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鸣镛

张鸣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38 更新时间:2024/1/18 22:43:13

张鸣镛(1926--1986),教授。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其被称为“数学子”。撰有论《芬斯勒流空间的子空间的平均曲率》、《黎曼曲面》《凸区域的一个遮盖定理》,著有《现代分析基础》。为陈景润的老师。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鸣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6年

逝世日期:1986年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数学家

主要成就: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出生地:温州

代表作品:《现代分析基础》

任职院校:厦门大学

人物简介

张鸣镛(1926-1986),温州人。少年时代,他就自写一副对联:“知数理共天文一色,待天才与奈端齐飞”(奈端是当时牛顿的译名)。1942年,考入浙大数学系(当时有“东方剑桥”之称)他是能同时上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研习班的少数几个学生。1948年,大学毕业后,即被母校选拔为助教。他在数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博得国内外科学界一致赞誉和钦佩。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1986年5月12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逝世。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数学会理事、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数学年刊》编委、《数学研究与评论》副主编。

主要从事函数论、势位论的研究。撰有论文《芬斯勒流空间的子空间的平均曲率》、《黎曼曲面》、《凸区域的一个遮盖定理》,著有《现代分析基础》。

人物经历

张鸣镛1937年考入温州中学。1942年,考入浙大数学系,才华横溢,数学成绩尤为出众,深为浙大教授苏步青、陈建功所赏识。1948年,大学毕业后,即被母校——浙江大学数学系选拔为助教。

张鸣镛担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助教期间,在苏、陈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1950年,他阐述芬氏空间子空间平均曲率的几定义的论文问世,成为当时这方面问题的唯一文献。1955年,他在函数学论方面的一项研究成果,被命名为“张鸣镛数”,并列入教育部审定的函数论教学大纲。他研究多函数解析,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重视。他在多重调和势位,多重调和张量等理论方面的系列成果,受到在罗马尼亚召开的世界数学会议高度评价。他的论文《凸区域一个遮盖定理》一文用德文发表后,美国《数学评论》立即摘要转刊。他还写出了函数势位论方面的第一本讲义。德国著名GMN丛书第101卷引用的中国数学家的六篇论文中,有两篇是张鸣镛的。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厦大数学系的辉煌与他紧密相关。

1948年,张鸣镛大学毕业,当时浙大数学系留了两名助教:他和谷超豪。解放后,他被派参加接管浙江金华的英士大学。在院系调整中,浙大数学系被解散,他被分配到厦门大学。张鸣镛到厦门的头五年中,发表了10篇论文,这期间他对多重调和函数、多重调和势位及多重调和张量场做出了重要的成果。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张鸣镛在1955年发表了论文,该文所得到的一个凸象的Bloch型常数Tρ,后来曾被称为“张鸣镛常数”,并在1980年教育部审定的函数论专门化教学大纲中列为一个条目。这是列入该大纲的唯一的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条目。

在这期间,他还把平面区域内映照的莫尔斯(Morse)拓扑方法推广到Riemann曲面,并对阿尔弗斯(Ahlfors)把Schwarz引理推广到Riemann曲面上去的优越成果,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从1952年到1957年,厦大数学系的确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毕业生,例如陈景润、赖万才、林群等。陈毕业后曾是张鸣镛的助教,作为一个新建的系,这样的成绩是珍贵和值得赞扬的。1955年到1957年,厦大数学系多次受到教育部的表扬。国际数学家大会曾来函邀请他们参加1958年的爱丁堡大会(由于“反右”,未能参加)。1980年,《数学年刊》创刊,张鸣镛担任编委。1981年,《数学研究与评论》创刊,张鸣镛担任副主编。1983年,他参加了全国数学会大会,并当选为理事。他在会上报告论文《实质极大的Riemann曲面》,给出了Riemann曲面是实质极大的充分必要条件。张鸣镛在1956年曾参加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召开的论文报告会。后来1960年的全国数学会大会,已不准他参加了。后来他才再一次参加了全国性的数学大会。但27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不料两年之后,当中国数学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及理事会时,他又不能参加了,当时他正躺在上海的医院里,癌症已到了晚期。1986年5月12日凌晨,张鸣镛在厦大医院与世长辞。

成果

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

张鸣镛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有些精辟见解。他认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是计算数学,关键是十进制。因此,有9个数就够了,“九,数之极也”。在这个基础上求高次代数方程的近似解时,对每位数顶多试(中国古代叫“议”)10次就够了。中国古代有很发达的代数,与古希腊形成鲜明的对比。至于中国古代的几何学,他认为主要贡献不是墨子书中一些希腊式的几何定义,而是“矩”。他认为矩就是直角坐标架。直角坐标法和“商高定理”形成了中国独特风格的解析几何学。这就是《周髀算经》中“夫矩之于数,其制裁万物,唯所为耳”那段话的意思。这同古希腊的几何学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观点发表在为庆祝方德植教授教学50周年的论文中。

张鸣镛很注意中国数学史的问题。他在1962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从微积分发展以来的近世数学的主要部分中,古希腊的几何和数论并没有留下不可缺少的重大遗产。比较起来,古代中国,或更广泛一些,古代东方,所发展的代数知识倒是近世数学分析更重要得多的源泉。古希腊没有像中国那样发达的代数。缺乏像十进制那样的计数法。他们不是把数分成个、十、百、千、万来写,然后计算,却是想法把大数尽量化成较小的数的乘积,然后计算。这使他们重视素数,发展了数论。”(见“文革”中的交代材料)

培养年轻人

“文革”后,他花很多精力培养年轻人,先是办助教进修班。60年代初及1978年,他两次主办过这种进修班。1979年,教育部委托厦大代办3个高校师资培训班,其中数学方面的培训班是张鸣镛主持的。此后,他大力培养研究生。他经常说,对于一个数学工作者来说,要坚持做到两条:一条是打好基础;另一条是一定要学习写论文。他时常对学生们讲: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决不要迷信名家,名家也免不了有错误的结果。如果能找到反例把前人的结论推翻,也是一大成果,避免后人错上加错。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例如论文。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些学生开始成长。1981年,以后的几年内他们已发表了20多篇论文。例如一篇硕士论文《零容致密集上的椭圆马丁边界》(发表在1983年《数学年刊》第4卷),利治教授认为较之美国的博士论文并无逊色。日本中井教授也来信说这篇论文很好,导师张鸣镛教授致意。关于张鸣镛及其学生的部分工作可参阅美国数学会出版的ContemporaryMathematics,Vol.48(1985)中Riemann曲面一章,这一章是张鸣镛写的。

标签: 张鸣镛

更多文章

  • 吴秀明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秀明

    吴秀明,汉族,男,出生于1952年,浙江温岭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师、教授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现任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文学评论

  • 易鼎新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易鼎新

    易鼎新(1887—1953),字修吟,著名民主人士,电气学家和电工专家,教育家,湖南省醴陵县人。曾任浙江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校长。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5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归国后,历任长沙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电灯公司工程师、杭州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湖南电灯公司总工程师、湖南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

  • 蔡仰颜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仰颜

    蔡仰颜(1931年2月-2023年1月3日),是汕头画院原副院长、原澄海区人大副主任,退休干部。擅长国画、版画、书法和诗文。自幼承家学渊源,随父亲画猫名家蔡士烈(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学诗文及书画,又得海派名家刘昌潮、李开麟、留学法国油画名师李澄之等指导习画。2023年1月3日,蔡仰

  • 夏定域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夏定域

    夏定域(1902—1979),原名廷棫,字朴山,笔名诚堂、一峰、古溪子、象山子,富阳里山镇古溪坞(今属里山乡)人。5岁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自幼聪慧,14岁读毕《四书》、《诗经》。中文名:夏定域地点:杭州宗文中学笔名:诚堂出生时间:1902年1917年,定域入杭州宗文中学读书。“五四运动”时,曾参加

  • 乐长高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乐长高

    乐长高,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历任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党委书记,科技处处长,现担任东华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中文名:乐长高出生日期:1967年10月毕业院校:浙江大学职业:教师主要成就: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性别:男职称:教授1989年7月于江西师范大

  • 余友泰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余友泰

    余友泰,农业机械专家。江苏扬州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1947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机械农垦处技术专员。建国后,历任东北农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院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

  • 汪飞白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汪飞白

    汪飞白笔名飞白。祖籍安徽绩溪。1929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著名诗人汪静之之子。1949年肄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中文名:汪飞白别名:飞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29年12月21日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外文系出生地:浙江杭州代表作品:《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外国诗翻译家与评论家,精通英、

  • 李鸿梁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鸿梁

    李鸿梁(1895~1972),字孝友,绍兴府山阴人,近代中国著名画家。早年就读于绍兴府中学堂,为鲁迅学生。喜绘画。辛亥革命,绍兴光复,《越铎日报》创刊,常在报上发表漫画,抨击时弊。后考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与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同为李叔同高足,并被李叔同称为“最像我的学生”。中文名:李鸿梁出生日期

  • 朱紫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紫光

    朱紫光,又名之光,浙江杭州人。193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先后任职于上海江南造纸厂、浙江省立植物病虫害防治所。民国22年任上海中孚染料厂副工程师,参加开发中国第一代染料硫化元工作。民国24年任上海华元染料厂厂长,主持开发了硫化黄、硫化棕、硫化草绿等染料。民国26年为云南省昆华煤铁公司工程师。民国

  • 汪宛夫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汪宛夫

    汪宛夫,1967年1月1日生于浙江建德,杭州大学历史学学士、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杭州大学诗社社长、《晨钟》诗刊主编、校文学类社团总负责人,首届建德市十大杰出青年,杭州市优秀作家。现任中共浙江省纪委编辑室副主任、《反腐败导刊》副主编。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