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詹乐贫

詹乐贫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3/12/21 1:30:38

詹乐贫(1902年2月19日—1929年1月12日),湖南省龙阳县(后汉寿县)人;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农业大学特别支部书记、国民党北京市第九区党部执行委员、北京农业大学学生会主席和北京大学生联合会农民部长。1925年中共北京地委农民运动委员会成立,他与乐天宇、李耕等担任委员。1926年5月他由中共湖南区委安排到常德,然后回汉寿县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1月中共汉寿县委员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县委书记。1927年5月“马日事变”发生后,他担任汉寿县工农自卫军总指挥。汉寿县工农自卫军撤离汉寿县后,他担任益阳、汉寿工农自卫军政治部副部长。1927年7月他调任中共益阳特委委员。1928年秋出任中共湘西特委常务委员。1929年1月8日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基本资料

中文名:詹乐贫

外文名:Zhanlepin

别名:化名马复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汉寿县滩乡

出生日期:1902年2月19日

逝世日期:1929年1月12日

职业:中共湘西特委常务委员

毕业院校: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早年经历

詹乐贫(1902—1929),湖南省汉寿县人,1902年2月19日出生在汉寿县毛滩乡一户农民家庭。

1918年春考入长沙明德中学。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19年北京发生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长沙后,他邀集进步学生,上街宣传,抵制日货,焚毁日货,成为省城闻名的学生运动骨干。

1921年冬,因主张“农业救国”,毅然报考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2年赴京入农大预科班学习。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正式考入本科。

他潜心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北京的革命活动,很快结识了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迅速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投身革命

192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京农业大学特别支部书记、北京农业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和北京大学生联合会农民部长。他以北京农业大学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发起组织每周一次的学生“自由辩论会”,讨论“如何才能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等一系列问题,团结和教育了大批青年学生。

1925年,中共北京地委为了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正式成立了中共北京地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他为委员。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他组织一批进步同学深入到北京西郊农村,和农民交朋友,开办农民夜校。从扫盲和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开始,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帮助农民提高觉悟。发动农民组织外交后援会,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强占耕地、盖别墅、修马路的斗争,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反动统治的示威游行。他撰写《论吴佩孚以武力统一中国之我见》等文章,抨击反动军阀穷兵赎武,在《北京晨报》等报刊上发表。

1926年3月18日,他率领农大学生和西郊绿稻庄农民参加在天安门召开的民大会和示威游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遭到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他身负重伤,昏倒在死难者的尸堆中,后经同学和农民搭救脱险。在三一八惨案牺牲烈士的追悼大会上,他慷慨陈词,用血的事实控诉帝国主义和军阀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罪行。还撰写了《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原因与所得的教训》一文,刊登在《反对八国最后通牒,段氏惨杀爱国民胞》特刊上,呼吁民众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和卖国军阀的蹂躏和压迫。

1926年4月,他奉命回湖南。5月,由中共湖南区委安排到汉寿参加党小组的领导工作,发展党的组织。他深入到群众之中,认真考察,先后介绍帅孟奇、毛觉民等一批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创办了《新汉寿报》,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宣传鼓动工作。11月,他主持公审大会,枪决汉寿大土豪、号称“汉寿”的梅孟乔。接着,因势利导,发动群众,把县团防局的领导权夺到了人民手中。1927年1月,中共汉寿县委成立,当选为县委书记。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发生后,中共汉寿县委将全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合编为工农自卫军,他任总指挥。率领工农自卫军与前来汉寿镇压革命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战斗。还率领300多名自卫军骨干与益阳工农武装汇合,组成益、汉工农自卫军,向长沙挺进。7月,他任中共益阳特委委员,担负组织、宣传工作。

被捕牺牲

1928年1月,他奉命转移到南(县)、华(容)、安(乡)特委工作。后任中共湘西特委常务委员。他和特委书记刘泽远一道迅速恢复党的组织,扩充革命武装,大力开展反“清乡”斗争。

1929年1月8日,不幸被汉寿县挨户团常备队逮捕,在狱中,他横眉冷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软硬兼施,坚贞不屈,恼羞成怒的敌人将他押赴刑场,他一路高呼革命口号,敌人往他嘴里塞泥沙,捆上布带,他挣脱布带,吐掉泥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仅27。

烈士身后

詹乐贫被敌人杀害后,挂头扬尸,惨不忍睹,工农大众莫不含泪痛惜,为悼念先烈,帅孟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他写了传略。

1979年,中共汉寿县委员会为他迁葬至西竺山建墓树碑,1979年、1984年,帅孟奇两次回汉寿视察,都亲自到烈士墓扫墓、献花,表示对烈士的悼念与怀念。

标签: 詹乐贫

更多文章

  • 林炯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炯

    林炯(1900年—1937年)革命烈士,浙江临海人。少时曾在回浦学校读书,1916年9月考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因反对校方贪污舞弊,被开除。1919年9月考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1922年9月,进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任青年团南京地委宣传委员和训练委员会委员

  • 叶宪祖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叶宪祖

    叶宪祖(1566-1641),明朝著名剧作家,少入太学,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知新会县,因平海盗有功迁大理寺评事,转工部主事。因建魏忠贤生祠不肯督工,不肯趋附魏忠贤被革职,遂归里讲学。崇祯三年(1630)起补南京刑部主事,出守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又擢辰沅(今湖南沅陵县)备兵副使。以镇压苗

  • 陈雪薇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雪薇

    陈雪薇,女,广东中山人,著名党史理论研究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1935年12月出生于广州,1959年7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政治历史系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文名:陈雪薇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35年

  • 曲昌荣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曲昌荣

    曲昌荣,1977年10月出生,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郑州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人民日报记者、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采编部主任、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郑州市政协常委、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副局长。2016年12月16日6时48分逝世,享年39岁。中文名:曲昌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

  • 朱孝臧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孝臧

    朱孝臧(1857~1931)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一名祖谋,字古微、藿生,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光绪八年举人,次年进士,历官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光绪三十年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龃龉,引疾辞官。民国二十年卒于上海。朱孝臧始以能诗名,为京官时,与王鹏运交,弃诗而专攻词。词作“融诸家之长

  • 沙凤桐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沙凤桐

    沙凤桐,男,回族,1942年出生,北京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78年9月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硕士研究生。中医眼科名家,健管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院长,中华中医眼科学会副主任,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正安中医眼科专家。享受国务院

  • 杨佩璋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佩璋

    杨佩璋,在长葛历史上,应该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人。论学识,进士出身,主考江南,一代帝师,可以说是当时出类拔萃,凤毛麟角的大学问家:论职位,在清代也是朝廷大员;论人品,身处腐败透顶的清未官场,能“以清真雅正为宗”,不攀附,不阿谀,不追名,不逐利,洁身自好,潜心学问,寄情林泉,以至“门可罗雀”,矢志

  • 王万良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万良

    王万良(1902—1979),男,河北省丰润县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同名的有: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王万良;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院长王万良;中文名:王万良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省丰润县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79年职业:教授代表作品:《秦香莲》他擅演《王定保借当》、《珍珠衫》等生旦对儿戏,也擅

  • 熊孺登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熊孺登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

  • 褚斌杰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褚斌杰

    褚斌杰,1933年6月生,北京市人,笔名楚子。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学者、文学史家。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诗经学会副会长,国际汉诗协会名誉会长,白居易学会顾问等并兼任深圳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校教授。2006年11月1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3周岁。褚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