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米思翰

米思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783 更新时间:2024/1/14 5:55:09

米思翰(1633—1675年),沙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孝贤纯皇后祖父,清朝大臣,出身将门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米思翰上疏进呈剿贼方略,奖奉职恪勤诸大臣,加太子太保。不久逝世,谥敏果。

基本资料

本名:富察·米思翰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沙济

出生日期:1633年

逝世日期:1675年

主要成就:主张裁撤三藩

旗籍:满洲镶黄旗

谥号:敏果

人物生平

早年任职

米思翰,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先世本来居住在沙济。曾祖旺吉努,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就率领自己的部下前来归顺,被授为牛录额真。他的父亲是哈什屯,在清太宗皇太极手下做事,康熙初年去世,谥恪僖。

米思翰是哈什屯的长子,在其父逝世之后承袭世职,兼管牛录,被授为内务府总管。辅政大臣从假尚方器物,力拒之。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帝正式亲政,康熙深知米思翰为官清正,所以授他为礼部侍郎。

康熙八年(1669年),米思翰又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当时各直省岁赋,听布政使存留司库,蠹弊相仍,米思翰疏请通饬各直省俸饷诸经费,所馀悉解部,由是勾稽出纳权尽属户部。

力主撤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不久吴三桂、耿精忠的请求撤藩的上书也相继递上,康熙帝令户部、兵部一起商议。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商议三藩要全部撤除,有的人说吴三桂实力强大可暂时保留,这两种意见都递到了康熙帝面前。康熙帝再次召集诸大臣进行廷议,米思翰坚持要将三藩一并撤除,康熙帝这才下定决心。

可在朝庭起兵声罚三藩时,却在朝庭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不同的意见分歧。一些文官认为:军需浩繁,政局刚稳,百姓厌战,不胜负担,反对出战。一批武官认为:枯草野火,不扑不灭,满汉官员各述已见,汉官提出近监州府调兵罚之,满官认为州府驻兵有限,兵力不足。此时,以任户部尚书米思翰力持已见:“兵监城下,出兵御敌,合情合理,星火可以燎原。如不及时扑灭,可酿大祸。贼势猖獗。非州府兵力所能制服,宜以八旗劲旅会剿,彻底扑火,以绝后患。关于军需浩资,内外协济,足支十年,无可他虑。对于三军资需我愿请缨。”康熙帝完满汉官员争议后,沉思片刻,决定出兵。

米思翰又密对康熙说:“诛杀叛臣的儿子,以断绝叛军的希望,以激励朝中之人的信心,永远遏制住反叛的欲望,那时八旗兵旅,将会一鼓作气荡平叛军。此次出兵,可以旗劲旅为前锋,可命各路将军、护军、骁骑校、尉,并王公贝勒,贝子,各旗佐领,以及所有各部披甲一起上阵,以示八旗军威。”康熙点头佩服米思翰并说:“甚得朕意,我跟你想到一起了。”于是康熙下旨:“所以遗王等者,非谓诸将才能不足,念诸王贝勒皆朕亲,指挥调试无可牵制,守御征剿,足增威重。”

晚年逝世

米思翰不久就病逝了,年仅四十三岁,康熙帝为此感到非常惋惜,予以厚葬,追谥敏果。

人物评价

《清史稿》:米思翰赞撤藩之议,绸缪军食,足以支十年,知定谋有由也。

轶事典故

康熙十一年(1672年)冬月,镶黄、正黄二旗在安定门外仰山村校场操练兵马,此时,米思翰已是礼部待郎。操练近午时,天突然阴沉,朔风西起,雪花纷飞。上传摇旗收操,米思翰拉马转过一座小土坡,忽见一只赤色火狐拖尾缓缓而行,于是搭弓射之,中狐腰部,狐及行,米思翰侧身上马急追,离狐有丈尺遥,狐狸突然转过身来卧地不动,他催马向前欲捉之,只见此狐突立双腿,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此时马嘶长鸣,亦起前蹄,把米思翰甩了出去,马也落荒而逃,他只觉得眼一黑,摔滚到旁边的壕沟之内,顿失知觉。

漫天飞雪,雾气茫茫,时至傍晚已有半尺厚,米思翰醒来欲起身,可体僵多时,想挣扎起身,谁知壕深坡滑,铠甲又被荆条缠住,他大声呼救,方圆数里岂有人烟。他仰天长叹:”我命休矣。”天渐已黑,寒风刺骨,米思翰正在昏昏沉沉,忽然听见马挂铃和车轮声。他用力嘶呼:”救我”。随他呼救声,跑来一人跳下壕沟,折断荆条用力把他拉出壕沟,此时天已大黑,不容分说此人把他拖上大车拉回自家。米思翰昏昏醒来,在暗淡油灯下有二人,又见自己赤身浸在一个大马槽内,怒斥二人:“你等何人,敢对我如此无礼,天寒地冻怎能用冷水泡我。”其中一位长者说:“我好心救你,反怒斥于人。你不想想,你已冻疆多时,不用冷水浸泡,寒气归心你还有命吗?你即醒来容我换温水。”此时,又叫来一个帮忙,连换三次温水,米斯翰才知浑身痛疚腰腿已不能动弹。

家族成员

父祖

曾祖:旺吉努

祖父:万吉哈

父亲:哈什屯

母亲:红带子觉罗氏

姑姑:一适觉罗科尔宽、一适觉罗和尼

妻妾

原配:穆起觉罗氏

继妻:博尔济吉特氏

儿子

李荣保、马斯喀、马齐马武

女儿

富察氏,适觉罗头等侍卫山齐海,为三继妻。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八·列传五十五》

标签: 米思翰

更多文章

  • 纳兰明珠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叶赫那拉氏,字端范,建州叶赫(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隶属满洲正黄旗人。清代康熙朝重臣,词人纳兰性德父亲。迎娶英亲王阿济格之女,起家蓝翎侍卫、治仪正,迁为内务府郎中,历任内务府总管、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 周培公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培公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本名:周昌字:培公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1632年逝世日期:1701年主要作品:《介庵草》主要

  • 爱新觉罗·杰书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爱新觉罗·杰书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亲王之一。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

  • 孙思克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思克

    孙思克(1628年—1700年),字荩臣、号复斋,汉军正白旗,三等男孙得功的次子,清朝名将,河西四汉将之一。孙思克早年曾为王府护卫,后随洪承畴征战,调任甘肃总兵,驻守凉州。三藩之乱时,他攻克靖远,又率军震慑进犯的游牧部落,然后渡河与张勇会师,参与会攻平凉,升任凉州提督、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二十二年

  • 绰罗斯·噶尔丹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绰罗斯·噶尔丹

    绰罗斯·噶尔丹(Galdan,源自藏语“甘丹”,意为兜率天,1644年—1697年),又作嘎尔旦、噶勒丹,准噶尔部人,绰罗斯氏,号博硕克图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准噶尔部贵族首领,是17世纪厄鲁特蒙古(卫拉特)准噶尔汗国大汗,也先的后裔。噶尔丹幼年被认定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温萨

  • 爱新觉罗·常宁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爱新觉罗·常宁

    爱新觉罗·常宁(1657年12月8日—1703年7月20日),清朝宗室、大臣,顺治帝第五子,母为庶妃陈氏。康熙十年(1671年),封为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跟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任安北大将军,率领右翼军出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初七日去世,享年47岁。中文名:爱新觉罗·常

  • 刘昱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昱

    刘昱(463年3月1日—477年8月1日),字德融,小字慧震,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第八位皇帝(472年—477年在位)。宋明帝刘彧长子,宋顺帝刘准长兄,为贵妃陈妙登所生。刘昱少时聪明好动,泰始二年(466年)被立为皇太子,泰豫元年(472年)四月即皇帝位,元徽二年(474年)

  • 孝献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孝献皇后

    清世祖孝献皇后董鄂氏(1639年—1660年9月23日),努恺爱塔大系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亦称董妃、董鄂妃及栋鄂妃等,均译自满洲音,并非汉姓董。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和硕荣亲王之生母,贞妃四服内的族姊妹。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

  • 义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义皇后

    敬孝义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或为巴特玛,1620年代出生,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约二十多岁。她是多尔衮的嫡福晋。谥号敬孝忠恭正宫元妃。蒙古科尔沁部索诺木郡王和科尔沁大妃之女,宰桑-布和的孙女,莽古斯的曾孙女。顺治八年正月追谥敬孝忠恭静简慈惠助德佐道义皇后,附太庙。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

  • 孝诚仁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诚仁皇后

    清圣祖孝诚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孙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康熙帝大婚,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康熙八年(1669年),诞下嫡长子承祜。康熙十三年(1674年),诞下嫡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