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英(679-759年),字慎习,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北周太傅郧国公韦孝宽玄孙,太府卿韦翼之子。幼以门荫,补崇文馆学生,选韦南郊斋郎,调补率更寺主簿。开元年间,授左领军卫录事参军,迁尚食直长、上柱国,袭封武阳郡公,转光禄寺主簿、符宝郎、朝散大夫,迁太子左卫率府郎将、千牛卫中郎将、右卫中郎将,拜通议大夫、仪王(李璲)司马。天宝九载,薨于西京长安,享年七十二岁,葬于白鹿原。
基本资料
本名:韦英
字:慎习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杜陵
出生日期:679年
逝世日期:750年
主要成就:保卫太子负责仪王
官职:通议大夫仪王府司马上柱国
爵位:武阳郡开国公
人物生平
公讳英,字慎习,京兆杜陵人也。曾祖津,隋户部尚书、武阳郡公,皇诛议大夫、太仆少卿、寿光县男。祖琨,皇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丞、太子詹事、武阳贞侯。父翼,皇银青光禄大夫、秘书少监、太府卿、申王傅、武阳平公。前功后嗣,俾公俾侯,于昭令明,世济其美。公即平公之长子也。累叶重光,积厚流皐。世为三辅著姓,宗则百代不迁。汉丞相(韦贤)以文教讨论,父子匡囯;周仆射能仗义征伐,兄弟通侯。
公即丞相廿三代孙,仆射郧公(韦孝宽)之玄孙。年未弱冠,以门家子,补崇文馆学生。属国展郊天之仪,先举近臣之族,选充南郊斋郎,调补率更寺主簿。今上提剑复位,握符应天,优诏宫官,掌兹环卫,授左领军卫录事参军。开元四年,丁平公忧,哀过孺泣,疾不胜亡,赖保先君之灵;克荷承家之重。服除,授尚食直长,主司以丧制有终,遮荣新命,囯令举嗣侯之典,无废旧勋,加上柱国,袭封武阳郡公,转光禄寺主簿,迁门下省符宝郎,制加朝散大夫,又迁左卫率府郎将,摄千牛中郎。开元廿五年,丁内忧,仅全视听,殆不生存。服阕,除右卫率府郎将,迁右卫中郎,又拜太中大夫、行仪王(李璲)府司马,阙制加通议大夫。以天宝九载春,遘风疾,其载八月十二日,薨于西京长乐里第,享年七十有二。呜呼。天刚德而不干时,朱明移而寒蝉及,圣达节而不迁化,故川上叹而落叶悲。公忠于囯,孝于家,游于艺,委于顺。故生也荣,死也哀。称家有无,不待同盟而葬;在国典礼,偏赴诸侯之薨。以其载十一月十七日安厝于京城东白鹿原平公旧兆之西北,合附于夫人清河郡君崔氏之茔,周礼也。嗣子适,次子迅,苴若在疾,撑然无怙,生事讵几,朝夕号天。季弟新息令悟微,恭孝自天,形影相向,千里承问,已逼虞歌,三载守官,且乖奔赴,以育令时同宦,他曰近文,俾叙家声,式铭宗壤。铭曰:
天启灵族,俾膺时望。世叶宗祖,公侯卿相。朱门讨辟,画戟相向。司马邦翰,惟德是秉。隋珠径寸,寒陂万顷。如何彼苍,降年不永。白鹿原上,愁云朝聚。失之桑隅,回咸暮雨。松色苍烟,千秋万古。
参见《大唐故通议大夫行仪王府司马上柱国武阳郡开国公京兆韦府君墓志铭并序》
亲属成员
高祖:韦孝宽,北周太傅、左仆射、郧国公。
曾祖:韦津,唐朝谏议大夫、太仆少卿、武阳郡公。
祖父:韦琨,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丞、太子詹事、武阳贞侯。
父亲:韦翼,银青光禄大夫、秘书少监、太府卿、申王傅、武阳平公。
夫人:崔氏,清河郡君。
弟弟:韦悟微,新息县令。
儿子:韦适,韦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