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宝箴

陈宝箴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4/1/18 1:25:47

陈宝箴(1831年—1900年7月22日),谱名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清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正月十八日生于今修水桃里竹塅。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入义宁州学读书,咸丰元年辛亥(1851)试中举人。初在乡从父办团练,因率团练协助克复义宁州城有功,咸丰皇帝谕以知县后补,并尽先选用。1860年入京会试未中,一度留京,与四方俊雅之士交往。1862年往安庆谒见两江总督曾国藩,被尊为上宾,1865年被保荐觐见皇帝,授予候补知府。1875年授辰、靖、永、沅道官职,光绪六年庚辰(1880)改官河北道,十六年庚寅(1890)任湖北按察使,二十年甲午(1894)调直隶布政使,另年秋,升任湖南巡抚,一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政变。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后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百日维新宣告失败,陈宝箴以“滥保匪人”被罢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去世。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四代出五位杰出人物,后人称之“陈氏五杰”。

基本资料

本名:陈宝箴

别名:陈观善

字:相真

号:右铭、四觉老人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西九江义宁

出生日期:1831年

逝世日期:1900年7月22日

主要成就: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支持创办《湘学报》创立南学会

官职:先后任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

地位:新政重臣、陈氏五杰

人物生平

人物早年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陈宝箴出生于江西义宁。

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乡试中举人。

咸丰三年(1853年)回乡,他随父组织义宁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为席宝田建策。在他帮助下,席宝田最终生擒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和大臣洪仁玕。

步入仕途

咸丰十年(1860年),入京会试,落第留京,与北京名士易佩绅、罗亨奎交游,切磋道义、经济之学,时人有“三君子”之誉。

同治元年(1862年)投江西席宝田幕中,为其参谋划策。

同治三年(1864年),赴南京投奔曾国藩,深受器重。同治八年(1869年),经曾国藩推荐,入京觐见,外简湖南候补知府。入湘,奉命代理因病而去的席宝田主持军务,镇压苗民起义,以功擢升道员,充营务处。

光绪元年(1875年),署理湖南辰永源靖道事,治凤凰厅(今湘西凤凰县),教当地山民植茶、栽竹、种薯,以苏民困。又率百姓凿沱江,使行舟畅通。

光绪六年(1880年),改官河南省之河北道,捐资创办学堂“致用精舍”。

光绪九年(1883年),升任浙江按察使,因前在河南省任内刑狱被劾,免职归家。

光绪十二年(1886年),经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调广州。适黄河在郑州决口,被诏襄助塞河,所提治策,深为中肯,甚受河督李鸿藻重用,大臣交相论荐。

光绪十五年(1889年),湖南巡抚王文韶上疏荐“陈宝箴可大用”,召入都,次年授湖北按察使。视事三日,改授布政使。光绪十九年(1893年),调直隶布政使。

新政变法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皇帝召见陈宝箴,询以战守方略,所奏甚合帝意,乃命宝箴督东征湘军转运。翌年陈宝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悲愤交集,痛哭流泪,叹道:“无以为国矣!”后屡为国事上疏,痛陈利害得失,希望变法图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后,为国家的危难痛心疾首,上疏时局利弊得失。同年升任湖南巡抚,慨然以开发湖南为己任,锐意整顿,刚到长沙任职就察劾县以下昏吏20余人,因得亢直美名。

任湖南巡抚时,以“变法开新”为己任,推作新政。先后设矿务局、铸币局、官钱局,兴办电信、轮船及制造公司,创立南学会、算学堂、时务学堂,支持谭嗣同等刊行《湘学报》、《湘报》,使湖南维新风气大开,成为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2月湖南矿务总局在省城长沙正式成立。又拟奏了《湖南矿务简明章程》,对办矿的方法、经费、股份、矿质等问题作了若干具体规定。随后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招股建矿工作。同年还与长沙绅士王先谦、张祖同、杨巩、黄自元等商议,创办了和丰火柴公司和宝善成机器公司,倡议创办的这几个企业,实际上是长沙也是湖南最早的企业,是湖南近代电信业的开拓者。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商议,接设湘鄂两省间的电线,湖南一段自长沙省城起,沿湘阴、岳州、临湘一带驿路安设,至湖北蒲圻县境,计程225公里。全线竣工后,在长沙设立电报局,收发官、商电报,为湘省设立电报局之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先后建起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新化锡矿山锑矿、益阳板溪锑矿、平江黄金洞金矿等大型官办企业,其中以水口山铅锌矿为第一,铅锌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委任宁乡秀才廖树蘅督办水口山矿,独创“明坑法”,顺利排去积水,使采矿效率大大提高。新化、益阳锑矿的大量开采,使长沙省城的炼锑业开始产生。1896年起陆续有民族资本家在灵官渡开设大成公司、湘裕炼锑厂。灵官渡则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矿产品转运码头。矿务政策对后任的经济决策影响甚深。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5月,奏请力行新政,并提出兴事、练兵、筹款三策以挽救危亡。7月,保荐杨锐、刘光第参与新政。9月,奏请调湖广总督张之洞入京总理新政。但反对维新派“民权平等”说,也不满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对湖南守旧顽固势力的攻击采取妥协态度。

革职处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维新以及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遭受失败。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通缉康、梁,杀“六君子”于京城菜市口。农历八月二十一(10月6日)惩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上谕发出:“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

晚年结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冬天被罢免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携家眷,离开湖南巡抚任所,迁往江西老家。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去世的陈宝箴夫人黄淑贞的灵柩也一同迁回。全家老幼扶柩而行,不是回江西的修水县竹乡,而是在南昌磨子巷赁屋暂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陈宝箴猝然去世,终年69岁。

人物成就

政治

陈宝箴深知用人是推行新政的组织保证,不改变腐败吏治,不选拔沉稳坚毅有谋略能改革的人才,就将一事无成。因而,他推行新政的头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选用赞成变之人。他先后考察弹劾府县中昏庸无能不称职的20多名官员,其中有的还是有权有势的,湖南的吏治遂改观。同时,陈宝箴请资产阶级维新派谭嗣同回籍宣传维新,并起用了谭嗣同在湘的密友唐才常、老师欧阳中鹄以及皮锡瑞等维新人士。当梁超在上海办《时务报》受张之洞阻挠时,陈宝箴立即聘请他来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选用维新人才同时,陈宝箴还注意维新人才的培养。1897年10月他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随后他又创办课吏堂、武备学堂,设立新政局作为筹划和推行新政的机关。

文化

在维新思想的宣传和文化教育上,陈宝箴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重视学校在新政中的作用。时务学堂创办时,他亲自拟就《时务学堂招考示》。陈宝箴又严饬各府州县选送年轻资质聪敏的可造人才来省上学,如无路费,由地方官设法垫给。他又接受梁启超建议,加收外课生,吸收二十岁以上青年,使之粗明新学。

他在长沙设立南学总会,并在各府县设立南学分会。继《湘学报》创办后,南学会又创办了《湘学》(日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陈宝箴对此给予大力支持。他曾通饬各州县订购《湘学》和《湘学报》,并劝绅富自行购买分送。

经济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0月,他奏请设立矿务总局,统筹矿产开采经营,分别以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形式。他先后开采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平江黄金洞金矿、新化锡矿山锑矿、益朔板溪锑矿等。同年11月,还筹集官商股本3万两,创办“和丰火柴公司”。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他又接设湘鄂间电线,自湖北蒲圻至长沙,架线450余里,开湘省电报业之始端。并屡颁告示,宣扬兴筑铁路、设立轮船公司之好处,力图兴建近代工矿交通邮电事业,来增加收入,实现国家富强。

军事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月在湖南,他对旧营进行裁汰,所留各营,改称为旗。旋又委员招募新军,共得6旗,分驻岳州,长沙两地。他引进西方新式的武器,步伐阵式仿照都西方,勤加训练希望培养一只强大的军队。3月,他改求贤书院为武备学堂,以训练新式军官。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四《陈宝箴传》:“宝箴思以一隅致富强,为东南倡,先后设电信,置小轮,建制造枪弹厂,又立保卫局、南学会、时务学堂,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上皆嘉纳,敕令持定见,毋为浮言动,并特旨褒励之。”

历代评价

《湘学报》:“陈右铭中丞,亟力图维,联属绅耆,藉匡不达。兴矿务、铸银圆、设机器、建学堂、竖电线、造电灯、行轮船、开河道、制火柴凡此数端,以开利源,以塞漏,以益民生,以裨国势。善于立法,而不为法所变。”

《日本报》:“陈公振湘政,尤津津不一二谈,又从而帜之曰湖南党。”

康有为:“师师陈义宁,抚楚救黎烝。变法兴民权,新政百务兴。”

曾国藩:“议事有陈同甫气,所居在黄山谷乡。万户春风为子寿,半瓶浊酒待君温。”

人物轶事

祈梦

陈宝箴曾经应考礼部,在神庙中祈求。他晚上便梦见自己随着李魍进军上蔡县,夜晚风雪交加,军旗飞扬。他骑在马上指挥军队意气风发。他醒来后很高兴。等他考完试回家,到上蔡县时天刮起大风下起了大雪。到夜间二鼓时分他才住进旅店,感到十分的疲惫困顿。从那以后几天他都在泥泞的雪地赶路,粮草物资都完了,典当了衣服卖了马,才能够回到南方。这时候他才知道这是被神仙戏弄了,从此以后不再谈论兵事了。

死亡谜团

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在南昌西山只住了一年多时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夏之间,陈宝箴便突然逝世了。

1983年4月,宗九奇在《文史资料选辑》第87辑发表《陈宝箴之死的真象》一文,向世人披露了慈禧太后派人将陈宝箴赐死的真相。宗九奇所提供的关键证据是戴明震之父远传翁(字普之)传下来的《文录》手稿,该手稿有如下一段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名闳炯)率兵弁从巡抚松寿驰往西山岘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匐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

据此,陈三立所称其父“忽以微疾卒”,实是痛不忍言的避讳之辞(“微疾”之“微”,实为细微、隐微的双关辞;“疾”,则是疾病,疾速的双关辞)。联系到“忽以微疾卒”所紧接的下文,细加研读,我们不难看出三立所言“锻魂剿骨”,“忍死苟活,盖有所待”,乃是极其沉痛的对父死因的暗示。次年,陈三立上父墓归后的诗句:“孤儿犹认啼鹃路,早晚西山万念存。”也是多少透露了其父死于非命的信息。

亲属成员

长辈

世祖:陈魁。

高祖:陈文光。

曾祖:陈滕远,号鲲池。

祖父:陈克绳,字绍亭。

父:陈伟琳,宇琢如,操办义宁州团练抗击太平军。

兄弟

长兄:陈树年随父亲抗击太平军。

仲兄:陈观瑞没有到成年就去世了。

妻子

黄淑贞去世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后代

子:

长子: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

次子:陈三畏过继给了殇兄陈观瑞。

孙:

陈寅恪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陈衡恪,又名陈师曾,是近现代著名画家。

陈方恪是著名编辑、诗人。

陈登恪是著名词人、艺术教育家。

陈隆恪为著名诗人。

曾孙:

陈封怀为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有植物园之父之称。

后世纪念

故居

陈宝箴、陈三立故居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义宁镇竹塅村,又称陈家大屋,亦称凤竹堂,是陈宝箴、陈三立的出生地。陈家大屋由新旧两栋连成一体,老屋建成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陈宝箴祖父陈克绳所建,一进二重,中开大天井。新屋建于光绪年间,为陈宝箴中举后所建。故居于2013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屋前竖立着一堆旗杆石和一对旗石墩,旗杆石为陈宝箴中举后所竖,旗石墩为陈三立中进士时所竖。

诗作纪念

陈三立《壬寅长至靖庐谒墓》:“天乎有此庐,我拂苍松入。壁色照斜阳,照照孤儿泣。一贫是吾家物,宁敢失坠之。江南可怜月,遂为儿所私。”

陈三立《墓上作》:“短松过膝草如眉,绵丽川原到眼悲。丛棘冲风跳乳雉,香花摇雨湿蟠螭。岁时仅及江南返,祸乱终防地下知。弱妹劳家今又尽,茫茫独立墓门碑。”

梁鼎芬《新建青山拜陈抚部丈》:“枕中魂泪常经处,今晓冲泥上此台。肃肃高松非世物,疏疏寒雨助人哀。丈夫一暝曾何顾,山径馀花有未开。欲去仍留肠已断,衰迟真恐不重来。”

标签: 陈宝箴

更多文章

  • 江国霖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江国霖

    江国霖(1811-1859),字雨农,号晓帆,四川省达州市大竹童家乡盐井沟人。他为官20余年,一生清廉,所到任上,一心关心人民疾苦,严惩贪官污吏。后被佞臣陷害,罢官归里,忧郁而死,终年48岁。江国霖的父亲江大溶是清朝的庠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曾在乡里作塾师。其母邓氏系大家闺秀,亦知

  • 毛文龙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毛文龙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一名伯龙,字振南,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少时不喜读书,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后出走投奔叔父,袭其职为百户。天启元年(1621年),升任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的练兵游击,率

  • 宋应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应昌

    宋应昌(1536年-1606年),字思文,号桐冈。浙江仁和县(今杭州)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生有异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剑客,天生豪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任绛州知州、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上《海防事宜》,预策倭患,进选将、练兵、积粟三策。

  • 全端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全端

    全端,三国时期吴郡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东吴名将全琮之从子。本名:全端所处时代:三国(孙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吴郡钱唐主要成就:东兴之战时,镇守西城父亲:全琮全端,三国时期吴郡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东吴名将全琮之从子。【公元241年】吴主权赤乌四年全琮攻魏将王凌于芍陂,军败,魏兵乘胜歼灭

  • 龚丽正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龚丽正

    字晹谷,又字赐泉,号闇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徽州知府。本名:龚丽正字:晹谷号:闇斋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1767年逝世日期:1841年主要作品:《国语注补》、《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字晹谷,又字赐泉,号闇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徽州知府。龚自珍父亲。幼

  • 许敬宗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许敬宗

    许敬宗(592年—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出身高阳许氏,少有文名。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

  • 约翰·罗素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约翰·罗素

    约翰·罗素,第一代罗素伯爵,KG,GCMG,PC(JohnRussell,1stEarlRussell,1792年8月18日—1878年5月28日),Russell(ofKingstonRussell)Earl。原名JohnRussell,19世纪著名的英国首相(1846年6月30日-1852年2月

  • 吴文镕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文镕

    吴文镕(1792~1854),字甄甫、云巢,号竹孙,江苏仪征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座师。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官至云贵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在黄州被太平天国击败后投水自杀,谥文节。本名:吴文镕字:甄甫、云巢号:竹孙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出生地:江苏仪征出生日期:1792年逝世日期:1

  • 刘韵珂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韵珂

    刘韵珂,字玉坡,号荷樵,山东汶上人,生于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卒于同治三年,鸦片战争时任浙江巡抚。后曾仕至闽浙总督。本名:刘韵珂字:玉坡号:荷樵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逝世日期:同治三年籍贯:山东汶上刘韵珂,字玉坡,山东汶上人。由拔贡授刑部七品小京官,洊迁郎中

  • 宗稷辰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宗稷辰

    宗稷辰(1792—1867),清代官吏、学者。字迪甫,一作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今绍兴)九曲弄人。道光元年举人。咸丰初迁御史,曾疏请各省实行保甲,又荐举左宗棠等人,尝筑济宁城墙御捻军,官至山东运河道。有《躬耻集》、《四书体味录》。本名:宗稷辰字:迪甫号:涤楼出生地:今浙江绍兴出生日期:1792年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