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何作霖

何作霖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80 更新时间:2023/12/26 5:58:44

作霖(1900.5.5-1967.11.17)字雨民,河北省蠡县人,矿物学家。民国十五年(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发现白云鄂博大铁矿中的稀土元素,并论证它是一个巨大的稀土矿床,他的这一贡献被记入包钢的史册中,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十月获奥地利茵城大学岩石矿物系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何作霖专长光性矿物学、岩组学、X射线结晶学、稀有元素矿物学、工艺岩石学等研究,是中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最先应用X光进行岩组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首次发现白云鄂博铁矿含有稀有金属和稀土矿物。从事镁质及耐火材料平炉底砖的技术和理论研究,对鞍钢的生产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晚年曾设计变温盒,利用弗氏旋转台进行矿物折光率的双变法测定,并进行X光岩组学研究。

基本资料

名:何作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蠡县

出生日期:1900年5月5日

逝世日期:1967年11月17日

职业:矿物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近代矿物学和岩石学奠基人之一

研究白云鄂博铁矿中的稀土矿物

发明了X射线岩组学照相机

代表作品:《费氏旋转台使用说明》、《光性矿物学》、《薄片下矿物监定指南》

祖籍:广东东莞

人物生平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五日,何作霖出生于河北省蠡县的一个书香门弟家庭,父何诸昌是前清秀才,曾在保定天津一带教书。何作霖的童年时代是在蠡县小汪村度过的,受的是私塾教育。

民国三年(1914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

民国七年(1918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同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从师于四光、丁西林。大学期间,因肺病休学两年。

民国十五年(1926年),毕业在保定河北大学农学系任教授,讲授测量学和地质学。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应李四光之邀,赴上海到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此后的几年中,他先后在上海、北京的前地质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在此期间,他在岩石矿物学的各个领域了深入细致的科研工作并撰写专著。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工作劳累,肺病复发,上海气候不宜,奉派赴北平研究院的地质调查所工作(编制仍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晋升为研究员,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兼职讲师,并在岩石矿物学的各个领域了深入细致的科研工作并撰写专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丁道衡深知何作霖在偏光显微镜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便委托他研究白云鄂博的矿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一月,他撰写了“绥远白云鄂博稀土类矿物的初步研究”一又。文中说,他发现了,“两种目前设想是稀土元素来源的极细的、异常的矿物”这两种矿物建议分别以“白云矿”和“鄂博矿”暂时予以命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撰写了中国第一本《光性矿物学》,并被审定为大学教科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北京大学迁校,他得到中华文化基金会补助留学的机会,于1938年5月赴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在著名岩石组构学家B.桑德尔(Sander)指导下攻读岩组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获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随即到德国莱比锡大学任研究员,从事X射线结晶学的研究,同年6月返国。

1940-1941年,回国在上海前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

民国二十九年(1941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不复存在,镭学研究所关闭,他潜回北平,闭门写作。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在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任地质学教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日伪时期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整编为北平临时大学,他任地质系系主任。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经李四光推荐,到山东大学(在青岛)筹建地矿系,任系主任、教授,并参加“世界科学社”,任该社《科学时报》的特约编辑。

1946—1951年,任山东大学地矿系系主任。

1949年7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函请山东大学地矿系进行地质勘探,何先生接受任务,亲自率师生对淄博—莱芜—泰安一线实地勘察。经过3个月的辛苦奔波,何先生一行在莱芜发现了9条铁矿脉,一个大型煤矿。

1950年,何先生有带领师生对莱阳盆地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恐龙及恐龙蛋化石。

1951年,经华岗校长推荐,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参与创办了《山东大学学报》。

1952年,再次应李四光的邀请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任特级研究员、矿物室主任,同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1958年,中国科学院与苏联科学院组成联合考察队,研究白云鄂博矿的物质组成,何作霖被任命为中方队长,在他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查明,这个矿山不仅仅是大型铁矿,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0%。其矿物组成超过150种,可称世界之最。

1959年,又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铌和钽,证明这个矿为一大型的铌钽矿床,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绝对的“稀土大国”,人民不会忘记何作霖的功绩。

1967年11月15日早晨,何作霖突然剧烈咳血,经抢救无效,于16日夜晚去世,享年67岁。

主要成就

1933年何作霖研究白云鄂博的矿石。他详细研究了丁道衡采集的十几箱标本,用当时仅有的仪器偏光显微镜,发现了两种细小的新奇矿物,当时定名为白云矿和鄂博矿(后来证明是独居石和氟碳钙锦矿),并经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光谱分析,证明是稀土矿物。他大胆地预测该矿稀土元素储量丰富。当时,丁道衡指出此矿是有希望的铁矿,而有关部门却认为是无稽之谈,无足轻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要建设包钢,白云鄂博矿山的地质勘探工作大规模开展起来。

1935年撰写了中国第一本《光性矿物学》,并被审定为大学教科书。他对大冶闪长岩、北京周口店花岗岩的研究与叶良辅对江苏宁镇山脉火成岩的研究标志着中国现代岩石学的开始。几十年里,他一直致力于光性矿物学研究和教学。他在费德洛夫法、斜长石的测定、双变法测定折射率技术、焦点屏蔽技术和岩石磨片术方面的贡献,一直为后人称颂。中苏联合考察队的苏联专家无不对他十分佩服。

岩石组构,即岩石中矿物的排列形式,它反映了岩石形成时、形成后变形受力的情况,能给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早在30年代初,何作霖就敏锐地抓住这一新方。石英的组构类型中有两种是他发现的。他最先研究硅化木的生长组构。他的著作已成为岩组学的经典著作。到奥地利深造后,既提高了学术水平,又大大开阔了眼界。决心将X射线引入岩组学中来。是他设计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台X射线岩组相机,并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在中国科学家中,何作霖是第一个对X射线照相技术有发明创造的人,他还改进过德江—鲍门式单晶相机,并设计了解释相片的规尺。在40年代,中国机械制造业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能有这样创造发明,实属难能可贵。研究岩组学的重要工具是“赤平极射投影”。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很深。他用此法,借助航空相片可以计算出断层面的产状,与实地测量相符。他的名著《赤平极射投影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一书,是中国构造地质学和岩石矿物学工作者必读的工具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这方面的专著。

《X射线岩石组构分析》(1947年发表的论文)

《赤平级射投影在地质当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65年出版)

《湖北阳新大冶一带火成岩之分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专刊1930年3)

《岩石制片术》(地质出版社1954年7月)

《结晶体构造学》(地质出版社1955.年19月)

《中国绥远省白云鄂博的某些稀土元素》(1935年中国地质学学会会志)

1何作霖.地轴的变动.东方月报,商务印书馆,1923.

2何作霖.湖北大冶阳新一带火成岩分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专刊,1930.

3何作霖.弗氏旋转台用法说明.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专刊,1933.

4HoTso-Lin.AMethodofLocatingPolesoftheStereographicProjec-tonswithouttheCurvedRuler.Bull.Geol.Soc.China,1933,12:433—436.

5HoTso-Lin.TheAnorthoclasePerthiteofChuChiaTsian,Chekiang.china,Bull.Geol.Soc.China,1934(13):1.

6HoTso-Lin.NotesonSomeRareEarthMineralsfromBeiyinObo,Suiyan,China.Bull.Geol.Soc.China,1935,14(2):279—282.

7HoTso-Lin.ARapid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PlagioclasebytheFerdorovUniversalStage.Am.Min.,1935(20):11.

8何作霖.光性矿物学.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1935.

9HoTso-Lin.TheGraniteIntrusionsoftheWesternHillsofPeking.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1936(5).

10HoTso-Lin.AnUnusualPorphyriticTextureoftheFangShanGranodi-orite.Bull.Geol.Soc.China,1937,16:417—420.

11何作霖.用弗氏旋转台研究矿物岩石之方法.地质论评,1937(2):2.

12HoTso-Lin.GefuegeanalysenvonQuartzfeldspatgesteinendesTanern-westends.(博士论文,存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未发表)

13何作霖.用X光研究岩组之方法.(伪)北京师范大学学刊,第二集,1943.

14HoTso-Lin.ThePetrofabricAnalysisofWutaiSchistanditsBearingontheTectonics.Bull.Geol.Soc.China,1946,26:109—120.

15HoTso-Lin.ThePetrofabricAnalysisbyMeansofX-ray.Bull.Geol.Soc.China,1947(27):2,265.

16HoTso-Lin.AModifiedSchieboldRotationGoniometerfortheCylin-dricalFilmandaDeviceforAutographicAnalysisofthePhotographs.Bull.Geol.Soc.China,1947,27:387.

17何作霖.X光材料鉴定术.世界科学时报,1947(14):4.

18何作霖.地质科学的新部门《地质力学之基础》书评.科学,1948.

19何作霖.斜方晶体的消光角之计算.地质论评,1947(12).

20何作霖.玛瑙及矽化木的生长型岩组.山东大学学报,1951(2):1.

21何作霖.岩浆之单元平衡性状与其共生火成岩生成上之意义.地质论评,1952(17):3.

22何作霖.结晶体构造学.地质出版社,1955.

23何作霖.岩石制片术.地质出版社,1954.

24何作霖.断层面的测算.地质学报,1953(32):4.

25何作霖.赤平极射投影在地质科学上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58.

26何作霖.X射线岩组学.地质科学,1964,1.

27何作霖,郭金弟,何永年.白云石大理岩的实验岩组学研究.地质科学,1965,3:288.

28何作霖.薄片内透明矿物鉴定指南.科学出版社,1973.

何作霖开设了普通地质学、普通矿物学、光性矿物学、火成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费氏台及岩组学、X射线晶体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填补了多个学科设置的空白,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学生代表叶大年院士、原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

社会任职

曾任青岛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1928—1943年,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59年,以后历任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何作霖先生在地质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中所做出的开创性成就和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何作霖先生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他不仅是一位严谨求实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何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发现了白云鄂博稀土矿床,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撰写的《光性矿物学》一书成为中国地质学教育的经典教材,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何先生自行成功设计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X射线岩石组构照相机和第一台单晶的X射线相机。

人民网:何作霖急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岩矿鉴定工作者,在岩石工艺学方面,他亦有独到的贡献。然而,何作霖一生中的重大贡献之一,是他首次发现白云鄂博矿物中含有两种稀土元素。他是中华国最早的为数极少的稀有元素矿物学家之一。

后世纪念

1984年,包钢建设30周年成就展览,何作霖和丁道衡一起被记入包钢史册。对于一个矿物学家来说,这是人民最高的奖赏。

1985年,为纪念何作霖诞辰85周年,《岩石学报》出了纪念何作霖的专刊。缅怀他为祖国的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2010年5月5日,何作霖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暨雕像落成揭幕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举行。中科院地址地球地质地球所所长朱日祥院士、何作霖先生学生叶大年院士等专程参加了纪念活动,并与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何作霖先生的女儿何稚洁女士共同为雕像揭幕。

标签: 何作霖

更多文章

  • 冯振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冯振

    冯振(1897.5.10.—1983.3.13.)字振心,自号“自然室主人”,原名冯汝铎,广西北流人。知名的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中文名:冯振别名:冯汝铎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西北流出生日期:1897.5.10逝世日期:1983.3.13职业:作家、诗人、教育家。毕业

  • 周明镇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明镇

    周明镇(1918年11月9日-1996年1月4日),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恐龙研究之父。194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即现在成都理工大学),迈阿密大学硕士,1950年在美国理海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中文名:周明镇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8年11月9日逝世日期:1996年1月4日职业:学者毕业院校:成

  • 圭峰宗密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圭峰宗密

    圭峰宗密(780-841)唐代名僧,佛教华严五祖。俗姓何,法名宗密。四川西充县人。元和二年(807年)出家为僧。去世后谥号“定慧禅师”。是著名佛教思想家,主张“佛儒一源”,认为“顿悟资于渐修”、“师说符于佛意”。中文名:圭峰宗密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四川西充出生日期:780逝世日期:841职业:

  • 韦统铃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韦统铃

    韦统铃(1877—1911),字香泉,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士出身。祖父曾投太平军,兄弟五人爱打抱不平,被称为“五虎将军”。统铃一目失明,因独眼视力异于常人,夜行快捷,人称独眼龙。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4月27日的广州起义(黄

  • 钟文典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钟文典

    钟文典(1924.02~2010.11.05),男,汉族,广西蒙山客家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他于1946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就读于政治系、历史系,师从沈从文、王铁崖等著名学者。1950年毕业留校工作,跟随明清史专家郑天挺先生攻读研究生课程。1951年

  • 邱式邦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邱式邦

    邱式邦(1911.8.10—2010.12.29),浙江吴兴人。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曾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1951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12月29日23时36分邱式邦院士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100岁。邱式邦院士长期从事农

  • 张新尚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张新尚

    张新尚,男,1946年出生于西安北郊盐张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著名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主工须生,以唱见长,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于2015年1月10日不幸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68岁,陕西秦腔界又损失一将。中文名:张新尚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西安北郊盐张村出生日期:1946年逝世日期

  • 罗联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联

    罗联,广东南海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赴安南经商,后加入中国同盟会,返回广东,投身革命。1911年4月27日赴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随何克夫进攻督署,转战至小北门,力竭被捕。5月6日慷慨就义,牺牲前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勿中馁云”。牺牲后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

  • 周朝瑞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朝瑞

    周朝瑞(?~1625)明代政治家,著名的东林党人。字思永。临清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周朝瑞考中进士,授为中书舍人。他学识渊博,性格耿直,对万历末年朝政腐败又忧又愤。神宗死后,光宗即位,升他为吏科给事中。中文名:周朝瑞国籍:中国出生地:临清人逝世日期:1625职业:政治家时代:明代字:思永周朝

  • 夏元瑮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元瑮

    夏元瑮(1884—1944),我国早期近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专长于理论物理学。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培养了许多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他和何育杰二人是我国大学物理本科教育的开创者。翻译并出版了爱因斯坦名著《相对论浅释》,为相对论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中文名:夏元瑮别名:字浮筠国籍:中国出生地:杭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