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于义

刘于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74 更新时间:2023/12/6 13:05:22

刘于义(1675年-1748年),字喻旃,号蔚冈,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初任庶吉士,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1723年)刘于义入值南书房,随后任侍讲学士。雍正四年(1726年)任仓场侍郎。雍正八年(1730年)刘于义调任吏部侍郎。一年后的雍正九年(1731年)年初,被任命为直隶河道总督,随后刘于义被擢升为刑部尚书,但仍兼任河道总督的职务。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刘于义被调往陕西,署理陕甘总督一职。次年,刘于义被授予吏部尚书职务,仍然兼署陕甘总督。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钦差大臣。乾隆初年刘于义因包庇属下而被革职,但在随后不久的乾隆五年(1740年)被起用,历任署理直隶布政使、福建巡抚、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署理直隶总督。乾隆十三年(1748年),刘于义在养心殿奏事,由于跪得太久,站起时扑倒在地而去世,年七十三,谥文恪。

基本资料

本名:刘于义

字:喻旃

号:蔚冈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

出生日期:康熙十四年(1675年)

逝世日期:乾隆十三年(1748年)

主要成就:官至直隶总督

谥号:文恪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康熙十四年(1675年)刘于义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刘于义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中进士,初任庶吉士,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在任编修期间,其所撰写的文稿很符合皇帝的心意,备受嘉奖。雍正元年(1723年)刘于义入值南书房,先是担任中允一职,随后任侍讲学士,并出任山西学政,主管一省教育工作。

体恤百姓

刘于义在山西任职期间,发现山西没有过多的粮食储备,所以每至青黄不接之时,百姓就要忍饥挨饿。看到这样的情况,刘于义上疏雍正帝,奏请每年从耗羡中拿出四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平阳、潞安、大同四地买米贮仓,于春天评价卖给缺粮食的百姓,到了秋天再买入一定的粮食。雍正帝命令时任山西巡抚伊都立视当地情况酌情办理。刘于义的做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疾苦。

无私执法

雍正四年(1726年)刘于义出任仓场侍郎。然而仓库官吏以次米偷换好米,并将好米盗卖进而赚取私利,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积习。自身清正廉洁的刘于义不吃这一套,并对此加以严厉整顿。刘于义严格检查出、入米的数量,并随时抽查余米定数,不给倒买倒卖者任何可乘之机。一时间,仓场多年的陋习弊病得以彻底整治。

雍正八年(1730年)刘于义调任吏部侍郎。在任上,刘于义奉命同侍郎牧可登一道,到山东检查赈灾情况。到了山东之后,刘于义认真核查各项赈灾进展,并同时任山东按察使唐绥祖一道,弹劾济南知府金允彝袒护邹平县知县袁舜裔亏空一案,最终二者都受到相关制裁。

善于治河

雍正九年(1730年),刘于义被任命为直隶河道总督。在任上,刘于义发现北运河通漕花销过大,建议将漕米留在天津,以减少津贴,但给地方官留下米耗的百分之一作为日常开支用度。在治河中,刘于义多次亲赴工地,实地勘验。侍郎何国宗建议建鸡心闸口十四座用于阻拦河水。而刘于义则认为“阻水当停。并请展坝面,使无碍水道。”刘于义的上述治河方法均被雍正帝采纳。

任职陕甘

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刘于义被调往陕西,署理陕甘总督一职。次年,刘于义被授予吏部尚书职务,仍然兼署陕甘总督。在署理陕甘总督任上,刘于义悉心公务,先后向朝廷奏请诸多关于用兵、设防的建议,均得到皇帝认可。

从政低谷

乾隆三年(1738年),时任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查郎阿弹劾承办军需道沈青崖等人私运侵帑,而刘于义涉嫌包庇属下,后经查实,刘于义被革职,并赔偿麦稞价银三万余两。

再度起用

刘于义被革职后,乾隆帝念及刘于义于雍正初年对甘肃具有巨大贡献,屯田、筑堡、安置流民、运送军马粮草,其皆有功。于是刘于义在乾隆五年(1740年)被起用,任署理直隶布政使一职。两年后,担任福建巡抚。乾隆八年(1743年)升任户部尚书,次年调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乾隆十年(1745年),刘于义短暂署理直隶总督,加太子太保衔。在随后的三年时间中,始终担任直隶河督一职。在任上,刘于义勘定还乡河裁湾曲直,筑运蓟河西堤,疏浚张青口支河、新安新河,拓宽广利渠,开挖望都至安肃排水沟。疏通天津贾家口、静海芦北口、庆云马颊河、盐山宣惠河,引塌河淀洪水入蓟运河。直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刘于义才被调回京师。

人物结局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刘于义在养心殿奏事,由于跪得太久,起立时误踩衣袂,摔倒而逝,年七十三,谥文恪。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刘于义传》

《清高宗实录》

家庭成员

高祖:刘应明,邑廪生。

曾祖:刘美,邑庠生。

祖父:刘汉卿,官至陕西褒城知县。

父:刘一夔。

长子:刘复,官至浙江督理粮储漕务道。

次子:刘益。

孙:刘寅宾,乾隆九年举人。

人物评价

《清史稿》评价:“刘于义督军储、策水利,皆秩秩有条理。”

标签: 刘于义

更多文章

  • 高斌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斌

    高斌(1683-1755年),字右文,号东轩,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慧贤皇贵妃的父亲,清朝中期大臣,外戚,著名水利专家。高家原为汉族,为内务府包衣。其女受宠册为乾隆嫔妃后,抬入满洲镶黄旗,赐满姓高佳氏。雍正元年(1723年)起,高斌历任内务府主事、苏州织造、广东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苏布政使、

  • 章佳·阿克敦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章佳·阿克敦

    阿克敦(1685—1756),章佳氏,字仲和,一字立恒,又字恒岩。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编修。以学问优,殿试有声名,授侍讲学士。雍正时,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乾隆时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勤,有《德荫堂集》。本名:章佳·阿克敦字:仲和、立恒

  • 陈大受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大受

    陈大受(1702年~1751年),字占咸,号可斋。湖南省衡永郴桂道祁阳县人。其故居,一说为今祁阳县下马渡镇藕塘冲,一说为今祁东县金桥镇。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选庶吉士。乾隆元年,授编修,御试第一,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内阁学士、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户部、吏部尚书。乾

  • 梁诗正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梁诗正

    梁诗正(1697年-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官员、书法家。擅诗文,同杭世骏、陈兆嵛等六人结“月课诗社”。二十七岁,从院长万(太史)经读书敷文书院。雍正四年(1726年)中举,雍正八年(1730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旋充《大清一统志》纂修官

  • 张允随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允随

    张允随(1693~1751),字觐臣,号时斋,汉军镶黄旗人,官至云南总督、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卒谥文和。本名:张允随字:觐臣号:时斋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1693年逝世日期:1751年旗籍:汉军镶黄旗官职:云南总督、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谥号:文和由监生捐光禄寺典

  • 黄廷桂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廷桂

    黄廷桂(1690~1759),字丹崖,号前黄,北京房山区张坊镇南白岱村前黄自然村人,汉军镶红旗。唐进士崇文阁校书黄璞二十五世孙,曾祖黄宪章,父福建巡抚黄秉中。雍正年间,由总兵擢四川提督。曾疏言地方行政,于修枪、养马、饬士卒诸事,皆有建白。乾隆年间,历任两江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吏部尚书,武英殿大

  • 杨廷璋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廷璋

    杨廷璋(1688~1772),字奉峨,汉军镶黄旗人,官至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勤悫。本名:杨廷璋字:奉峨所处时代:清朝出生日期:1688年逝世日期:1772年主要成就:官至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刑部尚书旗籍:汉军镶黄旗官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刑部

  • 杨应琚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应琚

    杨应琚(1696~1766),清朝大臣,字佩之,号松门。出生于青海西宁,汉军正白旗人。雍正七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乾隆时,擢山西河东道,寻调甘肃西宁道。于1754年5月3日-1757年8月31日期间,奉旨接替策楞担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

  • 陈宏谋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宏谋

    陈宏谋(1696~1771年),本名陈弘谋,字汝咨,广西临桂(今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乡横山村)人。清朝大臣。雍正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吏部郎中、布政使、巡抚、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太子太傅,所至颇有政绩,得乾隆帝信任。革新云南铜政,兴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兴修水利,疏河筑堤,修圩

  • 官保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官保

    官保(?~1776年),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时期大臣。初授刑部笔帖式,官至理藩院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卒谥文勤。本名:官保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洲正黄旗逝世日期:1776年主要成就:官至理藩院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