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殷士儋

殷士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4/1/25 9:11:45

殷士儋(1522―1581),字正甫,世称棠川先生,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嘉靖进士。隆庆四年(1570)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次年为高拱所倾,致仕归。筑庐泺水之滨,经史自娱,学者称棠川先生。

基本资料

本名:殷士儋

别名:棠川先生

字:正甫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

出生日期:1522年

逝世日期:1581年

主要作品:《金舆山房稿》

主要成就:教授明穆宗

官职: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谥号:文通,改谥文庄

追赠:太保

人物生平

殷士儋自幼勤奋好学,嘉靖十九年(1540年)考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任翰林院检讨与张居正同科。后充任裕王朱载垕(即隆庆皇帝)的讲官。后又迁为右赞善,进官洗马,仍负责教育裕王。隆庆元年(1567年),升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务,进礼部右侍郎,不久又任吏部右侍郎。翌年春,升为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务。冬,又回礼部掌理部务。隆庆三年(1569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后晋升少保,改为武英殿大学士。隆庆四年(1570年)正月,发生日食和月食。殷士儋借此上疏言事,提出“布德、缓刑、纳谏、节用”等建议,令大小官员关心民间疾苦。不久,进为太子太保,一年四季进讲《祖训》、《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深得隆庆帝嘉许。但遭到首辅高拱的排挤打击。隆庆五年(1571年),殷士儋多次上疏请求辞官返归故里,获隆庆帝旨准并赐给道里费,仍领薪俸。

殷士儋回济南后,选定元代万竹园故址为栖身之处,筑室于滦水之滨,取名“通乐园”,在园内垒山叠石,疏泉筑亭,构舍植花,着书讲学,从者如云。居家十一年,于万历九年(1581年)去世,葬于历城党家庄东凤凰山南麓。朝廷追增太保,谥号“文通”,后改谥号为“文庄”。

人物评价

殷士儋在诗坛颇负盛名。明代嘉靖年间,历下诗人号称“边(贡)、李(攀龙)、殷(士儋)、许(邦才)”。士儋与李攀龙等游。有《金舆山房稿》十四卷,见《四库总目》。

史籍记载

殷士儋,字正甫,历城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凡关君德治道,辄危言激论,王为动色。迁右赞善,进洗马,直论如故。隆庆元年擢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进礼部右侍郎,未几改吏部。明年春,拜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其冬,还理部事。四年正月朔望,日月俱食。士儋疏请布德、缓刑、纳谏、节用,饬内外臣工讲求民瘼。报闻。以旧恩,进太子太保。时寒暑皆罢讲,士儋请如故事,四时无辍,并进讲《祖训》及《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帝嘉纳之。

始世宗定宗籓条例,亲王无后,以兄弟及兄弟之子嗣,不得以旁继。嘉靖末,肃怀王薨,无子。其大母定王妃请以辅国将军缙贵嗣,礼部议缙贵实怀王从叔,不可承祧。诏许以将军摄府事。及帝即位,王妃复请,前尚书高仪执不可。缙贵重贿中官,属宗人为奏,祈必得。士儋持之甚力。帝以肃籓越在远塞,不王无以镇之,遂许缙贵嗣。士儋争曰:“肃府自甘州徙兰州,实内地。且请别选郡王贤者理府事,毋遂私请,坏条例。”而帝意坚不可夺。士儋乃请封为郡王,诸宗率以此令从事,帝终不许。故事,郊毕,举庆成宴。自世宗倦勤,典礼久废。帝即位三载,犹未举行,士儋始考定旧仪行之。十一月,命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事。俄俺答封事成,进少保,改武英殿。

始士儋与陈以勤、高拱、张居正并为裕邸僚,三人皆柄用,士儋仍尚书,不能无望。拱素善张四维,欲引共政,而恶士儋不亲己,不为援。士儋遂藉太监陈洪力,取中旨入阁,以故怨拱及四维。四维父擅盐利,为御史郜永春所劾。事已解,他御史复及之。

拱、四维疑出士儋指,益相构。御史赵应龙遂劾士儋进由陈洪,不可以参大政。士儋再辨求去,不允。而拱门生都给事中韩楫复扬言胁之,士儋亦疑出拱指。故事,给事中朔望当入阁会揖。士儋面诘楫曰:“闻君有憾于我,憾自可耳,毋为他人使。”拱曰:“非体也。”士儋勃然起,诟拱曰:“若逐陈公,逐赵公,复逐李公,今又为四维逐我,若能常有此座耶?”奋臂欲殴之。居正从旁解,亦谇而对。御史侯居良复劾士儋始进不正,求退不勇。士儋再疏请益力,乃赐道里费,乘传归,有司给禀隶如故事。家居十一年卒。时居正垂没,四维为政,怨士儋。赠太保,谥文通。久之,改谥文庄。

墓地

在济南市西南郊凤凰山下的殷家林村北头,坐落着明代内阁大学士殷士儋的墓地,殷家林村原名吕王庄,自明代宰相殷士儋的墓园建在村边后,村名就改成了‘殷家林’,守候墓林的殷士儋后人也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

殷士儋第十八代孙殷广和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一则《狐嫁女》的故事中,说一位“殷天官”深夜住进一个荒院,参加狐狸婚礼,并做了“新夫妇”的傧相,还应邀参加了狐狸的婚宴等活动。故事里的“殷天官”指的就是殷士儋,蒲松龄在故事里介绍“殷天官”有胆略,又借狐翁之口赞其“倜傥”。

殷广和介绍说,他小时候还见过殷氏家族供奉的殷士儋画像。“画像大约一米宽、一米半高,是一张全身像,祖宗穿一身官服,带着有帽翅的乌纱帽,坐在太师椅上,很威严!”殷广和讲,可惜在文革期间,这幅珍贵的画像被焚烧了。

“我带你们去墓地看看吧。”随后,记者跟随殷广和从殷家林村北行,沿着一条笔直的“神道”,步行约五百米来到凤凰山下的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墓顶上耸立的一株郁郁葱葱的古柏,古柏高约四米,部分树根裸露地面,树枝苍劲虬曲,古朴壮观。再看墓地,形状呈四方形,台基高约两米,周长约二十米,四周由仿木制榫卯结构的青石嵌接而成,保存比较完好,台基中间封土高约三米,上面荆棘丛生,整个墓区呈现出一种沧桑气氛。在墓地的东南侧,有一个残缺石碑,上刻有“殷士儋墓”四个大字,以及“济南市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九年九月三日公布”和“历城县人民政府立”等字样。

“听老人说,这棵柏树从建墓时就有,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墓四周的台基也是原来的。”殷广和回忆说,在他小时候,墓地并不是现在这样。那时,墓前有一座大约三米高的大石碑,上面的碑文是严嵩题写。在墓前一百米处,有一汉白玉牌坊,雕刻做工非常精美。在墓前碑两侧各有一座石碑,上有墓志铭,两边还各有五个石人,以及石马、石羊等石像依次排列,墓地四周还有大片的松柏,看起来很有气势。

《明史》记载,明神宗万历九年,殷士儋逝世,皇帝赐其“金顶玉葬”,谥号“文庄”。墓地约有三十亩,筑汉白玉牌坊,墓区内遍植松柏。因此,殷广和的话并非虚言。

“可惜在文革时期‘破四旧’时,墓碑和牌坊都被砸毁了,现在只有一些残石和石像散落在村里。”殷广和说,一个散落在村民院子里的石羊被人趁黑夜偷走了。听说有残石和石羊可能散落在附近的果园里,记者随后在殷广和和村支书张传刚带领下,在墓地前面的果园里寻找。当走到一处果园时,突然在绿色藤条篱笆里面发现两只石羊,只见两只石羊大小基本一致,都将近一米高,身上的花纹已经非常模糊,其中一只石羊的双眼还被人涂抹了红色颜料。

“这里还有一块石板。”一路寻找,殷广和又在路边枯草里,发现了一条长约3米的长方体青石板,上面已被侵蚀得斑驳陆离。他说,这就是当初墓前牌坊上的横梁,那个时候有如此大的石头构件,可见墓地的规制在当时非同一般。

年近八旬的殷老太太是殷广和的本家姐姐,也是殷士儋第十八代后人,她从家里拿出用红绸布包裹着的《殷氏族谱》,小心翼翼地打开给记者看。族谱里有介绍殷士儋的《文庄公小传》,详细记载了殷士儋的生平,还有其好友、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写的《送殷正甫并引》和《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十首》,以及为殷士儋母亲所写的祭文。

“他学识渊博,诗文精湛,与‘前七子’之一边贡、‘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以及著名诗人许邦才并称为‘边李殷许’。”殷广和说,他查看过《续修历城县志》,上面评价殷士儋的诗“体齐鲁之雅驯,兼燕赵之悲壮,禀吴越之婉丽,是吾乡一巨手”。可见殷士儋在诗词方面当时就备受尊崇,至今仍有《金舆山房集》、《明农轩乐府》等著作传世。

据载,嘉靖二十六年,殷士儋中进士,曾做过裕王(后来的明穆宗)的老师。殷士儋尽职尽责,把自己崇高的道德标准灌输给学生。《明史·殷士儋列传》中说,殷士儋做裕王的老师期间,“凡关君德治道,辄危言激论,王为动色”。

殷士儋于隆庆元年擢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隆庆二年拜礼部尚书,隆庆四年,任文渊阁大学士。他是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曾不顾权臣的排挤,向皇上进谏,“疏请布德、缓刑、纳谏、节用,饬内外臣工讲求民瘼”。同时,他又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正义之士,曾因看不惯作威作福的权臣高拱,竟在众臣面前“奋臂欲殴之”。隆庆五年,殷士儋辞官后返故里济南,“筑庐于泺水之滨(今趵突泉公园万竹园)”,死后葬于济南西南郊凤凰山。

“400多年了,现在知道殷士儋的人越来越少,实在是一件憾事。”村支书张传刚说,殷士儋墓先后两次被盗挖,其中有一次,不法分子竟然在墓区挖了两米多深的洞,一处台基石栏也被撬坏,所幸被村民及时发现制止,盗墓贼才没有得逞。张书记说,殷士儋墓不久前入选第三批省级文保单位后,他们特别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采取措施,加强对殷士儋墓的保护和修缮,使其作为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长期供后人瞻仰凭吊。

标签: 殷士儋

更多文章

  • 陈以勤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以勤

    陈以勤(1511年~1586年),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祖籍四川阆中,北宋宰相陈尧佐之后,明朝中期名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后为裕王(明穆宗)讲官,迁修撰,进洗马。因为为裕王讲官九年,有羽翼之功,而深自晦匿,于是裕王曾书“忠贞

  • 高拱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坖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

  • 严讷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严讷

    严讷(1511-1584年),字敏卿,号养斋,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明朝大臣,官至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当时三吴地区倭寇横行,又遇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官府征敛益急。严讷上书陈情,极言百姓困苦,得以免征。之后入位

  • 袁炜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炜

    袁炜(1507年~1565年),字懋中,号元峰,浙江慈溪人,汉朝太尉袁安之后,明朝嘉靖年间重要官员。嘉靖十七年(1538年)探花,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卒赠少师,谥号文荣,著有《袁文荣公集》。本名:袁炜字:懋中号:元峰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慈溪

  • 吕本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本

    吕夲(běn)(1503—1587),明初更定图籍误姓李,中进士后奏复原姓,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浙江余姚县城(今余姚镇)人。(概述图片来源:明人绘《吕文安公像》)本名:吕夲别名:吕本善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所处时代:明朝时期出生地:浙江余姚县城吕夲(běn)(1503—1587),明初更定

  • 张治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治

    张治(1488年-1550年),字文邦,号龙湖,茶陵县秩堂人。茶陵四大学士之一。正德十五年(1520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以礼部尚书入阁。嘉靖二十九年十月十四日病卒,赠少保,谥文隐。本名:张治字:文邦号:龙湖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茶陵县秩堂出生日期:14

  • 张璧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璧

    张璧,字崇象,明朝人,生于石首西南高陵冈,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弘治八年中举人,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简。壁撰有阳峰家藏集三十五卷,《四库总目》行于世。本名:张璧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石首西南区主要作品:《四库总目》主要成就:弘治八年中举人正

  • 许赞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赞

    许赞,河南灵宝市大王镇沙坡村人。明代大学士。曾任刑部侍郎,秉公断案,名噪一时。明朝嘉靖年间,官至吏部尚书。据说花园口得名,与之任吏部尚书时所建540亩许家花园有关。著有《松皋集》二十六卷。许赞(1473-1548),字廷美,号松皋,河南灵宝人,前吏部尚书许进之子,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官大名府

  • 顾鼎臣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顾鼎臣

    顾鼎臣(1473年3月23日—1540年11月4日),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人,祖籍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明代中期大臣、内阁首辅。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以编修《孝宗实录》有功,升任翰林院侍讲,正德十一年

  • 方献夫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方献夫

    方献夫(1485年4月4日—1544年6月26日),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良登村)人,祖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明朝中期大臣、内阁次辅。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选庶吉士。正德年间,历任礼部主事、吏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后拜王守仁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