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32 更新时间:2023/12/12 23:11:53

慕容绍宗(501年~549年),字绍宗,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名将,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慕容绍宗早年原是尔朱氏部将,担任并州刺史,封索卢县开国侯。归顺高欢后,历任扬州刺史、青州刺史、度支尚书、晋州刺史、御史中尉、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等职,进爵索卢县公。他在侯景之乱期间,以东南道行台之职总领平叛事宜,改封燕郡公,先在寒山堰之战中大败南梁援军,生擒梁军主帅萧渊明,而后回师涡阳,大败侯景。武定七年(549年),慕容绍宗在围攻颍川城时乘船窥视城池,结果被风将船吹到城下,遭到守军的乱箭攒射。他自知难以逃脱,最终投水而死,追赠尚书令、太尉、青州刺史,谥号景惠。

基本资料

本名:慕容绍宗

字:绍宗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鲜卑族

出生地:代郡

出生日期:501年

逝世日期:549年5月

主要成就:擒获萧渊明,击破侯景

官职:尚书左仆射

爵位:燕郡公

谥号:景惠

追赠:尚书令、太尉、青州刺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慕容绍宗年轻时身材魁伟,沉默寡言,但胆略过人。他因北方局势混乱,携带家眷前往晋阳(治今山西太原),投奔表亲尔朱荣,受到尔朱荣的重用。

追随尔朱

永安元年(528年),尔朱荣率军进入洛阳,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北魏孝庄帝。他认为“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打算趁百官迎拜新帝之时,全部予以诛杀。慕容绍宗极力劝谏,认为无故诛杀朝臣,恐失天下所望。尔朱荣不听,在河阴(治今河南省孟津市)大肆屠杀百官,造成河阴之变。

永安二年(529年),慕容绍宗因军功被封为索卢县子,不久又进爵为县侯。他随军平定羊侃、邢杲,升任并州刺史。

建明元年(530年),孝庄帝诛杀权臣尔朱荣,又命河西贼帅纥豆陵步蕃率部南逼晋阳,攻打其堂侄尔朱兆。尔朱兆屡战屡败,遣使向高欢告急,请他出兵援助。慕容绍宗极力劝阻,认为不能给高欢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结果反被尔朱兆囚禁。

普泰元年(531年),高欢在信都(治今河北省邢台市)起兵,公开声讨尔朱氏,与其彻底决裂,并拥立宗室元朗为帝,是为北魏节闵帝。尔朱兆任命慕容绍宗为长史、行台,让他率军驻守壶关(在今山西省长治市),抵御高欢。

永熙元年(532年),尔朱兆在韩陵之战之战中被高欢击败,因麾下士卒逃散,欲率轻骑西逃。慕容绍宗命人竖将旗、吹号角,召聚逃散的士卒,整顿军容,而后与尔朱兆撤回晋阳。后来,高欢立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北魏孝武帝。

归顺高欢

永熙二年(533年),高欢攻入晋阳,尔朱兆北逃途中自缢于赤谼岭(在今山西临县)。慕容绍宗逃往乌突城,后见追兵追至,遂带着尔朱兆的余部以及尔朱荣的妻小投降高欢。高欢非常赏识慕容绍宗,保留其原有官爵,还经常让他参预军议。

天平元年(534年),高欢将北魏国都迁到邺城(治今河北省临漳县),命慕容绍宗与高隆之一同掌管府库图籍等事务。是年,孝武帝与高欢决裂,逃奔关中依附宇文泰。高欢另立宗室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天平二年(535年),宜阳百姓李延孙聚众造反。慕容绍宗被任命为西南道军司,统率都督厍狄安盛,征讨李延孙。他讨平叛乱,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不久又改任青州刺史。当时,丞相府记室孙搴请托于慕容绍宗,想让自己的哥哥担任青州主簿,结果被慕容绍宗拒绝。他怀恨在心,便向高欢诬告慕容绍宗,称其有恢复祖业的野心。高欢遂将慕容绍宗召回朝中。

元象元年(538年),河南地区寇盗蜂起,西魏将领独孤信趁机进据洛州(治今河南省洛阳市)。慕容绍宗率军赶赴虎牢,与行台刘贵等人击退独孤信,进爵索卢县公。他历任度支尚书、晋州刺史(兼领西道大行台)、御史中尉。

武定二年(544年),慕容绍宗出任徐州刺史,讨平刘乌黑起义,擒杀匪首刘乌黑,后又升任尚书左仆射。

击破侯景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病逝,长子高澄接掌东魏朝政。镇守河南的大将侯景起兵叛乱,向西魏南梁请降,求取援兵。梁武帝命贞阳侯萧渊明率军十万北伐,援救侯景。萧渊明屯兵寒山(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面),与侯景形成犄角之势,并修筑寒山堰,准备淹灌彭城(治今江苏省徐州市)。高澄改封慕容绍宗为燕郡公,任命为东南道行台,授以开府之权,让他节度三徐二兖等州军事,与大都督高岳一同援救彭城。慕容绍宗在寒山大破梁军,生擒萧渊明,而后回师讨伐侯景。

是年十二月,慕容绍宗与侯景决战于涡阳(治今安徽省蒙城县)。当时,慕容绍宗引十万精兵,鸣鼓长驱直进,并顺风布阵。侯景紧闭营垒,等大风停止方才出战。他命士卒持短刀冲阵,专砍人脚和马腿。东魏军大败。慕容绍宗也坠马受伤,率部撤往谯城(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他改变策略,深沟固垒,采用持久战术与侯景对峙。最终,侯景军中粮草耗尽,部将司马世云出降。

武定六年(548年)正月,侯景欲率部突围南渡,遭到慕容绍宗的五千铁骑夹击。他欺骗部下,谎称他们的家属已被高澄杀光。慕容绍宗在阵前披发仗剑,向北斗星发誓,保证他们的亲属尚在。侯景部众皆是北人,不愿南渡,在暴显等将领的带领下纷纷投降。侯景率八百残兵,南渡淮河,投奔南梁。他派人对追击的慕容绍宗道:“我若被俘,您对于高氏来说还有什么用呢?”慕容绍宗深知鸟尽弓藏的道理,遂停止追击,放任侯景逃入江南。后来,高澄论功行赏,又别封慕容绍宗为永乐县子。

战死颍川

侯景反叛初期,曾向西魏请降。宇文泰出兵东进,解除了东魏军对侯景的围攻,而后又命大将王思政屯据颍川(治今河南省许昌市),逐步侵蚀河南之地。涡阳之战后,高澄任命慕容绍宗为南道行台,让他和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生等人一同围攻颍川。东魏军围攻颍川近一年,但在王思政的守御下,始终不能破城,遂在洧水修筑堰坝,准备以水灌城。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慕容绍宗乘船巡视堰坝,窥探城中动静。这时,东北方向突然狂风大作,吹断了座船的缆绳,并将座船吹到颖川城下。城上守军忙用长钩钩住座船,同时乱箭齐发。慕容绍宗情急之下跳水逃生,结果溺水而死,时年四十九岁。三军将士无不悲惋。高澄嗟伤不已,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兖等七州军事、尚书令、太尉、青州刺史,谥号景惠。

主要成就

慕容绍宗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归附高欢后,先后平定宜阳、徐州等地起义,后以东南道行台之职总领战事,负责平定侯景叛乱。他先在寒山击败南梁援军,擒获梁军主帅萧渊明,而后又回师攻打侯景,在涡阳之战中击溃叛军,打得侯景仅率八百残兵南逃。北齐建立后,慕容绍宗被追认为开国功臣,陪享北齐太庙。

轶事典故

尔朱之悔

慕容绍宗曾反对尔朱兆将六镇降卒交付高欢。他道:“如今天下纷扰,人人皆有野心,这正是智士用策的大好时机。高欢雄才伟略,英雄盖世,本就如同蛟龙一般,怎可再借以云雨,让他成就气候。”但尔朱兆却认为慕容绍宗是在离间自己和高欢的关系,将他囚禁起来。后来,高欢实力壮大,果然与尔朱氏决裂,并先后在广阿、韩陵(在今河南安阳东北)击败尔朱兆。尔朱兆非常后悔地对慕容绍宗道:“我要早听从你的良言,岂有今日之败。”

神武论将

高欢临终前,曾对麾下诸将有一番点评。他历数厍狄干、斛律金、可朱浑元、刘丰生、贺拔焉过儿、潘乐、韩轨、彭乐等将领,又对儿子高澄道:“侯景统治河南十四年,飞扬跋扈,不是你所能驾驭的,诸将之中可以打败他的只有慕容绍宗。我之所以一直不重用慕容绍宗,就是想把他留给你。”

名惊侯景

侯景反魏时,军容强盛,因而十分猖狂,对东魏诸将非常轻蔑。他蔑称韩轨为“啖猪肠小儿”,讽刺高岳“兵精人凡”,直到听闻慕容绍宗前来,方流露出惊惧之色,喃喃自语道:“是谁叫这个鲜卑小儿(指高澄)派慕容绍宗前来,难道是高王(高欢)还没有死吗?”

死前梦兆

慕容绍宗战死前,经常做到一个梦,梦到自己的蒜发(指壮年人的花白头发)全部掉光。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道:“我二十岁以后,头上便生有蒜发。蒜者,算也。难道这预示着我的命算将尽吗?”

水厄难逃

慕容绍宗曾预感到自己将有水厄(指溺死之灾)。他经常在战舰中洗浴,还自己跳入水中,希望能用这种方法来破除将要遇到的厄运。参军房豹谏道:“命由天定,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您若真有水厄,不是禳解所能破除的。如果没有水厄,又何需禳解。”慕容绍宗笑道:“我也不能免俗啊。”不久,慕容绍宗便溺水而死。

人物评价

高欢: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

李百药:高祖霸业始基,招集英勇。……慕容绍宗兵机武略,在世见推。昔事尔朱,固执忠义,不用范增之言,终见乌江之祸。侯景狼戾,固非后主之臣,末命诸言,实表知人之鉴。寒山、涡水,往若摧枯,算尽数奇,逢斯厄运,悲夫!

洪迈:自古威名之将,立盖世之勋,而晚谬不克终者,多失于恃功矜能而轻敌也。……慕容绍宗挫败侯景,一时将帅皆莫及,而攻围颖川,不知进退,赴水而死。……此四人(关羽、王思政、慕容绍宗、吴明彻)之过,如出一辙。

傅伯寿:王僧辩虽能平侯景,然反连和于齐;吴明彻虽能因北齐之乱以取淮南,然败于吕梁,为周所俘,不能死节;韦孝宽拒尉迟之义兵;杨素开隋室之祸败;慕容恪、长孙嵩、慕容绍宗、宇文宪、王猛、斛律光、于谨,或本生边陲之裔,或屈节僭伪之邦,纵其有功,岂足多录!

陈元靓:兵必有胜,非将弗委。寇有必败,惟名是畏。申令雷动,向敌风靡。贼景犯鞍,绍宗至止。

胡三省:①斛律光之勇虽不利,段韶之智虽不获逞,然东魏之士气未衰也,故慕容绍宗乘机而运其巧,得以成功。②人臣苟有才,必养寇以自资,东魏之世,彭乐、慕容绍宗同一辙耳。

胡应麟:拓跋氏衰,齐神武以英雄之度鹊起中原,善任知人,流誉海内。余考其将帅之良,勇莫若高敖曹,而智无出慕容绍宗右者,而神武用之皆弗能尽其才也。……绍宗智略,自尔朱兄弟皆违戾其策,以底败亡,至归神武,宜若韩信之遇左车,乃齐之骁锐。窦泰、彭乐、侯景诸人,神武纤悉委寄。凡周齐后先大战数十,河桥、邙山、沙苑之役,连兵百万,震动宇宙,迄未闻绍宗运一筹、借一箸于神武之幕,岂神武之不用绍宗耶?将绍宗自讳其能,不以荐之神武耶?迨神武垂殁,子澄忧侯景之乱,始特举绍宗以命之,且云:“我故不贵之,贻为汝德。”于虖,使景也前毙于欢,则以绍宗才,欢终不及一用,而偕腐草木矣,何以异于尔朱之世哉?卒绍宗决水颍川,沦溺堑下,破景之外,未奏一勋,则以两将之智且勇,而用之咸不尽其才,皆神武之失也。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乐毅、羊祜、诸葛亮、谢安、韦叡、岳飞等,儒将也;韩信、冯异、王猛、贺若弼、李靖、郭子仪、曹彬、徐达等,大将也;孙膑吴起白起耿弇、杨素、慕容绍宗、李光弼、马遂等,才将也;英布王霸、张辽、刘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扩廓帖木儿等,战将也。(《储将才论》)

后世地位

皇建元年(560年),北齐孝昭帝将慕容绍宗配享太庙,附祭于世宗(高澄)庙庭。

建中三年(782年),慕容绍宗作为前代名将,入祀武庙,得以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家庭成员

祖父:慕容都(一作慕容郁),官至岐州刺史。

父亲:慕容远,官至恒州刺史。

母亲:尔朱氏,尔朱荣的族姑。

儿子:慕容士肃,仕北齐,官至散骑常侍,因谋反被杀。

儿子:慕容三藏,又名慕容建中,袭爵燕郡公,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官至大将军、叠州总管。

史籍记载

《北齐书·卷二十·列传第十二》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

标签: 慕容绍宗

更多文章

  • 宇文宪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宇文宪

    宇文宪(545年—578年8月16日),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周孝闵帝、周明帝、周武帝异母弟。宇文宪初封涪城县公,后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即位,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将军。武成初年,任益州总管兼益、宁、巴、泸等

  • 韩擒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擒虎

    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原名韩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省新安县)人。隋朝名将,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之子。容仪魁伟,颇有胆略,爱好读书。初仕北周时,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义郡公,随军平定北齐,屡次挫败陈国进攻。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庐江,作好灭陈准备。开皇

  • 史万岁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万岁

    史万岁(549年—600年),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南)人,北周沧州刺史史静子。史静死后,史万岁袭爵太平县公。开皇中,因平高智慧之乱有功,拜左领军将军。开皇十七年(597年),以行军总管率军击南宁夷爨翫,深入今云南腹地,破三十余部,诸夷请降。受爨翫贿,免其入朝。次年,爨翫复反。蜀王杨秀劾其受赂纵翫,

  • 尉迟敬德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5日),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字敬德,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民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

  • 张仁愿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仁愿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唐朝张仁愿建

  • 王晙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晙

    王晙(?-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将领。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开元二年(714年),率二千兵马袭破入侵的吐蕃军,因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 王孝杰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孝杰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公元693年,王孝杰与西突厥与吐蕃联军战于冷泉、大领谷等地,于

  • 赵充国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充国

    赵充国(前136年-前51年,或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金城郡令居县(今甘肃兰州永登)。西汉名将。赵充国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

  • 吴汉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汉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出身寒微,起家亭长,进入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起家安乐县令。率众归顺萧王刘秀,拜偏将军、建策侯。此后,斩杀苗曾、尚书令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流民军,忠心支持刘秀称帝。东汉建立后,拜

  • 段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段颎

    段颎[jiǒng](?-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东汉名将,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汉桓帝时入军旅,先破鲜卑,后讨平东郭窦、公孙举起事,以功封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