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孙殿卿

孙殿卿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4/1/10 3:06:46

孙殿卿(1910.3.10-2007.6.10),字鸿儒,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的奠基人之一。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孙殿卿主要从事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研究,是这两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传人。他运用构造体系理论指导全球构造、矿产预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以及油气勘查等工作屡获突破。孙殿卿在四光指导下,系统填绘了广西1/25万地质图,成为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地质规律和找油勘查的突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柴达木水鸭子墩反“S”型构造带中发现了大油苗。

基本资料

名:孙殿卿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出生日期:1910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2007年6月10日

职业: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品:《地质力学方法与实践》《全球构造体系纲要图》等

人物生平

1910年(清宣统二年)3月10日,孙殿卿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25年(民国十四年),考入哈尔滨市立第三中学学习。

1928年(民国十七年),暑期到北京求学,先考入北京汇文中学高中理科学习,第二年暑期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预科。

1930年(民国十九年),孙殿卿考上北京大学地质系,师从李四光教授。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孙殿卿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质研究,并长期担任李四光的助手,直至李四光1971年逝世。

1949年1月,孙殿卿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所工作的许杰、赵金科、孙殿卿、张文佑、吴磊伯等人遵照李四光的意,组成赵金科任主席,孙殿卿任副主席的护院委员会,抵制了国民党南京政府企图将前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的计划。南京解放后,他参加了前中央研究院军事管制委员会,担任工作组组长,协助人民政府和解放军管理地质研究所。

1950-1957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6年,在柴达木预测首先钻出工业油源。

1960年,孙殿卿发表了《从构造体系的观点探讨中国石油的普查和勘探远景》,指出中国广大的疆域,特别是中国东部及濒临太平洋广大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的找油远景的方向。

1978年,孙殿卿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4年,孙殿卿《地质力学概论》英文版的出版。

1985年,到河北迁西、遵化指导研究生野外实习并作野外地质考察。

1986-1990年,开展了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50项目。

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组织“地质力学工程稳定性评价、矿田构造及矿产预测方面的应用”学科组报告与讨论。

2004年,亲自指导《全球构造体系图》的编图工作,病重期间在病床上仍念念不忘此项工作。

2007年6月10日8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孙殿卿学术成就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对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的完善和发展、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在柴达木盆地取得重大油气突破直至充实完善发展李四光提出的全国战略找油指导思想以及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研究的贡献。

20世40年代,系统填绘了广西1/25万地质图,对区域不整合、构造格架、第四纪冰川遗迹等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鉴别,成为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的开拓者之一。

20世纪40年代初期,他首先发现了广西西北地区及架桥岭东坡的第四纪冰川遗迹。60年代同有关同志一起提出了许多冰川流行的确据。如:北京西山隆恩寺冰溜面等。在李四光中国冰川四分方案基础上,他提出中国第四纪可划分为六个亚冰期,第四纪下限约在340万年左右的见解,并建议用冰川气候学的观点来划分第四纪地层。这些对深入研究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栖息环境及开发第四纪资源等都具有重大作用。

20世纪50年代发现柴达木盆地大油苗及反“S”型控油构造体系,1956年指导并打出工业油流,确认了柴达木油气区。1980年发表“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研究体系。1960年发表“从构造体系观点探讨中国石油普查和勘探远景”,所指出的找油方向基本得到验证。

20世纪50年代在柴达木预测,首先钻出工业油源;60年代对全国油气的预测,也大都得到证实。他的《构造体系及其应用》荣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孙殿卿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地质规律和找油勘查的突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从构造体系与油气分布规律提出中国油气地质勘查战略部署意见,总结了构造找油的详细步骤,继承并发扬了李四光的学术思想。早在建国初期,先生急国家急需,以先找油区,后找油田的指导思想,带领一批青年学子到祖国西北边陲荒漠的柴达木盆地进行以找油为主的石油地质调查研究,发现了水鸭子墩大油苗,确认了柴达木盆地具有生、储、盖的地层系统。发现、鉴定了一批具有运聚储油的构造系统,从而确定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很有远景的油区,一系列“S”型和反“S”型等构造型式,是寻找油气田的有利构造。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石油地质勘探成果证明,孙殿卿先生等的见解是符合实际的、成功的。孙殿卿先生1960年发表了《从构造体系的观点探讨中国石油的普查和勘探远景》,指出了中国广大的疆域,特别是中国东部及濒临太平洋广大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的找油远景和方向,经过40年的油气普查与勘探,基本上得到了验证。在科学的春天到来之际,孙殿卿先生又一马当先再论《从地质力学看中国石油资源远景》,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力学的找油指导思想和找油步骤,分析了中国油区及油田构造基本特征,指出了中国中新生代油区和古生代沉积区的找油方向以及如运用地质力学方法在所指出的找油区去找寻油田等,在指导中国油气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践,他系统总结了在中国寻找油气的步骤和具有中国地质理论特色的方法。此外,对其它矿产的预测和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也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方法,在地质工作中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根据构造体系控制矿产分布规律的论点,预测了若干隐伏矿床的存在部位。

科研获奖

1950年,孙殿卿获得中国地质学会赵亚曾奖,197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1995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01年获得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奖励。

学术著作

20世纪90年代主编的《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系列专著,把地质力学理论体系、工作方法和实践应用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亲自指导《全球构造体系图》的编图工作,组织领导了《地质力学方法与实践》这一巨大的理论总结工程,完成了七部地学系列专著和《全球构造体系纲要图》,从而把地质力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地质力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孙殿卿1963年至1966年,他受李四光委托举办全国地质力学进修班。前后共三期,他亲任班主任并授课。共培养出160余人,他们多已成为各个时期地质工作的骨干。此外,他还带出一批博士后、博士和硕士,为地质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其中有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和有关同志把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介绍给煤炭、冶金、水电等部门,对矿产普查、勘探和预测以及工程、环境等地质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

马宗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原所长,孙殿卿的第一个研究生。

苗培实: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原地质力学进修班第一期学员。

曾问渠: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原地质力学进修班第二期学员。

社会任职

孙殿卿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四纪冰川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是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评价

执着不懈,创新发展中国的地质科学;重视实践,在地质实践中结硕果;老骥伏枥,耕耘不止;培养后生,诲人不倦;追求进步,爱国敬业。(中国地质调查局宝才副局长评)

孙殿卿院士的一生是辛勤耕耘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和科学探索的一生,他一生为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毕生为发展地质力学学科和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而奋斗,是中国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研究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家。先后发现了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和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做出了重要贡献。孙殿卿院士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风严谨,重视实践,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淡薄名利,一生清廉。他的业绩和作出的贡献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深切怀念他!(中国地质科学院评)

标签: 孙殿卿

更多文章

  • 林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景

    林景(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景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林景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

  • 黄朝琴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朝琴

    黄朝琴(1897—1972),台湾台南人,台湾著名政治家。1923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科,之后前往美国伊利诺大学留学,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28年起在中华民国外交部侨务局服务,1945年台湾光复后以外交部驻台特派员兼任台北市市长。1946年台湾省参议会成立

  • 石凌鹤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凌鹤

    石凌鹤(1906—1995年),原名石联学,字时敏,江西省乐平市后港大田村人,著名剧作家。曾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姓名:石凌鹤别名:石联学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出生日期:1906逝世日期:1995职业:剧作家、导演主要成就: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江西省文化局长中国

  • 周亚卫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周亚卫

    周亚卫(1889—1976),浙江嵊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6年入浙江弁目学堂读书,经秋瑾介绍加入光复会,参加浙皖起义的准备联络工作。徐锡麟、秋瑾牺牲后,仍返新军。1911年11月参加光复杭州之役。1912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1916年周亚卫与尹锐志结婚。1928年起周亚卫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

  • 杨宣诚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宣诚

    杨宣诚(1890—1962),中华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国民革命军海军中将。中文名:杨宣诚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期:1890年逝世日期:1962年职业:军事家,外交家杨宣诚,湖南长沙人,字朴园。原名杨宣德,十六岁东渡日本,投靠已取得官费的七兄杨宣城。适清政府留日海军学生有数

  • 徐元森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徐元森

    徐元森,1926年生,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分配在上海冶金研究所工作。现为该所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是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徐院士长期从事金属冶炼、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是

  • 沈惠川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沈惠川

    沈惠川,1945年10月1日出生,上海市人。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力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教授,法国“路易·德布罗意基金会(FondationLouisdeBroglie)”协联成员,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会员,2013年4月去世,享年68岁。

  • 王冀民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冀民

    王冀民(1922-2005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束馆镇后王家村人,1922年5月22日出生,1939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成都军区理塘陆军医院政委,解放军第47医院政治处主任,地质部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负责人。中文名:王冀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

  • 周昌寿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昌寿

    周昌寿(1888-1950),物理学翻译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物理学著作的编译工作,译述甚丰,是早期向国内介绍量子论和相对论等物理学新成就的学者。参与物理学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编写了系统的中学物理和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影响和培育了几代物理人才。中文名:周昌寿别名:颂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

  • 赵访熊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访熊

    赵访熊(1908.10.30-1996.11.29),江苏省武进县阳湖(今属常州市)人,中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和计算数学家。1928年(民国十七年)从国立清华大学毕业,1930年(民国十九年)从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毕业,1931年(民国二十年)哈佛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赵访熊是中国最早提倡和从事应用数学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