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力舟

杨力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89 更新时间:2024/1/8 4:14:02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2018年12月,当选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力舟

别名:海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42年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

全军文艺大奖

出生地:山西省临猗县

代表作品:《黄河在咆哮》《太行铁壁》《小二黑结婚》

人物履历

杨力舟,又名王海林。1942年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1957年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绘画、雕塑。1959年与王迎春首次合作工笔四条屏《四女图》,并发表。1961入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968年在山西太原印刷厂从事印刷设计。1972年调进山西省美术创作组专事油画、国画创作。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班。1980年与爱人王迎春合作三联画《黄河在咆哮》《农乐图》,获叶浅予奖学金。毕业后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工作,参加筹建中国画研究院。

杨力舟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

艺术生涯

杨力舟,1942年3月5日生,山西临猗县人。1957年入西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雕塑。

1959年与王迎春首次合作工笔四条屏《四女图》,并发表。

1961年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入该院大学部油画系。

1966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

1968年在山西太原印刷厂从事印刷设计。

1972年调进山西省美术创作组从事油画、国画创作。

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班深造。得到叶浅予、蒋兆和、可染诸多名家指点,并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班毕业,与王迎春合作三联画《黄河在咆哮》及《农乐图》获叶浅予奖学金,同年赴杭州展出,后又到沈阳、重庆、广州展出。在香港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览”。分配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工作,参加筹建中国画研究院。

1982年在河南开封举办《杨力舟、王迎春国画联展》,展出作品70幅。

1984年与王迎春合作国画《太行铁壁》,连环画《小二黑结婚》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前者获优秀作品金质奖,北京市建国三十五周年文艺作品荣誉奖。调文化部艺术局任美术处处长。

1985年《太行铁壁》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文艺评奖大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6年《小二黑结婚》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二等奖。曾参加香港《当代中国画展》,苏联莫斯科、明斯克《中国现代绘画展览》,印度新德里《中国当代绘画展》,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画展,赴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展览。

1987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杨力舟、王迎春国画新作展》。1988年在台湾台北举办画展。

1989年调任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出版有:《杨力舟画集》《杨力舟画选》《杨力舟速写集》《杨力舟·王迎春画集》《当代画史经典作品集·杨力舟卷》《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画家作品集·王迎春杨力舟卷》《艺苑摭言》(文集)等。

艺术之旅

艰辛起步

1942年,杨力舟生于山西临猗县一个农民家庭,因为贫病交加,一岁时母亲被盲肠炎夺走了年轻的生命。据后来大人们告诉他,母亲在临行之前,还把他抱在怀里最后一次喝下她的乳汁。5岁时,杨力舟过继给姑父母,由山西老家投奔兰州。养父母曾希望杨力舟学医,哪怕兵荒马乱,也能有碗饭吃。没想到他却爱上了绘画,跟着高年级的画友写写画画。又偶然遇到一位来自山西老家的文化人,教他练习书法。后来,汪希曾由南艺毕业后支援大西北,在回民中学任教,杨力舟跟他学画,画静物、画油画,自此接触到西方绘画。高年级的杨国光、潘兹培等画友率先考上西安美院附中,把杨力舟也带上了这条路。

同学少年

1957年,15岁的杨力舟独自背个铺盖卷到西安应考。同时考取的还有一位山西女同乡叫王迎春。40人的班级里,他们是年纪最小的学生,也是学习最用功的学生。第三学年学校分专业,他与王迎春商定各学一套,分头攻关。杨选择油画和雕塑专业,王选择国画和雕塑专业。为了齐心协力画大画而努力多学一些本领。

《四女图》是反映劳动妇女离开锅台、炕头,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情景,作品的主人公均有生活原型。王迎春擅长捕捉灵感,胆识过人,充满创作激情。《四女图》由她起稿,却因准备不足而显得力不从心,杨力舟自告奋勇,帮助她完成了此作,被《陕西画报》刊用,时间是1959年。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发表作品,并由此走到一起,成就了一生姻缘。

艺术伉俪

1966年他们毕业分配到北京,却又因故离职,双双回到山西太原,到一家印刷厂上班。1970年,杨力舟与王迎春联手创作了油画《平型关大捷》,是他们从西安美院毕业之后的第一幅主题性创作,当时曾专门到某部体验生活,沿晋北长城一带收集素材,直到作品出炉,历时达一年之久。《平型关大捷》以写实手法刻画了典型环境下的英雄群像。到了1972年,这对从未放下过画笔的“黄金搭档”创作了油画《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随后创作了国画《挖山不止》。他们同陈永贵很熟,早在多年前就曾给他画过像,画罢了请他签名,老陈笑说,我这两天刚学会写“陈永贵”这三个字,这会儿就用上了。他们曾多次到大寨体验生活,协助大寨展览馆开展工作,与陈永贵一同参加劳动,耳濡目染,作画时的心情迫不及待,白天下地干活,收工之后连夜画出素描稿。

如果说《文武之道》《挖山不止》《给主席写信》等作品还只是开局,是其成名作,那么,《黄河在咆哮》《火线上的姐妹》《太行铁壁》《小二黑结婚》等则是其代表作,标志杨力舟、王迎春的创作迎来巅峰期。

艺术特色

形神并举

杨力舟的国画有着明显的自己特征。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而杨力舟的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则讲求“以形写形”。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杨力舟的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诗意哲思

杨力舟是受人喜爱的国画家、评论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国画更是脍炙人口。在杨力舟的作品中,国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的许多画,都是以人物为题材,例如《小二黑结婚》《四女图》等。杨力舟的画,让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朱道平曾经说过:杨力舟的人物画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是的,杨力舟追求的是一种崇高而绚烂的美,其间,不乏哲思和诗意的存在。

艺术评价

踏实前行

经过20世纪后期的剧烈震荡后,无论是回归传统,还是追赶现代,中国画家全都来到新的起点。但每个人都是沿着自己的路径走过来,并继续朝着自己理想中最值得去的地方往前走。与过去一百年相同,中国画何去何从仍然是今天许多画家试图解决的问题。我不了解杨力舟对此持何种意见,从他的艺术实践看来,他不是取极端立场的人。他不是首先提出某种理想模式,然后以自己的作品验证这一模式的画家。这一类画家往往追求艺术观念和形式上的纯粹性,往往排斥与自己心仪的前贤不同的主张与手法。这种态度与方式容易引起艺坛关注,并使观众牢记其艺术样式。而杨力舟之治艺一如其为人,他总是以一贯的大度和开朗,沿着自己的路步步前行。我们从他不同时期的不同追求中,可以感知一个艺术家心灵的深度和丰富性。(水中天)

融会贯通

杨力舟是中西兼学的典范。观念上认准中西融合;治学上广泛涉猎吸收;能力上具备了中西兼长,以及工写兼长。水墨以外,亦作重彩;人物画以外,亦工山水、花鸟。杨力舟对于中国画的深入理解及其绘画实践,发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发生在“文革”干扰在前、社会转型于后的特定时期,中国画的发展进程起伏跌宕,莫衷一是。他认为中国画需要具象写实,又要以意象美为核心,强调精神性,并在实践中予以贯彻。同时融入浪漫主义、立体主义以及表现性与象征性,最终形成他的绘画风格。追求气势雄浑,富有激情,深沉悲壮,俯仰吟哦,以其内心独白式的情感宣泄,求得艺术真诚,以笔墨的书写性与色彩的灵动性相结合,创造了不拘成法、充满活力的画面语言。(吴杨)

标签: 杨力舟

更多文章

  • 赵仁珪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仁珪

    赵仁珪,男,1942年6月生,北京市人。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8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文名:赵仁珪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2年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师主要成就: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生地:山东黄县代表作品:《宋诗纵横》赵仁珪自幼对

  • 李炳华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炳华

    李炳华,1942年生,现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另有同名李炳华现任淄博市农科院副院长,多次荣获淄博市农业及科技系统、淄博市农科院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李炳华。中文名:李炳华国籍:中国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出生地:河南光山性别:男李炳华,男,1942年1

  • 吴静山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吴静山

    吴静山,1943年生于广东顺德。上世纪60年代曾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受到潘天寿、陆俨少、沙孟海等指教,后回到广州。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文名:吴静山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顺德毕业院校:

  • 陈祖武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陈祖武

    陈祖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史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原籍湖南茶陵。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1年来所,历任助理研究员

  • 李燕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李燕

    李燕1943年生于北京。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李苦禅纪念馆、艺术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艺术大师李苦禅之子。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43年职业:画家教授主要成就:作品载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姓名

  • 尼玛泽仁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尼玛泽仁

    中文名:尼玛泽仁国籍:中国民族:藏族出生日期:1944年1月毕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职业:画家出生地:四川省巴塘县

  • 张大宁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大宁

    张大宁,1944年9月11日(农历)出生于天津,汉族,农工党党员,肾病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大宁于1966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后历任天津市和平区工农卫生院中医科医师,区卫生局科研小组中医师,区卫生进

  • 李小可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小可

    李小可(1944年-2021年4月20日),男,江苏省徐州人。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8年,开始随父亲李可染系统研习山水画。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生前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北京画院艺委会顾问,

  • 刘彭芝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彭芝

    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九任校长。她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巾帼十杰、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享受

  • 霍达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达

    霍达,女,回族,1945年11月26日出生于北京,作家、国家一级编剧。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任北京市园林局、市文物局翻译。曾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1976年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并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至1987年,出版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