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邵厚坤

邵厚坤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26 更新时间:2024/1/4 19:12:38

邵厚坤,桥梁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的开拓者。主持了我国第一孔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设计并参与我国第一座采用顶推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修建;首次在工程中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指导完成国内首次采用转体施工方法架设的刚性索、槽形梁铁路斜拉桥和设计当时国内外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我国桥梁建设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基本资料

名:邵厚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9年5月16日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

职业:学者

出生地:河南省郑州市

人物生平

邵厚坤,祖籍浙江省杭州市,小学和中学正值国内军阀混战,日寇侵华烽火四起,为了求学,他四处奔波,从河南到上海又辗转到云南,饱受流离之苦,看到祖国大好山河被蹂躏,民不聊生,邵厚坤和当时许多热血青年一样,立志“科学救国”。他于1947年毅然投考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2年改为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铁道部设计局桥梁课,此后随机构调整和变动相继转入铁道部设计局大型建筑课,定型设计课,铁道部设计总局定型设计事务所,1957年到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工作直至逝世。在长期的桥梁设计生涯中,邵厚坤始终如一地执著追求,坚持不懈地忘我工作。50~60年代正值我国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高潮,给刚参加工作的邵厚坤以施展才能的舞台,为了解决钢材缺乏,以混凝土结构代替钢结构是铁路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他急国家所急,主持了我国第一孔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的设计工作,并参加了研究试验和试制,他连续几个月吃住在桥梁厂,同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解决了很多困难,做了大量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为我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制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邵厚坤在铁道部“五·七”干校劳动长达4年之久,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影响他对学习的渴望,他读英文版的马列著作和泽东选集,使自己的英文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197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铁道部组织专家到美国林同炎国际工程设计咨询公司进修,由于邵厚坤业务精湛,外语又不曾荒废,被选到国外进修一年半时间,他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钻研美国桥梁工程方面的先进技术,十分珍惜这次出国深造机会。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经济建设进入一个空前的高潮,邵厚坤虽已年过50,仍带着一腔热情,和其他几个同志来到中国第一个特区深圳安营扎寨,一干就是18年,他立足深圳、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到处留下了他的一件件设计佳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桥梁事业的发展。

邵厚坤为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路劳动模范”,199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获第二届“詹天佑工程奖”。

邵厚坤,桥梁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的开拓者。主持了我国第一孔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设计并参与我国第一座采用顶推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修建;首次在工程中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指导完成国内首次采用转体施工方法架设的刚性索、槽形梁铁路斜拉桥和设计当时国内外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我国桥梁建设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主要成就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的开拓者

20世纪50年代,邵厚坤主持了全国第一孔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工作,并参加了该梁的研究试制,当时可借鉴的只有前苏联标准图和设计指南,他与同事们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全面掌握了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该梁的试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的起点。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广泛使用,针对制造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1964年铁道部组织工艺革新攻关,邵厚坤与科研、制造单位的专家共同主持了环销锚和管道形成的工艺试验革新,以及这两项工艺制造细则的编制,他还主编了新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标准图,把我国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的技术水平推一个新的高度。

邵厚坤在主持“深圳市铁路高架桥”设计中,针对该桥穿越繁华商业区,需要尽量压低梁高以满足桥下道路的通行净空要求,提出应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新构想并付诸实践。这在我国铁路桥梁中尚无先例,该桥梁高跨比仅为1/21,满足了使用的要求,在设计中他解决了预应力体系的选择、施工方法的确定、开裂后截面压应力计算等一系列难题,还编制了结构电算程序。该桥由简支梁158孔,连续梁4联组成,如此大规模运用以新的设计理论为基础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不仅在国内是创举,在国际上也不多见。1988年深圳市组织对该桥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桥设计水平高,梁的造型轻巧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就梁的高跨比而言设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大桥建成后多次在电视中出现,成为深圳特区的一个景点,并于1989年获国家优秀工程银质奖。由于设计时尚无规范可循,他主持编写了《深圳市铁路高架桥所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和试验》一书,还指导编制了“超低高度部分预应力梁”铁路通用图,该设计1994年获国家优秀标准设计金奖。

1992年,他指导设计的深圳春风路高架桥建于深圳市中心,条件复杂,全桥跨越河流、铁路和城市干道,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大悬臂连续箱梁,匝道桥采用多种形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梁,结构种类繁多,但全桥线条优美,桥下通透,同周围环境协调,造型美观,为又一杰作。

他提出构思方案并指导完成的“京九线店子干渠大桥”设计,是我国铁路首次采用两侧上翼缘板拼装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整孔箱梁,该项目为铁道部科研项目,它填补了铁路标准梁形式单一的不足,又能解决运输、架设的许多难点,经铁道部组织技术审查,在京九铁路上铺架,为今后在铁路桥梁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继后,邵厚坤又把预应力体系扩展到顶推施工工艺、斜拉桥刚性索、中承式拱桥的自锚体系中。解决了许多工程中难以处理的问题,不愧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开拓者。

结合实际勤于探索

邵厚坤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深刻理解,对事业有高度责任感,他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在桥梁设计中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1973至1977年,邵厚坤参加了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主持的我国第一座采用顶推法施工的4×4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他在设计中解决了桥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某些关键难题,如连续梁的预应力损失,抗裂安全系数的选择,并提出了一次弯矩分配法,解决了内力计算图式,继后他又主持编制了顶推法施工连续梁铁路通用图。

1987年在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跨广北站立交桥的设计中,由于该桥要求在不干扰铁路编组运营的情况下,跨越站内15股道,限制条件很严,邵厚坤提出100m大跨度梁,用顶推加挂孔的施工方案,架设完成后再体系转换变成连续梁,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变截面梁顶推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不影响编组站的作业,为今后跨越大型车站的立交桥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989年在深圳火车站高架桥的设计中,他提出了窄箱宽翼的展翅梁方案,这一结构形式当时在国内也无先例,该桥桥式新颖,被建设单位称为“中国南大门第一桥”。

1990年他指导设计的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跨珠江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要由跨越珠江主航道的76米+360米+76米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及跨越珠江副航道的86米+160米+86米三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刚构组成,跨越主航道以抗压能力强的钢管混凝土作为拱肋,以抗拉能力强的钢绞线作为系杆,随着结构重量的增加逐步张拉系杆以平衡主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巧妙的构思,使最终形成对拱座有较小推力的拱桥。为了跨越航运繁忙的珠江,采用了转体施工工艺,使对珠江航运的干扰降到最小程度。为平原地区的大江、大河上修建大跨度拱桥提供了可能。该桥是目前国内外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最大的桥梁。大桥已于2000年6月26日竣工通车。

他指导完成的铁路大秦线大里营斜拉桥设计是国内首次采用刚性索,以槽形梁为主梁的斜拉桥,也是国内首次采用转体施工的铁路斜拉桥。其槽形主梁实现了梁部的最小建筑高度,拉索采用称之为刚性索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避免了柔性铁路斜拉桥拉索的防腐及疲劳问题,使用平转法施工基本做到不干扰既有铁路的运营,三项新技术有机地溶于一体,组成一个新的结构体系,是铁路桥梁的创新和突破,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邵厚坤经说:“搞了一辈子桥,总得有几座象样的桥留在世上”。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勤奋工作、勇于实践、精益求精,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事事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他在美国工作和进修期间,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一极好机会,每天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争取多学一些本领,好回来报效祖国和人民。他生活十分简朴,回国时,他想到国内的设计手段还很落后,于是把节省下来的钱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一台微机和一些设计工具交给单位,并自己编制计算程序,为推广设计电算化作了贡献。曾有人认为他这样做有点傻,节省下来的钱没有为自己买一些当时很热门的彩电、录音机等几大件,而他则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

1982年邵厚坤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被派到深圳工作。在任期内,以开拓的精神,尽职尽责,他本人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不脱离生产,特别是构思设计方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全处职工团结一致,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

邵厚坤非常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抓紧一切时机,言传身教,让位子,压担子,严要求,在技术上毫不保留,尽自己所能,辅导年轻同志,使年轻同志迅速成长。

为了发展桥梁事业,邵厚坤只求奉献,不讲索取,不管是铁道部、或者地方上,只要向他咨询技术问题,他总是热情帮助,他的社会活动十分繁忙,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十几年来几乎没有休息日,组织上多次安排他疗养休假,都被他谢绝。

1999年的4月,邵厚坤觉得胃部不适,但由于丫髻沙桥工地施工正在紧张进行,政协委员又要下基层视察,加上各种社会活动频繁,实在抽不出空去治疗,直到12月去医院检查已是晚期胰腺癌,在治病期间,作为个人和家属从不提出什么要求,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和来探望的领导和同事交谈中,念念不忘事业的发展,提出自己对今后工作的想法。

2000年3月17日,邵厚坤因病医治无效,一代大师,与世长辞,终年71岁。

人物简历

1929年5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

1946-1947年昆明市云南大学学习。

1947-1952年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

1952-1957年铁道部设计总局定型设计事务所任技术员、工程师。

1957-1969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任工程师。

1969-1973年铁道部“五七”干校。

1973-1979年铁道部第三设计院任工程师。

1979-1981年美国林同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修。

1981-2000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任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0年3月17日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邵厚坤主持编写.钢筋混凝土桥梁标准设计总结.北京:铁道部专业设计院,1963.

2邵厚坤.关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疲劳强度问题.标准设计通讯,1964(1)~(3)

3邵厚坤.关于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问题.“结构物裂缝问题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65.

4邵厚坤.用顶推法施工的狄家河桥.铁道学报,1979,1(2):63~78

5邵厚坤.4×40米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铁道工程学报,1979(2)

6邵厚坤等.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1~169

7E.A.特罗伊茨基等著,铁道部设计总局定型设计事务所桥梁科(邵厚坤等)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铁路桥跨结构.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9.

8H.B.辽林等著.邵厚坤,邹守简等译.极限状态的桥梁设计原理.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1~1959.

标签: 邵厚坤

更多文章

  • 胡惠泉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惠泉

    胡惠泉,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原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铁路勘测设计专家,1941年,胡惠泉大学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他突破“禁区”,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探索铁路选线技术。主持参加了川黔、贵昆、成昆、南昆等干线及济邯、隆泸、包神等地方铁路线40余条的选线设计

  • 史玉新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史玉新

    史玉新,1938年3月生,1967年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桥隧系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研究生毕业。退休前任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铁三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4年被授予“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称号,中文名:史玉新外文名:YuxinShi国

  • 林在贯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林在贯

    林在贯男,1928年7月生。浙江宁波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被国家选拔为国家级专家,1989年被选拔为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同年被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中文名:林在贯外文名:Zaigua

  • 徐恭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徐恭义

    徐恭义,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历任大桥设计院桥梁工程设计软件主编、项目设计负责人、设计室副主任、设计室主任和院副总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和注册咨询工程师,英国特许工程师(CEng)和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学会Fellow。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

  • 王玉泽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玉泽

    王玉泽,男,汉族,中共党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设计大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2003年获工程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历任专业设计负责人、总体设计负责人、设计室副主任、处副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副院长等

  • 王争鸣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争鸣

    王争鸣,男,汉族,1957年9月生,籍贯中国安徽省全椒县,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毕业,工程硕士学位,1982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注册咨询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西南交通大学西安校友会会长。王争鸣主持了青藏、京九

  • 王长进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长进

    王长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8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航空测量与遥感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铁三院航测队副总工程师,航测分院总工程师,测绘分院总工程师。现任铁三院副总工程师,兼测绘分院总工程师。中文名:王长进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主要成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长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

  • 冉理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冉理

    冉理,1951年出生,男,山东曹县人,教授级别高级工程师。中文名:冉理主要成就:青藏铁路的主要设计者者之一冉理,1951年出生,男,山东曹县人,教授级别高级工程师。冉理,1951年出生,男,山东曹县人,教授级别高级工程师。青藏铁路的主要设计者者之一,曾任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2011年6月,

  • 杨秀仁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秀仁

    杨秀仁,男,中共党员,西南交通大学隧道与地铁专业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现任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7年9月30日,当选2017年北京学者。中文名:杨秀仁国籍:中国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主要成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职称:高级工程师杨秀

  • 马庭林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马庭林

    马庭林先生,198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文名:马庭林国籍:中国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主要成就:2002年获“部专业技术带头人”称号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桥隧处副总工程师马先生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桥隧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