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静斋

王静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97 更新时间:2023/12/30 12:41:11

王静斋,名文清,以字行,回族,天津人,中国近现代著名伊斯兰经学家、著作家、翻译家、学者,与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并称中国伊斯兰近代史上的“四大名阿訇”。其翻译、注释的伊斯兰典籍《古兰经译解》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静斋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日期:1879年

逝世日期:1949年

职业:经学家、翻译家

人物概述

1879年出生于天津清真北大寺附近一阿訇世家。8岁随父王兰庭阿訇读阿拉伯文。初贪嬉戏,不能安心学习,亲友认为不可教,怂父迫使改途,而父认为终可有成,以温语勖之,益加督导,阿訇奋然曰:“大人认为可教,不以顽劣见弃,当自策勉,异日学成,除弊风,扬真理,愿天下人皆得正道,庶几负长亲也。”后来,王静斋在《五十年求学自述》中回忆道:当时自己贪玩,因此屡受先父痛挞,邻里亦多白眼相加。戚友怂先父迫我改途,先父不可,居恒语余曰:汝既知戚友不以尔为可造之材,自当努力上进。异日学成,能集二三子课读,余愿已足,不敢再作非分之奢望也。云云。余闻而窃自奋曰:异日得志,除弊风,扬真理,愿天下人皆得正道!

生平经历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5岁的王静斋正式进入经堂学习《古兰》《圣训》及阿拉伯语言读本,间亦涉猎一些浅近教法学、波斯文法和伊斯兰教义。

次年王静斋专投天津穆家庄李春山阿訇门下求学,以年幼而学奋,遭同学嫉恶,于翌年经过艰苦跋涉,徒步赴通县长营村,从保阳马玉麟阿訇学半载余,以资斧不及而复返天津。1896年,阿訇年已弱冠,乃赴北京,先从学于前门外笤帚胡同清真寺于阿訇及教子胡同金五阿訇门下求学。后又随金阿訇赴天津开学之便返回天津。又投入天津金家窑清真寺刘绪魁阿訇门下攻读。次年又投入沧南孟村北寺。是年秋,又赴河间,再投在河间开学的于勉翁阿訇门下。是时,国家当有县考,阿訇于考棚临时市场,购《五方元音》《玉堂字汇》各一部,自此始追求汉文。1900年,阿訇年21岁,回天津完婚后,值庚子事变,洋兵占领天津,阿訇拟赴北京,因险遭洋兵枪击而复返天津。旋又冒险赴京南安育村再次投入于勉翁门下。此后一年间,因社会动荡,阿訇数次往返京津之间,曾向李八阿訇借阅《沙眯经》,受益甚大。

1903年,阿訇又离津投沧南丁庄海金五阿訇门下,由于海阿訇提倡遵经革俗,从而发了静斋阿訇革新教务的思想,为尔后致力遵经宣传的事业,打下基础。同时,阿訇在极度困苦的生活中,利用晚间独宿的机会,尽量阅读海阿訇所藏自置印版西经,知识为之大进,也发现前辈学者著述中不无错误之处,这说明静斋阿訇在早年已是居高建瓴,不同一般的学者了。

1905年,阿訇重新投入河北安育村于勉翁门下并得挂幛毕业,旋出任大兴县属白塔村南寺阿訇之职,此为阿訇正式开学之始。不久,他又先后投于李长贵、马玉麟、于勉斋、金连荣、刘绪魁、海思福等阿訇门下。其中,于勉斋、海思福二师对其影响最大。

1907年,转任怀来县新保安清真寺教职。未久,因当地教民坚持娶亲奏唱乐器,阿訇愤而去职,又受白塔村礼聘。在此阶段,阿訇先后订阅《大公报》及《爱国报》等新闻报纸,从而眼界开扩,逐渐留心社会时事,盖阿訇初不愿作一职业宗教师借以谋衣食为满足也。

某日,见《爱国报》登有疑问求教四则,悬赏征答,因《爱国报》主编丁宝臣先生,系一具有博学及民主思想的伊斯兰教徒(后于癸丑报灾中遇害),阿訇乃依次作答。不久,丁宝臣先生亲赴天津与阿訇会晤,并礼聘阿訇担任北京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教长职务,是为静斋阿訇在大都市大寺坊担任阿訇之始。在花市任教两年中,除执行教典、教授生徒,阿訇又开始了撰述事业——起草《中亚字典》。

1910年,就任奉天(今辽宁)开源教职,长达3年。在此阶段,阿訇广泛地阅读许多时代书籍,如《中国魂》、《饮冰室文集》《法政浅说》等书,并醉心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加入国民党,又跻入参加国事运动的行列。

1913年辞职返里,撰写小品文字,投稿报刊。

1914年,静斋赴山东潍县与友人商谈译《古兰经》事,静斋并聘清海阿訇到济南担任其事。他则去山东宋庄任教职,以5个月期间,克服溽暑,竟译出《回耶辩真》巨著一部,成为近代有名的《汉克塔卜》,而为当时伊斯兰学者所必读,此实为静斋阿訇著述方面的处女作,亦阿訇从事一生著作事业之开端。

是年,静斋离宋庄就任京东大厂镇教职,在此两年期间,阿訇广泛地阅读了很多史学及文学作品,思路文笔,更加流畅。后因按教律禁止重利盘剥,致遭土豪之嫉。阿訇素抱合则留,不合则去之旨,即辞职回津。思欲观察世界伊斯兰大势,拟筹资朝觐未果。在此期间,曾代张子文编“回教史”及“擂门鼓”两栏。

1916年,静斋受聘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清真寺。阿訇到任后,即募集款项,重修该寺,并赴上海募捐,此为阿訇初度到沪,眼界为之一展。在任职两年期间,阿訇曾手抄《嘎追注》(《古兰经》解义之一种),并便中背,读旧经堂规定之四项课程。

1919年,阿訇任北京磨刀胡同教职,未久即自动退职。时阿訇正在英年,且多读时代刊物,颇欲出国留学,借以充实自己,终以资斧无著,有志未遂。至1920年,阿訇又返任安育村教职,在职期间,除按传统课程给学员授课外,并讲授缩本《回耶辩真》及汉字课本。此时将译就之《回耶辩真》交由北京牛街清真书报社印行。

王静斋学识渊博,通晓《古兰经》经注学、圣训学、教义学、教法学、凯拉姆学及伊斯兰教历史。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对古汉语、英语亦有一定造诣。历任河北、北京、辽宁、黑龙江、天津、山东、台北等地10余所清真寺教长,设帐讲学,门徒众多。

1922至1923年,因“耻于应具之知识落后,当为之善功有缺”,为扩充眼界,增广见闻,取长补短,考察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实况,以便日后在华推广新式伊斯兰教育,有益于国家与教门的进步和发展,在马君图、马榕轩等人资助下,王静斋偕弟子马宏道从天津出发,经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印度麻达拉司、孟买、苏彝士抵开罗,考入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在此期间,他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每天除在校受课外,还要携带纸笔赴埃及国立图书馆阅书并随时抄录。“于是,千百年来未经前人解开之疑问,得以解决者很多。”1923年秋,与马宏道赴麦加朝觐后,顺便在沙特阿拉伯各地及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安卡拉等地游历,考察伊斯兰世界现状,受到近现代伊斯兰教改良主义思潮一定程度的影响;还搜集和抄录了阿文经典600余种,为后来从事译经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9月,在弟济民、子宝琮协助下,王静斋创办《伊光》月报,自任总经理兼编辑、记者;尹伯清、陈鹭洲、张石麟、王辉庭等先后任编辑、会计、发行等。在《创刊词》中,王静斋写道:“现今的世界,非从前可比,东西洋如同是里外屋,种种的消息时发时至,所以国际间相需互助,各施其发展国权的巧妙手段。独有我国的同人,对于国外本教的消息茫无所知……本报愿作国人的耳目,按期将本教各国的近闻介绍给大家……作各方穆民同胞研讨学问、互换智识的小机关。”社址设于天津清真北大寺。月报每期4版,1万多字,内容丰富,有经训、教义、教法、教史等译文,也有述评、游记、人物介绍、专访、问题讨论、新闻报道、各地教务活动、答读者问等栏目,全面介绍伊斯兰教历史、文化,介绍中国穆斯林生活,宣传马果园等人“遵经革俗”的宗教主张。大部分文字均系王静斋亲自译写或撰写。创办《伊光》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从创刊至1939年2月止,坚持出刊长达12年之久,月报印数每期一二千份,读者遍及全国,全部免费赠阅。抗战期间,社址频繁变更,常常是王静斋走到哪里,就把社址设在哪里,把《伊光》出版在哪里,充分体现了静斋阿訇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可以说,《伊光》月报不仅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宝贵资料,在中国伊斯兰教报刊史上占一极富特色重要地位;更是全面了解和研究静斋阿訇品德、思想、学问、性格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1935年,受山东赵明远先生之聘,任青州内外两寺阿訇之职。到任后,以两个月时间,译完《伟嘎业》全部,并得印行。

1936年,在北平西单牌楼中国回教俱进会总部成立“中国回教典籍编译社”。同年静斋撰写《欧母代序文》(回教法学通论),并修润波斯文《老欧母代》遗稿,均得以同时刊行问世。同年,应甘肃喇乾臣、马环吾二君之请,从事译定《回教遗产继承法》,并自主翻译《回教亲属篇》,惟未完全脱稿。

1937年,阿訇重译《古兰经》,并拟扩大解注。由马邻翼先生审稿修润。是年,抗日战争爆发,平津各地相继沦陷。阿訇义不从敌,乃携译稿,经过千辛万苦,抵达重庆。

阿訇抵渝后,即僦居十八梯礼拜寺殿侧一小屋内,设备简陋,生活清苦,而阿訇居之宴然,除拜功外,终日埋头于译经工作。未久,该寺遭敌帆轰炸,所有译稿,悉付一炬,阿訇志不少馁,继续易地重译,经岁余,卒告完成,即由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代为印行,迄今尚为教中奉为最佳之译本。

阿訇在渝住年余后,因赵明远、丁珍亭二君在雅安主持救国协会事务,并经当地教胞一致函邀,请阿訇至雅安讲学。阿訇即于1938年底,西赴雅安,备受西康教胞欢迎。翌年,又返重庆暂居,并编印《伊光》报100期纪念号。盖《伊光》自1927年9月创刊于天津以来,由于阿訇在困难条件下坚持办报,该刊迄未间断,至是已达100期。

1942年,阿訇又携眷到达甘肃平凉暂住,直至1945年日寇投降,内地都市相继收复,阿訇以古稀之年重返内地。

1947年应安徽寿县之请,阿訇至该县主持教务一个时期。

1948年,69岁的王静斋出游西南各省,考察中国伊斯兰教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情况。下半年,应台湾穆斯林邀请,出任台北清真寺阿訇。因不惯于当地生活习惯和各种环境,只呆几个月,于翌年春返回大陆,赴贵阳女儿家就医,后因积劳成疾,终于一病不起,于1949年5月25日(农历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归真,享年70岁。故后被安葬于贵阳郊外白桦山回民公墓。

重要著述

王静斋毕生潜心从事伊斯兰学术研究和伊斯兰经典翻译及著述,作品极为丰富多样,被誉为“近现代中国伊斯兰经学大师”、“学通古今中外、品学兼优的伊玛目”。

王静斋的著作首推《古兰经译解》,历经20余年潜心译著,四易其稿,先后以文言文、经堂语、白话文翻译出版甲、乙、丙本3种不同文体的《古兰经译解》。其中丙种译本附有“略解”、“附说”及1943条注释,深受海内外穆斯林信赖与欢迎,被视为最实用的汉译《古兰经》之一。

王静斋的其他译著有《回耶辨真》《中亚字典》《中阿双解新字典》《欧母代序文》《选译详解伟戛业》《真境花园》和回忆录文章《五十年求学自述》《我之译经小史》以及《中国近代回教文化史料》《发扬伊斯兰文化之必要》《巡礼游记》等。

社会评价

王静斋一生清贫,刚正不阿,爱国爱教。1912年起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抗战期间力主抗日,积极支持各地穆斯林团体进行抗日宣传和救亡活动。1930年1月,他在《伊光》报上发表的一篇评论中提出:“假若《马克思全集》《列宁丛书》人手一篇,均悉其义,则中国各省绝少任何之反动也。”1938年,针对马良等人筹组伪中华回教公会,王静斋与时子周等在郑州组织成立了中国回教抗日救国协会。在《伊光》报上发表的他所译解的汉文《古兰经》中,他对有助于抗战的经文多加注释并借题发挥,鼓吹抵抗侵略,扶持正义,不怕牺牲,是穆民应有的信仰;王静斋坚信中国人民的“圣战一定获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魔战终归败北”,“勿信逆徒的蛊惑而变节”,“慎防奸人乘机造谣”。他多次撰文痛斥降敌卖国行为,无情地揭露汉奸的丑恶嘴脸,主张以抗日与否作为分辨良莠善恶与真假学者的标准。他说:“学者一当汉奸,他那人格破产,他那学业亦连带得一文不值了。”

标签: 王静斋

更多文章

  • 颜地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颜地

    1920年生,1979年逝世,山东省荣成市夏庄镇大夏庄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连中苏友好协会宣传科副科长、旅大文工团副团长,先后在胶东文工团、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公司从事美术工作。1957年入北京中国画院,专攻山水画,并任创作组组长等职。曾为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

  • 赵子云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子云

    赵子云(1874~1955)名起,号云壑、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画家。赵云壑初学画于李兰如、任立凡、顾若波,后师从吴昌硕,尽弃前学,遂成名,为吴昌硕高足。善绘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书。褚德彝尝称“云壑书画,得吴昌硕之真传”。晚年之作运笔洒脱,浑厚苍劲,出自吴昌硕而有发展。吴昌硕赞“子云作画信笔

  • 陈白一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白一

    陈白一(1926~2014.04.02),男,原名陈倜,湖南邵阳人,一级美术师,教授,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等职。2005年3月,获“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

  • 沈柔坚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柔坚

    沈柔坚(1919.10—1998.7)是福建诏安人。早年学中国画,继学西画,三十年代中期又学版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历任军部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华东《大众日报》美术研究员等。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

  • 刘管乐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管乐

    刘管乐:笛子演奏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生前曾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中文名:刘管乐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北省安国县出生日期:1918年1月24日逝世日期:1990年5月27日晚职业:演奏家主要成就

  • 黄友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友

    黄友(1927——1944),东莞凤岗凤德岭村人。自幼家境贫穷,锻炼出勇敢顽强的性格。1942年参加抗日游击队,作战英勇顽强。同年10月在清溪三峰同迎面扑来的日军搏斗,大腿被刺伤,仍顽强地击毙敌人,缴获一支三八步枪,被提升为少年班班长。1944年春,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独立第

  • 秦仲文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仲文

    秦仲文,(1896-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县人,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书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编写了中国绘画学史一书。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

  • 余任天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余任天

    余任天(1908一1984),曾用名栎年,字天庐,居室名任、归汉室、嘉砖砚斋,男,汉族,浙江诸暨人,是新浙派绘画的重要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浙江现代美术史上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其山水笔墨酣畅、意态鸿蒙,花鸟人物生机盎然、格高意雅,书法四体咸备、气清神旺,篆刻气概纵横、雄健苍润,诗词通达晓畅、清新

  • 方召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方召麟

    方召麟,又名方召麐(读麟音)。(1914年1月17日-2006年2月20日),生于中国江苏无锡世家,现当代杰出国画大师。方召麐早年留学伦敦,中年定居香港。诞育八子,传奇一生。从艺八十载,守拙成道,真趣天然。方召麐幼时学画,受国画大家钱松喦,陈旧村启蒙;辗转至香港后,拜师岭南名家赵少昂;中年又入大风堂

  • 杨官麟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官麟

    杨官麟(1925一2008),中国象棋手、教练员。广东东莞人。6岁时即以善奕知名乡里,少年时致力于古谱研究。40年代迁居广州,一度去香港。1950年回广州。50年代曾转战南北,战绩卓著。1956年、1957年、1959年、1962年四次获全国象棋赛冠军。姓名:杨官麟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东莞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