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生洪

王生洪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28 更新时间:2024/1/15 12:41:31

生洪,男,1942年6月生,汉族,江苏通州人,大学学历,教授。中国教育家,科学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曾长期从事精密跟踪雷达、射电天望远镜和大型天线系统结构设计和计算力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历任:上海科技大学务副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期间先后兼任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中共十五大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六、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中共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十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青联委员,第五届上海市青联副主席,第五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副会长,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国际学术咨询组成员,上海杉达学院荣誉董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生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

出生日期:1942年6月

毕业院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家、科学家

人物介绍

王生洪1965年8月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工程力学系。

曾任上海科技大学精密机械系副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委统战部长(期间又先后兼任上海大学(1987-1992)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上海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等职)、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1995年起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12月后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

1984年为王生洪中国国家教育部特批教授,曾担任中国电子机械学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1990年)。

复旦大学荣休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院董会主席。

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

1981年-1983在美国普度大学、亚里桑拿大学和德州大学访问学者。

王教授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大型电子设备(射电望远镜、卫星地面站、雷达等)结构设计,计算力学以及数学优化软件库的研发。王教授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并曾任中国电子机械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被任命为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并兼任上海市高教局局长。

1995年王教授被任命为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同时担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

1999-2009,出任复旦大学第十八任校长。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王生洪教授倡导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通识教育;促进学科交叉发展,着力建立科研大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大学组织活动,推动复旦大学与海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曾为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国际学术咨询组成员。曾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奖章、法国里昂商学院金色联盟奖。

学习经历

1965年8月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力学系;

1981年3月至1982年8月在美国普度大学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进修;

1982年8月至1983年2月在美国亚里桑拿大学航空机械系进修;

1983年2月至1983年6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天文系合作研究。

工作经历

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

上海市委统战部长(期间又先后兼任上海大学(1987-1992)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上海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等职)、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1998年12月起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2009年1月卸任)。

上海杉达学院荣誉董事;

退休后任文化活动家、策划人。2010年策划成都谭氏官府菜中秋重金征联活动,并担任评委。

获奖荣誉

1984年中国国家教育部特批教授,曾担任中国电子机械学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1990年)。长期从事精密跟踪雷达、射电天文望远镜和大型天线系统结构设计和计算力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K.C.频段20米卫星天线系统”“6米口径长基线干涉仪射电望远镜”“大型天线结构优化设计”“大型结构可靠性分析”等课题,先后获得上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978年)、中国科学院六五科技攻关成果奖(1986年)、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中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990年)等。著有《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等,发表论文四十篇。王生洪曾获“上海市青年突击手”“上海科技大学校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专于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和计算结构力学研究。撰有论文《天线结构的可靠性》《大型天线结构的保型优化设计》等,主编《电子设备机械设计》。

王生洪先后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全南大学名誉博士,并曾获“上海市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奖”等荣誉。王生洪曾多次赴美国参加学术会议;作为上海市府代表团赴美国访问留学生,多次应日本政府邀请访问东京、大阪等城市;应德国赛德尔基金会邀请访问德国巴伐利亚州;作为上海政府友好访问团成员访问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多次赴比利时访问参加中欧国际学院董事会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会;应法国上海总会邀请,访问法国。

上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978年)

中国科学院六五科技攻关成果奖(1986)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

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

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990)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名誉博士

爱尔兰国立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博士

韩国全南大学名誉博士

香港大学名誉博士(2013),

“上海市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

“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上海市劳动模范”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奖”。

曾任职务

王生洪曾任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委统战部长(期间又先后兼任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局长、党组书记、上海市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等职)、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1995年起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12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2009年,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由玉良接任。王生洪曾任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国政协委员,中共上海市第六、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中共中央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七届、第十届人大代表,第五届中国青联委员,第五届上海市青联副主席,第五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副会长,首届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国际学术咨询组成员,中国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1984年国家教育部特批教授,曾担任中国电子机械学会副主任委员(1980-1990)。长期从事精密跟踪雷达、射电天文望远镜和大型天线系统结构设计和计算力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K.C.频段20米卫星天线系统”、“6米口径长基线干涉仪射电望远镜”、“大型天线结构优化设计”、“大型结构可靠性分析”等课题,先后获得上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978年)、中国科学院六五科技攻关成果奖(1986)、国家科技进步-等奖(1987)、上海科技进步-等奖(1990)、全国教育科研成果-等奖(1990)等。著有《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治学思想

王生洪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人文精神缺失

王生洪认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很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这种社会弊病很容易发生。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根深蒂固,近代“唯科学主义”也很有市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广为接受。加之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功利价值追求,使得人文精神被严重漠视。

创新动力不足

王生洪认为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都是在通识教育的坚实基础上方才能够得以造就的。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指出,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应该对专业以外的学科具备必要的常识,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做一个完整的现代人,并具备综合判断的能力”,而传统考试与教育制度的流弊则是“造成一种所谓‘对很多事情知道得很少,对很少事情知道得很多’的‘专家’。这种专家只有很狭隘的专业或纯技术观点,却无法妥善处理专业以外的重要问题,甚至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的“专家”,当然不可能是创造性人才。

素质结构失调

王生洪认为大学生占人口比来,国家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但是,这几年就业形势却不太乐观,问题出在哪里,因素很多。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不适应。大学是要培养专业人才的,但是,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大学专业培养不可能完全跟着跑,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学习的能力、健全的心智去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通识教育应当大力提倡。

标签: 王生洪

更多文章

  • 张志让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志让

    张志让(1893年12月28日—1978年4月26日),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江苏省武进县人。早年曾求学于复旦公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东吴大学教授。张志让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洪流,是一名热诚的爱国民主志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 章益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章益

    章益(1901~1986),男,字友三,安徽滁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2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成绩列当年文科毕业生第二名,获金质奖章。至1924年,在复旦大学附中任英文教员。民国32年至民国3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中文名:章益出生日期:1901年逝世日期:1986年毕业院校:上海

  • 钱新之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钱新之

    钱新之(1885-1958),名永铭,字新之,以字行,晚号北监老人。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生于上海。民国时期江浙财阀的代表人物之一。中文名:钱新之民族:汉族籍贯:浙江吴兴(今湖州)出生日期:1885年逝世日期:1958年主要成就:曾为国民党政府国大代表出生地:上海钱新之早年在育才学堂读书,1902

  • 唐路园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路园

    唐路园,本名元湛,1873年赴美留学,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中文名::唐路园籍贯::广东香山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861年去世年月::1921年唐路园,本名元湛,1873年赴美留学,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人物经历唐元湛(1861-1921)号路园,广东香山人。1873年6月作为第二

  • 高凤谦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凤谦

    高凤谦,号梦旦。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1893年任浙江大学总教习。1894年赴日任留学监督。回国后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长、编译所所长、出版社长、复旦公学监督等职。译有《日本法规大全》,编有《辞源》等。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郑振铎的岳父。中文名:高凤谦出生日期:1869年逝世日期:1936年出生

  • 夏敬观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敬观

    夏敬观(1875年-1953年),近代江西派词人、画家。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吷庵,别署玄修、牛邻叟,江西新建人。生于长沙,晚寓上海。本名:夏敬观字:剑丞、盥人、缄斋号:吷庵所处时代:清末民初出生地:江西新建出生日期:1875年逝世日期:1953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入新建县学,

  • 卢郢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卢郢

    卢郢,金陵(今南京)人。出生年不详,卒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前后。五代十国南唐后主丙寅(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或乾德五年状元。本名:卢郢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金陵主要作品:《全唐诗》记录其作品卢郢,金陵(今南京)人。出生年不详,卒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前后。五代十国南唐后主丙

  • 祖冲之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籍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出身范阳祖氏。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在3.1

  • 徐熙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熙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中文名:徐熙国籍

  • 张简斋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简斋

    张简斋(1880~1950),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中医世家,民国时期著名中医,有“南张北施(施今墨)”之称,为民国时期“金陵四大名医”之首。曾任中国国医学会理事长、南京国医学会理事长、重庆国医公会理事长、卫生部中医委员会委员、考试院高等中医考试典试委员、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