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福原名张国富,(1931-1998)1931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新立镇一个农民家庭。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16岁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因屡建奇功评功时张国福被评为了特等功臣,建国后他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退休后直至临终他也从未给国家和地方增添任何负担。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国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省榆树县
出生日期:1931年
逝世日期:1998年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成为特级战斗英雄受到全国表彰
人物经历
1931年张国福出生在吉林榆树县新立镇。
1946年,他从家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
1948年入了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
1947年5月,解放军向东北国民党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张国福俘虏了国民党中将赵伯昭,战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为题,报道了这段战斗故事,使张国福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并且被记大功一次。
1948年9月12日开始发动辽沈战役,在毛泽东“这次决战不能让蒋军出东北”的指示下。张国福在攻打胡家窝棚时,敌人的阻击炮火十分猛烈,几十次的冲锋,都因伤亡惨重,当部队再一次吹响冲锋号,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福投出一颗手榴弹后,吓得敌指挥官被吓得不知所措,最终攻下了胡家窝棚。战后,张国福被师长夸做“小英雄”。
1950年的英雄代表大会上,张国福作为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出席了此会,毛泽东主席把张国福从代表的人群中拉出来,让他与周恩来总理并肩站在一起。
1951年,张国福随47军入朝作战,正值敌军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在敌人轮番狂轰滥炸下,全连战士除了张国福,全部阵亡,张国福一人坚守的阵地上坚守七天八夜,未让敌人攻上高地。这次战斗中,胸部负重伤的张国福被转回国内,在长春疗伤。
1952年康复后,张国福回到部队后就被送到湖南衡阳军校深造,但培训还没结束,张国福就提前结束了军校的深造,复员回了地方。在军校深造时,张国福收到许多各地的女大学生给他写的信,表达了对英雄的爱慕之情,但张国福还是与同一村的任宝莲结了婚。很长一段时间,张国福一家7口挤在12平米的平房里,从进厂到退休,他都是四级工。5个儿女大多自谋职业,最困难的时候,张国福就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天不亮捡煤矸子,省下班上发的饭拿回家给孩子吃。
1986年退休,张国福到鹤岗时,档案、户口、复员证、立功证什么都没带,隐瞒了自己的战功,做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劳动者。几十年间,连单位的同事和他的儿女,只知道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
1997年,张国福经常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胸部已有积水。穆建华、黎原闻讯后,迅速将张国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张国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师级待遇没多久的张国福在301医院永远合上了双眼。张国福的骨灰按照解放军三总部的意见,准备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临终时表示自己的骨灰想放回鹤岗。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乡鹤岗殡仪馆烈士陵堂。
1947年5月,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为题,报道了这段传奇的战斗故事,一下子使张国福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并且被记大功一次。
1950年9月,全国解放以后,张国福作为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光荣地出席了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挨个与英雄们敬酒,亲切勉励他们“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张国福的战友回忆说,会议期间,毛泽东还接了张国福、郭俊卿等四位英雄到他住处去吃饭呢。
1951年,张国福随47军入朝作战,正值敌军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我军进攻。当时参加进攻的“联合国军”有美骑一师、美三师、美二十五师,英联邦师、李承晚军第九师、泰国团、土耳其旅及希腊营,还有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每一场战斗都像“上甘岭”一样残酷。张国福所在的连在345.6高地上坚守七天八夜,在敌人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下,全连战士除了张国福,全部阵亡,但就在张国福一人坚守的阵地上,也未让敌人攻上高地。
这次战斗中,胸部负重伤的张国福被转回国内,在长春疗伤。几十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连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从长春治疗康复后,张国福回到部队后就被送到湖南衡阳军校深造,但培训还没结束,张国福就提前结束了军校的深造,复员回了地方。
平凡生活
张国福回到原籍吉林榆树后,当地政府对家乡的战斗英雄非常重视,经常请他作报告,讲述战斗经历,还准备安排他到县机关领导岗位工作。张国福却一心只想在家务农,不想做官,看看每天都生活光环中,在家乡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他就将原名“张国富”改为“张国福”,到了需要工人的鹤岗,在矿务局消防队干起了消防员。
消防队解散后,他便留在矿务局所属的火药厂当了20多年的火药工,不是制造火药,就是坐闷罐车押运火药,再不就是装卸火药,直到1986年退休。
张国福到鹤岗时,档案、户口什么都没带,更别提复员证、立功证了。正是“悄悄合上功劳簿,隐瞒了累累战功”,做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劳动者几十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连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后来他对儿子解释说他回来的动机,他说曾经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都不在了,他不想借牺牲的战友们的光留在部队享受他们给我带来的荣誉。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人之功,合上功劳簿,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和平生活。
在军校深造时,张国福收到许多各地的女大学生给他写的信,表达了对英雄的爱慕之情,但朴实的张国福还是与同一村的邻家漂亮姑娘任宝莲结了婚,过起了平凡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张国福一家7口挤在12平米的平房里,从进厂到退休,他都是四级工,从未涨过。5个儿女大多自谋职业,最困难的时候,张国福就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天不亮捡煤矸子,省下班上发的饭拿回家给孩子吃。
怀念战友
一直觉得父亲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的四女儿一次路过西安,听父亲说47军军部驻扎在那里,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西安47军军部探访,了解一下父亲的过去。在47军部的荣誉室里,当讲解员向他讲起“孤胆英雄”张国富时,她惊呆了,墙上光荣榜那张照片那么熟悉,多么像父亲年轻时的照片。讲解员告诉她,张国富的英雄事迹不光47军史上有记载,还以《孤胆英雄张国富》为题上过小学课本呢。女儿经过仔细辨认,最后确认英模榜上的张国富就是自己默默无闻的父亲张国福。
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张国福之所以再也不向人提起他的过去、他的经历,实在是那场战斗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记忆。儿女们知道了他的辉煌过去,他再也不能隐瞒了,但他一提在朝鲜的那次战斗就哭,身边的人全没有了,枪林弹雨中,尸肉横飞,全连战友都牺牲了,他爬着回来向师长报告,说他们连基本完成了任务,师长指挥员们都哭了。
再后来,儿女们也就知道每次看到电影电视中战士牺牲的场面时父亲为什么哭了;看到贺龙、陈毅等军队高级将领挨整遭辱时父亲为什么哭了;但张国福看到高级干部贪赃枉法受处理时他也哭,儿女们就不明白了。最终,女婿忍不住去问他。张国福说,他哭,是因为他怕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友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贪官蚀空、糟毁啊。
张国福的多年军人生涯,即使当了百姓,也没有泯灭他对国家、对军队的热爱,对军人的关心。退休后,有一段时间他在山东生活,有一次过年时逛农贸市场,发现一个采购的战士的车不小心碰到菜堆上,菜场上人一看是个当兵的,觉得有油水可捞,纠缠着他,要他赔整摊子的菜,张国福大喝一声:“干嘛,你们想干嘛?孩子出来当兵,大年三十回不了家,为的是什么?你们谁敢动一下看看。让他走,你们有什么损失我替他陪。”人们一看是个威武的老者,也不敢再存非份之想,都散了。那名士兵很感激,看一身正气非同一般的张国福,忙问:“大爷,你是?”“甭问,跟你吃过一碗饭。”张国福自豪地说
遭遇病魔
1997年,张国福经常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胸部已有积水。当时他的几个子女都已下岗,家庭经济拮据,很难拿出一笔钱为父亲治病。这时,儿女偷偷瞒着张国福找到父亲原部队的老上级、老战友,而40年间,张国福原团政治部主任、国家核工业部总公司核动力研究室设计院原党委副书记穆建华和老团长、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以及47军编写军史的同志也都在苦苦地寻找这位战功卓著、却突然消失了的战斗英雄。
穆建华、黎原闻讯后,迅速将张国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专家打开张国福的胸腔后很是吃惊,张国福的肺由于长年在火药厂工作,再加上多年战场上炮火熏染以及朝鲜战场上那七天八夜弹火下战斗,吸入大量的火药烟尘,他的肺膜厚得难以想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师级待遇没多久的张国福在301医院永远合上了双眼。张国福去世后,部队领导把他5个子女找到一起,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帮助。英雄的儿女像他们父亲一样,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甚至把部队写给当地政府请求对张国福子女予以照顾的信函也压了下来,没给各级政府添加任何负担。
张国福的骨灰按照解放军三总部的意见,准备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临终时说:“我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还是让我回鹤岗吧。”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乡鹤岗殡仪馆烈士陵堂
英雄情怀
张国福身上有中国人最朴实的本质,成为特级战斗英雄后,每次接受记者采访就脸红,作报告,站起来敬个礼就完了。去作报告时,因山路崎岖,部队给他配一匹马,前面有个领马人,但张国福让领马人坐,他跟着走。他说他腿快,"不能让腿闲着,多练它,我还指望它以后打仗呢。"张国福对领马人说。
正是这不灭的英雄情怀,在张国福弥留之际,他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军号响了,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喊出"向我开炮"的可歌可泣感人场景。
张国富,一个属于战争年代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一个在和平年代所作所为并不逊色于他在战争时期壮举的英雄。
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