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巍

王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8 更新时间:2023/12/16 22:20:15

巍,男,汉族,1954年5月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另称山东荣成人)。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5年1月获得日本九州大学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委员兼考古学科评议组组长、三星堆遗址发掘考古专家咨询组组长。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授予美洲考古学会终身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3年2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12月12日,当选河南大学古代文明中心主任。2018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王巍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巍

外文名:WeiW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荣成

出生日期:1954年5月

职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人物履历

1954年5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70至1977年,先后在吉林省农安县农村插队,长春市锅炉厂当工人,长春市基层机关当干部。

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1982年2月,由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被分配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工作。

1995年1月以《从中国看邪马台国和倭政权》一书获得日本九州大学文学(人文)博士学位。

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作访问学者,撰写第2个博士学位论文——《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和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

1996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中日两个博士学位的考古学家。

199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还分别于2001被授予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2006年被授予美洲考古学会终身外籍院士。

2011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3年2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本届全国人大近三千位人大代表中唯一的考古学家,也是继夏鼐先生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产生的第二位成为人大代表的考古学家。

2017年12月12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身份当选河南大学古代文明中心主任。

研究经历

1982年3月至1987年6月,参加并参与主持北京郊区琉璃河西周燕国都城和墓地的发掘。1988年至1990年,先后参加了日本奈良市平城京奈良时代贵族邸宅──长屋王邸宅、奈良县藤之木古坟和里山遗址、千叶县于下贝丘遗址等考古发掘。

1996年至2000年,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克商”及“西周各王在位年数”课题中“琉璃河西周都城和墓葬的年代学研究”的专题研究。

1996年~1998年主持河南偃师商城宫城的发掘。首次发现了商代前期的前后三进院落的宫殿建筑,被评为国家文物局优秀发掘工地二等奖。与同志们一道,在该商城中新发现了一座内城,将中国古代择中立宫和中轴线的制度上溯了数百年。该发现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考古学界一致认为,偃师商城的一系列新发现为夏商文化和年代分界提供了可靠的界标。该发现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00年,主持陕西周原西周宫殿基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一组东西对称的西周宗庙建筑,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新资料。被评为国家文物局优秀发掘工地三等奖2000年9月起,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院重大课题“黄河中下游古代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方式和文明演进关系研究”。这是我国首次系统地多学科结合研究古代人类生活和历史的发展与环境变迁关系的项目,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2001年,主持院重大课题“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2002年4月,被任命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课题组长。王巍曾先后于1987年10月~1990年9月、1995年4月~1996年3月两次赴日本留学,共计四年:先后在日本奈良县立僵原考古研究所、日本茨城大学人文学部考古研究室、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考古研究室作研修生、客座研究员或访问学者。

在日本期间,参加过日本奈良县藤之木古坟、奈良平城京遗址等在日本考古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墓葬和都城的发掘。王巍在国际考古学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曾先后十次应邀参加在德国、日本、韩国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他还先后应邀在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的二十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作过学术讲演,讲演的内容主要有: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古代文明的起源、东亚地区古代王权与国家的形成过程、东亚地区史前时期环境的变迁与稻作、粟作农业的起源、中国商周时期的环境变化与北方部族的南下的关系、东亚地区古代文明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和铁器传播与交流等等。听众最多时达1000多人。国内外新闻媒体曾多次对他进行专访。

担任职务

主要任职

1996年8月,任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

1998年6月,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考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主任。

2005年起,任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委(历史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6年7月起,任考古研究所所长。

2020年10月,受聘为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2023年1月,受聘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社会职务

国家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第五届和第六届成员(每届由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历史和考古学者共15人组成,王巍是目前的第六届历史学科评议组中唯一的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前副会长、曾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聘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他还是亚洲史学会评议员(常务理事)

主要贡献

主持的考古发掘项目:1996年~1998年主持河南偃师商城宫城内宫殿区的发掘。和同事们一道,在商城中新发现了一座始建于商代初年的外城,原来发现的宫城恰好位于该外城的正中,从而将中国古代择中立宫和中轴线的制度上溯到商代早期。在宫城内宫殿区的发掘中,首次发现了商代早期的前后三进院落的宫殿建筑,并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文化分界提供了界标,成为该工程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该项发掘被评为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并入选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0年,王巍主持了陕西周原西周宫殿基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一组东西对称的西周大型建筑,很可能是当时的宗庙。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新资料。该项目被评为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2003-2004年,作为总领队,领导数十位考古学家、上百名技工和在河南安阳殷墟孝民屯进行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发掘,发现了商代晚期的村落、铸铜作坊、家族墓地,出土了大批遗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殷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考古发掘,极大地丰富了对商代晚期社会和文化的认识。该项目因发掘工作的高质量而被评为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

王巍是迄今为止唯一三次获得田野考古奖的中国考古学家。

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方

1、夏商周考古;

2、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研究;

3、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考古学·概论卷》主编。

2、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主编。

3、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负责人,执行专家组组长。

4、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主持人。

5、中日合作“东北亚史前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中方主持人。

6、最近刚刚被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起源和元代帝陵”项目(2012至2021年)首席专家。

现研究项目

1、考古研究所信息化建设

2、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研究

3、环境变迁与人类生活方式及文明演进关系研究

4、山西陶寺或系帝都城最早中国非夏朝研究

学术成果

王巍迄今已发表学术专著2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20余篇是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

1、《从中国看邪马台国和倭政权》(日文、日本雄山阁出版社,1993年);他通过对大量考古资料的缜密分析,探讨了3~6世纪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过程及其阶段性。书中对当时在日本学术界被作为定论的日本古代国家形成于七世纪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书中指出:七世纪的日本是成熟的律令制国家形成的时期,可以将其比喻为人的成年,但就像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成年一样,日本的古代国家也经历了萌芽、初现、逐步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3到6世纪日本古代王权和国家形成的时期。书中还探讨了日本古代国家背景、社会基础和动力,并将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与中国夏商周时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的异同,并分析了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此书1993年在日本出版,受到日本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被誉为日本古代国家研究的划时代的成果。1995年,日本著名的国立大学──九州大学以此书授予王巍论文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考古学界较早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人。

2、《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和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六世纪东亚地区古代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冶铁术和铁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其背景、契机及其历史意义。该书在相当程度上填补了东亚地区考古学界研究上的空白。他以该论文获得了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

3、《中国考古学·夏商卷》,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八章第二、八、九节。获2005年夏鼐考古奖一等奖,2007年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一等奖。

4、《中国考古学·两周卷》,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与唐锦琼合著第三章。获2007年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一等奖。

社会活动

2022年9月1日,参加CCTV1《开学第一课》,主讲“一粒稻米的故事”。

学术论文

《商文化玉器渊源探索》(《考古》1987年8期);

《夏商周时期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西北部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及相互关系》(《中国考古学论丛》,科学出版社,1993年);

《商代马车渊源蠡测》(《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

《从考古发现看四世纪的东亚》(《考古学报》1996年3期);

《从马具看三~六世纪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考古》1997年12期);

《偃师商城考古新发现及其相关问题》(《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

《先周文化的考古学探索》(合著)(《考古学报》2000年3期);

(以下论文系用日文撰写)

《仰韶文化前期的社会形态》(《博古研究》创刊号,1990年);

《六世纪东亚诸国的文化交流》(《东亚的古代文化》第83期,1995年);

《〈魏志倭人传〉所记载的三世纪前半倭国的社会结构》(《九洲历史》1996年2月);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的龙山时代》(《博古研究》第10期,1995年10月);

《倭五王时期的国际交流》(《考古学季刊》第54期,1996年2月);

《日本弥生、古坟时代坟丘墓所见古代中国的影响》(《古代的日本和渡来文化》,学生社,1997年);

《东北亚青铜文化的出现与发展》(《古代出云的青铜器文化》1997年)。

近几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中美合作项目――“河南安阳洹河流域聚落群分布的调查与研究”(1999年~2002年)中方负责人。

2·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承担“琉璃河西周燕国都城与墓葬的年代学研究”课题(1996年~2000年)。

3·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考古学·概论卷》主编(1996年~2001年)。

4·国家“十·五”社科重点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聚落形态反映的社会结构”课题负责人。

5·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人类生活方式及文明演进关系研究”(2000年~2004年)第一主持人。

6·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2001年~2005年)主持人。

7·“安阳古人类分子考古学(古人类遗传基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9年~2001年)考古方面第一主持人,负责殷墟出土人骨的文化、社会背景及其对遗传基因所反映的历史问题的阐释与研究。

8.院重点项目――“河南偃师商城宫城内宫殿群的发掘与研究”(1996年~1998年),项目主持人。

9.“陕西周原西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发掘与研究”2000年度发掘领队。

10.中德合作“西北地区青铜文化的综合研究”(2000~2005年)中方主持人。

11.中日合作“东北亚史前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2001年~2003年)中方主持人。12.中日合作“中国汉代以前出土海贝的产地研究”中方主持人。

所获荣誉

2023年1月,获评2022年度学者。

标签: 王巍

更多文章

  • 扎西·哈瓦斯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扎西·哈瓦斯

    埃及考古学家,1947年5月28日出生于埃及杜姆亚特,在埃及与美国两地研修考古学,并在1980年荣获傅尔布莱特奖学金(FulbrightScholar)。1987年,他获得宾州大学埃及古物学的博士学位。从1988年起,他就开始教授埃及的考古学、历史与文化。现职为埃及古迹最高委员会秘书长,除此之外也任

  • 吴季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季

    吴季,男,祖籍重庆潼南,1958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共产党党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1978年—1982年,吴季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7月—19

  • 陈德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德明

    陈德明,男,中国西北某基地研究员、导弹试验专家,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航天动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参与执行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完成“动能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10多个重大项目,为加快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升我军新质作战能力作出重大贡献。中文名:陈德明国籍:中国职业:

  • 李东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李东

    李东,男,1967年6月出生,师从龙乐豪院士,CZ-5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主要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工作,历任总体部副主任、型号副总师、副总指挥等职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中文名:李东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67年毕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职

  • 胡旭东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胡旭东

    胡旭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1月出生,安徽舒城人,2003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工程师,现任文昌航天发射场副总工程师,主要负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统筹谋划、指挥决策和任务抓总工作。2017年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中文名:胡旭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舒城出生日期:1980

  • 李小鹰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小鹰

    李小鹰,女,1947年12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1973年10月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现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1982年9月获山东医科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1990.01-1991.06美国Bayla

  • 米格尔·埃斯特班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米格尔·埃斯特班

    2010年成为第一位非华裔的973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外籍科学家。中文名:米格尔·埃斯特班外文名:MiguelEsteban国籍:西班牙主要成就:中国第一位非华裔的973首席科学家MiguelEsteban博士,是西班牙籍,曾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0年,他

  • 陆川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陆川

    陆川,1971年2月8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江苏南通人,中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先后毕业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9年,陆川编剧的30集电视连续剧《黑洞》引起关注。2002年,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寻枪》在中国影坛崭露头角,该剧本获得台湾“行政院

  • 曲道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曲道奎

    曲道奎博士,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创始人、总裁,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组长、中国机器人创新联盟主席、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首任轮值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基金评审委员、国家科技

  • 惠若琪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惠若琪

    惠若琪(RachelHui),1991年3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前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前女排国家队队长,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场上司职主攻,曾效力于江苏中天钢铁女子排球俱乐部,现任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文名:惠若琪外文名:RachelHui别名:羊羊,小惠,惠美丽,惠给力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