡队伍抵达自度庵后,先在众人的诵经声中进入大雄宝殿,之后才移到荼毗场,并由隆老的97岁好友法宗长老主持说法举火仪式举行庄严荼毗(火化)仪式。上千名法师、信众、义工参加了庄严的荼毗仪式,荼毗场灵堂,摆了两个架子的藏书,原来都是隆根长老生前的著作,当中包括《佛教评议集》、《佛学通解》、《读大智度论笔志》、《无声话》、《无声话续集》、《七十自述·八十再述》等。荼毗现场有近千人出席,有人挤不进去,仍站在篱笆外,双手合十送殡。

捡遗骨仪式由认识师父超过60年的好友主持。

主持仪式的是澳大利亚悉尼观音寺方丈法宗长老,和香港大屿山观音寺方丈融灵长老。贤祥法师说,仪式分两部分,即“洒静”和“入塔”,长老们首先在火化炉洒上甘露水(洒静),才可启动开炉;跟着捡遗骨放入骨灰瓮(入塔)供奉。她说,当开炉捡骨时,看到师父“人形”尚在,因他的头盖骨、顶骨、手脚关节和脊椎骨最后4节竟烧不毁,连骨盘和一些较大的骨片都还很完整。“大家看到这种情形时,都觉得很奇怪!”她也透露,在头盖骨部位,骨头显现深浅不一的红色,尾椎骨则显现金黄色。她说,先把一些较小的骨头和骨灰放进瓮里,等日后再处理那些未烧完的较大的骨头。

标签: 隆根

更多文章

  • 杨恺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恺

    杨恺,1920年生,浙江慈溪人,大专文化程度。193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前夕,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因病于1986年8月4日逝世,终年66岁。中文名:杨恺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慈溪出生日期:1920年逝世日期:1986年8

  • 章旷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章旷

    章旷(1611年—1647年),字于野,号峨山,汉族,松江(今属上海市松江区)人。崇祯九年(1636年)解元,先后抗击李自成起义军和清军的进攻。守卫长沙时先后收编李自成部队残部、左良玉旧部,升为兵部右侍郎。后见诸大将拥兵,不听指挥而怯战,乃抑郁吐血,作《绝命诗》而终,卒于东安县。享年三十六岁。永历二

  • 陈文松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文松

    陈文松(1943~1992)1月28日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国舰船工程专家。1965年9月,陈文松于上海交通大学船电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大连造船厂工作,历任电工车间技术员、船舶电气主管工艺员、厂船舶设计工艺研究所设计员、电工车间生产技术副主任、总工程师助理、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常务副厂长、厂长等职务,兼

  • 陈莲舫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莲舫

    陈莲舫(1837~1914)清末医家。名秉钧,又号乐余老人,青浦陈氏十九世医。早年随祖父陈涛侍诊,得其传而过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悬壶上海北海路,求治者门庭若市。翌年应聘赴湖北为两广总督张之洞治病,逢张之幕僚李平书,与之结为莫逆交。光绪二十九年两人与中医朱紫衡等创立医学会,光绪三十二年又相与

  • 侯曜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侯曜

    侯曜,字一星,号东明。1903年出生,广东番禺人。早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民国14年毕业于东大教育学系。大学时是南高与东大文学研究会的成员。1924年,被上海长城影片公司聘为编导主任,与人合作编导第一部电影《弃妇》,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爱神的玩偶》。在最早在西方公开放映,1927年出品的中国无

  • 杨潮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杨潮

    杨潮(1900~1946)笔名羊枣等,湖北沔阳人。曾就读于清华学校,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当局开除,1919年以杨九寰的名字考上了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1921年,交通大学成立,杨潮随唐山机械科移往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3年毕业。1945年7月15日,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半年,坚贞不屈

  • 阳华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阳华

    阳华(1915﹒2—1978﹒10)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原名郭寿定,天津人,1933年肄业于天津市立师范学校,1935年就读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首届表演科。中文名:阳华别名:郭寿定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15年2月逝世日期:1978年10月职业:演员毕业院校: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经纪

  • 郑法祥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郑法祥

    郑法祥(1892~1965),男,京剧武生演员。字涵宁。河北故城县郑口镇人。10岁在上海随父郑长泰(河北梆子武生演员,人称“赛活猴”)学艺,11岁便登台串演小猴。曾一度随义兄刘艺舟到北京读书,不久便辍学,仍跟父学艺。初学梆子花旦,后改学武生,并习悟空戏。18岁“倒仓”,不久父亡,迫于生活,搭汉口满春

  • 解固基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解固基

    解固基(1898—1937),四川郫县人,1919年考入四川宪兵弁目学校,从此长期步入军旅生涯,历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因不满军阀混战辞职回乡,经邝继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解固基到涪陵川军郭汝栋部任二团营长。1933年6月,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后任原部代理团

  • 李寄僧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李寄僧

    李寄僧(1910年~1995年),自号若耶溪翁。绍兴人。早年与李可染、艾青等人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为潘天寿、李苦禅的首届学员。1933年毕业赴北京美专任教,其间随齐白石学画。1939年与孙福熙等人创办“绍兴孑民美育院”,并任院长。当时在香港定居的蔡元培先生得悉后十分欣喜,随即写了《绍兴孑民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