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苏东天

苏东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30 更新时间:2023/12/31 7:52:51

苏东天(1941.2-)原名苏伟堂。浙江宁海人。1966年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历史系毕业;1979—1981年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朝闻、朱丹的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毕业留院在中国美术研究所工作;1984—2000年在深圳大学任教。2001年退休、回乡安居杭州。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协会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文化部特聘画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苏东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1年2月

职业:画家

出生地:浙江

文化部特聘画家

苏东天是学者型画家,他的中国画,师从潘天寿,深受关怀、倾心相教,寄予厚望的弟子。苏东天秉承先师的遗愿,其画风,是在继承潘天寿、吴昌硕艺术的基础上,向传统、向造化,广采博取,立足时代,努力创新。喜作巨帧、擅画梅花。曾获东京富士美术馆“富士美术奖”,世界桂冠诗人、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还在美术馆旁的古梅坪种植了“苏东天夫妇梅”,以为褒奖和友谊的纪念。

个人成就

在文、史、哲及美术史论诸领域均有卓越的学术成就,发表过百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诗经辨义》、《诗经新释选》、《易老子王弼注辨义》、《徐谓书画艺术》、《东方巨人-池田大作》、《人道与和平实践者池田大作》等学术专著和《苏东天画集》。

2006年6月在香港举办大型画展,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海内外报章、60余家艺术网站纷纷予以报道,曾获东京富士美术馆“富士美术奖”。

艺术观点

谈谈“文人画”

文人画,从观念上看,旨在表现画家的人格和体现“道”的精神,强调“无常无我”、“天人合一”之“含道应物”的情与意;从表现特点上看,重自然山水花鸟的艺术表现,以托物寄情、穷理尽性、以形写神、得意忘象、似与不似、气韵生动为旨归;融诗、书、画、印于一炉,表现出极高的文化品位。从表现形式风格上看,以线为基础,“以白当墨”为灵魂,以“写”为特点,以“一画”为手法,以变、动、气、骨、韵为生命力,技进乎道,创造情景交融的“无我”之艺术境界和“有我”之独特的艺术风格。文人画以上这些特点,从其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一登上历史舞台,便已很好地展示出来了,尽管当时在创作实践与艺术水平上尚处于幼稚阶段,但其对艺术理论原理的建树,不仅奠定了文人画理论的基础,而且其艺术哲学水平之高,总令后人仰之弥高而难以超越,这与当时的书论、诗论、文论的成熟和高水平的表现是同步的。

谈文人画之禅与道

至元代有文人画大家倪云林,亦自称居士,以王维米芾为师法,入世出世不二,他有庞大的宅院,屋宇层叠,满植林木花竹,幽深郁茂,远望如云林。他视家宅为“蓝田别业”、“桃花源”,为其隐迹之所。但亡国奴的生活,终于迫使他丢弃家业,尽数变卖,用于济贫救灾,隐姓埋名、遁迹太湖、流离于山林湖泊之间,以了残生。他的山水画风格十分奇特,总是一片平坡、小桥茅亭、三五株树,远山一缕、中间水波浩渺。这一程式化的画面,不断重复,可谓简笔水墨山水画之典型。其寂寞萧疏、淡远清逸之意韵,当为文人画史之最。这正是宋欧阳修所云:“萧条淡泊,此难画之境。”唯倪云林达到了因此被后世称为逸品画之典范,达到绝佳的禅意道境。

其人其画

梅花因其风姿清高,历来作为文人情操之象征。文人画,又历来为文人学士出身的画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谓称画中“逸品”。它讲究笔墨意趣,强调风骨、神韵、书卷气,重视自身文学修养。

“……我过去是搞传统绘画中文人画系统的,旧套的学习方法,大体是:1,从事中国画技术基础的锻炼;2,注意诗文书法金石之辅助;3,骈攻画史画理及古书画之鉴赏,最后的重点,在品徳与胸襟的修养,持之有恒,不求速成,自然能得水到渠成之妙。”

以上是潘天寿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写给家乡弟子苏东天一封长信中的一段话。苏东天是潘老的同乡,1940年出生,原名苏伟堂。他出身贫寒,自幼聪颖,学习刻苦自砺,对绘画情有独钟。早在初中时,就给潘天寿先生写过信表示想当画家的志向。1961年,苏东天高中毕业,报考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阴差阳错,考卷和报考作品邮寄遗失,结果竟录取在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

到了杭州,苏东天懊丧地登门去拜见潘天寿先生。潘老却笑呵呵地认为读历史很好,学中国画不一定进美术院校,完全可以业余自学。而历史却是一门学问,对提高中国画大有帮助。打从这以后,潘老几次在面谈和信函中谆谆告导苏东天:“学习国画绘事,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成就较高,不落小家门径。故现你就学杭大历史系亦甚好,因为万卷书的内容,历史是一重要部门(此外尚有文学、书法、金石、常识、人的修养等等),而学习国画,本来可以自学……”

从此,苏东天在星期天常上潘老家请教,成了潘老的“关门弟子”。每次去,潘老对他的画谈得不多,只是说“随便画吧,由你自己喜欢,主要在于练笔。”更多时间与他谈做学问、做人,这就是“功夫在画外”。潘老很主张绘画靠天份,各人有各人的天份,“你的笔姿气擘都不差,应向这方面猛进,实能搞出这方面名堂来。”潘老激励苏东天大学五年里在文史哲和艺术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遗憾的是:潘老在“文革”中遭迫害致死。苏东天痛失恩师,但没有忘记潘老生前的教诲,仍兢兢业业埋头于中国画艺术。1979年,苏东天考进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师从王朝闻、朱丹先生。毕业后,一度留院工作,1984年来到开攺革,任深圳大学教授。

国门敞开,随之引进的西方文艺思潮,猛烈冲击传统的中国画。有人认为国画已没有生命力,跟不上世界现代艺术潮流;有人认为笔墨已不再重要,主张以西方现代派的技法,对国画进行全盘革新。特别是传统的文人画,不少人认为是“因循守旧”,多为“遗老遗少”之作。文人画到了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手中已告一段落,寿终正寝。

可是苏东天不这样认为,他主张传统不应丢弃,革新也应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而不是全盘西化。笔墨乃民族绘画之魂,舎其徒有形耳。他一边按潘老教导的在学问方面下功夫,一边大胆进行艺术实践。在深圳这红尘滚滚的城市,苏东天仍痴痴情深于文人画,蛰居深圳园岭的一间顶楼,甘于寂寞,深居简出,辛勤耕耘,一方面写出了《诗经辨义》、《诗经新释选》、《易老子与王弼注辨义》等学术专著,和《谈书画同源同流》、《东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影响》等60余篇论文;叧一方面泼墨挥毫,潜心于文人画创作。以梅、竹、紫藤为主,铺纸于地,画大写意。夜以继日,兀兀穷年,苦练笔墨的力、气、势。

开头10年,谁也不知道这位文质彬彬、清瘦脱俗、大隠于市的苏教授在画些什么。1994年1月,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访问深圳,并应邀到深圳大学演讲。池田大作酷爱艺术和收藏,学校领导决定送一件艺术品给他,于是想到了本校教授苏东天。但也有人心存怀疑,没想到作为鉴赏大家的池田先生接过画后,异常惊喜地说:“啊,我还没有看到过画得这么好的梅花!”

于是,池田大作先生向苏东天发出访日邀请。1995年5月,苏东天和夫人出访日本。在世界一流水平的创价大学会议大厅,“苏东天先生绘画展”盛大开幕式。画展轰动了日本,新闻媒体广泛进行介绍、评论。池田大作亲自撰文:“……一看苏先生的妙笔,仿佛步入梅园之中,而自己也好像变成初春的梅花,简直可以说是‘花人不二’。”池田大作先生称苏东天为“艺术界的君子”、与他“有着心灵韵律的共鸣”。

池田大作和苏东天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谈中国画、谈东方哲学、谈佛教……池田大作这才知道苏东天不光绘画有很深的传统功底,在古典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画论、书画艺术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创价大学授予苏东天“最高荣誉奖”,同时东京富士美术馆颁给他“富士美术奖”。1998年2月,他还荣获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东洋哲学奖”。苏东天和池田大作的佛学对话专著:《东方巨人池田大作》也经过苏东天3年写作,正式出版。

从此,海内外对苏东天的文人画颇为瞩目,他先后在深圳、重庆、杭州、北京、香港、东京等地举办书画展览,引起美术界和社会广泛好评。不少人认为:苏东天在泼墨大写意国画上有独到的成就,融会贯通了吴昌硕圆笔和潘天寿方笔的风格;并吸取了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众家之长。特别鸿幅巨制,大气磅礴,挥洒自如,力求意韵贯通,气势如虹。画梅,线条变化虽复杂,笔笔沉稳雄健,布局虚实疏密,章法独特。画竹,喜欢画风雨中逆风纷飞惊雷奔电之竹,坚韧清新。画紫藤,更以书法笔势,笔走龙蛇,盘根错节,花叶缤纷。

梅花,无疑是苏东天国画艺术风格的主体,也是他艺术成就的代表。苏东天则以画梅享誉画坛,所以台湾、日本尊称他为“梅王”、“梅花君子”。他的梅花艺术风格,沉雄健拔、潇洒清丽,独树一帜。梅花,不畏天寒地冻,先春而花、冰肌玉骨、傲霜而放,梅花是最难画的,它靠写而非画。画如其人、梅人如一、诗情画意,才能不落小家门径,才能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而苏东天则重在讴歌生命尊严和以人为本、振兴中华、和谐安定的时代精神。因而池田大作称苏东天的梅花“是以人性艺术的花朵,唤醒人类心灵的春天。”这充分显出苏东天画风之清高拔俗、高雅精纯、高洁无华。

苏东天,不愧为当代文人画的大家,他的艺术随着岁月将磨练得更为精湛,这是可期待的。

(作者薛家柱为浙江省作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作家。原文刊于2005年4月20日《浙江日报》。香港美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学术主持人周天黎推荐。)

标签: 苏东天

更多文章

  • 胡家健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胡家健

    胡家健(1903-2001),字建人,安徽省绩溪县人。教育家。早年就读胡氏小学、安徽学府。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历任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育学专任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编译处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学(宣城中学)校长,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兼学校总务长、浙江大

  • 何志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何志生

    当代美术家,中国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院东阳分校兼职教授,浙江大学高科技工艺饰品厂美术顾问,产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老教授协会理事。中文名:何志生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22年毕业院校:国立艺专职业:美术家出生地:四川职称:中国美院教授职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

  • 胡愈之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胡愈之

    胡愈之(1896年—1986年),原名学愚,字子如,笔名胡芋之、化鲁、沙平、伏生、说难等,浙江上虞丰惠镇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学者,一生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学识渊博,是新闻出版界少有的“全才”。早年创建世界语学会与沈雁冰等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初参加

  • 罗振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罗振玉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初名宝钰(振钰),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近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农学家、教育家。“甲骨四堂”之一。罗振玉于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

  • 金知温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金知温

    浙江省上虞县人。幼时上过私塾。十二岁迁居上海,当过学徒、校对、抄写员、记者、编辑、教员。中文名:金知温国籍:中国民族:汉性别:男浙江省上虞县人。幼时上过私塾。十二岁迁居上海,当过学徒、校对、抄写员、记者、编辑、教员。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50年代起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剧本创作人员

  • 阮水龙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阮水龙

    阮水龙,1935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出生于浙江上虞道墟镇汇联村。自幼家境贫寒,无力供养读书,读到高小即出外自食其力,卖过水产、零布、炒货。21岁回乡务农,做过会计、出纳、粮食专管员。2019年8月,获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511名。2019年11月7日,阮水龙家族以142.8亿元

  • 陈春澜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春澜

    陈春澜,又名陈渭,浙江上虞人,他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1919年,享年83岁。陈春澜即由经亨颐任校长的春晖中学(夏丏尊在《白马湖之冬》中提到的那个学校,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等曾执教于此)的捐资人。走村串巷拾狗屎的“小把戏”从乡下的拾狗屎小孩到上海滩金融实业家,陈春澜创业成功的奋斗故事,是清末民初的一

  • 邵文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邵文娟

    邵文娟女,二级演员。1936年11月出生,浙江上虞人。1950年考入上海出新越艺社学戏,工小生,两年后结业,担任出新越剧团头牌小生领衔演出。唱腔上私淑范派。2022年11月5日,邵文娟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中文名:邵文娟出生地:浙江上虞出生日期:1936年11月逝世日期:2022年11月5日毕业院

  • 章廷谦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章廷谦

    章廷谦(1901年—1981年),字矛尘,笔名川岛,上虞道墟镇人。1919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在校时,经常在北京《晨报副刊》《语丝》杂志发表文章。1922年北大毕业,留校。曾参与发起和编辑《语丝》,与鲁迅来往甚密。1926年任《民国日报》编辑。1930年11月,在南京任教育部编审。抗日战争胜利

  • 幼素娥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幼素娥

    幼素娥女,演员。原名董佩玉。浙江上虞人,1932年7月出生。1946年初在沪从师筱素娥学艺,工小生。1949年随师参加上海军管会领导的男女混演的复兴越剧团。中文名:幼素娥别名:董佩玉职业:演员出生地:浙江上虞幼素娥女,演员。原名董佩玉。浙江上虞人,1932年7月出生。1946年初在沪从师筱素娥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