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履祥

张履祥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50 更新时间:2024/1/2 16:15:12

张履祥(1611年11月5日—1674年8月29日),汉族,字考夫,又字渊甫,号念芝,号杨园,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今属桐乡市龙翔街道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张履祥生于下层知识分子家庭,少孤家贫,母以孔孟皆无父之儿教之。年十一,就馆于陆昭仲,十五应童子试,补弟子员。后以教馆谋生。又往藏山和靖书院,受业刘宗周。闻京师有变,遂弃诸生,隐居教授。道光时入祀太庙,同治时入祀文庙。其著作因付梓较晚,清初影响不大,至清末被视为上接程朱之绪,下开清献(陆陇其)之传。志称“朱熹后一人”。著有《读易笔记》、《愿学记》、《近古录》、《补农书》等。后人辑有《杨园先生全集》。

基本资料

本名:张履祥

别名:杨园先生

字:考夫,又字渊甫

号:念芝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桐乡龙翔

出生日期:1611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1674年8月29日

主要作品:《读易笔记》、《愿学记》、《近古录》、《补农书》等

主要成就:清初朱子学倡导者

生平简介

幼年经历

张履祥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初一日(1611年11月5日),九岁丧父,母沈孺人教导说:“孔孟亦两家无父儿,只因有志,便做到圣贤。”益自勉自爱,刻苦攻读。明天元年(1621),至钱店渡外祖父家就读,次年,从陆时雍学《易》,后又师事诸明叔。十五岁应童子试,成秀才。与同里颜统、钱寅、海盐吴蕃昌友善,常以文行相砥砺。崇祯三年(1630),祖父去世,翌年,母亡故,家道中落,与兄相亲相助,勤俭持家。崇祯六年,至颜统家任塾师。时东南文人结社之风甚盛,皆各立门户,著书讲学,甚或评议朝政。张溥、张采等集文士数千人立复社于苏州虎丘,盛况空前。张履祥与颜统相约,不参与其活动。后,名人周钟至桐乡设馆授徒,慕名求教者甚众,亦不与交往。崇祯十五年,复赴杭应乡试,未中。其时见黄道周于灵隐寺,黄氏劝以近名为戒,张履祥感佩铭记,终身服膺。后两年去绍兴拜刘宗周为师。

成年经历

刘氏历任朝廷要职,大节彪炳,儒学兼崇朱(熹)、王(阳明),重诚意、慎独,穷经、读史,受教后深有所得。张履祥为学善思考取舍,后专意程(程颢程颐)、朱,其学说大要以仁为本,修己为务,而以中庸为归,穷理居敬,知行并进,亲切平近,不尚辞辩。其一生潜心于义理,认为三代以上,孔孟是集大成者;三代以下,程朱是集大成者。时人把他和陆陇其并提,视为闽洛学派的正传。后以刘氏《人谱》与程朱学说不合,乃另辑《刘子粹言》一书以作补救。明亡后,曾和海盐何商隐、嘉兴徐敬可、崇德吕留良等秘密联络,准备俟机恢复明室。后见大事无可为,乃息交绝游,抗志不出,隐居乡间,训蒙自给,且凡以应科举试而求教者,皆婉拒之,常告诫学童:读有用之书,务经济之学,毋专习制义。清康熙八年(1669),应吕留良聘至崇德南阳村东庄(今属桐乡市留良乡)执教,订《东庄约语》,教学生遵循,主张“学问固重实践,然必自致知格物始”。又与吕留良等刻印程朱遗书、语类及先儒遗著数十种行世。其先后在邻近县乡从教三十余年,于清康熙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1674年8月29日)去世,年六十四。

中年经历

明王朝自万历之后国势衰颓,内忧外患日甚一日,终于在崇祯末年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张氏家族也随之衰落。张家原本是桐乡望族,祖父和父亲在当地都小有名气,尤其是张履祥的祖父酷爱学问,举凡经史、传记、医卜杂家,无不通晓。因不善理家,家道开始中衰。其父在他九岁时就离开了人世,留下幼子弱母,守田度日,处境艰难。在母亲沈氏的教导下,张履祥从小立志读书,十五岁即补县诸生,做了秀才。后虽屡试举人,但终以落第作罢,遂在乡间教书。崇祯末年,他拜致仕御史刘宗周为师,此人对他的影响很大。刘宗周是吴康斋的五传弟子,吴设帐授徒时,隐居乡间,率弟子亲自种田。张履祥对此欣然神往。他的学生陈克鉴在《补农书》“引”中写道:“昔吴康斋先生讲濂、洛、关、闽之学,而隐于农,率弟子以躬耕。先生慕而效之。”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占据北京。刘宗周自杀。张履祥闻知痛哭。次年,清兵攻陷浙江。他和徐敬可、何商隐等加入了以吕留良为代表的反清复明的行列。到清顺治四年(1647),清王朝统治局势已定,他便与徐、何等人决心隐居终身。

隐居生活

张履祥的隐居生活是以教书为主,另有40余亩田地雇人耕种。他在教学之余。也亲自动手干些农活,还经常向老农请教和讨论问题。农忙季节,他或是亲自监督雇工劳动,检查成绩;或是穿草鞋、戴草帽,送饭到团间。他最擅长的农活是修剪桑树,连有经验的老农也比不过他。实践使他在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他在《补农书》“跋”中说:“予学稼数年,咨访得失,颇识其端。”

顺治十五年(1658),张履祥过隐居生活已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得到了一本《沈氏农书》。据张履祥说,沈氏是距桐乡不远的湖州涟川人氏,《农书》作于崇祯末年。全书分“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六畜附”、“家常日用”等部分。书中介绍了一整套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但这并非是沈氏的首创,早在沈氏之前约半个世纪,乌镇人李乐曾纂修过一木《乌青志》,其中就总结了当地农民干田、施肥、育秧等水稻生产技术,这些技术为沈氏所借鉴,并在实践中加以补充。正因为《沈氏农书》记载的是当地农民长期积累起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所以张履祥对此书大加赞赏,他在《农书》“跋”中指出:“按此书大约出于涟川沈氏,而成于崇祯之末年,正与吾乡土宜不远。其艺谷、栽桑、育蚕、畜牧诸事,俱有法度,甚或老农蚕妇之所未谙者。首列月令,深得授时赴功之义。以次条列事力。纤悉委尽,心计周矣。”他亲自抄录了《沈氏农书》,与家人共同研读,并奉为种植依据。

死后

对于张履祥的尊崇,在他死后的二百多年之中不断升温,最终使得他由一介布衣而成为孔门圣贤。乾隆十六年(1751),浙江学使雷鋐为其立碑,称他为“理学真儒”;嘉庆十六年(1811),立张履祥主祀于青镇分水书院;道光五年(1825),入祀乡贤祠;同治三年(1864),浙江巡抚左宗棠亲自题碑“大儒杨园张子之墓”;同治十年(1871),张履祥终于获得了从祀孔庙的儒者最高荣耀。张履祥“由凡入圣”,一方面是因为晚清理学发展与地方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学术上的成就,他的学术实现了“继往圣而开来学”,确实也是清初理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传道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除了《补农书》之外,还有《读易笔记》、《愿学记》、《近古录》、《训子语》、《训门人语》,汇集成《杨园先生全集》,其中《初学备忘》是一部蒙学读物。

人物成就

农学

张履祥极重农学,主张耕读不偏废,“治生以稼穑为先”。顺治四年(1647)后,教学之余,亲自经营农业,岁耕田地各10余亩。每届农忙,必停馆返里主持收种,或草履箬笠,送饭至田头,或率家人下地劳作。他时常与老农交谈,故熟谙农情,于艺谷、栽桑、育蚕、畜牧、种菜、莳药诸行无不精通。

顺治十五年作《补农书》,以补湖州《沈氏农书》之不足。该书是应嘉兴徐敬可的请求而写的,重视植桑并兼顾水稻生产,对于耕种、蚕桑、养鱼、酿酒乃至养猪羊和农家经营、农民生活技艺都有记述。因其有益于民生日用,刊行后流传于东南各省并为附近各府县方志所摘引。后人评为“总结明末清初农业经济与农业技术的伟大作品之一,是我国农业史上最可宝贵的遗产”。1957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组织力量来嘉兴地区进行深入的调查,对《补农书》作过专题研究。农业出版社出版陈恒力的《补农书研究》,重印《补农书》。

著作

著有《经正录》、《愿学记》、《问目》、《备忘录》、《初学备忘》,《训子语》、《言行见闻录》、《近鉴》、《读易笔记》、言《补农书》等。后人辑为《杨园先生全集》五十四卷(《四库全书》存目)。《清史稿》有传。

标签: 张履祥

更多文章

  • 张玉裁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玉裁

    张玉裁,汉族,男,(1639年-1674年),字礼存,号退密,镇江府丹徒人。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缪彤榜进士第二人(榜眼)。本名:张玉裁外文名:未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性别:男玉裁九岁通《五经》。康熙五年丙午科乡试中举。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缪彤榜进士第二人(榜眼),阅卷考官叹曰:“此长

  • 蔡兆丰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蔡兆丰

    蔡兆丰(1623~1674),字维平,一字雪余,江西金溪县人。蔡国用子。顺治八年(1651)举人,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十八年中会试副榜,除兵部督辅司主事,执法不阿,以勤敏著称。累迁刑部贵州司郎中,后出理淮安关税。本名:蔡兆丰所处时代:清朝出生日期:1623年逝世日期:1674年蔡兆丰(1623~167

  • 朱益吾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益吾

    朱益吾(?—1674)清初江西棚民起义军首领。原籍广东,寄居江西萍乡,以传授拳术组织棚民,进行反清斗争。顺治五年(1648年)率棚民几万人连克萍乡、袁州(治今宜春)。次年又克万载。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度攻克万载、萍乡,后在三关激战中牺牲。本名:朱益吾所处时代:清逝世日期:1674年原籍:广东朱

  • 张大赓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大赓

    张大赓(1600年—1674年),字杨甫,别号实水,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明末兵部尚书张鹤鸣第三子,明代画家。中文名:张大赓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600年逝世日期:1674年张大赓(1600年—1674年),字杨甫,别号实水,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明末兵部

  • 林木陈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林木陈

    林木陈(1596~1674),别号山翁,法号道忞(音民),广东大埔县湖寮镇新村上围人,是明末清初得道高僧,旧县志有载,为“广东七奇”之一。本名:林木陈号:山翁出生日期:1596年逝世日期:1674年林木陈(1596~1674),别号山翁,法号道忞(音民),广东大埔县湖寮镇新村上围人,是明末清初得道高

  • 爱新觉罗·伊里布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爱新觉罗·伊里布

    爱新觉罗·伊里布(1772—1843年),清朝宗室、大臣,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议政大臣巩阿岱六世孙,宗社党首领良弼的祖父,签署《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早年历任通判、知府、知州、按察使、布政使等职,以及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在任上以清廉闻名。道光十三年(1833年),调任云贵总督、协办大学士,道

  • 曹珍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珍

    曹珍(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人物,是一名军师。本名:曹珍所处时代:隋末唐初出生日期:?主要成就:军师性别:男曹珍(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人物,是一名军师。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举作乱于金城郡,李轨与同郡人关谨、梁硕、李贇、安修仁等人商议说:“薛举残暴凶悍,其兵必来侵扰。郡吏软弱胆怯,不足以议大事。

  • 那彦成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那彦成

    那彦成(1763年-1833年),章佳氏,字绎堂,号韶九、东甫,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之孙,工部侍郎阿必达次子,清朝大臣。那彦成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随后不久担任翰林院编修。此后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户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礼部尚书、

  • 瓜尔佳·额勒登保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瓜尔佳·额勒登保

    额勒登保(1748年—1805年),瓜尔佳氏,字珠轩,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名将。世为吉林珠户,隶属于打牲总管。乾隆年间,以马甲身份跟从出征缅甸及大小金川,累功擢升为三等侍卫,赐爵、乾清门行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授头等侍卫。随福康安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又跟从福康安出

  • 纥石烈良弼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纥石烈良弼

    纥石烈良弼(1119-1178)金朝大臣。本名娄室,回怕川人,纥石烈太宇子。聪明睿智,博涉群书,善文章词赋。金史天德初,累官吏部郎中,改右司郎中,借秘书少监为宋主岁元使。初为北京教授,补尚书令史。谏止海陵王南伐。世宗即位,任南京留守兼开封尹、河南都统。往北京招抚奚、契丹有功,迁平章政事,封宗国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