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廉希宪

廉希宪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49 更新时间:2024/1/10 3:37:27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廉希宪自幼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于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从攻南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任中书平章政事时,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到至元十一年(1274年)又被起用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宪行省荆南。他至镇后,禁剽掠,录用原宋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后因久病召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丞相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宪病逝,终年五十岁。累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概述内图片来源)

基本资料

本名:廉希宪

别名:忻都、廉文正、廉相

字:善甫

号:野云

所处时代:大蒙古国→元朝

民族族群:畏兀儿族

出生地:燕京

出生日期:1231年6月26日

逝世日期:1280年12月12日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读书岩

主要成就:辅佐忽必烈,助平刘太平等叛乱

力拒浑都海,保卫陇蜀

提倡儒学,维护儒生地位

官职:平章政事

爵位:魏国公(追封)→恒阳王(追封)

追赠:太傅等→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等

谥号:文正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廉希宪于元太宗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231年6月26日)出生于蒙古占领下的燕京,其父为投奔蒙古的畏兀儿人布鲁海牙,因曾任燕南诸路廉访使故改汉姓“廉”。

廉希宪自幼身材魁伟,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王府,因其“笃好经史,手不释卷”的勤学精神,深得忽必烈赏识。有一天正读《孟子》,忽闻忽必烈召见,匆忙将书揣入怀中。忽必烈问《孟子》书中所言何事,廉希宪陈说性善、义利、仁暴等。忽必烈嘉奖其学问,称他为“廉孟子”,于是知名于世。廉希宪还善射,一次在忽必烈面前力挽劲弓,三发三中,众人钦佩他“文武全材”。后从征云南等地。

霸府谋主

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今陕西西安)宣抚使。京兆控扼陇蜀地区,诸王封地布于左右,境内羌戎杂居,号称难治之地。廉希宪到任后,探求百姓疾苦原因,抑强扶弱。空闲时向名儒许衡、姚枢等人请教治世之道。并提请忽必烈用许衡来管理京兆学校,以教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并将儒士另立户籍,取得显著政绩。

元宪宗九年(1259年),随忽必烈攻宋鄂州,廉希宪率儒生百余人拜伏于军门,呈请忽必烈在王师渡江以后,“但凡军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钱赎身,遣归原籍,以表示殿下广施恩典”。忽必烈同意,因此有五百多儒士被放还。

坐镇关陇

元宪宗死后,廉希宪秘密进言:“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事机一失,万巧莫追。”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在与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终夺得帝位。此间,他再次出镇关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重用良将,力挫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浑都海,平定关陇,旋即升任平章政事。

力抗幸臣

中统三年(1262年),进拜中书平章政事。

至元五年(1268年),始置御史台,继设各道提刑按察司。当时阿合马总揽财政,质问廉希宪:“政务由诸路办理,钱谷之事交付转运司,今设御史台、提刑司牵制,叫他们如何办事?”廉希宪回答:“立御史台和按察司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其职责是内劾奸邪,外察越轨行为,考察民间疾苦。其于国政有益则莫大于此。若不设台察,上下专横,恣意贪暴,国事能有成就吗?”阿合马哑口无言。

至元七年(1270年),廉希宪患病,忽必烈派遣医生三人诊视,医生说须用砂糖做药引,家人到处寻求,阿合马送去二斤,廉希宪拒收,还说道:“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我也绝不靠奸人的赠送来救自己的命。”忽必烈听说后,遣人送去砂糖。

至元十一年(1274年),廉希宪被任命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抚治荆南

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急召廉希宪回京,命他抚治荆南,并有授三品以下官职之权。廉希宪带病赴任,右丞阿里海牙率领属官于江陵迎接,荆人大为惊骇。

廉希宪到任后,立即下令严禁剽劫,通商贩,兴利除害,兵民安居乐业。希宪还收留宋朝故宣抚、制置二司幕僚中能干事者二十余人,因材任用。这些人赠他珍宝玩物,廉希宪拒绝,并告诫说:“你们是宋朝故官,若任用你们,当念我朝圣恩,尽力报效。今你们送我这些东西,我取之不义,若是官物,收受如同盗窃,若系取之于民,那就是犯罪,你们应当慎重。”又下令:对被俘军民,杀者以杀平民论罪;俘虏患病而被抛弃者,许人收养,病愈后原主人不能再据为己有;凡买卖妻室儿女者,判以重罪,所卖之钱官府没收。决开江陵护城河放水,得良田数万亩,分给贫民耕种。开沙市粮仓,以粟米二十万斛赈济公安县饥民。大兴学校,选任教官,购置经书,并亲自到课堂勉励诸生努力学习。

廉希宪在荆南的政绩,影响深远,西南民族及思、播二州之田、杨两姓,还有宋重庆制置赵定应等,都来请降。江陵人说:“皇帝派廉相出镇荆南,不仅人蒙德化,连昆虫草木都得其恩惠。”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宪因病久不愈,被召还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他离开后,江陵人画像建祠,以为纪念。五月,廉希宪回到上都,他两袖清风,离任时随身之物只有琴、书而已。

病重而逝

廉希宪还京后,忽必烈诏征扬州名医王仲明为他诊视,病稍愈,能扶杖而起。世祖大喜说:“卿得良医,故病渐愈。”廉希宪说:“医生用良药为臣治病,若臣能自己小心谨慎,就会痊愈,但若臣自己懈怠不堪,虽良医亦无益。”这是借此事来谏劝皇帝。朝廷设立门下省,忽必烈意欲让希宪来主持门下省事,结果却为阿合马所阻。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廉希宪复受命领中书事,但病情日重,太子真金前来探望,并问为政之道,廉希宪说:“人君治国,最重要的是用人得当,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今病势加剧,听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担心的是当前大奸专政,小人附和,误国害民,这才是国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劝皇上屏除奸臣,否则国病日重,无可救药。”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日(12月12日)夜间,廉希宪病逝,享年五十岁。临终时告诫诸子说:“吾疾不起矣,儿惟多读书,以承父志。”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廉希宪获赠清忠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正”。元仁宗时加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

主要影响

在拥戴忽必烈和平定关陇的过程,廉希宪不仅显示出优秀的军事才能,还证明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远见,善于审时度势,临事镇定,处理问题果断的政治家。

廉希宪以中书右丞和中书平章政事先后在中央和京兆、山东、北京、江陵等地任职时,为忽必烈封建王朝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主要政绩有:直言讽谏、整饬朝纲、革新政治;废除州县长官世袭,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台察,建立各级监察机构;除暴安民,打击不法地方势力;安定民生,发展生产。

在近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廉希宪虽身居显位,却能以“大丈夫见义勇为,祸福不足以动摇”自戒,较少考虑个人的进退荣辱。他一生清贫廉洁,为政刚直不阿,曾因面忤世祖被罢官。他的一生,虽然未能充分发挥其政治才能,未能完全实现其政治理想,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深察民间疾苦,并致力于除暴安良,为后人所称颂。

历史评价

董文忠:希宪,国家名臣。

忽必烈:①希宪真男子也。②希宪不嗜杀人,故能尔也。③当诸王大会议决大事,惟廉希宪能也。

赵壁:且关中形胜之地,希宪得民心,有商挺,赵良弼为之辅。

商挺:向时浑都海之乱,若非廉相,关中安危未可知,兼关中军民他人难制,惟廉相能得其心。

伯颜:廉公,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也。

廉惠山海牙:吾世父事世祖以通经,号廉孟子。

元明善:世祖皇帝克肖天德,充承帝命。一天下而国,环四海而家。时则有三五臣同德佐命,恒阳王其烈烈者欤。蕴经国之学,展命世之才,刚明正大,清修峻洁。所处而经权合,所趋而事庸立。西定秦陇,东靖齐鲁。北安辽碣,南抚荆湖。在中书六年,大经、大法、大忠、大直。巍巍焉,迈前王之佐。岩岩焉,为后哲之师。圣贤际(阙),道义交孚。丰功钜业,光耀金石。乌宓伟哉!

宋濂《国朝名臣颂》:天景运,挺生人豪。豹畧龙韬,呼吸风涛。英英廉公,才雄气骞。力捧潜龙,上升九天。诞彰皇威,关陇晏然。广厦细毡,嘉猷日宣。出镇辽霫,强宗震迭。移节荆湖,民气遂苏。连征大猾,正气烈烈。式扬发则,莫我敢遏。大星煌煌,西流于堂。天下之伤。

王世贞《王弇州崇论》:吾尝谓元有三仁(耶律楚材、廉希宪、伯颜)焉。……乃廉希宪又有学力焉,宰相之为真宰相也,男子之为真男子也。噫!孰谓胡无人。

冯梦龙《智囊全集》:不惟兴文,且令知节义之重,是具开国手段者。

王夫之:乃至女直、蒙古之吞噬中华,皆衣冠无赖之士投幕求荣者窥测事机而劝成之。廉希宪、姚枢、许衡之流,又变其局而以理学为捭阖,使之自跻于、舜、汤、文之列,而益无忌惮。游士之祸,至于此而极矣。

朱轼:希宪负青云之愿,至以皋防稷契自励,欲追迹于三代,此其志岂小哉?受世祖恩遇,知无不为。是时邦家初建,万事草创,希宪居枢轴之位,则能挈纲维明,条贯成一代之规;受専阃之寄,则能诘奸御暴,安民养士,使疆土日辟,折冲万里之外。及当成败呼吸,审察防宜,代谋制胜,用力少而成功多,可谓拔萃之奇才也。值阿哈玛特奸回贪冒,动相牵制,与之终始。不然,以希宪之才,当此位望其功谋,亦曷可胜道哉。

柯劭忞:浑都海扔重兵附阿坦克不哥,与刘太平、霍鲁欢相表里,廉希宪以一书生,拄其间,决犹豫,平大乱,可谓智勇矣。及为宰相,划为宰相,划除蠢弊,与民休息,侃然以古大臣之事己任。元之理学名臣,希宪一人而已。

蔡东藩《元史演义》:忽必烈开府漠南,用姚枢、许衡、廉希宪诸贤,似属究心治道。

轶事典故

鄙视刘整

廉希宪生平礼贤下士,惟恐落于人后。当他官居中书平章政事时,南宋降将刘整以高级官员的身份前来拜访,他却没有请刘整就座。

刘整离开后,有个衣着破旧的南宋秀才拿着诗文来请见,廉希宪很客气地请秀才入座,与他谈论诗书典籍,关怀他的生活饮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后,廉希宪的弟弟廉希贡问:“刘整是大官,你对他不客气;秀才不过是个清寒的读书人,你却很礼遇他。有这种道理吗?”

廉希宪回答说:“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举止进退,关系到天下国家。刘整的官位虽尊贵,却是背叛他的祖国和君主来归顺的;南宋秀才并没有罪过,没有必要让他难堪。当今我们的国家崛起于北方沙漠,我对这些文人如果不特意尊重些,儒家的学术从此就将失传了。”

笃信儒学

廉希宪嗜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在读《孟子》,忽必烈要召见他,他便怀揣《孟子》觐见。忽必烈询问是什么书,廉希宪回答为《孟子》,并阐述《孟子》中的思想精华。忽必烈大喜,称他为“廉孟子”。于是廉孟子之名便传开了。

忽必烈后来崇尚藏传佛教,命廉希宪受国师的佛戒。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当时很多贵族不顾禁令,抓儒生为奴隶,廉希宪亲自掏钱赎回这些奴隶,让他们恢复儒户身份。

万柳宴客

廉希宪热情好客,经常邀集诗朋酒友来自己在玉渊潭的别墅“万柳堂”观花赏景。据诗人陶宗仪在《辍耕录》卷九《万柳堂》记载:廉希宪一日置酒备餐,召集好友卢挚、赵孟頫同饮。当时有一位姓刘名解语花的歌儿,来到席间,左手折荷花,右手执酒杯,唱了一段《小圣乐·绿叶阴浓》。歌罢行酒,赵孟頫即席赋诗,题为《万柳堂席上作》。吟罢他又即席绘成一幅《万柳堂图》,赠予主人。

人际关系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曾祖父

牙儿八海牙

祖父

吉台海牙

父亲

布鲁海牙

——

妻子

畏兀氏

畏兀氏士族孟苏速之女。生一子三女。追封恒阳王夫人。

完颜氏

知中山府事完颜海撇之女。生五子三女。追封恒阳王夫人。

平辈

兄长

廉希闵

弟弟

廉希恕

廉希愿

廉希鲁

廉希贡

廉希中

廉希括

阿鲁浑海牙

子辈

儿子

(畏兀氏所出)

廉孚

儿子

(完颜氏所出)

廉恪

廉恂

廉忱

廉恒

廉惇

女儿

(畏兀氏所出)

廉氏

嫁吉州路淑丹。

廉氏

嫁嘉兴路撒里蛮。

廉氏

嫁同知杂造总管府事蛮资。

女儿

(完颜氏所出)

廉氏

嫁参知政事刘纬。

廉氏

嫁安抚使李恭。

廉氏

嫁管军万户何德温。

《新元史》称廉希宪父布鲁海牙有子十三人,但《新元史》与《元史》都只记九子,另四子生平不详。

仕于高昌回鹘有功。

仕于高昌回鹘有功

官至顺德等路宣慰使,累赠仪同三司、大司徒、魏国公,谥号“孝懿”。

官至蕲黄等路宣慰使。

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湖广行省左丞。

——

——

官至昭文馆大学士,封蓟国公。

——

——

官至广德路达鲁花赤。

官至正议大夫、佥辽阳等处行中书事。

官至通议大夫、台州路总管。

官至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

历任同知沔阳府事、邵武路总管等。

官至资德大夫、御史中丞。

历任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等。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元文类》卷65《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

《元朝名臣事略》卷7《廉文正王》

《元史》卷126

《新元史》卷155

后世纪念

廉希宪在大都城内有赐宅一座,又在平则门(即后来的阜成门)外的钓鱼台修建别墅,玉渊潭畔植柳百株,遂命名别墅为“万柳堂”。池水中无数荷花绽放,柳荫莲香,风景可爱。“万柳堂”于廉希宪死后逐渐荒废。

标签: 廉希宪

更多文章

  • 余阙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余阙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先世为武威(西夏)的唐兀人。元末官员。元统元年(1333年)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安徽泗县)事。至正十二年(1352年),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守安庆。此后五、六年间,余阙率兵与红巾军激战百余次。至正十八年(13

  • 陆文圭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

  • 岑安卿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岑安卿

    岑安卿(1286~1355)元代诗人。字静能,所居近栲栳峰,故自号栲栳山人,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志行高洁,穷阨以终,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脍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三卷,《四库总目》评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本名:岑安卿字:静能号:栲栳山人所处时

  • 姚枢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姚枢

    姚枢(1203年-1280年),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后迁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金末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姚枢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台汗。皇子阔出统兵攻南宋,姚枢随杨惟中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他

  • 危亦林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危亦林

    危亦林(1277-1347),字达斋。祖籍抚州,后迁南丰(今江西南丰县)。元代著名医学家,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本名:危亦林字:达斋所处时代:元代出生日期:1277年逝世日期:1347年主要作品:《世医得效方》职业:医学家危家累

  • 张文谦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文谦

    张文谦(1216年—1283年),字仲谦,邢州沙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人,元代大臣,元初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元世祖忽必烈幕府重臣。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他在元初经济恢复发展、制订《授时历》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名:张文谦字:仲谦所处时代:元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邢州沙河出生

  • 普颜不花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普颜不花

    普颜不花(?—1367年),又译巴布哈,字希古,蒙古人,元朝棣州人(今山东省惠民县人)。至正五年(1345),普颜不花以国子监监生身份考中乙酉科右榜状元,先授翰林院修撰,再调河南行省员外郎、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等职。至正十九年(1359),普颜不花被授以山东宣慰使,再转为知枢密院事,总管山东行省军政事

  • 马祖常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

  • 孛儿只斤·脱欢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孛儿只斤·脱欢

    孛儿只斤·脱欢(?-1301年),元朝宗室大臣,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九子。本名:孛儿只斤·脱欢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大都大兴府(今北京)逝世日期:1301年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六月,封镇南王,赐螭纽金印。七月,奉命征占城,假道越南陈朝。十二月,至越南,陈朝上皇陈圣宗陈日烜派从兄与陈

  • 曹元用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元用

    曹元用(1268年—1330年),字子贞。祖籍阳谷阿城(今阳谷,一说嘉祥县纸坊镇李村),后迁居汶上。元代大臣,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并称为“三俊”。父曹宗辅,官德清县主簿。早年随家人迁徙至汶上大张村(今嘉祥县梁宝寺镇)。幼时嗜书,过目成诵,尤精於《易经》、《春秋》,每晚读书,常达旦不寐。后来担任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