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程师孟

程师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1/17 23:08:28

程师孟(1015—1092),字公辟,号正议,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生于官宦之家。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历任光水、钱塘县令,桂州通判,楚州、夔路和河东提点刑狱,在夔路开仓赈济灾民;在河东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治平元年(1064)入京任三司都磨勘司,管理河北四榷场事务。熙宁元年(1068)九月,以光禄卿出为福州知府。翌年四月动工。修建子城城墙,并扩建其西南隅;又以余力疏浚河湟,修造桥梁。熙宁三年(1070),师孟在庙学内建厅舍,州学教授有厅自此始。师孟又在乌石山建道山亭,请文学家曾巩作《道山亭记》。师孟提倡植榕,绿化福州;还留下不少诗作和“霹雳岩”“天章台”“冲天台”“光禄吟台”“宿猿洞”等题刻。同年六月,调任广州知州。福州人民为师孟建生祠于乌石山千福寺,在祠旁立石碑,镌刻他的诗作。师孟在广州6年后,入京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都水监、将作监,又移知越州、青州。后以年老辞官归里,进正议大夫。著有《奏稿》1卷,《续会稽掇英录》20卷、《广平奏议》15卷、《诗集》20卷、《长乐集》1卷。均佚。

基本资料

本名:程师孟

字:公辟

号:正议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吴县(今江苏苏州)

民族:汉族

人物生平

程师孟幼时聪慧,年五六岁便会作诗。景佑元年(1034年),张唐卿榜,考取文科进士。初任光水钱塘县令及桂州通判。庆历中(庆历:1041年至1048年)改知南康军,楚、邵二州,任夔路提点刑狱。(宋代的刑狱提点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和监察,兼管农田水利),后转任河东路刑狱提点,泸水一带西戎多次进犯渝州边地,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很远,有敌警讯,率兵一整天才能到。程师孟奏请迁路治到渝州。夔州路部没有常平粟,奏请建常平仓。恰逢凶年歉收,赈济饥民不足,即下令调用其他的储备粮,不等向上报告。官吏害怕,告诉他这样做不行。师孟说:“一定要等待报告,挨饿的人都饿死了。”最后还是开仓放粮。辖区内有很多傍接山谷的土地,每年春夏大雨,水势大而浑浊,俗称“天河”。程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治行为东南之最。他总结经验,写成《水利图经》,颁发各州县。嘉佑元年九月(1056年农历9月)至嘉佑八年(1063年),任洪州知州。洪州经常有水灾,师盂积石为江堤,开渠章沟,设北闸以调节水的升降,洪州水患遂免。治平元年(1064年),入京任三司都磨勘司,管理河北四榷场事务。有一次,皇帝命他招待辽国使者萧唯辅,接伴契丹使,萧惟辅说:“白沟之地属于宋、契丹相连地区,今南朝(指宋朝)植柳数里,而以契丹人在界河捕鱼为罪,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师孟说:“两朝都应当遵守誓约,涿郡有案牍条文可以供检查督察,你舍弃文书,凭口说,岂不是想生事吗?”萧惟辅惭愧地辞谢而去。治平三年(1066年),任江西路转运使。袁州发生了盗患,因本州的小吏充当他们的耳目,好久不能抓到他们,师孟捉拿几个小吏审讯送狱后,盗贼即被擒获。

熙宁元年九月(1068年农历9月),以光禄卿出任福州太守。为政简易严明,痛惩地方豪恶,审理案件,公正无私,下属都不敢蒙蔽他。曾在福州当过四十年的老吏夏铧说:他见过太守多人,没有一个不受他们欺骗,只有两位太守是例外,师孟便是其中之一个。善作,简明率直,有自乐天之风,诸多改革,被誉为:“发隐摘伏如神”。福州旧有子城,建筑甚为坚固,宋初统一全国后,朝廷令将子城拆毁,余下的只有3尺,不能防御盗贼。历任太守均准备修建,均因费用大而作罢。师孟一来福州,就对转运使说:“我只要20万缗钱,就能修建子城。”熙宁元年冬(1068年冬),与陈襄、沈公仪、湛仲膜、刘执中、杜伯通、马益损游乌石山。乌石山,又名道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中部。师孟登山揽胜,认为此山可比道家的蓬莱、方丈、瀛洲,遂改名:“道山”。据《神解记》记载山上有三十三景,因为没有标识,有的景物无处可寻,有的景物产生争议。师孟进行搜访,祥加考证,核定各景名称如“天章台”、“冲天台”等。均用篆书写,刻在岩石上,又增建了“道山”等三景。加上旧的和现在有的,称为三十六景。后来又发展很多景物,至宋末统计,已有四十九景,但人们仍称乌石山三十六奇,这名称就是师孟确定下来的。熙宁二年四月(1069年农历4月),修建原有城墙,并扩建东南隅,城周长950丈,厚4丈。前后仅费19万缗钱,又以余力浚河湟,历时仅用半年。福清县香岩寺与洋屿村民争讼,历久未决。师孟上奏朝廷,凡沿海泥淤地方,应准许人民筑堤为田,遂结束这桩讼案。熙宁三年(1070年),福州庙学大兴,他决定在庙学花园内添建教授宿舍。教授有宿舍,自此时始。福州旧威武军门(今鼓楼前),自前任太守元绛建有双门,师孟便利用那些楼房,设置铜壶滴漏,用击鼓方法,通告市民,作为标准时间。其最大特点是每隔一刻钟左右,“铙神”能在水力机械作用下自动击铙8下。该装置在中国水钟发展史上可谓少见,在宋、元、明时期,是计量时间的标准器具,并设置在皇家钟鼓楼上。滴漏建成,师孟在漏室中题诗二,其一云:“台门新漏一声闻,此时朝昏百刻分;他日郡人思太守,也须谈及叶参军。”叶参军,指当时工程技术总监叶左院。由此可见程公不贪功的高尚品格。其二云:“风雨虽昏漏不移,百年应未失毫厘。须知万户千门里,正得人间吉凶时。”吉凶时,指准确报时十分关键。由此诗可见程公对报时人的严格要求,特别强调其责任重大。师孟提倡植榕,绿化福州,还留下不少诗篇和“霹雳岩”、“天章台”、“冲天台”、“光禄吟台”、“宿猿洞”等题刻。光禄吟台,又称“玉尺山”,位于光禄坊东北口,宋代法祥院遗址。宋熙宁三年(1070年),光禄卿、福州太守师孟常游此,篆“光禄吟台”。现还保留着清代曲池、石桥、小亭等景观,并有宋至民国十余段摩崖题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他还采取一些有益于民生和文教的措施,如罢用铁钱,救灾荒,聘贤才,兴教育等。福州人民感激地说:“国家历任福州太守,谢泌以惠受著名,蔡襄以严肃见称,程公可谓两者俱备。”师孟性又喜游览名胜,曾上乌石山,赞赏山川之美,因建亭其上,名“道山亭”,他又游闽山保福寺,僧人为此刻“光禄吟台”于石。师孟又在乌石山建道山亭,《乌石山志》记载:在天章台左,前际海门,回览城市,可比道家蓬莱、方丈、瀛洲,因篆书镌“道山亭”三字,曾巩作记,林希书而勒诸碑。后亭圮碑没。明万历(万历:1573至1620年)初,提学副使胡定复作道山亭,诸士于亭侧竖感知碑,林熑为记。道光二十年(1840年),神光僧镜妙重建。现八角型的道山亭是1955年重建的,高4米、直径4米,上部重檐翘角,仰面四层叠井,六向设美人靠,木构加纹绘。2008年又修饰一新。元丰二年(1079年),请当时福州太守曾巩作《道山亭记》,为道山亭写记,使道山亭随曾巩大名,流传千古。2008年,在道山亭北面重建了《道山亭记》碑,碑文由现代书法家张潜华先生题写。宋熙宁三年(1070年),在福州任职虽仅有一年九个月,但百姓感念他的治绩和官德,为他建生祠于乌石山千福寺,并在祠旁立有诗碑,镌刻他的诗作。他虽不是福州人,但对福州人民贡献很大,《宋史》对于他治理福州的政绩:“筑子城,建学校,治行最东南”这十一字的评价。

熙宁三年六月(1070年农历6月),调任广州知州。熙宁四年(1071年),再任经略史。熙宁四年十月(1071年农历10月),知州师孟“举大筑”西城,避开“弥旬涉月而不休”的多雨季节。熙宁五年春(1072年春),主要工程完工,“无一朝之雨而落”。熙宁五年正月十七(1072年农历1月17日),“新城见于水中,逾数刻不没,海旁之民走观者无不骇异”,皆认为是南海神显灵所致。筑城之事遭到流言蜚语,师孟易职之事布于朝野,“藩汉之民”至庙乞神,皆如所愿。熙宁六年二月(1073年农历2月),升迁为谏议大夫,再任广州知州,官民又以为南海神庇佑而致。师孟在广州“为守四年”,“谷登民阜,冠盗衰急,而瘴疬不作,蒙神之助居多”。熙宁六年十二月至熙宁七年十月(1073年农历12月至1074年农历10月),师孟六谒南海神,祈谢神降甘霖。先是熙宁六年十二月至熙宁七年正月(1073年农历12月至1074年农历1月),“以天久不雨”,祭祀天地百神及名山大川,师孟率广州地方官员赴南海庙祭祀;此后,“两祷两谢,获应颇异”。熙宁七年八月(1074年农历8月),“上以久旱,精祷天下名山大川”,师孟第五次奉诏“致祠南海洪圣广利昭顺网”,精诚所至,“已而休应,云获复命,行赛谢之礼。三祈三报,南海神灵异一斑。熙宁七年正月十五(1074年农历1月15日):与金君卿、李宗仪、许彦先同游广州药州。熙宁六年十二月至熙宁七年四月(1073年农历12月至1074年农历4月):四谒南海广利昭顺王,师孟之子德叟、义叟陪位。熙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1074年农历1月23日):在广州府南海东庙立石,碑文陈述了师孟在南海东庙祭拜神灵的过程和当时祭拜神灵的状况。熙宁八年五月十日(1075年农历5月10日),代还,同郡守僧彦游,师孟之子德叟、义叟、纯叟待行。师孟在广州治理时大力提倡国际贸易,增加税收,使广州居民安居乐业。

师孟为贺契丹主生日诞辰,到涿州,契丹排列入席位置,迎客的人向正南而坐,涿州的官吏向西而坐,宋使向东而坐。程师孟说:“这是看不起我。”不入席就座。从太阳偏西一直争至黄昏,跟随他的人为他担惊失色,师孟语辞气概更加坚毅,叱责傧相改变安排,于是,改为要迎客的人坐西向东。第二天,涿人在郊野为他饯行,他疾驰而过,头也不回。熙宁九年(1076年),入京任给事中,集贤殿修撰,都水监。熙宁十年五月至元丰二年(1077年农历五月至1079年),任越州太守,升京东安抚使,正义大夫。元丰三年(1080年),出治青州。元丰四年(1081年),告老还乡,返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师盂历宫大郡,用法公正,几豪强犯法的一律严治,不畏权势。书法家米芾说:“程师盂以文学登科,以政绩升迁,以言语折服敌人,以恬退告老。”到处都有政绩表现,洪、福、广、越州皆有生祠。

亲属成员

程师孟,程立信三子,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寿七十八;宋景佑元年(1034年)娶唐朝秘书监贺知章后裔贺仿之女,生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卒于元丰六年七月(1083年农历7月),师孟将她妆奁之类的东西全部送人。元丰七年三月(1084年农历3月)下葬于桃花之坞(今江苏省苏州市),寿六十九,累封长乐郡君。

生有十一子二女:宽,嘉佑六年(1061年)王俊民榜,文科进士,十年没做成官(1061至1071年)。有大抱负,识时务。皇上即位,下诏请求直言时敝,上书献计献策几万字。当时考取了功名的第一名,还没当上官,就和他弟弟七人卒在父母亲前面,只剩下三个弟弟陪伴父母左右。容,讳德叟,任开封府阳武县县丞;宏,直州军事推官;纯叟,承务郎;二女:长女嫁郊社斋郎郭钧,次女嫁颖昌府长社县令陈廓。孙男女有十二人。

标签: 程师孟

更多文章

  • 潘阆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潘阆

    潘阆(làng)(?—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本名:潘阆字:梦空、逍遥号:逍遥子所处时代:宋代逝世日期:100

  • 宋祁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祁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是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

  • 张昇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张昇

    张昪(992-1077),字杲卿,阳翟人(河南禹州)。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第,授楚丘(今山东曹县南)主簿。后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以太子太师致仕,退居故乡阳翟。熙宁十年(1077)卒,谥康节,是北宋仁宗、英宗朝名臣。本名:张昪字:杲卿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西南)出生日

  • 晁端礼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晁端礼

    晁端礼(1046年—1113年),一作元礼,字次膺,澶州清丰县(今属河南濮阳)人,北宋词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本名:晁端礼字:次膺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出生日期:1046年逝世日期:1113年主要作品:词集《闲适集》神

  • 赵令时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令时

    赵令时,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急症等疑难危重症的救治。中文名:赵令时国籍:中国职业:主任医师教授代表作品:《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科室:潍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职称: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急症等疑难危重症的救治,特别是对心

  • 晁冲之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晁冲之

    晁冲之(1073~1126)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澶州人(今河南濮阳),北宋江西派诗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咏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晁冲之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

  • 李元膺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李元膺

    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乐府雅词》有李元膺词八首。中文名:李元膺民族:汉出生地:东平(今属山东)职业:词人

  • 仲殊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仲殊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中文名:仲殊别名:本姓张,名挥,

  • 苏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庠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

  • 李甲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甲

    李甲,多用于中国人名,最为知名者为宋代人物,字景元,居华亭乡,自号华亭逸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十一年云:“李景元,元符中,嘉善县令。”善填词,工小令,有闻于时。画翎毛有意外趣,但木柯未佳。米芾尝称之。苏轼题其画曰:“郭恕先之后一人而已。”尝画竹于嘉兴景德院,轼过之题诗。《画继》、《平湖县志》。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