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敬恒

王敬恒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82 更新时间:2023/12/29 12:39:36

王敬恒(1928~2012.03.13),又名王易,字季之。成都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杰出的大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画家。早年在药店当学,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37岁开始自己学画。花卉师法吴昌硕、任伯年等;山水上溯沈石田、黄公望诸家,并认真研究黄宾虹笔法墨法;后结识画家陈子庄。王敬恒一生远离尘嚣,寂寞耕耘,终于成就个人独特风貌,创作甚丰。1988年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举办“王敬恒先生画展”,2001年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王敬恒画展”。2008年中国美术馆特为其举办《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并珍藏其作品一百幅。2011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作品大展》,先后出版有《王敬恒画集》《王敬恒书法集》《王敬恒谈艺录》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敬恒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1927年

逝世日期:2012.03.13

人物年表

1927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商人家庭。王敬恒头像

1935年入小学,中学未毕业即进药材行当学徒。1945—1948年在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旁听,解放后执教直至退休。

1964年开始自己学画,从《芥子园》入手,先花卉,学吴昌硕、任伯年等。后山水:学沈石田、黄公望、吴镇、陈道复、梅清、石涛、石溪、董源巨然、董其昌等。对以上画家的作品既未见过真迹也无力购买画册,只凭从报刊杂志上搜集到的一些零星的图片、而用心揣想临摹。深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认真研究学习八大、石涛、黄宾虹等大家的笔法墨法。

1974年结识陈子庄。陈极赏识王之学识画才,激励王坚持莫辍,并反复告诫“画贵有自己”。此语对王影响巨大、深远。王终身探索不断,直到去世前还在考虑如何改变画法。

1976年爱妻病故,不久陈子庄亦逝世。王伤痛不已,辍笔一年有余,念及二人厚望才重新振作,继续绘画。

1983年至汶川、马尔康一带游历三月余,与山石林木朝夕相处,心感神交,为日后的大量创作奠定了基础。

1988年在四川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展览,作品120余件,包括花卉、山水、少数人物。之后,谢绝一切活动,重新闭门读书作画。

1991年开始重点探索山水画论,以书法之笔意笔法入画。喜读西方人文书籍,深感自己民族文化之不足,必须吸收西方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天道观的美学思想,再加退休有余暇常到野外观察自然,又研读了许多西方人如塞尚、凡高、毕加索等等的画册,还从中外民间艺术中广泛吸取养料,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个人画风逐渐形成。

1994年一法国友人将其所藏王画二十余幅,在法国图鲁兹市各沙龙及院校展出。随后法国《十字报》记者来华采访王并求画,返国后该记者写长文介绍王并刊载王肖像照片。

1996年该法国友人再次将所藏王画,在图鲁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展出。

2000年参展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展出山水作品八幅,花鸟作品一幅。

2001年应邀参加第一届成都双年展。接受CCTV“东方时空”栏目专访、上海电视台专访。

2002年被聘为成都画院客座艺术家与批评家。被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客座教授。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高山流水:当代山水邀请展”

2004年应邀参加“当代中国水墨神韵提名展”并获奖。2005年应邀参加“第二届成都双年展”。

2006年腿摔断,近一年未能作画。

2007年应邀参加“第三届成都双年展”。重新开始习字和作一点小画。重点读牟宗三、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人著作。

2008年中国美术馆特为王敬恒举办“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并珍藏其作品100幅。

2010年参加四川“花间集花鸟画十人展”。

2011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作品大展》,先后出版有《王敬恒画集》《王敬恒书法集》《王敬恒谈艺录》等。

2012年3月13日凌晨2点,杰出的大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画家王敬恒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5岁。

2012年4月13日遵照王敬恒遗愿,家属向武汉美术馆捐赠王敬恒山水作品十幅。

人物评价

王敬恒画山水,不止于摹仿,也不求之于写生。它们没有临摹之作对古人的谨守重复,无写生之作对自然形态的摹写拘泥。画面有一股发自山川林木的鲜活之气,蓬蓬勃勃,苍苍郁郁,令人神怡。这源于画家对山水造化的感应和生命意识的宣泄,也与画家淡泊功利,寂寞自处的心境有极大关系。

当代的山水作品,有为“好看好卖”而画,有为“形式探索”而画,有为“风格创造”而画,各有各的道理与价值,但它们都对山水画的本体意义有所忽视:山水就是山水,就要有山川自然之气,有山水固有的生命魂魄,以及人对它的体悟。当代山水画或者掺杂了过多的世俗因素,或者被当作某种视觉语言实验的载体,反而不把山水自身看得很重要了,这不正常。王敬恒的山水技巧或可挑剔,但它相对纯粹,有鲜活的生命,这在当下,是十分可贵的。(郎绍君)

我怀着无比尊崇敬佩之意来解读王老先生的作品。王老是一位对传统文化精神心领神会的画家,并且能把感受幻化的大自然通过传统文化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心领神会。他的山水画虽然结构茂密,郁郁苍苍,近似明清和黄宾虹的山水图式,但深入地看,他不拘泥古法,横涂竖抹,纵横恣肆,充分发挥出书写的自由性。

那满幅跳跃的墨点墨线,松活灵动的浓淡铺陈,形体乖张的造型,鲜活跳跃的抒写,都是极强的主体自觉意识的表达,是画家思绪的自然流露,是其独特的语言方式,成为思想和意义的特殊载体。他的跳跃骚动的笔触,充满了对神秘之域的形而上追问,终于从黄宾虹和陈子庄的荫蔽下走了出来,远非黄秋园先生所及。因此可以说,王敬恒的山水画是我们研究传统画与当代发展空间中的一个既传承又发展的典范。(周韶华

当今中国水墨画坛由沿袭传统的笔墨派水墨、借鉴西方写实绘画及现代绘画语言的学院派水墨和挪用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经验的实验性水墨三种类型的水墨艺术构成,已是很多人的共识。虽然评说者各有各的标准,各有各的说法,但就对格局的划分与把握而言却是大同小异。在这水墨天下三分的态势中,真正的传统型中国画家和实验性水墨画家都是少数,因为文化环境与现实境遇令这两类画家生存维艰。依我看,真正对传统文化精神心领神会,且矢志不渝地以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心领神会,也表达自己当下种种难以言衰的真切感受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家更是凤毛麟角。虽然慷慨激昂标榜自己热爱传统者大有人在,但这些人其实并不真懂传统,就像“假洋鬼子”并不真懂西方文化一样。陈寅恪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时,为此种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在快乐原则主宰一切的今日社会,这或许是鉴别真假传统主义者的试金石。以此之故,我对真正的传统型中国画家从来满怀敬意。

我对传统型中国画家的尊敬,还因为传统博大精深,似乎前人早已把话说尽,后来者很难再置一词。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当代传统型中国画家一点一滴艺术上的推进都来之不易,因而其创新成就即便仅只些微亦弥足珍贵。记得已故的上海著名画家来楚先生曾刻过一方朱文印章日“不容易”,三个字道尽了传统型中国画家的创作艰辛。

四川画家王敬恒先生就属于我所说的那种真正对传统文化精神心领神会,且矢志不渝地以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种心领神会和自己当下种种难以言表的真切感受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家。

王敬恒的山水画虽结构满密,自有一种朴茂苍郁的独到气象,但大体章法格局仍沿用了明清以来的传统山水画图式。唯其用笔之草率恣肆,点画之松活灵动几全不在前人蹊径之中。他那用软毫所作的任意纵心的横涂竖抹,若按前人一笔一划皆要有出处,皆应继承古人法理、讲究规范与法度的标准,则当属涂鸦式的“坏画”。但这恰是画家个人风格之最精粹处,那满幅鲜活跳跃、浓浓淡淡、形体乖张的墨点墨线、是画家情感、思绪的自然流露或激情喷发,是此时此在的生命感悟和灵魂诉求。有人将王敬恒与黄秋园、陈子庄相提并论,他们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处,如都是沿着传统画学和画法的路子继承和发展传统等等。但与黄、陈二人殊异的是王敬恒极强的目觉表达意识。他那涂鸦式笔墨形体虽不是对传统笔墨语言的有意消解,却无疑是真诚表达个人境遇的独特语言方式,它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指向一定的观念内容,成为思想和意义的特殊载体。画家的创作独白或可作为其特殊笔墨语言风格的最好注脚。

“如我的画书卷气太重,尚停留在陶情怡悦方面,缺乏灵魂的骚动,没有人的情欲与自然的冲突,没有神秘和形而上的东西,没有把我独自一人在山野中踽踽而行所感到的恐怖与神秘表达出来,似乎我在用陶渊明、倪云林的眼晴和意识画我的山水画,这是在抹杀我自己,使我自己不存在。”

王敬恒的传统形态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因此而充溢着与我们这个日益加速市场化、世界化进程,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日渐疏远,与传统文化精神日渐疏离的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相关的浓烈的生活气息。王敬恒全面继承了这一传统,尤其是山水画艺术语言的书写性传统。王敬恒对书写性特质有深刻独到的领悟,他的租头乱服、随意松活、行草书般的笔墨,看似容易成却艰辛,那是画家按照内心需要长期修练的结果,王敬恒终于从黄宾虹、陈子庄这样一些大师的荫蔽下走了出来,走进了自己时代生活的阳光照耀之中。他的茂密苍郁、生机勃勃的山水画作品中确乎跳跃着骚动的灵魂,隐含着欲望与自然的冲突,充满对神秘之域的探究和形而上的追问与思考。这是他与黄秋园、陈子庄等人在作品意蕴内涵上的根本区别,他的传统形态的作品里包孕着中国文化的现、当代性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说,王敬恒的山水画艺术可以成为我们研究传统绘画在当代文化中的发展空间和中国文化的现、当代性的一个标本。

说起王敬恒作品的现、当代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其作品形成的现代知识环境和画家与这环境的关系。熟悉王敬恒从艺经历的人知道,早年因生病和家道中落而失学的他,读书求学的欲望十分强烈,一生工作之余的主要精力都用于阅读古今中外哲学、文学著作。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据说50年代初月薪30元的王敬恒曾考虑再三,用五元钱买了熊十力的哲学著作《原儒》,而放弃了一幅同样价格的张大千画的石榴。按照成都批评家张颖川女士的说法:“王敬恒更象一位朴素的读书人,一位涉猎广博,学识丰富的文人。他作画似乎在记录读书后的心得,阐述思想理念,抒发人生感想。”也许还应当强调一下王敬恒的创作法论,他对“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说法颇不以为然,说:“画山水不一定非游历,为‘行万里路’跑得腿肿脚粗者多的是,画出什么来了呢?反不如我!要想,尽量想。”又说:“人问余所画何处,曰:“余心中之幻境耳”。

这使我想起苏东坡的《又跋汉杰画山》:“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得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糟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看来,就创作方法论而言,王敬恒乃苏东坡之正宗传人。没有秘要用已经用滥了的“新文人画”去称谓王敬恒的山水画,倒是可以套用苏东坡的说法;

“敬恒真士人画也”。(皮道坚)

艺术作品赏析

王敬恒艺术作品赏析:

标签: 王敬恒

更多文章

  • 陈燕燕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燕燕

    陈燕燕,原名陈茜茜,原籍北京,1916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99年5月7日逝世。满族正黄旗贵族之后。幼年随父母迁居北平。曾就读于北平圣心女子学校。1930年出演处女作《自杀合同》,素有“南国乳燕;美丽的小鸟”之称。代表作有《南国之春》、《大路》、《家》、《不了情》等。中文名:陈燕燕国籍:中

  • 陈天国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天国

    陈天国(1912年-1967年),安徽人,演员。1935年从影,建国后入上影任演员。主演影片《天罗地网》,并在《翠岗红旗》、《伟大的起点》中饰演重要角色。是演员秦怡的第一任丈夫。1967年12月的一天在杭州灵隐寺自杀身亡中文名:陈天国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1967年职业

  • 陈莲笙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陈莲笙

    陈莲笙,上海市人,生于公元1917年10月25日(农历丁巳年九月初十),羽化于2008年10月29日23时42分(农历戊子年十月初二日子时)。生前为中国道教协会原副会长、中国道教协会顾问、上海市道教协会原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第八、九届政协常委,是知名的

  • 罗芳伯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罗芳伯

    罗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印尼婆罗洲开发的重要贡献者。1738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石扇堡一耕读之家。中秀才后,考举人不第,1772年,罗芳伯因赴乡试再次不中,于是和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到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组建采金公司。

  • 郑克爽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克爽

    郑克爽(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字实宏,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1681年郑经及陈永华相继去世,重臣冯锡范联合郑经从弟等人发动政变,刺杀监国郑克臧得逞,立年仅十二岁的克爽为延平郡王。1683年清帝国水师提督施琅于澎湖海战大破明郑舰队,攻占澎湖,明郑军主将刘国轩逃回台湾。冯锡

  • 陈先瑞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陈先瑞

    陈先瑞,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他四次转战陕南,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红军的“陕南王”。中文名:陈先瑞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省商城县麻河岗大阎家湾村(今属安徽金寨)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1996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

  • 顾圣婴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顾圣婴

    顾圣婴(1937-1967),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原籍无锡,1937年7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就读中西女中,1954年考入上海交响乐团;1957年在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获金质奖章;“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1967年1月31日与母亲、弟弟同时自杀身亡,年仅30岁;1979年1月

  • 叶常棣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叶常棣

    叶常棣,男,汉族,1933年生,原籍广东惠阳。1960年第一次驾RF-101A飞机侦察大陆;1961年入大陆侦察九次,曾是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两次受蒋介石集体点名接见,两年均被选为“克难英雄”。中文名:叶常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惠阳出生日期:1933年逝世日期:2016年11月16日职

  • 陈达邦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达邦

    陈达邦(1900—1966),又名陈大榜,湖南长沙人;革命烈士赵一曼丈夫,任弼时夫人陈琮英之兄;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9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赵一曼认识并结婚;后留在苏联继续学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法国工作;1942年回国参加抗日斗争,未能接上组织关系而“自行脱党”;1950年2月经中共

  • 陈联诗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联诗

    陈联诗(1900年~1960年),女,又名陈玉屏,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川东华蓥山游击纵队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多次参与并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为中国近代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陈联诗善使双枪,故被世人称为“双枪老太婆”。据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杨益言先生讲诉,陈联诗为《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