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魏裔介

魏裔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95 更新时间:2023/12/24 1:30:15

魏裔介(1616-1686年)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直隶柏乡(今邢台市柏乡县)人,清初大臣。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四年,授工科给事中、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著述有《兼济堂文集》传世。雍正间,祀贤良祠。乾隆元年,追谥文毅。魏裔介入阁办理国家大事时年仅40余岁,须发皆黑,历史上称之为“乌头宰相”。“清初相业,无出其右者”。时人曾说,自宋朝欧阳修以后,他是唯一的先为谏臣、后升宰相、历职长久并“展其嘉漠”之人。后人评价他条陈时事、“敢言第一”,清初“诸大典”多依其“奏议所定”。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将他同并称“二魏”的另一名臣魏象枢(山西蔚州人)作了比较,认为“其相业胜蔚州多矣”。康熙三年(1664年),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因时年48岁而被人称“乌头宰相”。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因牙疾病逝。

基本资料

本名:魏裔介

别名:乌头宰相

字:石生

号:贞庵,昆林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直隶柏乡(今邢台市柏乡县)

出生日期:1616年

逝世日期:1686年

主要作品:《兼济堂文集》

谥号:文毅

官职:工科给事中、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秘书院大学士、太子太傅

人物简介

魏裔介(1616年8月19日-1686年4月27日),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直隶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工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生于1616年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逝于1686年四月五日(4月27日)。谥文毅。著述甚丰,有《兼济堂文集》传世。

家庭成员:

高祖:魏谦光祖父:魏纯粹

父亲:魏柏祥祖叔:魏櫆祥

长兄:魏裔鲁弟弟:魏裔讷

儿子:魏勷魏荔彤

人物传记

《清史稿》列传四十九·魏裔介传

转吏科,以母忧归。服阕,九年,起故官。应诏疏言:“上下之情未通,满、汉之气中阏。大臣阘茸以保富贵,小臣钳结以习功名。纪纲日弛,法度日坏。请时御正殿,召对群臣,虚心谘访。令部院科道等官面奏政事,仍令史官记注,以求救时之实。”时世祖亲政,裔介疏言:“督抚重臣宜慎选择,不宜专用辽左旧人。”又言:“摄政王时,隐匿逃人,立法太严,天下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后以言官陈说,始宽其禁,责成州县,法至善也。若舍此之外别有峻法,窃恐下拂人心,上干天和,非寻常政治小小得失而已。”上韪之。

河南巡抚吴景道援恩诏荐举明兵部尚书张缙彦。裔介疏言:“缙彦仕明,身任中枢,养寇误国,有卢杞贾似道之奸,而庸劣过之。宜予摈弃,以协公论。”疏下部议,以事在赦前,予外用。又疏言:“州县遇灾荒,既经报部,其例得蠲缓钱粮,即予停征,以杜吏胥欺隐。并就州县积谷及存贮库银,先行赈贷。”下所司议行。时直隶、河南、山东诸省灾,别疏请赈。上命发帑金二十四万,分遣大臣赈之,全活甚众。十一年,迁兵科都给事中。东南兵事未定,疏言:“今日刘文秀复起于川南,孙可望窃据于贵筑,李定国伺隙于西粤,张名振流氛于海岛,连年征讨,尚稽天诛。为目前进取计,蜀为滇、黔门户,蜀既守而滇、黔之势蹙,故蜀不可不先取。此西南之情形也。粤西稍弱,昨岁桂林之役未大创,必图再犯,以牵制我湖南之师。宜令籓镇更番迭出,相机战守。此三方者,攻瑕宜先粤西。粤西溃则可望胆落,滇、黔亦当瓦解。”又疏劾湖南将军续顺公沈永忠拥兵观望,致总兵官徐勇、辰常道刘升祚力竭战死。永忠坐罢任夺爵。复劾福建提督杨名高玩寇,致漳州郡县为郑成功沦陷,名高坐罢任。

寻迁太常寺少卿,擢左副都御史。十三年,疏劾大学士陈之遴营私植党,之遴坐解官,发辽阳闲住。十四年,迁左都御史,上谕之曰:“朕擢用汝,非繇人荐达。”裔介益感奋,尽所欲言。四月,因钦天监推算次月日月交食,疏请广言路,缓工作,宽州县考成,速颁恩赦,释滞狱,酌复五品以下官俸,减征调之兵,节供应之费。上嘉之,下部详议以行。尝侍经筵,讲汉文帝春和之诏,因举仁政所宜先者数事。正阳门外菜园为前朝嘉蔬圃地,久为民居,部议入官。裔介过其地,民走诉,即入告,仍以予民。十六年,加太子太保。十七年,京察自陈。以御史巡方屡坐贪败,责裔介未纠劾,削太子太保,供职如故。

时可望犹据贵州,郑成功乱未已。裔介疏言:“可望恃峒蛮为助,宜命在事诸臣加意招徕,予以新敕印,旧者毋即收缴,则归我者必多。成功作乱海上,我水师无多,惟于沿海要地增兵筑堡,使不得泊岸劫掠,然后招其携贰,散其党与,海患可以渐平。”下部议行。未几,疏劾大学士刘正宗、成克巩欺罔附和诸罪,命正宗、克巩回奏,未得实,下法司勘讯,并解裔介官与质。谳定,正宗获罪籍没,克巩夺职视事,复裔介官。时以云南、福建用兵,加派钱粮。裔介疏请敕户部综计军需足用即停止,上命未派者并停止。

康熙元年,云南既定,疏言:“云南既有吴三桂籓兵数万,及督提两标兵,则满洲兵可撤。但滇、黔、川、楚边方辽远,不以满洲兵镇守要地,倘戎寇生心,恐鞭长莫及。荆、襄乃天下腹心,宜择大将领满兵数千驻防,无事则控制形势,可以销奸宄之萌;有事则提兵应援,可以据水陆之胜。”疏下部,格不行。复请以湖广总督移驻荆州,从之。

进吏部尚书。三年,拜保和殿大学士。时辅臣柄政,论事辄争执,裔介调和异同,时有所匡正。预修世祖实录,充总裁官。九年,典会试。是年内院承旨会吏、礼二部选新进士六十人,试以文字,拟上中下三等入奏,上亲定二十七人为庶吉士。御史李之芳劾裔介所拟上卷二十四人,先使人通信,招权纳贿;并谓与班布尔善相比,引用私人。班布尔善官大学士,党鳌拜,伏法。上命裔介复奏,裔介疏辨,并言:“臣与班布尔善同官,论事辄龃。以鳌拜之执焰,足迹不至其门,岂肯附班布尔善?臣服官以来,弹劾无所避忌。前劾刘正宗,其党切齿于臣者十年于兹。之芳,正宗同乡,今为报复。”因自请罢斥,疏下吏部会质。之芳力争,裔介自引咎。部议以之芳劾奏有因,裔介应削秩罚俸,上宽之,命供职如故。

十年,以老病乞休,诏许解官回籍。世祖实录成,进太子太傅。二十五年,卒,赐祭葬如制。

裔介居言路最久,疏至百余上,敷陈剀切,多见施行。生平笃诚,信程、朱之学,以见知闻知述圣学之统。著述凡百余卷,大指原本儒先,并及经世之学。家居十六年,躬课稼穑,循行阡陌,人不知其为故相也。雍正间,祀贤良祠。乾隆元年,追谥文毅。

人物评价

汤斌、魏象枢、魏裔介等虽强称宋学名家,但对宋学并无什系统研究,仅以朱学仰承满清朝廷意旨,以达通显贵装点门面而已。

魏裔介人仕在清初,其时是一个特殊时期。明朝灭亡,清兵入主中原。面对战乱、灾荒频仍的社会现实,清政府急需用正确的政策措施来恢复生产、安定人心,稳定清朝的统治。魏裔介在此背景下,身为朝廷重臣,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内赞政典,外筹军务,皆中机要。其奏议在国计、民生、吏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文集目录

《兼济堂文集》共分二十卷。卷一、卷二为奏疏,卷三至卷八为序文,卷九为书,卷十为尺牍,卷十一为传,卷十二为墓志铭,卷十三为祭文碑文,卷十四为论,卷十五、卷十六为杂著,卷十七至卷十九选录魏裔介所作的各体诗歌,卷二十为魏裔介的年谱。

魏裔介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他激流勇退,年未衰而辞朝,晚年以著书自娱,著有《希贤录》《昆林论抄》《古文欣赏集》《阴符经注解》《樗林偶笔》等著作上千卷,总称《兼济堂文集》。此外还有《屿舫诗集》《琼琚佩语》等传世。

经典语录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欲当大事,须是笃实。

~精神不运则愚,气血不运则病。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处有事当如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诗作选录

过傅掌雷太史晓园

自有沧洲意,潇然三径清。藉花能醉客,坐树不妨莺。著述淹风雨,交游念死生。浊醪君不惜,一晤一回酲。

送友人白青玉归

故园一片月,相照共生平。俭岁无忧色,山田惟力耕。床头留旧酿,世事尽浮名。余亦明年去,闲看春草生。

和纪伯紫

钟山醉老太平春,自与云霞道气亲。三代尚存惟我辈,百年独步见斯人。久居深巷绝华毂,耻向侯门吐锦茵。高隐从来思济世,殷勤属我作良臣。

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魏裔介政治生涯的文章有王政先生的《论清代名臣魏裔介》(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第04期)。

文学方面,研究魏裔介的理学的文章有王胜军的《论魏裔介的复性之学》(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07期),潘志锋的《魏裔介的道统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3期)对魏裔介生平做大致概括的文章有李建丽、史云征、李振奇的《魏裔介及其家族墓志综考》(文物春秋1996年),刘水云的《魏裔介》(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6期),王秀彦《清初名臣魏裔介》(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0年第01期),以及研究魏裔介的诗歌的文章——张坛茹《清初名臣魏裔介的为诗之道》(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1期)

相关书籍

《大清国相魏裔介》,魏国静、高玉昆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3月,ISBN9787546323091

《名相春秋:清初重臣魏裔介》,魏重阳著,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花山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1日(第1版),ISBN7807559233

人物墓志铭

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一级贞庵魏公墓志铭

人物书法

清魏裔介书法立轴绫本天渡楼收藏

标签: 魏裔介

更多文章

  • 爱新觉罗·班布尔善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爱新觉罗·班布尔善

    爱新觉罗·班布尔善(1617年—1669年),也有译为“巴穆布尔善”。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辅国公爱新觉罗·塔拜的第四子。清朝大臣,宗室。后因事鳌拜,被康熙帝处死。年五十二。诸子孙黜宗室,后复议子孙俱著为闲散宗室。本名:爱新觉罗·班布尔善别名:班布儿善、巴穆布尔善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

  • 对喀纳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对喀纳

    对喀纳(1618~1675),又作对哈纳,钮祜禄氏,满洲正蓝旗人,官至国史院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卒谥文端。本名:钮祜禄.对喀纳别名:对哈纳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1618年逝世日期:1675年旗籍:满洲正蓝旗官职:国史院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谥号:文端对喀纳(1

  • 杜立德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杜立德

    杜立德,今宁河县宁河镇人。据《清史稿Ÿ卷二百五十Ÿ列传三十七》记载:明崇祯进士。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次年考选户科给事中。历任太常寺少卿,工部侍郎,调兵部,又调吏部,因父丧丁忧去职。守丧结束,任太仆寺卿,擢升刑部侍郎。顺治十六年,加太子少保衔,不久因事被夺衔。同年擢升尚书。康熙元

  • 黄锡衮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锡衮

    黄锡衮(1621年9月14日—1707年6月19日),本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潘湖叟,福建晋江人。清代大臣,文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中进士,累授广西巡抚。顺治年间,历任弘文院检讨、翰林院编修、工部郎中、广东按察使、浙江道监察御史、通政使、左副都御史,迁湖广和山西右布政使、内阁学士、大理

  • 吴正治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正治

    吴正治(1618-1691年)字当世,号赓庵。清江南休宁临溪(今安徽休宁)人,寄籍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市)。本名:吴正治字:当世号:赓庵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1618年逝世日期:1691年籍贯:清江南休宁临溪(今安徽休宁)寄籍: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官职: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余国柱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余国柱

    余国柱(1624年~1697年),字两石,号佺庐,湖北大冶人,清朝大臣。本名:余国柱字:两石号:佺庐所处时代:清朝康熙年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湖北省大冶市出生日期: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逝世日期:康熙三十七(公元1698年)主要作品: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主要成就:武英殿大学士余国柱(1624~

  • 阿兰泰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兰泰

    阿兰泰(?~1699)富察氏,满洲镶蓝旗人,清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赠太子太保兼少保,谥文清。雍正十年(1732),入祀贤良祠。本名:富察·阿兰泰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洲镶蓝旗出生地:萨察讷殷逝世日期:1699年主要作品:《平定朔漠方略》《平定三藩方略》主要成

  • 李天馥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天馥

    李天馥(1635年~1699年),字湘北,号容斋。科举寄籍归德府永城县,合肥人,其先自黄冈徙。清初文臣。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攻陷庐州府,李天馥随家人避难永城,寓居于永城赵家。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顺治十五年(1658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少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

  • 吴琠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吴琠

    吴琠当地人称吴阁老(1637-1705年),字伯美,山西沁州(今长治市沁县)人,清朝康雍年间一代良相。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本名:吴琠别名:吴阁老字:伯美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西沁州出生日期:1637年逝世日期:1705年官职:刑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谥号:文端吴琠(tian,上声)(

  • 佛伦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佛伦

    舒穆禄·佛伦(?—1701年),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佛伦起家笔帖式,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山东巡抚、四川粮道、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工刑户三部尚书、内务府总管、川陕总督,累迁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受到御史郭琇弹劾。康熙三十九年,退休,病逝于家中。本名:舒穆禄.佛伦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满族逝世日期