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之桢

张之桢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3/12/5 2:53:35

张之祯先生(1885~1967),字云樵,浙江绍兴人。1885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自幼饱读诗书,1897年应县童子试,得中秀才榜首。后因受近代民主思潮的影响,萌生了反封建意识,放弃贡试,一面执教于绍兴育麟学校,一面跟随徐锡麟先生参加反清活动。1907年,徐锡麟先生因行刺安徽巡抚恩铭而遭满清政府惨杀,加以受封建家庭的倾轧,先生离开绍兴,只身来杭州勤工俭学,就读于浙江高等学堂(求是书院)。

基本资料

名:张之桢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885年

逝世日期:1967年7月

工作经历

张之祯先生自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从1913年起一直在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省立高级商科中学、省立高级中学商科担任教员、学级主任、教务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在极其危难的情况下,于1942-1946年,出任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长,为从联高划出重新单独成立高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6年学校复员回杭后,因同情学生运动,被解除校长职务,改任厅聘教员兼教务主任,1948年退休。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热爱,重返商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直到1955年光荣退休。195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担任民革浙江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杭州市委会副主委,并历任杭州市第三届、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浙江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等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事业作出贡献。“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于1967年7月逝世,享年83岁。

张之祯先生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商业教育事业,在一个学校里整整工作了42年,桃满天下,是一个在省内享有很高声誉的教育家。他富有爱国心和正义感,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尊师爱生,勤奋工作,治学严谨,堪称师表。

工作成就

重新单独成立商校奠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州沦陷,杭高(包括商科)迁到金华锁园上课。1938年6月,从杭嘉湖撤退的杭高、杭初、杭师、杭女中、杭州民众实验中学、嘉兴中学、湖州中学等七所学校,合并成立浙江省临时联合中学,在丽水县碧湖镇开始复课,张之祯先生继续在校任教。1942年5月,日寇侵犯金华、丽水,联高由丽水碧湖迁云和、景宁,再迁青田之南田。先生因有家眷被疏散到碧湖缸窑村暂住,没有随学生转移。就在这种情况下,省教育厅根据社会需要,决定将商科从联高划出,单独成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并任命先生为校长。商科学生恐先生在这危难之间,不肯挑此重担,派出三名代表偷渡敌人的天然封锁线——瓯江,跑到碧湖缸窑村,先生哭诉,恳求他迅即出任校长,以挽救濒临困境的学生。开始,张先生的夫人不太同意他冒生命危险去“收拾烂摊子”,先生自己也知道敌人用机枪封锁瓯江,要冲过这条封锁线有很大危险,而且即使冲过去出任商校校长,任务也非常艰巨。但他想到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想到办了几十年的商校和近三百多名无家可归的流亡学生,动情地对他夫人说:“为了商校,为了学生,我一定要去,你们母女俩暂且留下自己谋生吧!”他的夫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也欣然表示同意。就这样,他毅然抛开妻小,于当晚与三名学生代表冒险偷渡瓯江,长途跋涉到云和县,接受省教育厅委派,出任浙江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长。接着奔赴联高所在地,洽商分校事宜,并将商科师生迁回日寇已撤退的丽水县碧湖镇龙子庙,为重新单独成立高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培养合格的财经人才

当时高商所在地丽水县碧湖镇,地处抗日前线,离敌占区不到150公里,日寇每年春秋两季常来袭扰。从1942年秋到1945年9月日寇无条件投降期间,曾沦陷两次。每逢紧急关头,张之祯先生总是带领全校师生辗转于小顺、西坑、南田等地,既要保证师生的安全,又要安排师生的生活,待日寇退出碧湖后再回校恢复上课,真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幸赖师生通力合作,得以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考虑到高商是浙江培养财经人才的最高学府,不能满足于弦歌不辍,而应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因而在他出任校长后,就提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修建校舍,聘好教师,选好学生,添置图书,加强管理,把高商建设好”的方针,除察勘校址,修复校舍外,他还四处奔走,聘请有真才实学、教学效果好的人担任教师。也有仰慕他的为人,宁可辞去条件优越的工作来高商任教的。因而一时间名师云集,如贤进、楼质明、徐光蘧、裴浩馨、徐立朝、郑开甸、钱挺丞、方持衡等,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这就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张之祯先生不仅慎重选聘教员,而且严格按标准录取新生,绝不徇私情。如1943年永康县新群高商停办,部分学生跑到云和经省教育厅登记要求入学,为把好质量关,他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考试,按成绩分别插入各年级,极少数学生基础太差,则动员返回原籍。与此同时,他还要求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并以“勤、慎、诚、恕”为校训,努力培养“从严”、“求实”的校风,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依法治校。如1944年张之祯先生的幼子违反校规,在校务会议上讨论时,张老不徇私情,坚持从严处理,开除出校,其他校务委员认为最多只能给予停学一学期的处分。会议僵持了一天,最后才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给予停学一学期的处分。这件事对学生震动很大。正是由于这样,尽管当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非常艰苦,但师生情绪高昂,校纪严明,学习风气相当浓厚,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在烽火中健康成长,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赞赏,不少人解放后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有的还被评为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编辑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

在枪声不绝、环境恶劣的最前线办学,为什么高商师生有那样强大的凝聚力呢?这同张之祯先生尊重教师,热爱学生,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是分不开的。张老为人和善,虚怀若谷,对教师非常尊重、诚挚,对学生总是谆谆诱导,亲切和蔼。他平日以校为家,连春节都亲自值班,让有关人员回家团聚。每天清晨第一个到操场参加学生早操,每晚熄灯后,都要亲自提着灯笼查看教室宿舍后,才回到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卧室工作和休息。更其可敬的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先把师生安排好。比如,在白天遭到敌机侵袭发出警报时,他总是先到各教室查看一遍,然后再转移到安全地带。在敌人流窜时,他总是先组织广大师生带上衣物转移,自己与少数同学留守学校,直到敌人毁桥炸路,遥见火光,才去追赶师生大部队。老校长年近花甲照样背着十斤粮食翻山越岭,有的工作人员考虑他年纪大、工作累,给他雇来轿子,他坚决加以拒绝,坚持与师生一起步行。有的教师看到这种情况激动地说:“与张校长一起,再危险再艰苦也心甘情愿,决不离开商校。”有的女同学因白天要走崎岖山路,黑夜靠几只灯笼赶路,感到难以支持,张之祯先生就不断鼓励她们,对全体学生说:“我们是一个集体,只要我在,决不失散一个学生,大家要患难相依,生死与共。”在他的言行影响下,同学间开展了男帮女、强帮弱的团结互助,终于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杭州商学院退休干部、当年在高商担任会计的阙良俊同志每回忆起这段经历,总不无感慨地说:“象张老这样的校长,在旧社会真是少见。”

廉洁奉公、品德高尚

在旧社会当上高商校长,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按一般估计,其家庭生活应比较富裕。可是,熟悉张之祯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不仅没有发过什么“国难财”,而且连自己微薄的工资也经常赠送给无家可归的学生添购鞋袜和文具用品,家中生活一度主要靠他夫人做针线活和编织加工收入度日,家里穷得准备将其小女儿送人当童养媳。但这种家贫如洗的情况,仍未能动摇他那爱护学生的慈父般的心,只要学生有所求,无不解囊相助。他的夫人戏谑说:“别人当官发财,你做了校长,我连你的工资也见不到了,哪有你这样的大傻瓜。”他却笑哈哈说:“苦是苦一些,但苦中有乐,其乐无穷。”并谆谆告诫,“做人要做得清白,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大家,对得起苍天啊!”

1945年夏,总务主任见校长家生活长期极其困难,来校长家相告,学生历年伙食中节粮食三万多斤,无帐可查,可分而食之。张之祯先生听后坚决不准。不久,学校召开欢庆抗日胜利大会,师生载歌载舞,他就在会上宣布这几年结余三万多斤粮食全部交膳食管理委员会改善师生生活,顿时全场掌声雷动。同时,他还向学生公布了救济金和救济物资的收支情况,并建立师生稽核组进行审核。全校师生深受感动。为了颂扬他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同学们献给他一枚铜质的圆形纪念章,上面刻有“同甘共苦”四个字,以表示对校长的崇敬。

正是由于张老一生清白、两袖清风,他五个子女高中或高商毕业后,因限于经济条件,就都参加工作,没有一个直接升大学的。在他退休以后,两位老人的生活全靠退休金和子女抚养,没有丝毫积蓄。真可以说是留得清白在人间,值得后人永远怀念和学习。

同情学生运动

张之祯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当年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古训教育学生,要求毕业后切不可为日伪做事。同时,他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对被迫害的师生常竭力奔走营救。如1944年春,三年级学生徐××(永康县人)失踪后,经多方打听,得到该生被中统调查室关押在狱中,张老不顾个人安危,即奔省教育厅等单位,据理力争,最后保释回校后离校他去。1944年秋季,二年级温州籍学生陈朱廉等人的进步活动,引起当局注意。张老得知后即通知他们回避,后陆续离校参加革命。又如1946年夏,杭州的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因为物价飞涨,要求政府当局调整生活补助费和增加学生伙食费,分别成立了教职员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学生代表蔡家骥等走访了张校长,他表示支持。于是学生代表就积极组织高商师生参加全市职业学校的罢课游行等活动。事后,浙江省主席沈鸿烈下令,对组织学潮的要给予开除。省教育厅长许绍棣找到张校长说:“你是政府任命的校长,怎么能支持学生反政府行动,现在唯一的补救办法是将毕业班带头的几个学生开除,以挽回影响。”张老当即表示:“这不行,游行是我同意的,决不出尔反尔,况且他们没有错,不能开除他们。一切由我承担,我校长可以不当。”就这样,张之祯先生为了保护进步学生,被撤销校长职务。当局宣布这一决定时,学生痛哭失声。但新校长到校后,学生仍称张之祯先生为老校长。由此看来国民党政府可以免去张老的校长职务,却无法抹掉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正如一九四六届毕业生于1986年在杭州共聚时,在“重聚小记”中所写的那样:“大家对已故的张之祯校长表达无限缅怀之情,对他在1946年为保护我年级组织反蒋学生运动的同学而被国民党反动派撤职表示敬意。”

知识渊博

张之祯先生不仅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校长,而且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教师。他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善于独立思考,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在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四十多年中,曾先后担任过教学、簿记和珠算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生对数学有特殊的爱好和研究。早在浙江高等学堂求学时,因数学成绩优异,学校就曾聘请他兼教过低年级数学课。在他从事教学工作前期主要讲授这门课程。他备课非常认真,对各种数学书爱不释手,并往往把所有习题都先做一遍,针对学生水平的高低准备好几套解题方案,讲课时总力求从多方面提出问题,发学生思考,注意因材施教,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领会,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新的启迪。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来杭州商学院访问时,曾特地约见了先生的大女儿和女婿,赞扬先生二十年代初给他们班讲数学课,有一些独到见解,至今还留下深刻的印象。

张之祯先生在教书生涯的中后期则主要讲授簿记和球算等课程。他在珠算上创造了一套“乘除速算法”。旧高商毕业生都有一手过硬的珠算本领,这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几个子女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也都练得一手“好算盘”,有的还被选为浙江省珠算协会理事。张老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曾编写了一本珠算讲义,有不少创见,可惜原稿在“文革”抄家时被毁,没有流传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师生共敬仰

张之祯先生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商业教育事业献身的一生,他为从联高划出商科单独成立高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桃李满天下,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师生发自内心的尊敬。早在1929年省立高级商科中学并入省立高级中学时,师生就送给张之祯先生一块楠木镜框作为纪念,内嵌张仙果骑驴画,左上角写“张之祯教学20周年”,右下角写“省立高商赠”。1948年,国民党政府当局要张老退休,同学们又送他一块精美木雕,上面写着:“亲爱的老校长,有多少人从您这儿起步,踏上祖国的征途。高商全体师生赠”。

这里更加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张老早年的学生,当时继任高商校长的钟大雄先生等人,出于对张老的尊敬,联络京沪杭一带的知名校友,以章乃器、寿勉成等作为发起人,为张老筹建礼堂发起募捐,一时间各地校友纷纷解囊捐献,总数达金元券二千万元,在屏风街高商校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五百人的大礼堂,定名为“之祯堂”,并在“之祯堂”落成后,邀请校友代表回校,隆重召开庆祝大会,颂扬张老一生的为人和办学功绩。张老坐在台上热泪盈眶,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频频起立致谢,此情此景,感人肺腑。在浙江教育界能获得师生如此爱戴和崇敬的,确不多见。

标签: 张之桢

更多文章

  • 项定荣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项定荣

    项定荣(1908—1987),字行健,嘉善魏塘镇人。1987年病逝于纽约。本名:项定荣字:行健出生地:嘉善魏塘镇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日期:1987年1928年,国民党南京中央党务学校毕业。次年,被选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先后担任民众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训练部长及常务委员。1931年,参加国

  • 叶溯中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叶溯中

    叶溯中(1902—1964),名震,字溯中,幼名竹生,长以字行。先后任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典试委员、军事委员会秘书、正中书局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等职。抗战爆发后,曾创独立出版社和《民意周刊》社。中文名:叶溯中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64年字:溯中叶溯中(1902—1964),名震,字溯中

  • 林晓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林晓

  • 张琏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琏

  • 李涵真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涵真

    李涵真,曾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中文名:李涵真原工作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李涵真,曾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人物经历曾于1918.8-1927.4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 周锡经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周锡经

    曾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中文名:周锡经原工作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曾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人物经历曾于1912.8-1918.8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 郑在常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郑在常

    郑在常(?~1916年),字岱生,号复庐,余杭人。本名:郑在常字:岱生号:复庐出生地:余杭人逝世日期:1916年郑在常(?~1916年),字岱生,号复庐,余杭人。郑在常(?~1916年),字岱生,号复庐,余杭人。曾任清度支部主事。光绪三十年(1904年)参与创办杭州女学堂。三十一年十二月,任杭州女学

  • 洪民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洪民

    洪民(1914-2004),男,生于1914年11月,浙江宁波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中文名:洪民出生日期:1914年11月逝世日期:2004年9月9日毕业院校:中央大学医学院主要成就: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46年入美国维利弗治总医院颌面中心进修。次年回国。1958年加入中国

  • 朱元鼎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鼎

    朱元鼎(1896—1986),浙江鄞县(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为中国水产科研和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国际著名鱼类学家、中国鱼类学的主要奠基人和水产教育家。1952年以后,历任上海水产学院(今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海洋渔业研究室主任、鱼类研究室主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中文名:朱元鼎国

  • 戚寿南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戚寿南

    戚寿南(1893~1974),男,浙江宁波人,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内科医学的奠基人。191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因成绩优异获得美国罗氏基金推荐并保送美国留学,就读于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医学院。1920年获美国医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麻省总医院任职,一年后返回中国。1922年至1934年,任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