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宋黎

宋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84 更新时间:2024/1/15 19:39:26

宋黎(1911.10~2002.11),男,吉林奉化(今梨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大特邀代表。

基本资料

姓名:宋黎

别名:原名宋介仁,又名宋忱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吉林奉化

出生日期:1911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2002年11月22日

职业:辽宁省政协原主席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延安马列学院

宗教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宋黎,原名宋介仁,又名宋忱,1911年10月27日生,吉林奉化(今梨树)人。193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法学预科。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任游行示威队伍总指挥。曾任中共东北军工委宣传部部长、代理书记。1938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工部秘书长、中共辽南省委城工部部长兼沈阳市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辽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兼旅大市市长,辽宁省政协主席。辽宁省委顾问、中顾委委员。1994年宋黎正式离职休养。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大特邀代表。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宋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1月22日在大连逝世,享年91岁。

宋黎同志逝世后,胡锦涛、鹏、朱镕基、李瑞环、曾庆红、李长春、张德江、陈良宇、贺国强、曾培炎、张万年、乔石、宋平、尉健行、薄一波、宋任穷、李贵鲜、白立忱、元和谷牧、吕正操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

人物评价

宋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革命意志坚定,屡遭坎坷,身处逆境,宠辱皆忘;他清正廉明,胸襟坦荡,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主要成就

1936年2月,宋黎同志与张学良将军相识于西安。此后的60多年间,即使是宋黎担任辽宁省政协主席期间,他对张学良一直怀有割不断的情结。

1982年,宋黎受党中央委托,到北京主持征集、编写中共东北军党史工作。历时10年,他组织编写出近百万字的《中共东北军党史丛书》。丛书的出版,得到中央的肯定。

而在这10年里,挂在宋黎嘴边最多的人物之一,就是张学良。因为,党在东北军中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争取张学良率领东北军走上抗日战场进行的。谈到党在东北军的活动,就不能不谈到张学良;谈到张学良,又不能不谈到他同共产党的关系。显然,在宋黎的心里,出版这套丛书是怀念张学良将军的一个最好方式。

张学良非常重视教育。他创办了东北大学,并聘请国内最高水平的教授执教。经过几年的倾心努力,到1931年,东北大学已与资深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齐名,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宋黎恰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进入东北这所最高学府读书的。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错误地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将东北军匆匆撤往关内,偌大的沈阳城顷刻之间落入敌手。

见此情景,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宋黎不禁忧心如焚。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挤上南去的列车,神情惶然的东北军独立步兵第三旅官兵慷慨陈词,呼吁他们停止后撤,调转枪口打击侵略者。这时的宋黎,心中充满了对张学良的怨恨。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刻正值国家用兵之际,作为数十万东北军的统帅,却不思抵抗,天理何在!

宋黎身为东北流亡学生、东北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眼见“国将不国”,心如刀割。在北平市委的领导下,他挺身率领东大学生,迎着凛冽的寒风和国民党反动军警的大刀水龙,走上北平街头,游行示威,宣传抗日。这一天,他被各校学生推举为游行队伍的总指挥。之后,他又参与领导了北平学生大游行以及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活动。

东大学生在“一二·九”中的表现和宋黎在北平的活动,引起了时任东北大学校长、“西北剿总”代总司令张学良的注意。他先后3次给东大发电报,要求派学生代表到西安一谈,并委派东北军军法处长、原东大教授赵翰九携款千元慰问受伤学生。

经过东大地下党支部和东大学生救亡工作委员会慎重研究,并请示北平学联同意,宋黎等3名同学于1936年1月底抵达西安,向校长“说明情况”。此时,张学良正在南京开会。宋黎等同学先后来到西安二中、西安师范和西北军中,广泛宣传北平爱国学生运动,鼓动团结抗日。

张学良回到西安后,立即把宋黎接到西北“剿共”总部C楼的张公馆,这是宋黎第一次见到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少帅。张学良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年轻、英武、干练。

在其后的3天时间里,张学良同宋黎进行了5次长谈。谈话内容涉及北平学生运动情况、如何办好东北大学、东北军打回东北老家去等。通过交谈,张学良对家乡子弟的英勇行为表示理解、同情和赞佩,感到这些热血青年正是国家的希望。

对此,宋黎曾回忆:

经过5次长谈,张学良将军认真看了我们写的意见书和宣传材料,感慨地表示:“东北沦陷我有责任,先父坟墓还在东北,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抗日救国义不容辞。东北青年、东北军、东北人民应团结起来,准备打回老家去。”

同时,张学良对小自己10岁、敢于带领成千上万学生上街游行的宋黎产生好感,决定留他在西安协助他联共抗日。后来,宋黎的一些表现更使张学良发出这样的慨叹:“我办东大没白办,还出了宋黎这么个人物。”

在这次交谈中,张学良也曾试探着问过宋黎:“你是不是共产党?”由于当时还不能随便暴露政治面貌,宋黎作了否定的回答。但在张学良心里,他是把宋黎当作共产党看待的,而且很喜欢这个学生。

后来,张学良还把自己的一张照片赠送给宋黎作为纪念。宋黎一生历经坎坷,“文化大革命”中又被抄家,许多照片丢失殆尽,这张照片却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并被他一直珍藏在身边。

“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到来之际,宋黎参与组织西安万余名学生游行示威,向前来威逼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的蒋介石请愿,要求蒋介石停止“安内攘外”的反动政策,实行全国抗战。

蒋介石气急败坏,下令对敢于越过灞桥的学生“格杀勿论”。张学良急忙派人到学生队伍里寻找宋黎,要他动员学生回城,避免惨遭毒手,同时,自己也迅即赶往东十里铺,劝阻学生。

面对情绪激愤的广大爱国青年,张学良声泪俱下地表示,他会在一周之内用实际行动答复学生们的要求。果然,仅仅3天之后,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就爆发了。“西安事变”的第二天,宋黎参加西安各救亡团体紧急会议,商讨筹备举行“西北各界支持张、杨八项抗日主张”大会。

1936年12月16日,大会在西安革命公园举行,大约有15万人参加。宋黎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张学良在群众欢呼声中讲话,情绪激动地表示:“一定要把我这一腔热血洒在抗日战线上”,“一定竭尽智慧要求实现救国主张,不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整个民族解放的目的,誓不罢休!”

这次大会,充分表达了广大民众的意愿,对于张、杨两将军和东北军、西北军官兵团结抗日是极有力的推动,对于争取中间派、打击反动派也具有重大意义。

宋黎和张学良,一个是满腔热血的爱国学生运动领袖,一个是统帅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将军,为追求中华民族的解放,这两个人历史性地走到了一起。

纪念馆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厅字【1985】139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

1986年4月8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宋黎同志列席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讨论了建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中顾委常委、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主任伍修权,及建馆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一起解决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过程中陆续出现的诸多难题,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顺利建成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时28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隆重举行,中顾委委员宋黎同志出席了典礼仪式。

标签: 宋黎

更多文章

  • 王海清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海清

    王海清(1916—1989)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七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学兵连政治指导员,军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工作队队长,一二九师政治

  • 于镜涛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于镜涛

    于镜涛(1909—1986),1909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哈尔滨甲种商业学校毕业。历任巡官、路警段长、路警处(中东铁路)副处长、特区警官高等学校教务长、提调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任特区警备总队长、哈尔滨特别警察总队长、哈尔滨游动警察队长、哈尔滨警察厅长、首都警察总监、滨江省长、奉天省长、国民勤劳

  • 牛子厚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牛子厚

    牛子厚(吉林牛家代表人物,著名京剧科班“喜连成”的创始人)本名牛秉坤,字子厚,祖籍山西太原。1866年(同治五年)出生于吉林,是著名巨商“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是在吉林城拥有几十家商号,并在东北各主要城镇都布有“买卖”的大东家。他创建了“喜连成科班”,为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文名:牛

  • 王凤阁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凤阁

    王凤阁(1897—1937),出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吉林省通化市)。牺牲时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司令。中文名:王凤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辽宁通化(今属吉林)出生日期:1897年逝世日期:1937年4月15日主要成就:抗击日寇职务: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司令王凤阁出身于教师家庭。幼读私塾

  • 王秋颖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秋颖

    王秋颖(1924年-1984年1月),话剧演员,吉林长春人。1945年后任长春星火剧社、辽吉军区分区宣传队演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辽西话剧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中文名:王秋颖国籍:中国出生地:吉林长春人出生日期:1924逝世日期:1984

  • 符保卢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符保卢

    符保卢(1914-1943),又名符保陆,吉林省滨江县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田径运动员,擅长撑竿跳高,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进入复赛的运动员。中文名:符保卢国籍:中国出生地:吉林省滨江县出生日期:1914年3月13日逝世日期:1943年7月8日毕业院校:暨南大学运动项目:橕竿跳高其父亲是印书局的职员

  • 王玉蓉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玉蓉

    王玉蓉(1913年一1994年6月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女,京剧旦角演员。原名王佩芬,又名王艳芳,生于上海一个木匠家庭。曾就读于明德中学,立志从医。不料刚刚读到初二,其父病重,因生活所迫而辍学。后拜于莲仙为师学京剧,艺宗程派(程砚秋),艺名王艳芳。1929年赴厦门演出《十三妹》等剧,初露头角。193

  • 李学智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学智

    李学智(1923.02~2005.09),男,山东临清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原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夏军区原第一政委,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委员会

  • 柏瑞桐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柏瑞桐

    柏瑞桐(1937.01.14~2013.02.15),女,1937年生于北京,电影演员。1951年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3年分配至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北京电影制片厂前身)。18岁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平原游击队》剧组选中,扮演“翠平”。后在《英雄儿女》《古刹钟声》《花园街五号》《寂静的山林》

  • 刘俊秀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俊秀

    刘俊秀(1904~1985),1904年12月27日出生,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致力于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历任中共丰陂支部书记、永新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红六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永沅、燕桑等中心县委书记、晋绥临时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新九旅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