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艮仲

王艮仲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983 更新时间:2024/1/19 19:39:13

艮仲(1903.07.18~2013.06.01),男,曾用名王师和,江苏省南汇县大团乡(现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建国会深受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会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优秀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国务院参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原参事,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第五届、第六届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名誉副理事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艮仲

别名:曾用名王师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汇县(现属上海市)

出生日期:1903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013年6月1日

职业:原全国政协常委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

主要成就:修筑浦东“第一条公路”

组建浦东“第一个公交公司”

引进浦东“第一个电信公司”

办起浦东“第一个合作农场”

代表作品:《沧海一粟——世纪老人王艮仲》

人物生平

王艮仲,曾用名王师和,1903年7月生于江苏省南汇县(现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

抗战期间,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议,江苏省农民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和省行襄理,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政务处长等职,在沦陷区开展对敌斗争。

抗战胜利后,创建中国建设服务社,并任理事长,后任上海剧艺社理事长,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六、七、八、九届理事会名誉副理事长等职。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先后任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副秘书长,第五、六届咨议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建国会深受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会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优秀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常务委员,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常务委员、副秘书长、顾问,中华职业教育社原副理事长王艮仲同志,于2013年6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10岁。

经历与成就

王艮仲1903年7月18日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大团乡(现属上海市)。1919年,在上海浦东中学求学时,适逢“五四”运动兴起,王艮仲受到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蒙。其时,军阀混战、外强入侵、民不聊生,他少小的心灵中就立下了爱国、救国之志。后曾去东吴大学附中、东吴大学和国立东南大学攻读。1924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作为学生会主席的王艮仲,因邀请共产党人恽代英等到学校讲演,组织、参加支持“五卅”运动,被学校劝退,后经黄炎培先生帮助转学到南京就读,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1938年秋,正是全国爱国人士响应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实现国共合作之时。他受国民党多方委派,从后方来到沦陷区上海,做敌后斗争工作。他认真地和共产党合作,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公开宣布:坚决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和共产党合作。他通过朋友找到当时名震一时的共产党员林钧,合作建立了淞沪青年抗日工作团,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加以培训后,由林钧带领,前往浦东袭击日军。此后,队伍又夜渡东海,转战浙西,屡建奇功。王艮仲利用国民党的各方力量,减少阻力,尽力支持帮助南汇地区新四军游击队,弥补队伍供给、枪械不足等困难,并从中协调关系,互通信息。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任江苏省农民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人的王艮仲,为了不被日伪分子控制,采取分行先期停业,资金调转后方,职工遣资疏散的办法,成为防止受日伪控制的上海唯一一家银行。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为期不远之际,时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高级参议、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政务处处长的王艮仲,日夜思虑着如何尽快重建饱经战火创伤的家园。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他毅然辞去一切职位,从重庆回到上海,创办中国建设服务社,举办多种经济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致力于文教、经济、农村建设和民主运动。与中共地下党员合作,联合上海、北平各大学教授,创办《中国建设》杂志和《中国建设》北平版。《中国建设》杂志编辑部以共产党员为核心,引导群众从反对内战到支持解放战争。他以南汇为基地,创办设立中国建设农场和浦东地方建设公司,开辟浦东交通事业。在南汇海滨租田一千亩,组建集体农场。他的“新农村”建设在上海滩轰动一时,媒体竞相报道,受到各界广泛赞扬,黄炎培、郭沫若、阳翰笙等知名人士,以及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都曾前去参观。曾经家有良田3000亩的他,创造了浦东地区乃至上海的多个“第一”:自己出资修筑浦东“第一条公路”(原沪南公路),组建“第一个公交公司”(现浦东巴士公司的前身),并引进“第一个电信公司”,办起了“第一个合作农场”(即现东海农场鲜花港和棉花种子厂地址),被誉为“浦东王”。曾历任中国建设服务社理事长、中国建设出版社社长、上海剧艺社社长、浦东地区建设公司董事长。

解放战争期间,王艮仲凭着自己与国民党巨头陈果夫顾祝同、李济琛的关系、国民党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的身份,周旋于国民党特务和各部门之间,掩护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逃离魔爪,成功脱险。1948年,他以自己秘书的身份带即将受到迫害的共产党员吴晗到从北京到上海,安顿在家里,而恰逢北平市党部的书记长吴某也到上海,硬要住他家里,于是王艮仲把他们一个安排在楼上,一个安排在楼下,虽然胆战心惊,但终使吴晗安然无恙。王艮仲还尽其所能资助过不少抗战中牺牲的烈士的子女;帮助和引导有志青年求学或走上革命之路,为党做了大量工作。他的这种义举,在解放以后,被汪道涵同志戏称为“江南大侠”。

1948年5月,共产党发出号召,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家大事,王艮仲表示坚决拥护,思想上产生了新的飞跃,从“与共产党合作”发展为“受共产党领导”。同年他去香港,与共产党派驻香港的负责人潘汉年相见,表达了接受党领导的愿望。

1949年初,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民主人士黄炎培。为协助黄炎培离开上海,经王艮仲筹划,在黄炎培离沪前几天,他向外界传言,说他将再邀黄炎培去南汇农场参观,使特务放松戒备。在黄炎培离开上海的那一天,由黄炎培带着家属坐汽车去永安公司,从公司东面进入,从公司西边走出,随即登上王艮仲接黄炎培的汽车,迅速驶向与党组织约定的地点,登上轮船,经香港前往北平。

1949年4月,王艮仲潜离上海取道香港,5月间安然到达北平。随即他前往北京饭店拜访寓居于此的黄炎培先生。适逢周恩来同志在场。在黄炎培的介绍下,周恩来与王艮仲亲切握手,并惊讶地说了一句:“早就听说你了,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在随后的攀谈中,周恩来对他嘘寒问暖,关心有加,并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与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互相支持。通过民主党派,共产党可以听到自己听不到的话,团结到自己团结不到的人。你还是参加一个民主党派吧。”总理一番真诚坦率、意义深远的教导,让王艮仲再次领悟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长期合作的道理,一旁的黄炎培马上说你就加入民建吧,他欣然接受并很快加入了民建会,从而定下了后半生前进的方向。和周总理的这次相逢,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横下心来,矢志加入民主党派,跟共产党走。6月上海一解放,王艮仲又南下上海,把自己亲手创办,投入不少资金和心血的公司、农场等实业,着手收拾了一番,或交公,或结束,告别过去,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0年7月,王艮仲再次奔赴北京,经周总理正式任命,就任政务院参事,并兼任民建会的工作。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为民建和中华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曾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主建国会常委、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校友会名誉会长、理事长等职务。

离休以后,王艮仲依靠自己海外朋友多关系广的有利条件做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工作。

个人作品

王艮仲将主要根据他的回忆录、学习笔记、书信、讲话稿等文论集萃整理编纂成《沧海一粟——世纪老人王艮仲》一书。

其他信息

贾庆林登门看望

2012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昨天登门看望为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王艮仲先生。

王艮仲先生是原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刚刚过完110岁的生日。贾庆林紧紧握住王艮仲的手,祝他健康快乐,更加长寿。

王艮仲先生矢志不渝跟党走,将家产全部捐献给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他年事已高,仍笔耕不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等一同看望。

《传奇老人王艮仲》在浦东首发

2012年6月8日,讲述王艮仲传奇经历的《传奇老人王艮仲》一书在浦东首发。同时为王艮仲老先生庆贺110寿辰。

《传奇老人王艮仲》一书是浦东向王艮仲祝寿的礼物。此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和市委统战部的数次指导和帮助,以及王艮仲的女儿王正维、北京上海浦东同乡联席会的鼎力协助。

社会评价

王艮仲同志长期任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民建中央和中华职教社领导,他为职业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他拥护党的统一战线,做了不少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工作。

标签: 王艮仲

更多文章

  • 唐炯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唐炯

    唐炯(1829~1909)字鄂生,贵州遵义人,唐树义子。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咸丰间历四川南溪知县、署绵州事,同治初统安定营,于长宁败太平军石达开部,光绪间官至云南巡抚,中法战争中,以山西、北宁失守,坐夺职,寻督办云南矿务15年后,以疾辞职。本名:唐炯字号:字鄂生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1

  • 杨沂孙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沂孙

    杨沂孙(1812或1813——1881),清代书法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举人,官至凤阳知府。工钟鼎、石鼓、篆杨沂孙、隶与邓石如颉颃。气魄不及,而丰神过之。偶刻印,亦彬雅迈伦。中文名:杨沂孙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出生日期:1812逝世日期:1881

  • 陈砥中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砥中

    陈砥中1907年生于广东江门台山。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为叶挺部下。历任国民党师教导连长,集团军独立宪兵营长,专区保安副司令以及“铁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1950年从海南岛转香港后赴台湾。1990年回到台山定居。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陈砥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 张云山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云山

    张云山(1877—1915)字凤岗,陕西长安人。父母早逝,两兄长外出谋生,他寄居族人家中。稍长帮人劳动糊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陕甘总督兼新疆巡抚陶模为镇压西宁回民起义在陕西募兵,张入伍随军转战甘肃、青海、新疆,积功升任都司。后退伍在兰州组织戏班,因遭当局缉捕而逃亡伊犁,联络当地头人反清,因

  • 京夫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夫

    京夫(1942-2008),原名郭景富,陕西商州北乡腰市镇马角山人。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协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文名:京夫别名:郭景富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陕西商州出生日期:1942年逝世日期:2008年职业:作家毕业院校:商州师范学校主要

  • 林如高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林如高

    林如高(1888-1986),福州人,生前曾任福建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和福建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福建中医学院骨伤顾问,福州市中医学会和福州市林如高正骨医院名誉会长、院长。他曾替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和国家领导人王震、万里等人治愈骨伤,因此名噪京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特别

  • 伍纯道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伍纯道

    伍纯道(1932.12.23--1993.5.10),生于广西全州文桥镇宅地村,字辛治,号三不足斋主人、伴月楼主。195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中文系。自幼随祖父学书,楷书初习柳后临颜,行草宗二王,于张旭、怀素、苏轼等名家墨迹均有涉猎,隶书由《曹全碑》经《乙瑛碑》而入《石门颂》,篆书攻《毛公鼎》《散氏盘》

  • 李平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平书

    李平书(1854—1927),出生于医学世家。光绪年间,先后署广东陵丰、新宁、遂溪知县;湖北武备学堂总稽查、提调;光绪二十九年转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兼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轮船招商局董事、江苏铁路公司董事。创立医学会,创设中西女子医学堂、南市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办华成保险公司等。中文名:

  • 李毓芳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毓芳

    李毓芳(1925年一2016年7月2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生于北京。父亲是琴师,幼年拜王瑶卿大弟子程玉菁先生学戏。新中国成立前曾演出了《武昭关》、《翠屏山》、《战宛城》等多部老戏,深受观众喜爱。1957年参加北京京剧团,曾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诸名家同台演出多年,常演

  • 陈世民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世民

    陈世民,汉族,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作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大师之一,陈世民先生自己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至今执业已60年。陈世民先生通过多年设计实践总结出“环境、空间、文化、效益”的综合设计理念,提出“环境论”,主张开发“第五代生态文化型住宅”。中文名:陈世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